隨著油田公司改革與發(fā)展的進一步深入,基建工程審計的方式也由過去的事后審計向工程建設期審計過渡,這種將審計監(jiān)督與適時參與工程建設期的施工管理有機結合的審計方式,不僅能使審計人員客觀、真實地了解工程項目進展情況、參與管理過程、及時糾正隱患問題,更好地發(fā)揮審計職能,同時也保證了各項工程費用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工程投資效益,使工程建設的管理水平向較高層次發(fā)展。因此,如何更好地開展工程建設期的跟蹤審計,提高審計質量及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已成為審計人員、管理者和被審計單位三方的共同目標。那么怎樣才能高質量地開展工程建設期審計呢,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一問題,首先應明確以下幾個基本概念問題。
審計質量是指審計工作業(yè)務的優(yōu)劣程度,即審計結果達到審計目的的有效程度。具體表現(xiàn)為審計人員的質量和審計過程的質量,最終體現(xiàn)為所形成的審計報告的質量。
工程建設期的審計質量就是對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投資、進度、質量控制及其它事項進行科學、有效的審計,高質量完成工程建設期的審計任務,實現(xiàn)審計實施方案目標,最終達到提高建設項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搞好審前調查工作,把住審前質量控制關
審前調查是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內容、實施審計范圍、選擇審計方法和步驟、制定審計實施方案的必備環(huán)節(jié),是工程建設期審計質量的審前控制。要想提高工程建設期的審計質量,開展審前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內容。審計人員應首先熟悉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材料,了解工程設計范圍、建設規(guī)模、采用的工藝方法、選用的主要工藝設備、投資概算及主要的技術經濟指標等內容,對所掌握的內容尤其是投資概算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找出建設期審計的著重點,做到科學、合理,全面考慮,不帶有隨意性。同時,應收集相關的審計法規(guī)文件,強化專業(yè)知識,采用可行的審計技能,使審計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只有把審前調查作為工程項目實施階段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認真落實,才能編制出行之有效的審計實施方案,確保高質量地實現(xiàn)審計目標。
二、重視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確保審計質量的提高
在工程建設期審計工作實施前,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龍頭”。它是在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的第一個綜合性文檔,通過統(tǒng)籌計劃和安排,明確具體審計目標和細化審計內容,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建設期審計發(fā)展的方向;其次,審計實施方案是執(zhí)行審計和質量檢查的標準。依照審計實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斷審計人員審了什么、怎么審的、結果怎樣,從而限度地減少審計人員的隨意性;第三,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報告的基礎。審計報告中的審計評價嚴格要求審計組只對所涉及的審計領域發(fā)表審計評價意見。因此,好的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靈魂,是指導審計人員現(xiàn)場作業(yè)的“路線圖”,它對實施審計起著全面控制作用。
由于工程建設期審計的實施過程與工程施工同步進行,所以科學合理地選擇審計介入的時機和內容,是高質量完成建設期審計的關鍵。因此,在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時,應首先確定審計跟蹤點,審計跟蹤點的設置是建設期審計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審計項目的質量和效果。審計實施方案中應明確選擇對工程質量、投資、進度影響較大及事后不能審計或審計難度較大的內容作為審計跟蹤點,規(guī)定其作為必須審計的內容,而且應將審計跟蹤點進行細化。如:防腐保溫工程、重要的基礎施工過程、設備工藝管線的試壓等,使審計介入的時機和內容相對固定下來,避免了審計對施工進度的影響。其次,應在審計實施方案中明確審計需參加的施工管理活動,目的是便于審計掌握工程項目的整體情況,使審計工作更有主動性。如:應對主要設備的招標、工程設計變更的審查、圖紙會審、工程投資的撥付情況等內容進行審計,了解建設項目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強化審計實施過程控制,嚴把審計質量關
審計實施過程的控制是提高審計質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工程建設期審計中,由于審計工作日比較長,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各樣的審計風險,再加上審計人員自身能力的限制,對某一問題做出錯誤的判斷在所難免。所以,為了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必須強化審計實施過程的控制。首先,應明確相關審計人員的責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審計復核制度;其次,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審計程序,按照審計準則的有關要求,編制描述性的審計工作底稿,獲取直接、有效的審計證據;同時,對在審計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應及時進行糾正,保證審計任務順利、高質量的完成。
工程建設期審計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因此應強化審計基礎工作,準時按照被審計單位通知的時間到達現(xiàn)場開展審計,及時記錄有關審計事項和內容,完整顯示審計的過程。在發(fā)表審計意見和作出審計決定時,根據審計事項的重要程度和時限性,可以選擇采用口頭形式、審計底稿及審計整改單形式、正式的審計公文形式,保證審計結果直接及時地作用于工程項目的管理,增強建設期審計的效果和時效性,提高審計質量,確保審計任務的完成。例如:在對xxx單位承建的《xx深冷裝置改造工程》的建設期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發(fā)現(xiàn)該工程消防水罐的防腐存在較為嚴重的質量問題。設計圖紙中規(guī)定罐內防腐需要噴涂四遍才能達到質量要求,而施工單位不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有的大罐僅噴涂一遍就達到了設計厚度,嚴重影響了金屬罐的使用壽命,此類問題如果事中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事后很難查證。審計人員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出具了審計整改通知單,整改單的內容真實、合理,施工單位立即對其進行了返工處理,確保了金屬罐的使用壽命。這種施工現(xiàn)場及時糾正發(fā)現(xiàn)問題的做法,不僅為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建設項目提供了有力保證,也提高了審計工作質量和信譽。
四、 加強審計報告質量,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審計報告是審計監(jiān)督活動的“產品”,是實施審計后,對被審計單位工程建設期投資的真實、合理、有效發(fā)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是審計風險的最終載體。因此,要想提高工程建設期的審計質量,重視審計報告的撰寫是非常必要的。工程建設期審計報告的原材料,主要來源于審計實施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每一次具體工作內容,也就是審計人員參與施工過程管理的審計工作底稿、現(xiàn)場整改單等對審計范圍、內容方式和時間的敘述,以這些細致、真實、可靠的原材料為基礎,為編寫審計報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條件。同時,審計人員應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有審計責任。
審計報告應以審計工作底稿為基礎,以審計證據為依據,通過對建設項目的質量、進度、投資控制體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實際控制中的符合性進行審計,從項目建設單位招投標、合同、監(jiān)理、資金使用等方面揭露問題,深入挖掘影響效益的原因,提出堵塞漏洞、加強管理、完善內控制度、提高投資效益的建議。對建設項目的質量、進度、投資等事項進行評價,必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評價要準確適度。對于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具體事項,以及標準不明確的事項不應進行評價。審計報告措辭要嚴密,定性要準確,處理意見要公正、實事求是。
總之,要想提高工程建設期的審計質量,必須嚴格履行審計程序,搞好審前調查,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審計方案,采用可行的審計方法。
審計質量是指審計工作業(yè)務的優(yōu)劣程度,即審計結果達到審計目的的有效程度。具體表現(xiàn)為審計人員的質量和審計過程的質量,最終體現(xiàn)為所形成的審計報告的質量。
工程建設期的審計質量就是對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投資、進度、質量控制及其它事項進行科學、有效的審計,高質量完成工程建設期的審計任務,實現(xiàn)審計實施方案目標,最終達到提高建設項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搞好審前調查工作,把住審前質量控制關
審前調查是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內容、實施審計范圍、選擇審計方法和步驟、制定審計實施方案的必備環(huán)節(jié),是工程建設期審計質量的審前控制。要想提高工程建設期的審計質量,開展審前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內容。審計人員應首先熟悉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材料,了解工程設計范圍、建設規(guī)模、采用的工藝方法、選用的主要工藝設備、投資概算及主要的技術經濟指標等內容,對所掌握的內容尤其是投資概算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找出建設期審計的著重點,做到科學、合理,全面考慮,不帶有隨意性。同時,應收集相關的審計法規(guī)文件,強化專業(yè)知識,采用可行的審計技能,使審計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只有把審前調查作為工程項目實施階段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認真落實,才能編制出行之有效的審計實施方案,確保高質量地實現(xiàn)審計目標。
二、重視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確保審計質量的提高
在工程建設期審計工作實施前,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龍頭”。它是在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的第一個綜合性文檔,通過統(tǒng)籌計劃和安排,明確具體審計目標和細化審計內容,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建設期審計發(fā)展的方向;其次,審計實施方案是執(zhí)行審計和質量檢查的標準。依照審計實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斷審計人員審了什么、怎么審的、結果怎樣,從而限度地減少審計人員的隨意性;第三,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報告的基礎。審計報告中的審計評價嚴格要求審計組只對所涉及的審計領域發(fā)表審計評價意見。因此,好的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靈魂,是指導審計人員現(xiàn)場作業(yè)的“路線圖”,它對實施審計起著全面控制作用。
由于工程建設期審計的實施過程與工程施工同步進行,所以科學合理地選擇審計介入的時機和內容,是高質量完成建設期審計的關鍵。因此,在制定審計實施方案時,應首先確定審計跟蹤點,審計跟蹤點的設置是建設期審計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審計項目的質量和效果。審計實施方案中應明確選擇對工程質量、投資、進度影響較大及事后不能審計或審計難度較大的內容作為審計跟蹤點,規(guī)定其作為必須審計的內容,而且應將審計跟蹤點進行細化。如:防腐保溫工程、重要的基礎施工過程、設備工藝管線的試壓等,使審計介入的時機和內容相對固定下來,避免了審計對施工進度的影響。其次,應在審計實施方案中明確審計需參加的施工管理活動,目的是便于審計掌握工程項目的整體情況,使審計工作更有主動性。如:應對主要設備的招標、工程設計變更的審查、圖紙會審、工程投資的撥付情況等內容進行審計,了解建設項目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強化審計實施過程控制,嚴把審計質量關
審計實施過程的控制是提高審計質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工程建設期審計中,由于審計工作日比較長,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各樣的審計風險,再加上審計人員自身能力的限制,對某一問題做出錯誤的判斷在所難免。所以,為了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必須強化審計實施過程的控制。首先,應明確相關審計人員的責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審計復核制度;其次,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審計程序,按照審計準則的有關要求,編制描述性的審計工作底稿,獲取直接、有效的審計證據;同時,對在審計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應及時進行糾正,保證審計任務順利、高質量的完成。
工程建設期審計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因此應強化審計基礎工作,準時按照被審計單位通知的時間到達現(xiàn)場開展審計,及時記錄有關審計事項和內容,完整顯示審計的過程。在發(fā)表審計意見和作出審計決定時,根據審計事項的重要程度和時限性,可以選擇采用口頭形式、審計底稿及審計整改單形式、正式的審計公文形式,保證審計結果直接及時地作用于工程項目的管理,增強建設期審計的效果和時效性,提高審計質量,確保審計任務的完成。例如:在對xxx單位承建的《xx深冷裝置改造工程》的建設期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發(fā)現(xiàn)該工程消防水罐的防腐存在較為嚴重的質量問題。設計圖紙中規(guī)定罐內防腐需要噴涂四遍才能達到質量要求,而施工單位不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有的大罐僅噴涂一遍就達到了設計厚度,嚴重影響了金屬罐的使用壽命,此類問題如果事中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事后很難查證。審計人員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出具了審計整改通知單,整改單的內容真實、合理,施工單位立即對其進行了返工處理,確保了金屬罐的使用壽命。這種施工現(xiàn)場及時糾正發(fā)現(xiàn)問題的做法,不僅為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建設項目提供了有力保證,也提高了審計工作質量和信譽。
四、 加強審計報告質量,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審計報告是審計監(jiān)督活動的“產品”,是實施審計后,對被審計單位工程建設期投資的真實、合理、有效發(fā)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是審計風險的最終載體。因此,要想提高工程建設期的審計質量,重視審計報告的撰寫是非常必要的。工程建設期審計報告的原材料,主要來源于審計實施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每一次具體工作內容,也就是審計人員參與施工過程管理的審計工作底稿、現(xiàn)場整改單等對審計范圍、內容方式和時間的敘述,以這些細致、真實、可靠的原材料為基礎,為編寫審計報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條件。同時,審計人員應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有審計責任。
審計報告應以審計工作底稿為基礎,以審計證據為依據,通過對建設項目的質量、進度、投資控制體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實際控制中的符合性進行審計,從項目建設單位招投標、合同、監(jiān)理、資金使用等方面揭露問題,深入挖掘影響效益的原因,提出堵塞漏洞、加強管理、完善內控制度、提高投資效益的建議。對建設項目的質量、進度、投資等事項進行評價,必須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評價要準確適度。對于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具體事項,以及標準不明確的事項不應進行評價。審計報告措辭要嚴密,定性要準確,處理意見要公正、實事求是。
總之,要想提高工程建設期的審計質量,必須嚴格履行審計程序,搞好審前調查,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審計方案,采用可行的審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