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law的翻譯(一)

字號:

提到“English law”我們就會條件反射,聯(lián)想到“common law”這個概念,甚至把兩者誤解為同一概念。其實,“English law”是“English law ”,“common law”是“common law”,“English common law”又是“English common law”。
    漢語中,人們往往把“common law”說成是“普通法”、“習慣法”、“不成文法”、“判例法”,甚至有時在一定上下文中被當作了“事實上”的代名詞——如:“common law marriage”就被說成是“事實婚姻”:“common law wife”便被說成是“事實上的妻子”。嚴格說,上述種種說法大多是人們對“common law”的——種詮釋(“interpretation”),而不是什么翻譯(“translation”)。其中可算作翻譯的,唯“普通法”而已。
    “common law”之譯為“普通法”,似已“約定俗成”了,但是是否確切呢?在其尚未在廣大讀者間“約定俗成”前,尚不無商討之實際意義。
    形容詞“common”具有:“共同的”、“普通的”、“粗俗的”、“低劣的”、“(數(shù))共通的”、“(語)通(性)的”與“通(俗)的”等七類釋義。按此,則“common law”之譯作“普通法”,是于詞典有據(jù)的了。但是,詞典上不是有七類釋義嗎?此處譯作“普通法”,采用的顯然是第二類釋義。然則,這樣取義對不對呢?能不能另取他義,比如說取第一類釋義而譯作“共同法”呢?為什么“Common Market”譯作“共同市場”,而不譯作“普通市場”呢?
    這就牽扯到一個翻譯上“具體詞義具體確定——具體詞語具體翻譯”的原則了。說得更明確一些:“common”一詞在“common law”這一合成詞中的具體涵義是什么?是“普通”還是“共同”?請看下列引文便知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