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給藥法是臨床最常用的一種給藥方法,藥物經(jīng)胃腸道粘膜吸收??诜o藥法有其優(yōu)點,同時也存在不足。
口服給藥要按評估、準備、實施三個步驟進行并遵循注意事項:
評估
執(zhí)行藥療前,要注意評估影響給藥的因素,以便判斷病人是否適宜口服給藥,服藥時是否需要提供幫助以及需要提供何種幫助等。需要評估的內(nèi)容主要有:
(1)詢問用藥史。
(2)病人口服藥物的自理能力。
(3)病人的吞咽能力如何。
(4)病人的合作程度如何,有無拒服藥物的現(xiàn)象。
(5)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
準備
用物準備:發(fā)藥盤、所用藥物、小藥牌、服藥本、藥匙、藥杯、小水壺、乳缽、研錘、量杯、紗布、滴管、小毛巾。
操作者準備:洗手、戴口罩。
實施
擺藥
擺藥前要備齊用物,中途勿離開操作臺,以免發(fā)生差錯。
(1)準備小藥牌,核對小藥牌與醫(yī)囑本后,按床號順序?qū)⑿∷幣撇迦氚l(fā)藥盤內(nèi)。
(2)按查對制度進行擺藥。
(3)擺水劑藥物時應用量杯計量。
(4)所用藥液量不足1ml時,則用滴管計量;以滴為單位,1ml為15滴。量取時,先于藥杯中倒入少量涼開水,再滴入藥液。如藥液不宜稀釋時,則可將藥液直接滴在面包或餅干上服用。
(5)擺藥完畢,再將藥物、小藥牌與服藥單核對一遍,發(fā)藥前再請另一名護士核對一遍,以保證給藥無誤。檢查或發(fā)藥完畢,用治療巾蓋好藥盤。
發(fā)藥
擺藥完畢,按查對制度核對無誤后,帶上溫開水,在合適的時間發(fā)給病人。
1 準確的藥、準確的病人。
2 對服藥自理有困難的病人,應予以幫助;如對嬰幼兒或危重病人,應予喂藥。對嬰幼兒喂藥的具體操作方法:
3 為了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應注意:
(1)對胃腸粘膜有刺激的藥物,應在飯后服用。
(2)對呼吸道粘膜起安撫作用的藥物,服后不宜立即飲水,一般應在15分鐘后才可飲水。
(3)對牙齒有腐蝕作用或使牙齒染色的藥物,可用飲水管吸服,以免藥液與牙齒接觸。另外,服藥后及時漱口。
(4)磺胺類藥物,服后應囑咐病人多飲水
(5)服用強心甙類藥物前,應先測脈率。
(6)有相互作用的藥物不宜同時或在短時間內(nèi)服用。
(7)合理安排服藥時間,以便藥物充分發(fā)揮療效。中藥服藥方法[見表]。
解表藥
藥物分類 服用方法
補益藥 宜飯前服(以利于吸收)
解表藥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 宜飯后服
攻下驅(qū)蟲藥 宜清晨空腹時服
鎮(zhèn)靜安神藥、緩瀉藥 宜睡前服
調(diào)經(jīng)藥 宜在月經(jīng)前數(shù)日開始服
發(fā)藥后處理
發(fā)藥后要對病人用過的藥杯進行消毒處理。一般可浸泡于消毒溶液中,30分鐘后用清水沖凈,擦干備用。盛油劑的藥杯先用紙擦凈后再消毒處理。如用一次性的塑料小藥杯,須經(jīng)集中消毒處理后再丟棄,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傳播。此外,應每日清潔發(fā)藥車、發(fā)藥盤,整理藥柜。
注意事項
(1)嚴格做到五個準確。
(2)認真落實給藥方案。
(3)及時評價藥物的療效及毒副反應。
(4)教會患者自我正確給藥的方法。
口服給藥要按評估、準備、實施三個步驟進行并遵循注意事項:
評估
執(zhí)行藥療前,要注意評估影響給藥的因素,以便判斷病人是否適宜口服給藥,服藥時是否需要提供幫助以及需要提供何種幫助等。需要評估的內(nèi)容主要有:
(1)詢問用藥史。
(2)病人口服藥物的自理能力。
(3)病人的吞咽能力如何。
(4)病人的合作程度如何,有無拒服藥物的現(xiàn)象。
(5)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
準備
用物準備:發(fā)藥盤、所用藥物、小藥牌、服藥本、藥匙、藥杯、小水壺、乳缽、研錘、量杯、紗布、滴管、小毛巾。
操作者準備:洗手、戴口罩。
實施
擺藥
擺藥前要備齊用物,中途勿離開操作臺,以免發(fā)生差錯。
(1)準備小藥牌,核對小藥牌與醫(yī)囑本后,按床號順序?qū)⑿∷幣撇迦氚l(fā)藥盤內(nèi)。
(2)按查對制度進行擺藥。
(3)擺水劑藥物時應用量杯計量。
(4)所用藥液量不足1ml時,則用滴管計量;以滴為單位,1ml為15滴。量取時,先于藥杯中倒入少量涼開水,再滴入藥液。如藥液不宜稀釋時,則可將藥液直接滴在面包或餅干上服用。
(5)擺藥完畢,再將藥物、小藥牌與服藥單核對一遍,發(fā)藥前再請另一名護士核對一遍,以保證給藥無誤。檢查或發(fā)藥完畢,用治療巾蓋好藥盤。
發(fā)藥
擺藥完畢,按查對制度核對無誤后,帶上溫開水,在合適的時間發(fā)給病人。
1 準確的藥、準確的病人。
2 對服藥自理有困難的病人,應予以幫助;如對嬰幼兒或危重病人,應予喂藥。對嬰幼兒喂藥的具體操作方法:
3 為了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應注意:
(1)對胃腸粘膜有刺激的藥物,應在飯后服用。
(2)對呼吸道粘膜起安撫作用的藥物,服后不宜立即飲水,一般應在15分鐘后才可飲水。
(3)對牙齒有腐蝕作用或使牙齒染色的藥物,可用飲水管吸服,以免藥液與牙齒接觸。另外,服藥后及時漱口。
(4)磺胺類藥物,服后應囑咐病人多飲水
(5)服用強心甙類藥物前,應先測脈率。
(6)有相互作用的藥物不宜同時或在短時間內(nèi)服用。
(7)合理安排服藥時間,以便藥物充分發(fā)揮療效。中藥服藥方法[見表]。
解表藥
藥物分類 服用方法
補益藥 宜飯前服(以利于吸收)
解表藥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 宜飯后服
攻下驅(qū)蟲藥 宜清晨空腹時服
鎮(zhèn)靜安神藥、緩瀉藥 宜睡前服
調(diào)經(jīng)藥 宜在月經(jīng)前數(shù)日開始服
發(fā)藥后處理
發(fā)藥后要對病人用過的藥杯進行消毒處理。一般可浸泡于消毒溶液中,30分鐘后用清水沖凈,擦干備用。盛油劑的藥杯先用紙擦凈后再消毒處理。如用一次性的塑料小藥杯,須經(jīng)集中消毒處理后再丟棄,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傳播。此外,應每日清潔發(fā)藥車、發(fā)藥盤,整理藥柜。
注意事項
(1)嚴格做到五個準確。
(2)認真落實給藥方案。
(3)及時評價藥物的療效及毒副反應。
(4)教會患者自我正確給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