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2.乙某持甲某的借條要甲某還錢,甲某不僅不還錢,反而指使丙某、丁某將乙某強行扣留在一暗室里,并對其進行毆打,直至乙某交出借條承諾用不索還。才將乙某釋放。
A.甲某構成搶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B.甲某構成綁架罪
C.甲某構成敲詐勒索罪
D.甲某構成搶劫罪
5.下列哪種情形應當認定為強*罪
A.甲某,男,1985年3月28日出生,在1999年4月2日至2001年3月25日,多次與幼女乙某、丙某、丁某發(fā)生兩性關系,并導致丁某懷孕。
B.甲某強*乙某之后,乙某因為害怕張揚出去影響自己的聲譽,沒有告發(fā)。甲某則以將此事告訴其男友相要挾,多次逼迫乙發(fā)生性關系。乙某忍無可忍,向司法機關告發(fā)。
C.甲某(男)在假期遇到同廠職工乙某(女),邀其到家中坐坐,然后提出跳舞。甲某以為乙某對其有意,乘勢把乙某推到床上,意欲發(fā)生性關系。乙某意識到甲某的意圖之后,將甲某從身上推開,斥責甲某下流。甲某立即跪地道歉,并求乙某不要告訴他人。
D.甲、乙、丙、丁四人在公園見戊某(女)。甲某即對乙、丙、丁說,信不信我能把她搞到手(指發(fā)生性關系),乙、丙、丁說不信。甲即上前和戊女搭話,結果遭到斥責。甲某惱羞成怒,打了戊某一個耳光,并上前撕扯戊某的衣服,在戊某的*上亂摸。戊某叫喊,甲某因害怕觸犯眾怒,慌忙逃走。
10、甲某鄰村女青年丙某按傳統(tǒng)儀式訂了婚,但未領取結婚證。后丙某退婚,另與他人訂婚。甲某極度不滿,便與堂乙某商議,讓丙某“出出丑”“臭了她的名聲”。某日,丙某到縣城逛廟會,甲乙二人尾隨其后。至人多繁華處,二人謾罵丙某“破鞋”、“狐貍精”、“不要臉”等等。引來了多人圍觀。甲某還對眾人講“她已經(jīng)讓我睡過了,懷過我的孩子,她小肚子上有黑毛,嫁誰克誰”等等,無中生有地編造下流之詞進行攻擊。乙某還將稀泥和糞便抹在丙某臉上,并欲撕破丙某的衣服,被別人制止。二人對丙某肆意侮辱達半小時,圍觀者數(shù)百人。致使丙某羞憤難當,回家后即服用“1605‘’農(nóng)藥自盡。甲乙的行為:
A.誹謗罪
B.侮辱罪
C.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
D.尋釁滋事罪
11、甲某搜監(jiān)時,發(fā)現(xiàn)勞改犯乙某私藏小銼一把,遂懷疑其妄圖越獄潛逃。甲某召集與乙某同監(jiān)的七名犯人,先向他們介紹了乙某的情況,并且說:“今晚如果他不老實,就好好地收拾他(指拷打)。”隨后,甲某將乙某押至中隊辦公室內(nèi)審訊,令乙某跪在地上,米某不肯交待,就一直罰乙某跪著。晚上,甲某找來看管禁閉室的職工丙某、丁某參加審汛。對乙某用木棍、竹竿和浸濕打結的麻繩抽打,邊審訊邊抽打達兩個多小時。乙某被打得伏在地上昏迷過去,無法繼續(xù)審訊。甲某遂叫人用冷水將乙某沖淋后抬回監(jiān)房。甲某的行為:
A.構成虐待被監(jiān)管人罪
B.構成故意傷害罪
C.構成刑訊逼供罪
D.濫用職權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2.答案:D.
理由:綁架與搶劫的區(qū)別。因為是當場搶取,所以仍是搶劫罪。
5.答案:A.B.
理由:C.項行為人有通*意思,無強*意思;D.項強制猥褻侮辱婦女和尋釁滋事行為
10、答案:B.侮辱罪
11、答案:C.
理由:刑訊逼供罪與虐待被監(jiān)管人罪的區(qū)別。甲某逼取口供為目的,應定刑訊逼供罪。如果僅僅為懲罰乙某違反監(jiān)規(guī)的行為,則屬于虐待被監(jiān)管人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一、擾亂公共秩序罪
2.刑法規(guī)定的尋釁滋事罪是指下列哪種行為?
A 隨意毆打他人,情節(jié)惡劣
B.隨意丟棄廢物,不聽勸組,情節(jié)惡劣
C.任意毀損公私財物,情節(jié)嚴重
D.強拿硬要公私財物,情節(jié)嚴重
二、妨害司法的犯罪
1.司機甲某開車送局長乙某由A市去B市的途中,沒有駕駛執(zhí)照的乙某提出要過把“車癮”,甲某就讓乙某駕駛。乙某由于駕駛技術不精,將同方向行駛的一輛兩輪摩托車撞倒,導致摩托車上一對夫妻當場死亡。乙某在駕車撞死人后,既不搶救傷員也不報警求助,迅速開車離開肇事現(xiàn)場。然后令甲某到公安機關投案,聲稱該起事故是甲某造成的。
A.乙某構成交通肇事罪和包庇罪(教唆)
B.對乙某的交通肇事罪依法應當在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適用刑罰
C.甲某構成包庇罪
D.甲某構成交通肇事罪(共犯)和包庇罪
五、危害公共衛(wèi)生犯罪罪
1. 藥劑師某甲看錯醫(yī)生處方,而將一種副作用強烈的藥物交給護士某乙。某乙以為是給患者某丙注射之用,并且沒有與處方核對,就給某丙注射,致某丙死亡。
A.甲、乙均構成醫(yī)療事故罪
B.甲構成醫(yī)療事故罪,乙不構成犯罪
C.乙構成醫(yī)療事故罪,甲不構成犯罪
D.甲乙的行為與死亡結果均有因果關系
七、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1、甲、乙二人向同住一旅館的丙某兜售毒品,遭到拒絕。甲、乙二人強行將丙某綁住,給其注射了一針毒品。第二日,丙某主動上門要求購買毒品注射。甲乙二人見丙某攜有大量現(xiàn)金,便心生奪財之念。故意給其注射大劑量毒品,致丙某昏迷。乘機掠走丙某身上的現(xiàn)金。甲乙二人構成何罪:
A、強迫他人吸毒罪
B、盜竊罪
C、販賣毒品罪
D、搶劫罪
2、甲某是某醫(yī)院麻醉藥品的管理人員。起先,出于交情,給一些有毒癮的朋友提供一些麻醉藥品吸食注射。時間長了以后,甲某就拒絕提供了。一些有毒癮的朋友開始給他送錢送物,求其搞點毒品。甲某則視所送錢物的價值大小,相應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麻醉品。經(jīng)查證,甲某因此而收受的錢財價值達到30余萬元。甲某的行為構成:
A、販賣毒品罪
B、受賄罪
C、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
D、非法提供麻醉藥品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一、擾亂公共秩序罪
2. 答案:A.C.D.參見刑法第293條。
二、妨害司法的犯罪
1.答案:B.C.D.
理由:甲某屬于刑法第310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的包庇行為。
五、危害公共衛(wèi)生犯罪罪
1. 答案:A.D.
七、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1、答案:A、C、D、(關于D項,屬于使用麻醉方法搶劫)
2、答案:A.、D、(參見第355條非法提供麻醉藥品罪與販賣毒品罪的重要區(qū)別之一是,沒有牟利目的)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2、下列哪種人員屬于貪污罪的主體但不屬于受賄罪、挪用公款罪的主體:
A、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B、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
C、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D、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托從事公務的人員。
4.甲某是某市人事局局長,因為急于酬集一筆巨額購房款,遂對乙某、丙某謊稱能安排工作。乙某、丙某等人立即表示“心意”,送上財物價值28萬余元。
A. 甲某的行為構成受賄罪
B. 甲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C. 甲某的行為構成濫用職權罪
D. 甲某沒有利用職務之便,所以不構成犯罪
6.下列哪幾種行為可以構成受賄罪?
A.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
B.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C.利用自己所處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正當利益
D.利用自己所處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7.下列哪種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
A.挪用扶貧款物歸個人使用,超過3個月未還
B.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走私活動
C.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shù)額較大,進行股票交易活動
D,挪用非特定公物借給他人使用,進行經(jīng)營活動
10、下列哪些人員屬于刑法第93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A、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救災、搶險、防汛、優(yōu)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下列行政管理工作;
B、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社會捐助公益事業(yè)款物的管理;
C、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國有土地的經(jīng)營和管理;
D、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土地征用補償費用的管理;
11、下列哪種情形屬于職務侵占罪:
A、某甲個人承包經(jīng)營某國有商店,利用承包的職務之便侵吞應予上交的承包經(jīng)營款10萬元的;
B、某村民小組長利用經(jīng)管集體財產(chǎn)的的便利,侵吞集體財產(chǎn)12萬元的。
C、某甲在外地為本單位(國有公司)收回大筆貨款后,為防止丟失將其存放在朋友某乙處,某乙將其據(jù)為己有的。
D、某村民委員會委員利用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代征、代繳稅款工作的職務上的便利,侵吞代征、代繳稅款5萬元的。
13、下列哪種情形應當實行數(shù)罪并罰:
A、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徇私枉法,既構成受賄罪又構成徇私枉法罪的。
B、國家工作人員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
C、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構成其他犯罪的。
D、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2、答案:D.刑法第93條關于國家工作人員的規(guī)定。
4.答案:B.
理由:沒有為他人謀利的意思,不是受賄,是詐騙。
6.答案:A.B.D.
7.答案:A.B.C.參見有關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解釋
10、答案:A.B.C.D.見關于刑法第93條第2款的立法解釋。
11、答案:B.D.
理由:A、選項應定貪污罪;C.選項乙某應定侵占罪。
13、答案:B.C.
2.乙某持甲某的借條要甲某還錢,甲某不僅不還錢,反而指使丙某、丁某將乙某強行扣留在一暗室里,并對其進行毆打,直至乙某交出借條承諾用不索還。才將乙某釋放。
A.甲某構成搶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B.甲某構成綁架罪
C.甲某構成敲詐勒索罪
D.甲某構成搶劫罪
5.下列哪種情形應當認定為強*罪
A.甲某,男,1985年3月28日出生,在1999年4月2日至2001年3月25日,多次與幼女乙某、丙某、丁某發(fā)生兩性關系,并導致丁某懷孕。
B.甲某強*乙某之后,乙某因為害怕張揚出去影響自己的聲譽,沒有告發(fā)。甲某則以將此事告訴其男友相要挾,多次逼迫乙發(fā)生性關系。乙某忍無可忍,向司法機關告發(fā)。
C.甲某(男)在假期遇到同廠職工乙某(女),邀其到家中坐坐,然后提出跳舞。甲某以為乙某對其有意,乘勢把乙某推到床上,意欲發(fā)生性關系。乙某意識到甲某的意圖之后,將甲某從身上推開,斥責甲某下流。甲某立即跪地道歉,并求乙某不要告訴他人。
D.甲、乙、丙、丁四人在公園見戊某(女)。甲某即對乙、丙、丁說,信不信我能把她搞到手(指發(fā)生性關系),乙、丙、丁說不信。甲即上前和戊女搭話,結果遭到斥責。甲某惱羞成怒,打了戊某一個耳光,并上前撕扯戊某的衣服,在戊某的*上亂摸。戊某叫喊,甲某因害怕觸犯眾怒,慌忙逃走。
10、甲某鄰村女青年丙某按傳統(tǒng)儀式訂了婚,但未領取結婚證。后丙某退婚,另與他人訂婚。甲某極度不滿,便與堂乙某商議,讓丙某“出出丑”“臭了她的名聲”。某日,丙某到縣城逛廟會,甲乙二人尾隨其后。至人多繁華處,二人謾罵丙某“破鞋”、“狐貍精”、“不要臉”等等。引來了多人圍觀。甲某還對眾人講“她已經(jīng)讓我睡過了,懷過我的孩子,她小肚子上有黑毛,嫁誰克誰”等等,無中生有地編造下流之詞進行攻擊。乙某還將稀泥和糞便抹在丙某臉上,并欲撕破丙某的衣服,被別人制止。二人對丙某肆意侮辱達半小時,圍觀者數(shù)百人。致使丙某羞憤難當,回家后即服用“1605‘’農(nóng)藥自盡。甲乙的行為:
A.誹謗罪
B.侮辱罪
C.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
D.尋釁滋事罪
11、甲某搜監(jiān)時,發(fā)現(xiàn)勞改犯乙某私藏小銼一把,遂懷疑其妄圖越獄潛逃。甲某召集與乙某同監(jiān)的七名犯人,先向他們介紹了乙某的情況,并且說:“今晚如果他不老實,就好好地收拾他(指拷打)。”隨后,甲某將乙某押至中隊辦公室內(nèi)審訊,令乙某跪在地上,米某不肯交待,就一直罰乙某跪著。晚上,甲某找來看管禁閉室的職工丙某、丁某參加審汛。對乙某用木棍、竹竿和浸濕打結的麻繩抽打,邊審訊邊抽打達兩個多小時。乙某被打得伏在地上昏迷過去,無法繼續(xù)審訊。甲某遂叫人用冷水將乙某沖淋后抬回監(jiān)房。甲某的行為:
A.構成虐待被監(jiān)管人罪
B.構成故意傷害罪
C.構成刑訊逼供罪
D.濫用職權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2.答案:D.
理由:綁架與搶劫的區(qū)別。因為是當場搶取,所以仍是搶劫罪。
5.答案:A.B.
理由:C.項行為人有通*意思,無強*意思;D.項強制猥褻侮辱婦女和尋釁滋事行為
10、答案:B.侮辱罪
11、答案:C.
理由:刑訊逼供罪與虐待被監(jiān)管人罪的區(qū)別。甲某逼取口供為目的,應定刑訊逼供罪。如果僅僅為懲罰乙某違反監(jiān)規(guī)的行為,則屬于虐待被監(jiān)管人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一、擾亂公共秩序罪
2.刑法規(guī)定的尋釁滋事罪是指下列哪種行為?
A 隨意毆打他人,情節(jié)惡劣
B.隨意丟棄廢物,不聽勸組,情節(jié)惡劣
C.任意毀損公私財物,情節(jié)嚴重
D.強拿硬要公私財物,情節(jié)嚴重
二、妨害司法的犯罪
1.司機甲某開車送局長乙某由A市去B市的途中,沒有駕駛執(zhí)照的乙某提出要過把“車癮”,甲某就讓乙某駕駛。乙某由于駕駛技術不精,將同方向行駛的一輛兩輪摩托車撞倒,導致摩托車上一對夫妻當場死亡。乙某在駕車撞死人后,既不搶救傷員也不報警求助,迅速開車離開肇事現(xiàn)場。然后令甲某到公安機關投案,聲稱該起事故是甲某造成的。
A.乙某構成交通肇事罪和包庇罪(教唆)
B.對乙某的交通肇事罪依法應當在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適用刑罰
C.甲某構成包庇罪
D.甲某構成交通肇事罪(共犯)和包庇罪
五、危害公共衛(wèi)生犯罪罪
1. 藥劑師某甲看錯醫(yī)生處方,而將一種副作用強烈的藥物交給護士某乙。某乙以為是給患者某丙注射之用,并且沒有與處方核對,就給某丙注射,致某丙死亡。
A.甲、乙均構成醫(yī)療事故罪
B.甲構成醫(yī)療事故罪,乙不構成犯罪
C.乙構成醫(yī)療事故罪,甲不構成犯罪
D.甲乙的行為與死亡結果均有因果關系
七、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1、甲、乙二人向同住一旅館的丙某兜售毒品,遭到拒絕。甲、乙二人強行將丙某綁住,給其注射了一針毒品。第二日,丙某主動上門要求購買毒品注射。甲乙二人見丙某攜有大量現(xiàn)金,便心生奪財之念。故意給其注射大劑量毒品,致丙某昏迷。乘機掠走丙某身上的現(xiàn)金。甲乙二人構成何罪:
A、強迫他人吸毒罪
B、盜竊罪
C、販賣毒品罪
D、搶劫罪
2、甲某是某醫(yī)院麻醉藥品的管理人員。起先,出于交情,給一些有毒癮的朋友提供一些麻醉藥品吸食注射。時間長了以后,甲某就拒絕提供了。一些有毒癮的朋友開始給他送錢送物,求其搞點毒品。甲某則視所送錢物的價值大小,相應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麻醉品。經(jīng)查證,甲某因此而收受的錢財價值達到30余萬元。甲某的行為構成:
A、販賣毒品罪
B、受賄罪
C、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
D、非法提供麻醉藥品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一、擾亂公共秩序罪
2. 答案:A.C.D.參見刑法第293條。
二、妨害司法的犯罪
1.答案:B.C.D.
理由:甲某屬于刑法第310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的包庇行為。
五、危害公共衛(wèi)生犯罪罪
1. 答案:A.D.
七、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1、答案:A、C、D、(關于D項,屬于使用麻醉方法搶劫)
2、答案:A.、D、(參見第355條非法提供麻醉藥品罪與販賣毒品罪的重要區(qū)別之一是,沒有牟利目的)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2、下列哪種人員屬于貪污罪的主體但不屬于受賄罪、挪用公款罪的主體:
A、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B、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
C、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D、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托從事公務的人員。
4.甲某是某市人事局局長,因為急于酬集一筆巨額購房款,遂對乙某、丙某謊稱能安排工作。乙某、丙某等人立即表示“心意”,送上財物價值28萬余元。
A. 甲某的行為構成受賄罪
B. 甲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C. 甲某的行為構成濫用職權罪
D. 甲某沒有利用職務之便,所以不構成犯罪
6.下列哪幾種行為可以構成受賄罪?
A.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
B.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C.利用自己所處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正當利益
D.利用自己所處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7.下列哪種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
A.挪用扶貧款物歸個人使用,超過3個月未還
B.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走私活動
C.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shù)額較大,進行股票交易活動
D,挪用非特定公物借給他人使用,進行經(jīng)營活動
10、下列哪些人員屬于刑法第93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A、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救災、搶險、防汛、優(yōu)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下列行政管理工作;
B、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社會捐助公益事業(yè)款物的管理;
C、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國有土地的經(jīng)營和管理;
D、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土地征用補償費用的管理;
11、下列哪種情形屬于職務侵占罪:
A、某甲個人承包經(jīng)營某國有商店,利用承包的職務之便侵吞應予上交的承包經(jīng)營款10萬元的;
B、某村民小組長利用經(jīng)管集體財產(chǎn)的的便利,侵吞集體財產(chǎn)12萬元的。
C、某甲在外地為本單位(國有公司)收回大筆貨款后,為防止丟失將其存放在朋友某乙處,某乙將其據(jù)為己有的。
D、某村民委員會委員利用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代征、代繳稅款工作的職務上的便利,侵吞代征、代繳稅款5萬元的。
13、下列哪種情形應當實行數(shù)罪并罰:
A、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徇私枉法,既構成受賄罪又構成徇私枉法罪的。
B、國家工作人員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
C、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構成其他犯罪的。
D、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2、答案:D.刑法第93條關于國家工作人員的規(guī)定。
4.答案:B.
理由:沒有為他人謀利的意思,不是受賄,是詐騙。
6.答案:A.B.D.
7.答案:A.B.C.參見有關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解釋
10、答案:A.B.C.D.見關于刑法第93條第2款的立法解釋。
11、答案:B.D.
理由:A、選項應定貪污罪;C.選項乙某應定侵占罪。
13、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