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

字號: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公正、及時地仲裁經(jīng)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承德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下簡稱仲裁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規(guī)則。
    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fā)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chǎn)權益糾紛,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仲裁委員會不受理因下列糾紛和爭議提出的仲裁申請:
    (一)婚姻、收養(yǎng)、監(jiān)護、扶養(yǎng)、繼承糾紛;
    (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三)勞動爭議和農(nóng)業(yè)集體經(jīng)濟組織內部的農(nóng)業(yè)承包合同糾紛。
    第三條 當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xié)議。沒有仲裁協(xié)議,一方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當事人協(xié)議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即視為同意按照本規(guī)則進行仲裁。
    第四條 仲裁協(xié)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fā)生前或者糾紛發(fā)生后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xié)議及其補充協(xié)議。
    仲裁協(xié)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本仲裁委員會的意思表示。
    第五條 仲裁協(xié)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
    仲裁庭有權確認合同的效力。
    第六條 當事人對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當事人對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首次開庭前提出;當事人協(xié)議不開庭的,應當在首次提交答辯書前提出。
    第二章 申請與受理
    第七條 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仲裁協(xié)議;
    (二)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
    (三)屬于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
    第八條 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交仲裁協(xié)議、仲裁申請書,并按被申請人人數(shù)遞交申請書副本。申請人為兩個以上且仲裁請求不同的,可以分別遞交申請書及副本。
    第九條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被申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jù)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jù)和證據(jù)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申請書應當由申請人、申請人授權的代理人簽名或蓋章。
    第十條 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并通知當事人,也可以當即受理,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
    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書后,認為仲裁申請書不符合本規(guī)則第九條規(guī)定的,可以要求當事人限期補正;逾期不補正的,視為未申請。
    第十一條 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后,應當在十日內將本規(guī)則和仲裁員名冊送達申請人,并將仲裁申請書副本和本規(guī)則、仲裁員名冊送達被申請人。
    被申請人收到仲裁申請書副本后,應當在十五日內向仲裁委員會提交答辯書。仲裁委員會收到答辯書后,應當在五日內將答辯書副本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未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
    第十二條 申請人應當自收到仲裁委員會受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本規(guī)則及其所附仲裁案件受理費表的規(guī)定,預交案件受理費和部分案件處理費。
    當事人預交案件受理費有困難的,由當事人提出申請,經(jīng)仲裁委員會批準,可以緩交。
    當事人在第一款規(guī)定的期限內不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申請的,視為撤回仲裁申請。
    反請求的其他要求依照本規(guī)則對仲裁申請的規(guī)定。
    第十三條 申請人可以放棄或者變更仲裁請求。被申請人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請求,有權提出反請求。
    仲裁委員會應當在收到被申請人提出的反請求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反請求申請書副本送達申請人。
    申請人應當自收到反請求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仲裁委員會提交書面答辯。申請人未提交答辯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
    第十四條 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決不能執(zhí)行或者難以執(zhí)行的,可以申請財產(chǎn)保全。
    當事人申請財產(chǎn)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提交人民法院。
    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chǎn)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第十五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師和其他代理人進行仲裁活動。委托律師和其他代理人進行仲裁活動的,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提交授權委托書。
    第三章 仲裁庭的組成
    第十六條 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員或者一名仲裁員組成。由三名仲裁員組成的,設首席仲裁員。
    爭議金額數(shù)目較少、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簡單經(jīng)濟糾紛,經(jīng)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可以由一名仲裁員獨任仲裁。獨任仲裁員應當本著簡便、迅速的原則審理案件,審理期間的期限、形式可以不受本規(guī)則第二、三、四章的限制。
    第十七條 當事人約定由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應當各自選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員,第三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員是首席仲裁員。
    當事人約定由一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應當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仲裁員。
    第十八條 當事人自收到受理仲裁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沒有約定仲裁庭的組成方式或者選定仲裁員的,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
    第十九條 仲裁庭組成后,仲裁委員會應當自仲裁庭組成之日起五日內,將仲裁庭的組成情況書面通知當事人。
    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應當自收到仲裁委員會通知之日起,按照本章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guī)定的程序重新選定仲裁員:
    (一)因出差、出國不能承辦仲裁案件的;
    (二)因患病休息不能從事仲裁工作的;
    (三)依法應當回避的;
    (四)其他不能履行職責的情形。
    第二十條 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也有權提出回避申請: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
    (四)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前款(三)中“其他關系”系指:
    (一)對于承辦的案件事先提供過咨詢的;
    (二)與當事人、代理人在同一單位工作的;
    (三)曾任或者現(xiàn)任當事人法律顧問或代理人的;
    (四)因介紹案件謀取利益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事項。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首次開庭前提出?;乇苁掠稍谑状伍_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開庭終結前提出。
    第二十二條 仲裁員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由仲裁委員會會議決定。
    第二十三條 重新選定或者指定仲裁員后,當事人可以請求已進行的仲裁程序重新進行,是否準許,由仲裁庭決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決定已進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進行。
    第二十四條 仲裁員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請客送禮,情節(jié)嚴重的,或者在仲裁案件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仲裁委員會有權終止仲裁員職責。
    第四章 開庭和裁決
    第二十五條 仲裁應當開庭進行。當事人協(xié)議不開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據(jù)仲裁申請書、答辯書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決。
    第二十六條 仲裁不公開進行。當事人協(xié)議公開的,可以公開進行,但是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在仲裁庭十日前將開庭日期通知雙方當事人;雙方當事人經(jīng)商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開庭。當事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在開庭前七日內請求延期開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庭決定。
    第二十八條 申請人經(jīng)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jīng)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視為撤回仲裁申請。被申請人經(jīng)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jīng)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決。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zhí)峁┳C據(jù)。當事人不提供證據(jù)的,仲裁庭可以根據(jù)已有的證據(jù)認定案件事實并作出裁決。
    仲裁庭認為有必要時,可以自行收集證據(jù)。
    第三十條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制品、照片、副本、節(jié)錄本。
    提交外文書證,應當附有中文譯本。
    第三十一條 仲裁庭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可以交由當事人約定的鑒定部門或者專家鑒定,也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鑒定部門或者專家鑒定。
    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鑒定部門應當參加開庭。當事人經(jīng)仲裁庭許可,可以向鑒定人提問。
    第三十二條 證據(jù)應當在開庭時出示,當事人可以互相質證。
    第三十三條 在證據(jù)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申請證據(jù)保全。當事人申請證據(jù)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zhí)峤蛔C據(jù)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有權進行辯論。辯論終結時,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應當征詢當事人的最后意見。
    第三十五條 仲裁庭應當將開庭情況記入筆錄。當事人和其他仲裁參與人認為對自己陳述的記錄有遺漏或者差錯的,有權申請補正;仲裁庭不予補正時,應當記錄該申請。
    筆錄由仲裁員、記錄人員、當事人和其他仲裁參與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申請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xié)議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請,也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jù)和解協(xié)議制作裁決書。
    第三十七條 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撤回仲裁申請后反悔的,可以根據(jù)仲裁協(xié)議申請仲裁。
    第三十八條 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愿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調解不成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仲裁庭應當制作調解書或者根據(jù)協(xié)議的結果制作裁決書。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三十九條 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xié)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本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jīng)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在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第四十條 仲裁庭在作出仲裁裁決前,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應當征詢當事人最后意見。
    仲裁裁決應當按照多數(shù)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shù)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以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shù)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第四十一條 仲裁庭仲裁糾紛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jīng)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當事人不履行中間裁決,不影響仲裁程序的繼續(xù)進行和仲裁庭作出最后裁決。
    第四十二條 仲裁庭應當在仲裁庭組成后四個月內作出仲裁裁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提請本仲裁委員會主任批準,可以適當延長。
    第四十三條 裁決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仲裁費用的負擔和裁決日期。
    當事人協(xié)議不愿寫明爭議事實和裁決理由的,可以不寫。
    裁決書由仲裁員簽名。對裁決持不同意見的仲裁員,可以簽名,也可以不簽名。
    第四十四條 裁決書仲裁員簽名后,應當加蓋仲裁委員會的印章。
    第四十五條 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六條 對裁決書中的文字、計算錯誤或者對仲裁庭已經(jīng)裁決但在裁決書中遺漏的事項,仲裁庭應當補正;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事項遺漏未作裁決的,仲裁庭應當作出補充裁決。
    當事人發(fā)現(xiàn)裁決書中有前款規(guī)定情形的,可以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書面請求仲裁庭補正或者作出補充裁決。
    仲裁庭作出的補正或者補充裁決,是原裁決書的組成部分。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提出證據(jù)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一)沒有仲裁協(xié)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xié)議的范圍或者本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jù)的證據(jù)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jù)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第四十八條 當事人應當在仲裁裁決書確定的期限內履行裁決。未確定履行期限的,當事人應當立即履行。
    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
    第四十九條 仲裁委員會根據(jù)審理案件的實際情況收取案件處理費,案件處理費包括:
    (一)仲裁員因辦理仲裁案件出差、開庭而支出的住宿費、交通費及其他合理費用;
    (二)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因出庭而支出的住宿費、交通費、誤工補貼;
    (三)咨詢、鑒定、勘驗、翻譯等費用;
    (四)復制、送達案件材料、文書的費用;
    (五)其他應當由當事人承擔的合理費用。
    本條款第(二)、(三)項的規(guī)定的案件處理費,由提出申請的一方當事人預付。
    第五十條 仲裁費用原則上由敗訴的當事人承擔;當事人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的,由仲裁庭根據(jù)當事人各方責任大小確定其各自應當承擔的仲裁費用的比例。當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經(jīng)仲裁庭調解結案的,當事人可以協(xié)商確定各自承擔的仲裁費用的比例。
    第五十一條 依照仲裁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仲裁庭同意重新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再收取案件受理費。
    第五十二條 仲裁庭依照本規(guī)則第四十六條對仲裁書作出補正或者補充裁決的,仲裁委員會不再收費。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xié)議并撤回仲裁申請的,仲裁委員會退回預收的全部費用。
    仲裁庭組成后,申請人撤回仲裁申請或者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xié)議并撤回仲裁申請的,仲裁委員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酌情退回部分預收的案件費用。
    第五章 附 則
    第五十三條 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guī)定的,適用該規(guī)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沒有規(guī)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
    第五十四條 除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仲裁庭另有要求外,仲裁文書、通知、材料可以直接送達當事人、代理人,或者以郵寄、電報、傳真方式送達當事人、代理人。
    第五十五條 直接送達的仲裁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五十六條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jié)假日的,以節(jié)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仲裁文書、材料、通知在期滿前交郵、交發(fā)的,不算過期。
    第五十七條 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準許,由仲裁庭決定。
    第五十八條 仲裁員報酬由本仲裁委員會按照仲裁員辦理仲裁案件的工作時間、難易程序、爭議標的大小等情況確定。
    第五十九條 本規(guī)則由承德仲裁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六十條 本規(guī)則自1999年1月1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