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際浮動匯率體系下的匯率安排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各國可以自行安排匯率,形成了多種匯率安排并存的國際匯率體系。目前主要有:
(1)無單獨法定貨幣的匯率;
(2)貨幣局安排;
(3)傳統(tǒng)盯住安排;
(4)水平區(qū)間內盯;
(5)爬行盯住;
(6)爬行區(qū)間;
(7)事先不公布匯率目標的有管理浮動;
(8)獨立浮動。
歐元區(qū)外的發(fā)達國家大多數(shù)采取獨立浮動等彈性較大的匯率安排,發(fā)展中國家大多數(shù)是盯住某一種貨幣或一籃子貨幣。
(六)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主要因素
經(jīng)濟論
依附論
(七)人民幣匯率制度
1.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歷史演變
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實現(xiàn)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制度,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
2.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2005年7月21日啟動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進展:
交易主體
交易機制
業(yè)務品種和范圍
(八)匯率風險概述
匯率風險是指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jīng)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經(jīng)濟損失的可能性,它產(chǎn)生于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一旦涉及到貨幣的兌換,就不可避免匯產(chǎn)生匯率風險。
面臨匯率風險的外幣資產(chǎn)負債通常稱為風險頭寸、敞口,包括:
1.在外匯交易中,風險頭寸表現(xiàn)為外匯超買或超賣部分;
2.在企業(yè)經(jīng)營中,風險頭寸表現(xiàn)為外幣資產(chǎn)負債不相匹配的部分。
(九)匯率風險類型
1.交易風險
是指把收回的外幣應收賬款或應付賬款兌換成本幣或其他外幣時,因匯率變動而蒙受實際損失的可能性。
2.會計風險
折算風險是指在對財務報表進行會計處理,將功能貨幣轉換為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蒙受賬面損失的可能性。折算風險主要產(chǎn)生于跨國公司對海外子公司財務報表進行的并表處理。
3.經(jīng)濟風險
經(jīng)濟風險又稱經(jīng)營風險,是指未預期到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yè)生產(chǎn)銷售數(shù)量、價格和成本等,引起企業(yè)未來一定時期的收益或現(xiàn)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經(jīng)濟影響是長期的,而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的影響是一次性的。另外,經(jīng)濟風險引起的是潛在損失,而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引起的分別是實際損失和賬面損失。
-
(十)匯率風險管理
1.簽約時的管理方法
(1)選擇有利的合同貨幣
出口或對外貸款爭取使用硬幣、進口或向外借款爭取使用軟幣;
爭取使用兩種以上軟硬搭配的貨幣;
爭取使用本幣;
進口或向外借款爭取使用已經(jīng)或將要持有的外幣。
(2)加列合同條款
包括加列貨幣保值條款、加列均攤損益條款、加列選擇貨幣條款。
2.借助金融交易的管理方法
主要是通過金融交易持有一個與現(xiàn)有受險部分金額和期限相同但是方向相反的外匯頭寸,從而控制匯率風險。
(1) 即期外匯交易適用于進口的場合
(2) 遠期外匯交易適用于進出口和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對外借貸的場合。
(3) 貨幣期貨交易適用范圍與遠期外匯交易相同。
(4) 貨幣期權交易適用范圍也與遠期外匯交易相同。
(5) 掉期交易適用于短期套利的場合。
(6) 貨幣互換適用于長期對外借貸場合。
(7) 借款與投資適用于短期外匯收付的場合。
(8) 借款——即期交易——投資(bis):這是一種組合型管理方法,是借款、即期外匯交易和投資三者的組合,適用于短期外匯收付的場合。
應該掌握這些風險管理方法的意義和操作原理。
3.其他管理方法
(9) 提前或延期結匯
是指通過預測匯率變動趨勢,提前或延期收付外幣債權債務,以避免損失或獲得好處,也是控制匯率風險的有效方法,既可以用于進出口,也可以用于對外借貸。
(10) 福費廷
適用于長期貿易融資的場合。是一種無追索權的貼現(xiàn),銀行或專門的包買商對進口商資信調查后,允許進口商延期付款,而出口商可以將進口商開具的遠期票據(jù)賣給包買商,并且將票據(jù)拒付的風險一并轉移給包買商。
(11) 保險
是指通過向有關保險公司投保匯率變動險,一旦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匯率風險的保險一般由政府承擔,在不同國家其保險范圍不同。
(十)國際資本流動概述
國際資本流動的分類(按照到期期限分類是基本方法)
(十一)戰(zhàn)后國際資本流動特點
直接投資劇增
融資證券化浪潮
資本流動周期性逆轉
(十二)當前國際資本流動趨勢
發(fā)展中國家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十三)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1.對資本流出國的影響
2.對資本流入國的影響
(十四)國際金融危機
1.債務危機
2.貨幣危機
3.流動性危機
4.綜合性金融危機
(十五)外匯管理概述
1.外匯管理的概念
2.外匯管理方法
價格型管理
數(shù)量型管理
3.外匯管理的目的與弊端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各國可以自行安排匯率,形成了多種匯率安排并存的國際匯率體系。目前主要有:
(1)無單獨法定貨幣的匯率;
(2)貨幣局安排;
(3)傳統(tǒng)盯住安排;
(4)水平區(qū)間內盯;
(5)爬行盯住;
(6)爬行區(qū)間;
(7)事先不公布匯率目標的有管理浮動;
(8)獨立浮動。
歐元區(qū)外的發(fā)達國家大多數(shù)采取獨立浮動等彈性較大的匯率安排,發(fā)展中國家大多數(shù)是盯住某一種貨幣或一籃子貨幣。
(六)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主要因素
經(jīng)濟論
依附論
(七)人民幣匯率制度
1.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歷史演變
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實現(xiàn)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制度,建立銀行間外匯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
2.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2005年7月21日啟動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進展:
交易主體
交易機制
業(yè)務品種和范圍
(八)匯率風險概述
匯率風險是指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jīng)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經(jīng)濟損失的可能性,它產(chǎn)生于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一旦涉及到貨幣的兌換,就不可避免匯產(chǎn)生匯率風險。
面臨匯率風險的外幣資產(chǎn)負債通常稱為風險頭寸、敞口,包括:
1.在外匯交易中,風險頭寸表現(xiàn)為外匯超買或超賣部分;
2.在企業(yè)經(jīng)營中,風險頭寸表現(xiàn)為外幣資產(chǎn)負債不相匹配的部分。
(九)匯率風險類型
1.交易風險
是指把收回的外幣應收賬款或應付賬款兌換成本幣或其他外幣時,因匯率變動而蒙受實際損失的可能性。
2.會計風險
折算風險是指在對財務報表進行會計處理,將功能貨幣轉換為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蒙受賬面損失的可能性。折算風險主要產(chǎn)生于跨國公司對海外子公司財務報表進行的并表處理。
3.經(jīng)濟風險
經(jīng)濟風險又稱經(jīng)營風險,是指未預期到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yè)生產(chǎn)銷售數(shù)量、價格和成本等,引起企業(yè)未來一定時期的收益或現(xiàn)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經(jīng)濟影響是長期的,而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的影響是一次性的。另外,經(jīng)濟風險引起的是潛在損失,而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引起的分別是實際損失和賬面損失。
-
(十)匯率風險管理
1.簽約時的管理方法
(1)選擇有利的合同貨幣
出口或對外貸款爭取使用硬幣、進口或向外借款爭取使用軟幣;
爭取使用兩種以上軟硬搭配的貨幣;
爭取使用本幣;
進口或向外借款爭取使用已經(jīng)或將要持有的外幣。
(2)加列合同條款
包括加列貨幣保值條款、加列均攤損益條款、加列選擇貨幣條款。
2.借助金融交易的管理方法
主要是通過金融交易持有一個與現(xiàn)有受險部分金額和期限相同但是方向相反的外匯頭寸,從而控制匯率風險。
(1) 即期外匯交易適用于進口的場合
(2) 遠期外匯交易適用于進出口和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對外借貸的場合。
(3) 貨幣期貨交易適用范圍與遠期外匯交易相同。
(4) 貨幣期權交易適用范圍也與遠期外匯交易相同。
(5) 掉期交易適用于短期套利的場合。
(6) 貨幣互換適用于長期對外借貸場合。
(7) 借款與投資適用于短期外匯收付的場合。
(8) 借款——即期交易——投資(bis):這是一種組合型管理方法,是借款、即期外匯交易和投資三者的組合,適用于短期外匯收付的場合。
應該掌握這些風險管理方法的意義和操作原理。
3.其他管理方法
(9) 提前或延期結匯
是指通過預測匯率變動趨勢,提前或延期收付外幣債權債務,以避免損失或獲得好處,也是控制匯率風險的有效方法,既可以用于進出口,也可以用于對外借貸。
(10) 福費廷
適用于長期貿易融資的場合。是一種無追索權的貼現(xiàn),銀行或專門的包買商對進口商資信調查后,允許進口商延期付款,而出口商可以將進口商開具的遠期票據(jù)賣給包買商,并且將票據(jù)拒付的風險一并轉移給包買商。
(11) 保險
是指通過向有關保險公司投保匯率變動險,一旦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匯率風險的保險一般由政府承擔,在不同國家其保險范圍不同。
(十)國際資本流動概述
國際資本流動的分類(按照到期期限分類是基本方法)
(十一)戰(zhàn)后國際資本流動特點
直接投資劇增
融資證券化浪潮
資本流動周期性逆轉
(十二)當前國際資本流動趨勢
發(fā)展中國家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十三)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1.對資本流出國的影響
2.對資本流入國的影響
(十四)國際金融危機
1.債務危機
2.貨幣危機
3.流動性危機
4.綜合性金融危機
(十五)外匯管理概述
1.外匯管理的概念
2.外匯管理方法
價格型管理
數(shù)量型管理
3.外匯管理的目的與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