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韻——第19集》解說詞

字號:

第十九集 朦朧詩人
    
     李商隱是唐代有獨特成就并對后世有較大影響的詩人。他與杜牧齊名,并稱李杜,為了與李白、杜甫并稱的李杜區(qū)別開來,又稱小李杜。
    
     李商隱最突出的貢獻,是進一步擴大了七言詩的表現(xiàn)力。七律自初唐定型以后,一直被用作應酬手段,往往都內(nèi)容貧乏。到杜甫才把這種詩型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上。杜甫的七律詩句緊湊凝練,氣勢開合動蕩,音調(diào)雄渾響亮。后人學杜甫,主要就是學他的七律。李商隱的七律則用回環(huán)往復的詠嘆來渲染某種情緒,而很少講述具體的事實,叫人難于把握。他喜歡用典,但又只是用來制造氣氛,牽引情緒,就是知道了典故的出處,也很難搞清他到底想說什么?!舅@種律詩意象華美,屬對精工,纏綿婉轉(zhuǎn),意味深長,】叫人感到不容易讀懂,而又總覺得像是讀出來了一點什么新意。
    
     李商隱步入仕途時,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斗爭激烈,幾乎勢不兩立。李商隱先受李 [ 牛 ] 黨的賞識,二十五歲就考中了進士。第二年,他不知利害,冒冒失失又做了李黨的女婿。牛黨得勢后,認為他是忘恩負義的小人,因而看不起他,使他一輩子沉淪下僚,四十六歲就心情抑郁地死了。
    
     李商隱的詩題材相當廣泛,政治詩和詠史詩都有很高的成就。當然,既是朦朧詩人,寫的詩也就都有幾分朦朧,如這首《瑤池》:
    
     瑤池河 [ 阿 ] 母倚 [ 綺 ] 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
     據(jù)《穆天子傳》說,周穆王駕著八匹駿馬,一天能走三萬里。他去打獵時,看見百姓在風雪中挨餓受凍,就寫了一首《黃竹》來表示哀憐。他到瑤池去會見西王母,臨別時,西王母約他三年后再來。這首詩看字面的意思是說,老百姓挨餓受凍,到處發(fā)出哀歌的時候,瑤池西王母正打開華美的門窗,準備迎接周穆王的到來。既然周穆王的八駿一天能走三萬里,又為什么不來赴約呢?到此為止,這首詩我們還沒讀懂。接下來,我們得進行一點邏輯推理, “ 穆王何事不重來 ” 呢?很簡單,他早已死了。周穆王既然能會見西王母,自然是神仙般的人物,他也會死,就說明什么人都得死,誰也逃不過這一天。原來這是諷刺晚唐一些皇帝服丹藥、求長生的?;实壅莆罩^對的權利,都舍不得撒手,于是就叫方士煉丹,想吃了能長生不老。結果卻事與愿違,往往一吃就死。這首詩說,老百姓在受苦受難時,皇帝卻在服食丹藥求長生。可是就連周穆王這樣的神仙皇帝,不是也死了嗎?繞個大彎才知道,原來這是政治諷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