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韻——第15集》解說詞

字號:

第十五集 新題樂府 
    
     新樂府派運動是九世紀(jì)初元稹和白居易發(fā)起的。不過,在這一運動正式興起之前,年長幾歲的張籍和王建,就已經(jīng)在寫這種類型的詩了。
    
     張籍與奇崛險怪詩派的領(lǐng)袖韓愈和新樂府運動的代表白居易,都是好朋友。他的樂府詩,有許多還借用古題。如《董逃行》就是。不過,雖然是借用古題,寫的卻是時事,與白居易的《新樂府》性質(zhì)是一樣的:
    
     洛陽城頭火曈曈,亂兵燒我天子宮。宮城南面有深山,盡將老幼藏其間。重巖為屋橡為實,丁男夜行候消息。聞道官軍猶掠人,舊里如今歸不得。董逃行,漢家?guī)讜r重太平!
    
     洛陽是唐朝的東都,在安史之亂中曾兩次被叛軍攻陷。在這種拉鋸戰(zhàn)中,老百姓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最苦的是,官軍并不比叛軍好:叛軍被殺退了, “ 丁男夜行候消息 ”—— 小伙子夜里下山來打聽消息,聽到的卻是 “ 官軍猶掠人 ” ?!竟佘娺€在搶東西,抓夫子。】
    
     元代散曲作家張養(yǎng)浩說: “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潼關(guān)懷古》)不論是正在當(dāng)皇帝的人丟了寶座也罷,還是想當(dāng)皇帝的人奪得了寶座也罷,受苦受難的還都是老百姓。
    
     張籍還有許多樂府詩,則是根據(jù)內(nèi)容來擬定詩題的。像《征婦怨》:
    
    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夫死戰(zhàn)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
    “ 晝燭 ” 這個比喻用得非常貼切。在封建社會里,女人出嫁前從父,出嫁后從夫,夫死則又從子。這就是所謂的 “ 三從 ” ?,F(xiàn)在這位婦人的丈夫戰(zhàn)死了,腹中的胎兒是男是女還不知道,即便是男孩,十幾年之內(nèi)也根本不是依靠的對象。在生活中她完全失去了生存的依據(jù),豈不是像晝燭 —— 白天點燃的蠟燭一樣,一點點耗盡自己,而對別人卻毫無意義。
    
     張籍的樂府詩語言與白居易的《新樂府》一樣淺切通俗,但是更接近口語,帶民歌風(fēng)味。像這首《征婦怨》頭兩句 “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 ” ,還有前面引的《董逃行》頭兩句 “ 洛陽城頭火曈曈,亂兵燒我天子宮 ” 語序都完全接近口語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