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館新館10月底完工

字號:

我國一個以改革開放史作為核心內容的博物館——深圳博物館新館, 目前陳列布展工程全面展開,計劃于今年10月30日前完工,為紀念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這是記者昨天從市建筑工務署獲悉的。
    位于市民中心總投資2.4億元
    考試大獲悉,深圳博物館新館位于市民中心東區(qū),總建筑面積320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4億元。其中,1層為中庭大堂、專題展廳等;2層為古代深圳陳列館、近現(xiàn)代深圳陳列館、深圳民俗文化館;3層為改革開放史陳列館。深圳博物館新館是我市的“文化立市”一項重要項目,也是紀念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策劃和開工建設,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劉玉浦,市長許宗衡等作出指示,要求新館建設“立意要高”、“要有前瞻性”、“務必窮盡思路,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進行建設,將其打造成一項精品工程”,并成立了以市長許宗衡為組長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
    藝術創(chuàng)作要求高工期僅為半年
    深圳博物館新館布展陳列工程于今年3月14日正式開工,公共區(qū)域及專題展廳于4月10日正式開工。市建筑工務署負責人介紹,與傳統(tǒng)博物館相比,深圳博物館新館建設具有四大明顯的特點:
    一是藝術創(chuàng)作部分所占比重大、實施工作復雜。該項目的展陳除了按傳統(tǒng)方式采用大量的圖片、文獻資料、文物展品外,還布置了豐富多樣的沙盤、模型、油畫、雕塑、蠟像、場景等。其中,許多展品不是簡單的工人加工制作可以完成,需要創(chuàng)作人員進行藝術加工,不僅需要經驗、靈感,而且需要一定的創(chuàng)作周期。
    二是大量應用先進高新技術表現(xiàn)形式,技術含量高。該項目設計采用了先進的高新技術,包括4D*、幻影成像、多頻同步、三維動畫等,將聲、光、電等高新技術與展陳、藝術產品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繪聲繪影繪形地加以表現(xiàn),涉及到多種學科的綜合和配合,工藝復雜,實施技術難度大。
    三是組織工作難度大。雖然新館建設只有3萬多平方米,但內容豐富。項目大量使用了非標藝術品,其招標、采購沒有適用的制度、規(guī)章可循,也沒有成熟的經驗可資借鑒。選擇創(chuàng)作單位和人員、確定小樣以及定價工作缺乏依據(jù),加上創(chuàng)作、制作和加工涉及各行各業(yè),遍布全國各地,行業(yè)和地域跨度前所未有。為打造出一個精品工程,建設單位必須進行大量細致周密的調研、論證工作,組織工作耗時、費力,協(xié)調難度大。
    四是工期緊。該項目原定于2009年完工,目前工期提前到今年12月底開館。從工程正式開工到計劃完工,其間只有6個多月時間,要完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工作量大、要求高的新博物館建設,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在國內外新博物館建設尚無先例。
    陳列布展進展順利裝飾按計劃推進
    深圳博物館新館工程自開工以來,市建筑工務署與文化局分工協(xié)作,密切配合,確保了項目按計劃穩(wěn)步推進。目前,該項目按“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標準,施工圖設計、深化設計等設計工作已經完成,設計吸收了國內外各博物館,如首都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的成功經驗,注重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宗旨,并將高新技術與藝術進行了有機結合,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于一體;特別是四個基本陳列廳各具特色、主題鮮明,引人矚目。
    陳列布展工程全面展開。目前,展陳工程的工裝已基本完成;管線安裝工程已接近尾聲;所有藝術創(chuàng)作類均確定了創(chuàng)作人和制作單位,樣稿已全部確定,場外藝術品制作正在進行,泥樣確認即將開始,場內藝術品制作即將全面展開。
    公共區(qū)域和專題展廳裝飾按計劃推進,天花、墻體砌筑、管線預埋等工作已全部完成;遮陽系統(tǒng)深化設計也已完成;墻面、地面石材正在鋪裝,計劃8月底前完成。數(shù)字化博物館的招標工作已完成,監(jiān)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已進場。與開館密切相關的專業(yè)設備和設施的采購工作已完成,各相關單位已進場。
    目前,距深圳博物館新館工程完工不到100天的時間,市建筑工務署表示將只爭朝夕,在后續(xù)建設中千方百計克服困難,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建設任務,為12月18日開館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