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的對象是人,人具有維持生存和健康最基本的需求,如果這些需求未獲得滿足就會對健康造成威脅。當護理對象發(fā)生現(xiàn)存或潛在性的健康問題時,護理人員必須提供合適的護理服務,協(xié)助患者滿足基本的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與特征
1.需要的概念 需要(need)是人腦對生理與社會要求的反應,也是形成動機的前提。
2.需要的特征
(1)需要的對象性 人的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對象的。這種需要可以是物質(zhì)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還可以是社會方面的。
(2)需要的發(fā)展性 需要是個體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個體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優(yōu)勢需要。
(3)需要的無限性 需要不會因暫時的滿足而終止。個體當某些需要滿足后,又會產(chǎn)生新的需要。
(4)需要的客觀制約性 人有多種多樣的需要,但需要的產(chǎn)生與滿足受到個體所處環(huán)境條件和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
(5)需要的獨特性 人與人之間的需要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如人們在生理方面的需要基本是相同的,而在情愛、自尊、成就感等方面的需要就可能有所不同。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二)需要層次理論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層次理論
1.需要層次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 馬斯洛將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發(fā)生的前后次序排列成五個層次,并用“金字塔”形狀加以描述,形成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圖2-2-1)。
自我
實現(xiàn)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
愛和歸屬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圖2-2-1 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示意圖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指滿足個體生存所必需的一切物質(zhì)方面的需要。如空氣、水、食物、睡眠、休息、排泄等。生理需要是人類最基本、最低層次的需要,并在所有需要中占絕對優(yōu)勢。當生理需要滿足時,它就不再成為個體行為的動力,這時就會產(chǎn)生更高層次的需要。
(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含有生理上的安全感與心理上的安全感兩層意思。前者是指個體需要處于一種生理上的安全狀態(tài),以防身體上的傷害或生活受到威脅。后者則指個體需
要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覺,避免恐懼、害怕、焦慮等發(fā)生。
(3)愛與歸屬的需要:愛與歸屬需要是指個體渴望歸屬某一群體并有一個合適的位置,希望得到他人的愛或給予他人愛的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個體就會感到孤獨、空虛、絕望等。
(4)自尊的需要:自尊具有雙層含義,即擁有自尊,視自己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和被他人尊敬,得到他人的認同及重視。自尊的需要得到滿足,個體就獨立、堅強、自信及有成就感等,否則就會產(chǎn)生自卑、軟弱、無助的感覺。
(5)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指個體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實現(xiàn)自己在工作、學習及生活上的愿望、理想和抱負的需要,并能從中得到滿足。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2.需要層次理論的基本觀點
(1)這些需要是人類普遍存在的。
(2)人的需要從低到高有一定的層次性,但不是絕對固定的。
(3)需要的滿足過程是逐級上升的,當較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后,就向高層次發(fā)展。層次越高,越難滿足。
(4)人的行為是由優(yōu)勢需要決定的。同一時期內(nèi),個體可存在多種需要,但只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優(yōu)勢需要是在不斷變動的。
(5)各層次需要互相依賴,彼此重疊。較高層次需要發(fā)展后,低層次需要并未消失,而是對人行為的影響降低。
(6)不同層次需要的發(fā)展與個體年齡增長相適應,也與社會的經(jīng)濟與文化教育程度有關。
(7)高級需要的滿足比低級需要滿足的愿望更強烈,同時,高級需要的滿足比低級需要的滿足要求更多的前提和外部條件,滿足的方式有更多差異。
(8)隨著需要的向上移動,各種需要的意義是因人而異的,它是受個人愿望、社會文化影響,也受環(huán)境和場合的影響。
(9)人的需要滿足程度與健康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滿足都有助于健康發(fā)展。
(三)需要層次理論在護理學上的應用
1.對護理的意義 人類需要理論對護理思想與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它使護理工作者認識到,護理的任務就是滿足患者的需要。它對護理實踐的指導意義在于:
(1)識別服務對象未滿足的需要,這些未滿足的需要就是需要護士提供幫助和解決的護理問題。
(2)能更好地領悟和理解患者的言行。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3)預測患者尚未表達的需要,或?qū)赡艹霈F(xiàn)的問題采取預防性措施,以防止問題的發(fā)生。
(4)系統(tǒng)地收集和評估患者的基本資料。需要層次論可作為護士評估患者健康資料的理論框架,借助這個理論,護理人員可有系統(tǒng)地、有條理地收集和整理資料,從而避免資料的遺漏。
(5)按照基本需要的層次,識別護理問題的輕、重、緩、急,以便在制定護理計劃時妥善地排列先后次序。
2.患者的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疾病常使護理對象許多基本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而表現(xiàn)為缺氧、電解質(zhì)紊亂、營養(yǎng)失調(diào)、失眠、排泄障礙等,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因此,了解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并采取有效措施給予滿足,是護理人員的工作重點。
(2)安全需要:在患病時,由于舒適狀態(tài)的改變、疾病的威脅、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等都會使患者的安全感明顯降低。他們既尋求醫(yī)護人員的幫助和保護,又擔心會發(fā)生醫(yī)療護理失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入院介紹和健康教育,避免各種損害因素,提高診療、護理水平,減輕患者的精神困擾,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3)愛與歸屬的需要:患者在住院期間,與親人的分離及生活方式的變化,愛與歸屬的需要變的更加強烈,他們既希望親人對自己表現(xiàn)更多的愛和關心,又為自己不能如健康時那樣施愛于親人而痛苦自責。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盡快熟悉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患者同家屬、親友的溝通,減輕患者的孤獨感,滿足患者愛與歸屬的需要。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4)自尊的需要:疾病可導致個體某些方面能力下降甚至喪失,這會嚴重影響患者對自身價值的判斷,他們會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擔心被輕視,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等。護理人員應保持對患者的尊重與熱情,積極鼓勵其參與自理活動,保護患者的隱私,維護患者的自尊。
(5)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個體在患病期間影響而且最難滿足的需要是自我實現(xiàn)。疾病會造成個體暫時甚至長期喪失某些能力,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學習、工作崗位。這常使個體陷入失落、沮喪,甚至絕望的情感狀態(tài)中。這種不良情感反過來又會使個體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產(chǎn)生與滿足程度是因人而異的。護理的功能是切實保證低層次需要的滿足,為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滿足創(chuàng)造條件。
3.護理人員滿足護理對象需要的方式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1)直接幫助護理對象滿足需要:對暫時或永久性喪失某些能力影響基本需要滿足的護理對象,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幫助其滿足需要,減輕痛苦,維持生存。
(2)協(xié)助護理對象滿足需要:對于部分基本需要無法自我滿足的個體,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支持,協(xié)助其發(fā)揮的潛能,達到的獨立狀態(tài),促進恢復。
(3)間接幫助護理對象滿足需要:護理人員可通過健康教育、衛(wèi)生宣教、咨詢指導、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為護理對象提供衛(wèi)生保健知識,以提高自我滿足需要的能力;通過改變環(huán)境,消除阻礙或影響護理對象基本需要滿足的因素避免健康問題的發(fā)生或惡化。
(一)需要的概念與特征
1.需要的概念 需要(need)是人腦對生理與社會要求的反應,也是形成動機的前提。
2.需要的特征
(1)需要的對象性 人的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對象的。這種需要可以是物質(zhì)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還可以是社會方面的。
(2)需要的發(fā)展性 需要是個體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個體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優(yōu)勢需要。
(3)需要的無限性 需要不會因暫時的滿足而終止。個體當某些需要滿足后,又會產(chǎn)生新的需要。
(4)需要的客觀制約性 人有多種多樣的需要,但需要的產(chǎn)生與滿足受到個體所處環(huán)境條件和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
(5)需要的獨特性 人與人之間的需要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如人們在生理方面的需要基本是相同的,而在情愛、自尊、成就感等方面的需要就可能有所不同。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二)需要層次理論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層次理論
1.需要層次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 馬斯洛將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發(fā)生的前后次序排列成五個層次,并用“金字塔”形狀加以描述,形成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圖2-2-1)。
自我
實現(xiàn)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
愛和歸屬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圖2-2-1 馬斯洛的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示意圖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指滿足個體生存所必需的一切物質(zhì)方面的需要。如空氣、水、食物、睡眠、休息、排泄等。生理需要是人類最基本、最低層次的需要,并在所有需要中占絕對優(yōu)勢。當生理需要滿足時,它就不再成為個體行為的動力,這時就會產(chǎn)生更高層次的需要。
(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含有生理上的安全感與心理上的安全感兩層意思。前者是指個體需要處于一種生理上的安全狀態(tài),以防身體上的傷害或生活受到威脅。后者則指個體需
要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覺,避免恐懼、害怕、焦慮等發(fā)生。
(3)愛與歸屬的需要:愛與歸屬需要是指個體渴望歸屬某一群體并有一個合適的位置,希望得到他人的愛或給予他人愛的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個體就會感到孤獨、空虛、絕望等。
(4)自尊的需要:自尊具有雙層含義,即擁有自尊,視自己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和被他人尊敬,得到他人的認同及重視。自尊的需要得到滿足,個體就獨立、堅強、自信及有成就感等,否則就會產(chǎn)生自卑、軟弱、無助的感覺。
(5)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指個體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實現(xiàn)自己在工作、學習及生活上的愿望、理想和抱負的需要,并能從中得到滿足。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2.需要層次理論的基本觀點
(1)這些需要是人類普遍存在的。
(2)人的需要從低到高有一定的層次性,但不是絕對固定的。
(3)需要的滿足過程是逐級上升的,當較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后,就向高層次發(fā)展。層次越高,越難滿足。
(4)人的行為是由優(yōu)勢需要決定的。同一時期內(nèi),個體可存在多種需要,但只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優(yōu)勢需要是在不斷變動的。
(5)各層次需要互相依賴,彼此重疊。較高層次需要發(fā)展后,低層次需要并未消失,而是對人行為的影響降低。
(6)不同層次需要的發(fā)展與個體年齡增長相適應,也與社會的經(jīng)濟與文化教育程度有關。
(7)高級需要的滿足比低級需要滿足的愿望更強烈,同時,高級需要的滿足比低級需要的滿足要求更多的前提和外部條件,滿足的方式有更多差異。
(8)隨著需要的向上移動,各種需要的意義是因人而異的,它是受個人愿望、社會文化影響,也受環(huán)境和場合的影響。
(9)人的需要滿足程度與健康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任何需要的真正滿足都有助于健康發(fā)展。
(三)需要層次理論在護理學上的應用
1.對護理的意義 人類需要理論對護理思想與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它使護理工作者認識到,護理的任務就是滿足患者的需要。它對護理實踐的指導意義在于:
(1)識別服務對象未滿足的需要,這些未滿足的需要就是需要護士提供幫助和解決的護理問題。
(2)能更好地領悟和理解患者的言行。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3)預測患者尚未表達的需要,或?qū)赡艹霈F(xiàn)的問題采取預防性措施,以防止問題的發(fā)生。
(4)系統(tǒng)地收集和評估患者的基本資料。需要層次論可作為護士評估患者健康資料的理論框架,借助這個理論,護理人員可有系統(tǒng)地、有條理地收集和整理資料,從而避免資料的遺漏。
(5)按照基本需要的層次,識別護理問題的輕、重、緩、急,以便在制定護理計劃時妥善地排列先后次序。
2.患者的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疾病常使護理對象許多基本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滿足而表現(xiàn)為缺氧、電解質(zhì)紊亂、營養(yǎng)失調(diào)、失眠、排泄障礙等,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因此,了解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并采取有效措施給予滿足,是護理人員的工作重點。
(2)安全需要:在患病時,由于舒適狀態(tài)的改變、疾病的威脅、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等都會使患者的安全感明顯降低。他們既尋求醫(yī)護人員的幫助和保護,又擔心會發(fā)生醫(yī)療護理失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入院介紹和健康教育,避免各種損害因素,提高診療、護理水平,減輕患者的精神困擾,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3)愛與歸屬的需要:患者在住院期間,與親人的分離及生活方式的變化,愛與歸屬的需要變的更加強烈,他們既希望親人對自己表現(xiàn)更多的愛和關心,又為自己不能如健康時那樣施愛于親人而痛苦自責。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盡快熟悉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患者同家屬、親友的溝通,減輕患者的孤獨感,滿足患者愛與歸屬的需要。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4)自尊的需要:疾病可導致個體某些方面能力下降甚至喪失,這會嚴重影響患者對自身價值的判斷,他們會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擔心被輕視,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等。護理人員應保持對患者的尊重與熱情,積極鼓勵其參與自理活動,保護患者的隱私,維護患者的自尊。
(5)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個體在患病期間影響而且最難滿足的需要是自我實現(xiàn)。疾病會造成個體暫時甚至長期喪失某些能力,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學習、工作崗位。這常使個體陷入失落、沮喪,甚至絕望的情感狀態(tài)中。這種不良情感反過來又會使個體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產(chǎn)生與滿足程度是因人而異的。護理的功能是切實保證低層次需要的滿足,為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滿足創(chuàng)造條件。
3.護理人員滿足護理對象需要的方式醫(yī)學教育網(wǎng)www.med66.com
(1)直接幫助護理對象滿足需要:對暫時或永久性喪失某些能力影響基本需要滿足的護理對象,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幫助其滿足需要,減輕痛苦,維持生存。
(2)協(xié)助護理對象滿足需要:對于部分基本需要無法自我滿足的個體,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支持,協(xié)助其發(fā)揮的潛能,達到的獨立狀態(tài),促進恢復。
(3)間接幫助護理對象滿足需要:護理人員可通過健康教育、衛(wèi)生宣教、咨詢指導、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為護理對象提供衛(wèi)生保健知識,以提高自我滿足需要的能力;通過改變環(huán)境,消除阻礙或影響護理對象基本需要滿足的因素避免健康問題的發(fā)生或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