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份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交通工程試題

字號: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5分)
    1.某路段一周交通量總和為35000輛,則周平均日交通量為________________.
    2.單向交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
    3.某信號交叉口的其中一個相位的綠燈、黃燈、紅燈時間分別為30秒、3秒、27秒,則信號周期時長為________________.
    4.由跟車理論知,非自由行駛狀態(tài)的車隊的三個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5.某車流的流量為Q輛/小時,則平均車頭時距為________________秒。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30分)
    1.道路斷面上交通的方向不均勻系數K為()
    A.K=B.K=
    C.K=D. K=
    2.設車流的流量q,密度為k,則車流的連續(xù)性方程為()
    A.B.
    C.D.
    3.已知某交通流的流量為600輛/小時,空間平均車速為60公里/小時,則交通密度為()
    A.0.1輛/公里B.660輛/公里C.10輛/公里D.1輛/公里
    4.關于第85%位車速和第15%位車速,正確的是()
    A.第85%位車速是指在行駛的全部車輛中有85%未達到的車速
    B.第15%位車速是指在行駛的全部車輛中有15%達到的車速
    C.第85%位車速用于確定觀測路段的最小限制車速
    D.第15%位車速用于確定觀測路段的限制車速
    5.進行x2檢驗時,認為某隨機變量服從假設的概率分布,是因為()
    A.x2的計算值大于臨界值xα2B.x2的計算值不大于臨界值xα2
    C.x2的計算值為負D.x2的計算值大于臨界值xα2的2倍
    6.在出行分布的預測中,設增長系數法的調整系數為α,則增長系數法的精度要求為()
    A.α≈0B.α≈1C.α≈2D.α≈3
    7.某交叉口某年(按365天計)發(fā)生10起交通事故,平均每天有7000輛車從各個進口駛入該交叉口,則該交叉口的事故率為()
    A.78.278(次/MEV)B.391.39(次/MEV)
    C.39.139(次/MEV)D.3.9139(次/MEV)
    8.下列參數,不屬于單點定時信號的是()
    A.信號相位B.周期時長C.綠時差D.綠信比
    9.用“停車線法”計算信號燈交叉口通行能力時,本向直行車道通行能力需要折減的情況是()
    A.當本向左轉車的實際數量超過允許值時B.當對向左轉車的實際數量超過允許值時
    C.當本向右轉車的實際數量超過允許值時D.當對向右轉車的實際數量超過允許值時
    10.信號周期時長等于()
    A.全部相位所需綠燈時長和黃燈時長的總和
    B.全部相位所需綠燈時長和紅燈時長的總和
    C.全部相位所需黃燈時長和紅燈時長的總和
    D.全部相位所需綠燈時長、黃燈時長和紅燈時長的總和
    11.在一車隊中,前后兩種車流狀態(tài)的流量分別為2000輛/小時和1800輛/小時,空間平均車速分別為20公里/小時和30公里/小時,則車流波的波速為()
    A.2公里/小時B.-3公里/小時C.-5公里/小時D.5公里/小時
    12.用于出行分布預測的平均系數法的公式為()
    A.未來分布=現狀分布+平均增長系數B.未來分布=現狀分布-平均增長系數
    C.未來分布=現狀分布×平均增長系數D.未來分布=現狀分布÷平均增長系數
    13.綠波寬度是指()
    A.干道交通流所能利用的通車時間
    B.干道交通流所能利用的車速
    C.次要道路交通流所能利用的通車時間
    D.次要道路交通流所能利用的車速
    14.設泊松分布的參數為m,則正確的說法是()
    A.泊松分布的均值大于mB.泊松分布的均值小于m
    C.泊松分布的方差等于mD.泊松分布的方差大于m
    15.排隊系統(tǒng)中的定長服務是指()
    A.排隊系統(tǒng)的總服務時間是一給定值B.每一個顧客的服務時間都相等
    C.每一個顧客的等待時間都相等D.排隊系統(tǒng)的總等待時間是一給定值
    三、雙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有兩項是正確的,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不能算作交通事故的有()
    A.農機車輛在田間或院場作業(yè)時,或往返作業(yè)途中所引起或發(fā)生的死人、傷人或損壞物件的事故
    B.車輛在街道上運行時所引起或發(fā)生的死人、傷人或損壞物件的事故
    C.車輛在公路上運行時所引起或發(fā)生的死人、傷人或損壞物件的事故
    D.車輛在停車場運行時所引起或發(fā)生的死人、傷人或損壞物件的事故
    E.體育場內賽車時,賽車所引起或發(fā)生的死人、傷人或損壞物件的事故
    2.關于SCOOT和SCATS系統(tǒng),正確的說法有()
    A.SCOOT是一個實時操作的自適應交通控制系統(tǒng)
    B.SCATS是一個實時操作的自適應交通控制系統(tǒng)
    C.SCOOT是一個半自適應交通控制系統(tǒng)
    D.SCATS是一個半自適應交通控制系統(tǒng)
    E.SCOOT是一個定時交通控制系統(tǒng)
    3.進行交通規(guī)劃方案評價時,正確的說法有()
    A.年損失最小的方案為方案B.年度費用最小的方案為方案
    C.年凈增益的方案為方案D.總投資最小的方案為方案
    E.效益—費用比的方案不一定為方案
    4.關于排隊論中的記號,正確的說法有()
    A.D代表泊松輸入或負指數分布服務B.M代表泊松輸入或負指數分布服務
    C.Ek代表愛爾朗分布的輸入或服務D.Ek代表定長輸入或定長服務
    E.M代表定長輸入或定長服務
    5.關于負二項分布,正確的有()
    A.負二項分布適用于到達量波動大的車流
    B.負二項分布適用于到達量波動小的車流
    C.負二項分布的方差小于均值
    D.負二項分布的方差等于均值
    E.負二項分布的方差大于均值
    四、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運輸工程包括()
    A.管道交通B.航空交通C.道路交通
    D.水上交通E.鐵路交通
    2.在任何行駛條件下都作用于汽車的力有()
    A.坡度阻力B.制動力C.空氣阻力
    D.加速阻力E.滾動阻力
    3.關于交通量,正確的說法是()
    A.全年交通量的一個小時稱為高峰小時
    B.全天交通量的一個小時稱為高峰小時
    C.一天內小時交通量的變化,簡稱時變
    D.一年內小時交通量的變化,簡稱時變
    E.年小時交通量是指一年內各小時交通量中,的一個小時交通量
    4.在停車場設計中,從存放車處到目的地的距離為步行距離。正確的說法有()
    A.步行距離一般在100~200米范圍B.步行距離一般在300~400米范圍
    C.步行距離一般在400~500米范圍D.步行距離通常不超過400米
    E.步行距離通常不超過600米
    5.關于交通流的仿真模型,正確的有()
    A.仿真模型不能模擬單輛車的運行B.仿真模型能模擬單輛車的運行
    C.仿真模型不能模擬數輛車的運行D.仿真模型能模擬數輛車的運行
    E.仿真模型可把交通流模擬為流體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8分)
    1.排隊系統(tǒng)的忙期
    2.車頭時距
    3.綠燈間隔時間
    4.年平均日交通量
    六、簡答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交通控制與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交通工程學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3.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由哪幾部分組成
    4.控制交通噪聲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七、計算題(第一題5分,第二題10分,第三題10分,共25分)
    1.某路段在高峰小時8:00~9:00測得的連續(xù)各5min時段的交通量如表1所示。試求高峰小時交通量、5min高峰小時系數PHF(5)和15min高峰小時系數PHF(15)。
    表1某路段高峰小時以5min為時段的交通量統(tǒng)計
    統(tǒng)計
    時間 8:00
    ~8:05 8:05
    ~8:10 8:10
    ~8:15 8:15
    ~8:20 8:20
    ~8:25 8:25
    ~8:30 8:30
    ~8:35 8:35
    ~8:40 8:40
    ~8:45 8:45
    ~8:50 8:50
    ~8:55 8:55
    ~9:00
    5min
    交通量 120 117 114 115 118 123 116 109 107 113 108 110
    2.已知某道路某斷面每分鐘間隔到達車輛數統(tǒng)計觀測如表2所示。試檢驗該路上車流
    是否符合泊松分布(顯著度水平α=0.05)。x2分布表如表3所示。
    表2某道路某斷面每分鐘間隔到達車輛數統(tǒng)計
    每分鐘到達數 8 7 6 5 4 3 2 1 0
    實測頻數 5 2 5 10 11 12 13 12 2
    表3x2分布表
    自由度DF 1 2 3 4 5 6 7 8 9
    α=0.05 3.84 5.99 7.82 9.49 11.07 12.59 14.07 15.51 16.92
    3. 已知出發(fā)區(qū)1#、2#及到達區(qū)3#、4#、5#的出行發(fā)生量與吸引量,以及區(qū)間行程時間,如表4和圖1所示。表4為實測的現狀OD分布表。試建立描述該現 狀OD分布的行程時間模型 ,其中pi是第i區(qū)的出行發(fā)生量,aj是第j區(qū)的出行吸引量,tij是第i,j兩區(qū)間的行程時間,Tij是第i、j兩區(qū)間的出行分布,c為待定參數。計算 精度要求:計算分布與現狀分布中行程時間的加權平均值的相對誤差不超過3%.
    表4實測的現狀OD分布表
    起 訖
    3# 4# 5# ∑p
    1# 160 110 60 330
    2# 410 110 210 730
    ∑a 570 220 270 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