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家長如何面對“空巢期”(

字號:

各高校即將開學,又到了大一新生報到的時候了。對于大多三口之家來說,兒女的離開,就意味著父母要守“空巢”了。獨生子女多是家庭“重心”,孩子突然離開,父母往往非常不習慣。“空巢期”即將考驗千萬個家庭。
    面對“空巢期”,父母們該如何應對?記者采訪中,有一些處事理智的父母還算平靜,調(diào)整一下也就習慣了;有的還有了自己的生活新計劃;而還有一些正處在迷茫不安中。一些“過來人”則講了他們的經(jīng)驗,并提出一些建議。
    A
    突然“空巢”,父母的天塌了一塊
    孩子還沒走,失落已上心頭
    記者采訪中,很多家長表達同一種感受:失落感。江西人鄭女士的兒子今年考上了廣州一所大學。她說,隨著開學日子的迫近,先前辦謝師宴的愉悅心情已悄然而逝,一份失落感爬上心頭。以前兒子是家庭的中心,每天的工作都圍繞兒子展開,做飯、洗衣、噓寒問暖,為他的生活學習做各項準備?,F(xiàn)在,孩子考上大學了,即將出門讀書,她突然不知道該干什么了。
    鄭女士說,兒子還沒走,她就已經(jīng)有一種失落感,晚上睡不好覺,白天精神不好。“兒子即將出遠門讀書,到時候就剩夫妻兩人在家,覺得生活中少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就像天塌了一塊。”
    實在分不開,干脆就去陪讀
    有一些家長,實在不能忍受孩子的離開,干脆跟著孩子去陪讀。
    阿玲今年考上了廣東商學院的中文專業(yè),她對新生活滿懷憧憬的同時,也遇到了一個難題。她媽媽是個性格柔弱的全職母親,她爸爸在珠海做建筑工作。開學后,她來廣州讀書,媽媽就要一個人留在茂名老家。媽媽覺得,實在離不開女兒,就想干脆隨女兒來廣州,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陪同女兒讀書。
    阿玲說,其實她自己希望能有獨立的校園生活,但又不敢傷害媽媽。
    老家在東北的王女士也有同樣的境遇。接受采訪時她說,女兒是她生活的全部,自己和丈夫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能照顧好女兒,現(xiàn)在女兒到外地讀書,他們在家很難適應,失落感很強。所以她和丈夫決定走陪讀路線,在女兒學校后面租一處住所,王女士還在學校謀了份管理員工作,丈夫則做點小生意。
    B
    孩子走了,父母享受自己的生活
    旅游娛樂排遣孤寂
    同樣是“空巢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辦法。江西那位鄭女士雖然難過,但還是保持了理智。她告訴記者,她認識到和兒子的離別是不可改變的,即便讀完書再回來,將來成了家還是要分出去的。為此,她盡力通過工作分散這種孤寂感。鄭女士說,平時也可以打打牌消遣消遣,兒子走了多出了許多時間,需要用快樂填補這個空白。
    廣州市民劉振華想得也很通透:以前女兒讀高三的時候整個家庭都圍著女兒轉(zhuǎn),自己比孩子還要累?,F(xiàn)在孩子終于考上大學了,自己也輕松多了,應該有自己的時間去娛樂享受一下。
    中學老師羅小琴也很失落。孩子在高考后和父母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暑假,不過馬上要走了。三口之家現(xiàn)在只有兩個人,冷清了不少,缺乏了一種年輕向上的活力。但羅老師認為,做家長的必須面對現(xiàn)實,為以后的日子打算。她覺得以前用在孩子身上的大把時間現(xiàn)在可以充分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和丈夫一起出門旅游享受生活。
    羅老師說,以前怕影響孩子學習壓縮了自己的娛樂計劃,現(xiàn)在則沒有顧慮了,也可以不用按時回家做飯,和丈夫到外面吃,沒有時間限制,總之身邊雖然少了孩子的陪伴,但之前生活的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禁忌也隨之煙消云散。
    二人世界享受生活
    余太太是茂名某間中學的教師,丈夫是該學校副校長。今年,兒子阿利考上了中山大學金融系。余太太說,為了孩子的教育,自己可謂是耗盡了心血。自己是個教師,很明白教育重要的是以身作則,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平日家里明確地規(guī)定什么時候該起床,什么時候運動,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可以看電視,什么時候可以開電腦……而自己卻是個有個性的人,年輕的時候喜歡睡到下午才起床,喜歡躺在床上看一天的書,而這些這幾年來都已經(jīng)成為夢想了。余太太說,等孩子上學了,要放縱一下自己,找個時間與丈夫看通宵電影,重溫新婚時的二人生活。
    我上大學媽去進修
    小伊是韶關市區(qū)的某中學女生,即將成為廣東商學院08屆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小伊說,還在高考前,媽媽就對她考上大學后自己的生活有詳細的計劃了。
    小伊是個獨生女兒,小伊的媽媽原來有一份醫(yī)院的工作,后來生了小伊后,媽媽的工作時斷時續(xù),高三整一年,小伊媽媽就專職在家照顧小伊的生活,陪同女兒備考,等到小伊上大學后,媽媽將打算進修中醫(yī)學、營養(yǎng)學之類的課程,繼續(xù)年輕時的醫(yī)生夢想。小伊說很支持媽媽去進修,自己十幾歲,而媽媽也只有四十幾歲,十幾年來媽媽為自己付出了很多,媽媽往后的歲月還應該更年輕,更精彩。
    C
    應對“空巢期”,“過來人”經(jīng)驗談
    通話網(wǎng)聊保持感情
    如何度過“空巢期”,很多“過來人”很有經(jīng)驗。今年在廣州大學讀大二的郭穎,很贊同許多家長準備豐富自己業(yè)余生活的做法。
    她也是個獨生女,剛來學校的時候,媽媽每天都打來三個電話,問長問短的。“晚上家里少了個人,老是覺得心里空落落的,也沒有那種溫馨的氣氛了?!焙髞恚职謰寢屢煌W跳舞,把對女兒的思念寄托在跳舞上,漸漸地也就習慣了。
    “孩子一考上大學,我就給他買了手機,就是為了以后方便聯(lián)系?!睆V州市民張女士說,通過手機,她感覺孩子離她很近。
    市民石女士的兒子考上大學后,為了更好地和兒子聯(lián)系,她特意申請了個QQ,天天都可以上網(wǎng)跟兒子聊天。
    一周一聚更覺溫馨
    對于“空巢期”,孩子考在廣州本地高校的家長們都表示,周末可以回家團聚,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家庭感情,更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廣州大學學生柯德濤從高中起就跟父親的關系不太融洽,經(jīng)常鬧矛盾。“孩子脾氣很倔,一說他兩句就會頂嘴”,柯爸爸說,孩子在家的時候就會說“眼不見,心不煩”,可孩子上學去了,還是會想他的?!笆蔷凵匐x多改善了我們的關系?!?BR>    而柯德濤覺得,經(jīng)常見面可能更容易有磕磕碰碰,在學校待了一段時間,反倒更想家里了,周末回家也覺得更溫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