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xiàng)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xiàng)中只有一個選項(xiàng)是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選項(xiàng)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
1.根據(jù)“鄙”的字形,可以推測它的本義是( )
A.淺陋 B.質(zhì)樸
C.輕視 D.邊邑
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火爰 ”一句中“火爰”是“暖”的異體字,兩字在結(jié)構(gòu)上的差別是( )
A.一為會意字,一為形聲字 B.同是會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聲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聲字,聲符不同
3.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莫”的本義是昏暮,它的后起字是“暮”。
B.“夫”的本義是成年男子,“夫”作為指示代詞是它的假借義。
C.“午”的本義是中午,“午”作為十二地支的第七位,是其假借義。
D.“戚”的本義是一種斧鉞類武器,憂愁是其假借義。
4.下列各項(xiàng)所列,對應(yīng)的每組漢字都屬于通假字關(guān)系的一項(xiàng)是( )
A.伸-信、采-扌采 、取-娶 B.叛-畔、早-蚤、修-脩
C.說-悅、亡-無、昏-婚 D.拒-距、益-溢、原-源
5.下列四組形聲字中,聲符均居于一角的一組是( )
A.修、滕、栽、戚 B.旗、衷、潁、載
C.贏、務(wù)、隨、徽 D.旌、施、徒、從
6.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字使用了簡化字的一句是( )
A.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
B.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
C.吾聞出於幽谷,遷於喬木者。
D.孝文在代時(shí),前后有三男。
7.被稱作古今漢字分水嶺的字體是( )
A.鐘鼎文 B.隸書
C.草書 D.楷書
8.許慎所說的“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是指“六書”中的( )
A.會意 B.形聲
C.轉(zhuǎn)注 D.假借
9.在下列四組古今字中,今字是為引申義所造的一組是( )
A.辟 避 B.家 嫁
C.州 洲 D.門月 間
10.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范圍,后世有所縮小的是( )
A.江海所以能爲(wèi)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夸父與日逐走。
C.富貴則親戚畏懼。
D.且舉世而譽(yù)之而不加勸。
11.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范圍。后世有所擴(kuò)大的是( )
A.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
B.反,誅屨于徒人費(fèi).
C.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shí)足食也。
12.下列句中的“與”可以理解為“賜予、施予”義的是( )
A.失其所與,不知。
B.項(xiàng)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
C.歸至家,妻不下糸 任 ,嫂不爲(wèi)飲,父母不與言。
D.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3.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和“吾實(shí)為之,其又何尤”中的“實(shí)”意思相同的是( )
A.乃能銜哀致誠.
B.“善人爲(wèi)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C.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D.精誠所至,金石爲(wèi)開.
14.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
A.湯之時(shí),八年七旱。
B.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C.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D.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狀有歸色,
15.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B.燕兵獨(dú)追北。
C.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D.父母聞之,清宮除道。
16.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字使用引申義的一句是( )
A.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B.植其杖而蕓。
C.好讀書,不求甚解。 D.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鄭伯克段于鄢》中的“夫人將啓之”的“啓”應(yīng)解釋為( )
A.啟發(fā) B.稟告
C.開門 D.開始
18.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語屬于同義詞連用的是( )
A.公疾病,求醫(yī)于秦 B.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C.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 D.宜罷兵屯田,明設(shè)購賞
19.下列句中“城”的詞性與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的“城”不同的一句是( )
A.今吳是懼而城於郢。
B.雖有高城深池,嚴(yán)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C.城郭溝池以爲(wèi)固。
D.使老弱女子乘城。
20.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副詞的意義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亶爲(wèi)典屬國。
C.此特匹夫之勇耳。
D.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21.下列句中“與”用作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參與者的一句是( )
A.孫臏嘗與涓俱學(xué)兵法。 B.蜩與學(xué)鳩笑之。
C.吾與女弗如也。 D.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2.下列句中的“以”作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理由的一句是( )
A.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B.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bào)母?!?BR> C.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
D.夫夷以近,則游者衆(zhòng);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
23.下列句子,含有名詞用作一般動詞的一句是( )
A.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24.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詞用作意動的一句是( )
A.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B.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衆(zhòng)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C.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
D.宣子言兌 ,乃輕幣。
25.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詞用作使動的一句是( )
A.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
B.乃幽武,置大窖,絕不飲食。
C.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
D.石聞堅(jiān)在壽陽,甚懼 ,欲不戰(zhàn)以老秦師。
26.下列句子,含有名詞用作意動的一句是( )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洞庭波兮木葉下。
C.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D.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
27.七律韓愈《左遷示侄孫湘》詩的首聯(lián)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庇纱送葡氯ィ撛娢猜?lián)出句的平仄格式應(yīng)該是( )
A.平起平收式 B.仄起仄收式
C.平起仄收式 D.仄起平收式
28.下列工具書中,用部首編排、注音吸收“葉音”,基本上羅列古書舊注的一部是( )
A.《言兌文解字》 B.《康熙字典》
C.《漢語大字典》 D.《詞詮》
29.下列注釋書中,專門為古籍正文和注文作反切注音的一部是( )
A.《經(jīng)典釋文》 B.《毛詩正義》
C.《莊子集釋》 D.《毛詩詁訓(xùn)傳》
30.下列各組注音,依次為“傳說、皋陶、伍員”等古人名,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 Fù yuè Gāo yáo Wǔ yuán
B. Fù shuì Gāo yáo Wǔ yún
C. Fù yuè Gāo táo Wǔ yún
D. Fù yuè Gāo yáo Wǔ yún
二、多項(xiàng)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xiàng)中有二至五個選項(xiàng)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xiàng)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31.下列形聲字的構(gòu)成屬于省聲的有( )
A.賴 B.累
C.雷 D.裳
E.豪
3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作動詞時(shí),同義詞“恥”和“辱”的賓語都可由“之”充當(dāng),但“恥”后的“之”代事,“辱”后的“之”代人。
B.在表示戰(zhàn)爭的意義上,“伐”是公開宣戰(zhàn)的戰(zhàn)爭,“侵”是不宣而戰(zhàn)。
C.“盜”和“竊”在所有的古漢語義項(xiàng)上都同義,因此它們是同義詞。
D.“宮”和“室”的意義在古漢語中有嚴(yán)格區(qū)分,“宮”只能表示宮殿,“室”只能表示一般住宅。
E.“恭”和“敬”在古漢語中是褒貶色彩不同的同義詞。
33.下列句中“徒”的意義和“徒勞無功”中的“徒”相同的是( )
A.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
B.其徒數(shù)十人,皆衣褐。
C.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D.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E.懼匏瓜之徒懸兮。
34.下列句中,“其”用作語氣詞的是( )
A.一之爲(wèi)甚,其可再乎
B.彼其於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
C.《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D.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E.安陵君其許寡人!
35.在古注的下列術(shù)語中,一般為兩項(xiàng)以上連用并舉,用于辨析意義相同相類的詞語之間細(xì)微差別的是( )
A.謂 B.言
C.曰 D.謂之
E.爲(wèi)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釋詞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義。
36.齊王聞之,君臣恐懼 ,……謝孟嘗君曰。
謝:
37.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躋:
38.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伐:
39.萬端俱起,不可勝理。
理:
40.厲王虐,國人謗王。
謗:
(二)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的詞性和意義;如果沒有實(shí)在意義,則說明其語法作用。
41.既醉而退,曾不 情去留。
曾:
42.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是:
43.君安與項(xiàng)伯有故
安:
44.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之:
45.時(shí)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驟: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0分)
46.《論語 顏淵季路侍》中,顏淵、季路、孔子分別闡述自己的志向。請將三人表述自己志向的原文寫出來(繁簡字均可,寫錯別字扣分)(3分)
子路曰:
顏淵曰:
孔子曰:
47.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古代漢語介詞賓語通常的位置和特殊的位置,并結(jié)合實(shí)例,說明后者位置改變的條件或原因。(4分)
(1)青,取之於藍(lán)而青於藍(lán).
(2)以羽爲(wèi)巢,而編之以髪。
(3)寡君使群臣爲(wèi)魯衛(wèi)請。
(4)許子奚爲(wèi)不自織?
(5)微斯人,吾誰與歸
(6)將何以贍之
48.根據(jù)以下例句,辨析“饑”、“ 飢”、“餓”三詞在意義上的區(qū)別。要求結(jié)合實(shí)例加以說明。(3分)
(1)穀不熟曰饑,蔬不熟曰饉.
(2)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
(3)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
(4)家有常業(yè),雖飢不餓.
(5)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BR> (6)寧一月飢,無一旬餓.
五、古文翻譯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把下列短文中帶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文
星隊(duì)木嗚,國人皆恐。曰:是何也 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fēng)雨之不時(shí),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立立 世起,無傷也。上門音 而政險(xiǎn),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
49.星隊(duì)木嗚,國人皆恐
50.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51.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52.風(fēng)雨之不時(shí),怪星之黨見
53.上明而政平,則是雖立立 世起,無傷也
六、古文標(biāo)點(diǎn)題(本大題共1小題,10分)
54.給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標(biāo)點(diǎn)。
陳 臻問曰前日于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饋七十鎰而受于薛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 當(dāng)在宋也予將有遠(yuǎn)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饋贐予何爲(wèi)不受當(dāng)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爲(wèi)兵饋之予何爲(wèi)不受若于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七、古文閱讀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問題。
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爲(wèi)范睢必報(bào)其仇,乃詳爲(wèi)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爲(wèi)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爲(wèi)十日之飲?!薄淹?與平原君飲數(shù)日,昭王謂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爲(wèi)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爲(wèi)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願使人歸取其頭來;不 然,吾不出君於關(guān).”平原君曰:“貴而爲(wèi)交者,爲(wèi)賤也;富而爲(wèi)交者,爲(wèi)貧也。夫魏齊者,勝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闭淹跄诉z趙王書曰:“王 之弟在秦,范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不然,吾舉兵而伐趙,又不出王之弟於關(guān).”趙孝成王乃發(fā)卒圍平原君家,急,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 卿。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相印,與魏齊亡。門月 行,念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復(fù)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聞之,畏秦,猶豫未肯見,曰:“虞卿何如人也 ”時(shí)侯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 易也。夫虞卿……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當(dāng)此之時(shí),天下爭知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 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門月 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毙帕昃髴L,駕如野迎之。
(一)解釋文中加著重號的詞語的意義(6分)
55.詳
56.好書
57. 門月 行
58.再見
59.捐
60.如
(二)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詞性和意義(若無實(shí)義,則說明其語法作用)(4分)
61.欲爲(wèi)范睢必報(bào)其仇。 爲(wèi):
62.君幸過寡人。 幸:
63.不然,吾不出君於關(guān). 然:
64.夫魏齊者,勝之友也。 夫:
(三)分析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說明活用的類型并對詞義作出解釋。(4分)
65.吾不出君於關(guān)
66.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
(四)把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文。(6分)
67.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言兌
68.欲因信陵君以走楚
69.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一、單項(xiàng)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xiàng)中只有一個選項(xiàng)是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選項(xiàng)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
1.根據(jù)“鄙”的字形,可以推測它的本義是( )
A.淺陋 B.質(zhì)樸
C.輕視 D.邊邑
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火爰 ”一句中“火爰”是“暖”的異體字,兩字在結(jié)構(gòu)上的差別是( )
A.一為會意字,一為形聲字 B.同是會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聲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聲字,聲符不同
3.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莫”的本義是昏暮,它的后起字是“暮”。
B.“夫”的本義是成年男子,“夫”作為指示代詞是它的假借義。
C.“午”的本義是中午,“午”作為十二地支的第七位,是其假借義。
D.“戚”的本義是一種斧鉞類武器,憂愁是其假借義。
4.下列各項(xiàng)所列,對應(yīng)的每組漢字都屬于通假字關(guān)系的一項(xiàng)是( )
A.伸-信、采-扌采 、取-娶 B.叛-畔、早-蚤、修-脩
C.說-悅、亡-無、昏-婚 D.拒-距、益-溢、原-源
5.下列四組形聲字中,聲符均居于一角的一組是( )
A.修、滕、栽、戚 B.旗、衷、潁、載
C.贏、務(wù)、隨、徽 D.旌、施、徒、從
6.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字使用了簡化字的一句是( )
A.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
B.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
C.吾聞出於幽谷,遷於喬木者。
D.孝文在代時(shí),前后有三男。
7.被稱作古今漢字分水嶺的字體是( )
A.鐘鼎文 B.隸書
C.草書 D.楷書
8.許慎所說的“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是指“六書”中的( )
A.會意 B.形聲
C.轉(zhuǎn)注 D.假借
9.在下列四組古今字中,今字是為引申義所造的一組是( )
A.辟 避 B.家 嫁
C.州 洲 D.門月 間
10.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范圍,后世有所縮小的是( )
A.江海所以能爲(wèi)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夸父與日逐走。
C.富貴則親戚畏懼。
D.且舉世而譽(yù)之而不加勸。
11.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范圍。后世有所擴(kuò)大的是( )
A.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
B.反,誅屨于徒人費(fèi).
C.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shí)足食也。
12.下列句中的“與”可以理解為“賜予、施予”義的是( )
A.失其所與,不知。
B.項(xiàng)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
C.歸至家,妻不下糸 任 ,嫂不爲(wèi)飲,父母不與言。
D.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3.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和“吾實(shí)為之,其又何尤”中的“實(shí)”意思相同的是( )
A.乃能銜哀致誠.
B.“善人爲(wèi)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C.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D.精誠所至,金石爲(wèi)開.
14.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
A.湯之時(shí),八年七旱。
B.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C.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D.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狀有歸色,
15.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B.燕兵獨(dú)追北。
C.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D.父母聞之,清宮除道。
16.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字使用引申義的一句是( )
A.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B.植其杖而蕓。
C.好讀書,不求甚解。 D.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鄭伯克段于鄢》中的“夫人將啓之”的“啓”應(yīng)解釋為( )
A.啟發(fā) B.稟告
C.開門 D.開始
18.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語屬于同義詞連用的是( )
A.公疾病,求醫(yī)于秦 B.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C.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 D.宜罷兵屯田,明設(shè)購賞
19.下列句中“城”的詞性與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的“城”不同的一句是( )
A.今吳是懼而城於郢。
B.雖有高城深池,嚴(yán)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C.城郭溝池以爲(wèi)固。
D.使老弱女子乘城。
20.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副詞的意義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亶爲(wèi)典屬國。
C.此特匹夫之勇耳。
D.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21.下列句中“與”用作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的參與者的一句是( )
A.孫臏嘗與涓俱學(xué)兵法。 B.蜩與學(xué)鳩笑之。
C.吾與女弗如也。 D.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2.下列句中的“以”作介詞引進(jìn)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理由的一句是( )
A.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B.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bào)母?!?BR> C.匈奴大入蕭關(guān),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
D.夫夷以近,則游者衆(zhòng);險(xiǎn)以遠(yuǎn),則至者少。
23.下列句子,含有名詞用作一般動詞的一句是( )
A.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D.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24.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詞用作意動的一句是( )
A.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B.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衆(zhòng)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C.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
D.宣子言兌 ,乃輕幣。
25.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詞用作使動的一句是( )
A.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
B.乃幽武,置大窖,絕不飲食。
C.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
D.石聞堅(jiān)在壽陽,甚懼 ,欲不戰(zhàn)以老秦師。
26.下列句子,含有名詞用作意動的一句是( )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洞庭波兮木葉下。
C.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D.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
27.七律韓愈《左遷示侄孫湘》詩的首聯(lián)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庇纱送葡氯ィ撛娢猜?lián)出句的平仄格式應(yīng)該是( )
A.平起平收式 B.仄起仄收式
C.平起仄收式 D.仄起平收式
28.下列工具書中,用部首編排、注音吸收“葉音”,基本上羅列古書舊注的一部是( )
A.《言兌文解字》 B.《康熙字典》
C.《漢語大字典》 D.《詞詮》
29.下列注釋書中,專門為古籍正文和注文作反切注音的一部是( )
A.《經(jīng)典釋文》 B.《毛詩正義》
C.《莊子集釋》 D.《毛詩詁訓(xùn)傳》
30.下列各組注音,依次為“傳說、皋陶、伍員”等古人名,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 Fù yuè Gāo yáo Wǔ yuán
B. Fù shuì Gāo yáo Wǔ yún
C. Fù yuè Gāo táo Wǔ yún
D. Fù yuè Gāo yáo Wǔ yún
二、多項(xiàng)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xiàng)中有二至五個選項(xiàng)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xiàng)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31.下列形聲字的構(gòu)成屬于省聲的有( )
A.賴 B.累
C.雷 D.裳
E.豪
3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作動詞時(shí),同義詞“恥”和“辱”的賓語都可由“之”充當(dāng),但“恥”后的“之”代事,“辱”后的“之”代人。
B.在表示戰(zhàn)爭的意義上,“伐”是公開宣戰(zhàn)的戰(zhàn)爭,“侵”是不宣而戰(zhàn)。
C.“盜”和“竊”在所有的古漢語義項(xiàng)上都同義,因此它們是同義詞。
D.“宮”和“室”的意義在古漢語中有嚴(yán)格區(qū)分,“宮”只能表示宮殿,“室”只能表示一般住宅。
E.“恭”和“敬”在古漢語中是褒貶色彩不同的同義詞。
33.下列句中“徒”的意義和“徒勞無功”中的“徒”相同的是( )
A.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
B.其徒數(shù)十人,皆衣褐。
C.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D.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E.懼匏瓜之徒懸兮。
34.下列句中,“其”用作語氣詞的是( )
A.一之爲(wèi)甚,其可再乎
B.彼其於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
C.《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D.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E.安陵君其許寡人!
35.在古注的下列術(shù)語中,一般為兩項(xiàng)以上連用并舉,用于辨析意義相同相類的詞語之間細(xì)微差別的是( )
A.謂 B.言
C.曰 D.謂之
E.爲(wèi)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釋詞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義。
36.齊王聞之,君臣恐懼 ,……謝孟嘗君曰。
謝:
37.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躋:
38.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伐:
39.萬端俱起,不可勝理。
理:
40.厲王虐,國人謗王。
謗:
(二)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的詞性和意義;如果沒有實(shí)在意義,則說明其語法作用。
41.既醉而退,曾不 情去留。
曾:
42.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是:
43.君安與項(xiàng)伯有故
安:
44.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之:
45.時(shí)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驟: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0分)
46.《論語 顏淵季路侍》中,顏淵、季路、孔子分別闡述自己的志向。請將三人表述自己志向的原文寫出來(繁簡字均可,寫錯別字扣分)(3分)
子路曰:
顏淵曰:
孔子曰:
47.根據(jù)以下例句,說明古代漢語介詞賓語通常的位置和特殊的位置,并結(jié)合實(shí)例,說明后者位置改變的條件或原因。(4分)
(1)青,取之於藍(lán)而青於藍(lán).
(2)以羽爲(wèi)巢,而編之以髪。
(3)寡君使群臣爲(wèi)魯衛(wèi)請。
(4)許子奚爲(wèi)不自織?
(5)微斯人,吾誰與歸
(6)將何以贍之
48.根據(jù)以下例句,辨析“饑”、“ 飢”、“餓”三詞在意義上的區(qū)別。要求結(jié)合實(shí)例加以說明。(3分)
(1)穀不熟曰饑,蔬不熟曰饉.
(2)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
(3)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
(4)家有常業(yè),雖飢不餓.
(5)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BR> (6)寧一月飢,無一旬餓.
五、古文翻譯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把下列短文中帶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文
星隊(duì)木嗚,國人皆恐。曰:是何也 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fēng)雨之不時(shí),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則是雖立立 世起,無傷也。上門音 而政險(xiǎn),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
49.星隊(duì)木嗚,國人皆恐
50.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51.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52.風(fēng)雨之不時(shí),怪星之黨見
53.上明而政平,則是雖立立 世起,無傷也
六、古文標(biāo)點(diǎn)題(本大題共1小題,10分)
54.給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標(biāo)點(diǎn)。
陳 臻問曰前日于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饋七十鎰而受于薛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 當(dāng)在宋也予將有遠(yuǎn)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饋贐予何爲(wèi)不受當(dāng)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爲(wèi)兵饋之予何爲(wèi)不受若于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七、古文閱讀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問題。
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爲(wèi)范睢必報(bào)其仇,乃詳爲(wèi)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爲(wèi)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爲(wèi)十日之飲?!薄淹?與平原君飲數(shù)日,昭王謂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爲(wèi)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爲(wèi)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願使人歸取其頭來;不 然,吾不出君於關(guān).”平原君曰:“貴而爲(wèi)交者,爲(wèi)賤也;富而爲(wèi)交者,爲(wèi)貧也。夫魏齊者,勝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闭淹跄诉z趙王書曰:“王 之弟在秦,范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不然,吾舉兵而伐趙,又不出王之弟於關(guān).”趙孝成王乃發(fā)卒圍平原君家,急,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 卿。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相印,與魏齊亡。門月 行,念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復(fù)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聞之,畏秦,猶豫未肯見,曰:“虞卿何如人也 ”時(shí)侯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 易也。夫虞卿……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當(dāng)此之時(shí),天下爭知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 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門月 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毙帕昃髴L,駕如野迎之。
(一)解釋文中加著重號的詞語的意義(6分)
55.詳
56.好書
57. 門月 行
58.再見
59.捐
60.如
(二)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的詞性和意義(若無實(shí)義,則說明其語法作用)(4分)
61.欲爲(wèi)范睢必報(bào)其仇。 爲(wèi):
62.君幸過寡人。 幸:
63.不然,吾不出君於關(guān). 然:
64.夫魏齊者,勝之友也。 夫:
(三)分析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說明活用的類型并對詞義作出解釋。(4分)
65.吾不出君於關(guān)
66.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
(四)把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文。(6分)
67.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言兌
68.欲因信陵君以走楚
69.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