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單位大型項目建設,04年9月已投產經營,但竣工決算未辦理結束。從10月按照項目批準的概算(設計院出版,省發(fā)改委批準)估提折舊入費用,但由于帳面金額與概算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建設安裝單位幾千萬元的安裝費用未報決算、也未開票付款,帳面沒有進行處理,仍掛在基建工程上,未轉入固定資產科目。
請問:從實質性出發(fā),該部分折舊可稅前扣除嗎?
答:根據《企業(yè)會計制度》第三十三條“所建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之日起,根據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實際成本等,按估計的價值轉入固定資產,并按本制度關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規(guī)定,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xù)后再作調整”,第七十八條“本制度所稱的‘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是指固定資產已達到購買方或建造方預定的可使用狀態(tài)。當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時,可認為所購建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一)固定資產的實體建造(包括安裝)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或者實質上已經全部完成;(二)已經過試生產或試運行,并且其結果表明資產能夠正常運行或者能夠穩(wěn)定地生產出合格產品時,或者試運行結果表明能夠正常運轉或營業(yè)時;(三)該項建造的固定資產上的支出金額很少或者幾乎不再發(fā)生;(四)所購建的固定資產已經達到設計或合同要求,或與設計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極個別地方與設計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響其正常使用”之規(guī)定,就會計核算的角度而言,固定資產無論是否辦理竣工決算,若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并已實際投入使用的,即可以并且應當按照暫估價值轉入“固定資產”科目并提取折舊。因此,你單位對該固定資產按暫估價值提取折舊并不違反財務會計制度。事實上,這是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若不提取折舊則反而違反了財務核算的規(guī)定與要求。
那么,該部分提取的折舊可否在企業(yè)所得稅前扣除呢?從現行稅法的規(guī)定看,沒有文件對此作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但我們認為,根據《企業(yè)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一條第(三)款第1項“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應當從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提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折舊”之規(guī)定,稅法上要求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條件,是該固定資產“投入使用”,而非該固定資產已辦理竣工結算或者其他條件。因此,從該規(guī)定的立法原理及其內在含義看,并不排斥固定資產在未辦理竣工決算但已實際投入使用時,按暫估價值提取折舊。對此,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fā)〈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通知》(國稅發(fā)[2000]84號2000-5-16)第二十三條“納稅人的固定資產計價按細則第三十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固定資產的價值確定后,除下列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得調整:(四)根據實際價值調整原暫估價值或發(fā)現原計價有錯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2003-12- 11國稅函[2003]1329號)第五條“關于固定資產價值調整的折舊處理。中國聯通公司因實際竣工決算價值調整原暫估價或發(fā)現原計價有錯誤等原因調整固定資產價值,并按規(guī)定補提以前年度少提的折舊,不允許在補提年度扣除,應相應調整原所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相應多繳的稅額可抵頂以后年度應繳的所得稅”之規(guī)定,在稅收實踐中,稅法認可存在著因暫估價值與實際價值的差額,并因此可對固定資產價值進行調整,同時按經調整后的固定資產價值補提折舊的情形,只是在所得稅的處理上,應當相應調整至原所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而不能在補提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因此,我們認為,根據現行財務會計制度以及企業(yè)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與要求,固定資產已實際投入使用的,可按暫估價值計提折舊并在企業(yè)所得稅前扣除,待辦理竣工決算確定實際價值后,再進行相應的調整處理。
請問:從實質性出發(fā),該部分折舊可稅前扣除嗎?
答:根據《企業(yè)會計制度》第三十三條“所建造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應當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之日起,根據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實際成本等,按估計的價值轉入固定資產,并按本制度關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規(guī)定,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xù)后再作調整”,第七十八條“本制度所稱的‘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是指固定資產已達到購買方或建造方預定的可使用狀態(tài)。當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時,可認為所購建的固定資產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一)固定資產的實體建造(包括安裝)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或者實質上已經全部完成;(二)已經過試生產或試運行,并且其結果表明資產能夠正常運行或者能夠穩(wěn)定地生產出合格產品時,或者試運行結果表明能夠正常運轉或營業(yè)時;(三)該項建造的固定資產上的支出金額很少或者幾乎不再發(fā)生;(四)所購建的固定資產已經達到設計或合同要求,或與設計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極個別地方與設計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響其正常使用”之規(guī)定,就會計核算的角度而言,固定資產無論是否辦理竣工決算,若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并已實際投入使用的,即可以并且應當按照暫估價值轉入“固定資產”科目并提取折舊。因此,你單位對該固定資產按暫估價值提取折舊并不違反財務會計制度。事實上,這是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若不提取折舊則反而違反了財務核算的規(guī)定與要求。
那么,該部分提取的折舊可否在企業(yè)所得稅前扣除呢?從現行稅法的規(guī)定看,沒有文件對此作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但我們認為,根據《企業(yè)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一條第(三)款第1項“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應當從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提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從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折舊”之規(guī)定,稅法上要求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條件,是該固定資產“投入使用”,而非該固定資產已辦理竣工結算或者其他條件。因此,從該規(guī)定的立法原理及其內在含義看,并不排斥固定資產在未辦理竣工決算但已實際投入使用時,按暫估價值提取折舊。對此,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fā)〈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的通知》(國稅發(fā)[2000]84號2000-5-16)第二十三條“納稅人的固定資產計價按細則第三十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固定資產的價值確定后,除下列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得調整:(四)根據實際價值調整原暫估價值或發(fā)現原計價有錯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2003-12- 11國稅函[2003]1329號)第五條“關于固定資產價值調整的折舊處理。中國聯通公司因實際竣工決算價值調整原暫估價或發(fā)現原計價有錯誤等原因調整固定資產價值,并按規(guī)定補提以前年度少提的折舊,不允許在補提年度扣除,應相應調整原所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相應多繳的稅額可抵頂以后年度應繳的所得稅”之規(guī)定,在稅收實踐中,稅法認可存在著因暫估價值與實際價值的差額,并因此可對固定資產價值進行調整,同時按經調整后的固定資產價值補提折舊的情形,只是在所得稅的處理上,應當相應調整至原所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而不能在補提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因此,我們認為,根據現行財務會計制度以及企業(yè)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與要求,固定資產已實際投入使用的,可按暫估價值計提折舊并在企業(yè)所得稅前扣除,待辦理竣工決算確定實際價值后,再進行相應的調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