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法理學”聽課筆記(8)

字號:

19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方針:打擊和防范并舉,治標和治本兼顧,重在治本。
    195.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主要工作任務:打擊、防范、教育、管理、建設、改造。
    法律解釋與法律推理
    196.法律解釋的特點:
    ⑴ 法律解釋是指一定的人或組織對法律規(guī)定含義的說明。
    ⑵ 法律解釋的對象是法律規(guī)定和它的附隨情況;
    ⑶ 法律解釋與具體案件密切相關;
    ⑷ 法律解釋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性;
    ⑸ 法律解釋受解釋學循環(huán)的制約。
    197.法律解釋的分類:
    ⑴ 正式解釋,即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又可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解釋三種。
    ⑵ 非正式解釋,即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guī)定所作出的學術性和常識性的解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不被作為執(zhí)行法律的依據。
    ⑶ 字面解釋;
    ⑷ 限制解釋;
    ⑸ 擴充解釋。
    198.法律解釋的意義:
    ⑴ 由于法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點,因此需要法律解釋化抽象為具體,變概括為特定。
    ⑵ 由于人們的認識能力、認識水平上的差別,也由于人們利益與動機的差別,因此會對同一法律規(guī)定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對法律規(guī)定中的一些專門術語有不同的理解。
    ⑶ 由于立法缺憾,需要通過法律解釋改正、彌補法律規(guī)定的不完善。
    ⑷ 通過法律解釋解決法律的穩(wěn)定性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⑸ 通過法律解釋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法律教育。
    199.法律解釋的歷史發(fā)展:
    ⑴ 中國古代:
    秦墓竹簡中的《法律答問》是秦官方對秦律的主干(刑法)的解釋,具有法律效力。
    封建社會法律解釋的特點:一是通過法律解釋實現法律的改造;二是在法律解釋的方法上,講究“審名分,忍小理”。
    ⑵ 西方古代和中世紀:
    隨著古羅馬社會和法律的發(fā)展,出現了職業(yè)法學家。他們對法律的解釋被君主批準具有法律約束力。被稱為“被君主批準的解答權”。
    中世紀注釋法學家和后注釋法學家對羅馬法的解釋、注釋活動,促進了羅馬法的復興和法律解釋學的發(fā)展。
    ⑶ 歐洲17-18世紀:法院和法官在事實上進行著大量的法律解釋活動。
    ⑷ 歐洲19-20世紀:出現了法律解釋的學派,對法律解釋方法與技術的發(fā)展起了很大作用。主要有:概念法學-法律決定論,無視法官的能動作用;
    目的法學-強調法律是人類意志的產物,有一定的目的性;耶林
    自由法學-在國家法之外存在自由法,法官可以自由發(fā)現法律,依照法律目的創(chuàng)造規(guī)范;艾爾利希
    利益法學-法官應探求立法者所欲促成或協(xié)調的利益,來補充法律的漏洞。赫克
    200.法律解釋的目標:指解釋者通過法律解釋所要探求和闡明的法律意旨。
    ⑴ 主觀說與客觀說;
    ⑵ 嚴格解釋(普通法系國家)與自由解釋(民法法系國家)。
    201.法律解釋的方法:文義解釋、歷史解釋、體系解釋、目的解釋。
    202.法律解釋體制:是指正式解釋的權限劃分。我國是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為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
    203.[立法解釋]:
    即全國人大常委會所進行的解釋。立法解釋包括對憲法的解釋和對法律的解釋兩部分。凡關于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guī)定的,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進行解釋或用法律加以補充規(guī)定。
    204.立法解釋的主要任務:
    是闡明法律實施中產生的疑義;適應社會發(fā)展、賦予法律規(guī)定以新的含義;解決法條沖突以及司法解釋之間的沖突。
    205.立法解釋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決定、決議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
    206.[司法解釋]:
    即國家司法機關所作的解釋。是指由國家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分為兩種,一種是審判解釋,即由人民法院對人民法院在審判過程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解釋;另一種是檢察解釋,即由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檢察機關在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207.司法解釋的作用:
    司法解釋的基本作用是為司法機關適用法律審理案件提供說明。具體包括:
    ⑴ 對法律規(guī)定不夠具體而使理解和執(zhí)行有困難的問題進行解釋,賦予比較概括、原則的規(guī)定以具體的內容。
    ⑵ 通過法律解釋使法律適應變化了的新的社會情況。
    ⑶ 對適用法律中的疑問進行統(tǒng)一解釋。
    ⑷ 對各級各類法院之間應如何依據法律規(guī)定相互配合審理案件、確定管轄以及有關操作規(guī)范問題進行解釋。
    ⑸ 通過解釋活動,彌補立法的不足。
    208.[行政解釋]:
    即國家行政機關的解釋。是指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有關法律和法規(guī)的解釋。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對不屬于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它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所作的解釋;二是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自己所制定的法規(guī)所進行的解釋。有權進行行政解釋的機關包括:制定行政法規(guī)的國務院以及制定行政規(guī)章的各部委。
    209.地方政權機關的解釋:
    國家地方政權機關所進行的法律解釋有兩種情況:一是對屬于地方性法規(guī)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guī)定的,由制定法規(guī)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進行解釋或作出規(guī)定。二是對屬于地方性法規(guī)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地方國家行政機關所進行的解釋。
    210.地方政權機關的法律解釋的特點:
    ⑴ 只有法定的地方國家政權機關,即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執(zhí)行機關才有此項職權;
    ⑵ 解釋只能在本地區(qū)所轄范圍內發(fā)生效力;
    ⑶ 解釋必須符合國家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其他國家政策,否則無效;
    ⑷ 地方國家政權機關無權解釋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
    211.法律推理的特點:
    ⑴ 法律推理要受現行法律的約束;
    ⑵ 法律推理是一種尋求正當性證明的推理;
    ⑶ 法律推理的結果涉及到當事人的利害關系。
    212.形式推理的形式:
    ⑴ 演繹推理,主要指三段論的推理方式,即從一個共同概念聯(lián)系著的兩個性質的判斷(大、小前提)出發(fā),推論出另一個性質的判斷(結論)。具體到法律適用過程中來講,法律規(guī)范(一般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二者構成)是大前提,案件事實是小前提,結論就是判決或裁定。
    ⑵ 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適用過程中運用歸納推理的典型是判例法制度。在這種制度下,法官受理案件,要將本案事實與以前類似案件的事實加以比較(區(qū)別),從這些事實中歸納出一個比較抽象的法律原則或法律規(guī)則。
    ⑶ 類比推理,在法律適用過程中的公式大體上是:一個規(guī)則適用于甲案件,乙案件在實質上與甲案件類似,因此,這個規(guī)則也可以適用于乙案件。
    213.[實質推理]:是對法律規(guī)定和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的推理。在有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所謂疑難案件中,必須進行實質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