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第一節(jié) 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概念
一、概念
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為了排除干擾,維護正常的訴訟秩序,保障民事審判和執(zhí)行活動的順利進行,對有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采取的強制性手段。
二、性質
為了保障民事訴訟順利進行的強制性手段。
民事訴訟強制措施與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之間的區(qū)別:(此處應當作為論述題來準備)
第一,適用的主體不同。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只能由人民法院適用;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既可以由人民法院,也可以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適用。
第二,適用對象不同。民事訴訟中強制措施既可以適用于當事人,也可以適用于其他訴訟參與人或者案外人;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只適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第三,適用的目的和條件不同。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一種排除性措施,目的在于排除妨害,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其適用須以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已經(jīng)實際發(fā)生為前提條件;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一種預防性措施,目的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毀滅罪證、自殺或繼續(xù)犯罪,其適用不以前述行為的實際發(fā)生為前提條件。
第四,適用的階段不同。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于整個民事訴訟過程,既包括審判階段,也包括執(zhí)行階段,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則適用于偵查、提起公訴和審判階段。
第五,與判決結果的關系不同。在民事訴訟中,不論何種強制措施的適用,都和判決結果不發(fā)生任何關系,敗訴的一方當事人不得以曾受到強制措施為由,要求抵消或減輕判決中確定由其負擔的實體義務;而刑事訴訟中的拘留和逮捕這兩種強制措施,在被告人被判處刑罰時可依法抵折刑期。
第六,種類不同。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包括拘傳、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罰款和拘留;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則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和逮捕。
第二節(jié) 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構成和種類
一、構成
1.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必須已經(jīng)實際發(fā)生。
2.必須在訴訟期間內(nèi)實施。
3.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出于故意。
4.必須是足以妨害民事訴訟進行,但尚未構成犯罪。
二、種類
1.依法必須到庭的被告拒不到庭。
2.違反法庭規(guī)則,擾亂法庭秩序。
3.妨害訴訟證據(jù)的收集、調查和阻攔、干擾訴訟進行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jù)、妨害人民法院審理案件;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
(3)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經(jīng)被查封、扣押的財產(chǎn),或者已經(jīng)被清點并責令其保管的財產(chǎn);
(4)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xié)助執(zhí)行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
(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人員執(zhí)行職務;
(6)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
4.有義務協(xié)助調查、執(zhí)行的單位或組織拒不履行協(xié)助義務的:這里主要指銀行。
5.采取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財產(chǎn)方式追索債務。
第三節(jié) 強制措施的種類及其適用
一、拘傳
拘傳適用于的必須到庭而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被告。必須先經(jīng)法院兩次合法傳喚。要件:被拘傳的對象是被告、是必須到庭的被告、沒有正當理由、經(jīng)過兩次合法傳票。拘傳涉及到限制人身自由,故此必須由院長批準。傳喚調查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二、訓誡
訓誡適用于妨害法庭秩序者,由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決定并口頭執(zhí)行,需記錄在案。
三、罰款
罰款由院長決定。
自然人罰款為1000元以下;單位罰款為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
四、責令退出法庭
責令退出法庭適用于妨害法庭秩序者,由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決定適用。
五、拘留
(1)拘留必須經(jīng)院長批準,并且制作拘留決定書。
(2)拘留期限為15天,由公安機關看管(看守所)。
(3)被拘留者如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一次。
(4)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如果承認或者改正錯誤的,可以提前釋放。
第十四章 訴訟費用
第一節(jié) 訴訟費用概述
一、訴訟費用的概念
概念:是指當事人在人民法院進行民事訴訟及相關活動,依法交納和支付的費用。
訴訟費用指當事人交給法院的費用,不包括當事人支付的律師費以及交通費等其他費用。為什么我們這么強調訴訟費用?因為根據(jù)我國民訴法的規(guī)定,在訴訟、審判結束之后那么訴訟費用可以由敗訴一方支付,所以訴訟費用的范圍、大小就決定了敗訴一方所最終承受的費用的大小。換言之,在中國律師費、誤工費、差旅費用是不會由敗訴一方承擔的,勝訴一方仍然是由自己來支付自己的律師費。
為什么中國和其它國家不一樣?比如說在美國、韓國、英國這些國家都規(guī)定律師費是由敗訴方來支付的。為什么我們國家不是呢?因為我們國家律師費的收費標準,到目前為此還沒有一個非常規(guī)范的作法,以至在律師收費方面他們會明顯的高出國家所規(guī)定的標準,另外,在訴訟過程當中這個律師費當中還有一些比較隱性的項目,由于我們國家對律師費管理的不完善,所以由一方當事人來負擔的話,很可能對這一方當事人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在目前我們只是把一些法院監(jiān)管比較方便的費用,就是交付給法院的那一部分費用視為訴訟費用,并規(guī)定這一部分費用是由敗訴一方承擔的。
二、交納訴訟費用的理由
訴訟費用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解決國家的司法經(jīng)費,二是防止當事人濫訴。
交納訴訟費用有兩個根據(jù),第一根據(jù)國家的司法機關它的正常工作是需要一定的經(jīng)費的,而這個經(jīng)費的來源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當事人向法院交納的費用,當事人向法院交納的費用以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中級法院來計算,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的中級法院,一年所收取的訴訟費用大概在5000萬到1個億之間,這么大的一筆費用,可以構成一個法院內(nèi)部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法院內(nèi)部經(jīng)費其實是很龐大的,一般來說一個中級法院有幾百號的工作人員,這幾百人平均第人一年要收3-5萬元的工資,這樣就有一兩千萬的工資要發(fā)放了;另外辦公樓、空調、電燈、暖氣都需要用電,要交電費。另外法院要配備很多的辦公車輛,比如吉普車、小轎車、卡車等等。這些車輛要購買,并且要日常的維護,因此這么龐大的一筆費用就離不開當事人所交納的費用。
第二個理由當事人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有助于防止當事人的濫訴。
在五、六年前,這個佳能公司曾經(jīng)推出過一款打印機,型號為BJS,并且在售出時會送出一張光盤,光盤的封面是這個產(chǎn)品的形象代言人趙薇,上面有一個對趙微的介紹,上面曾經(jīng)寫著趙薇曾經(jīng)出訪過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等,然后最后一個是臺灣,很明顯這么一個介紹違犯了政治常識,因為臺灣是中國不要分割的一部分, 臺灣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區(qū),所以有一個消費者在購買了這個打印機之后,看到這么一段描述,他頓時向法院起訴了佳能公司,要求佳能公司向他賠償13億元。
法官問他為什么要佳能公司賠他13億元,消費者就說因為他的行為損害了13億中國人民的感情,我代表13億人民起訴他,每人要他還一塊錢,所以是13億,法官說這個案件我可以受理,但是根據(jù)我們國家案件受理費的標準,13億人的標的受理費應該是超過一千萬的。
如果你有超過一千萬的案件受理費可以支付,將受理這個案件,消費者當然拿不出一千萬,只能作罷了。這個案件是比較荒謬的,因為他的訴訟部分已經(jīng)超過民法所給予他的應有的權利。所以說如果我們的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打官司不需要交納案件受理費,很多當事人就會漫天要價。但是我們的法律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需要向法院支付訴訟費用,并且訴訟費用是根據(jù)訴訟標的掛鉤的,訴訟標的越大訴訟費用越高,這時候當事人就會選擇比較適當?shù)脑V訟請求,就會提出一些比較合理的訴訟主張,所以說訴訟費用的收取第二個根據(jù)就是防止當事人濫訴。
第二節(jié) 訴訟費用的預交及其管理
一、訴訟費用的預交
1.所謂訴訟費用的預交指的說的是一個程序在啟動的時候,它會產(chǎn)生訴訟費用,這個費用雖然最終是由某一方當事人來承擔的,但在這個程序發(fā)動之出,這個費用應該由一方當事人先向法院預先支付,待訴訟結果產(chǎn)生后方?jīng)Q定訴訟費用的最終承擔者。
有這么一個原則:誰發(fā)動了程序,誰就預先該程序所產(chǎn)生的費用,在民事訴訟法當中,程序的發(fā)動者一般包括原告、反訴原告、上訴人還有程序的申請人。比如說一審程序的發(fā)動人是原告,原告就必須預交案件受理費;比如說保全程序,這個申請人就必須案件受理費。所以說誰發(fā)動了程序,誰就預先交費用,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2.在特殊情況下,訴訟費用無需預交:
(1)追索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撫育費、撫恤金和勞動報酬的案件,這些原告的一方是程序的發(fā)動者,但是這些原告都是一些生活比較困難的、經(jīng)濟比較困難。比如說交通事故當中的受害者,他正在追索醫(yī)療費用,他本人由于受到交通事故的影響,經(jīng)濟上已經(jīng)非常困難了,已經(jīng)等著這個肇事者來賠償,等到賠償之后才有錢交醫(yī)療費。這時候讓他預交案件受理費,很明顯他承受不了,承受不了只能不打官司,所以對于那些經(jīng)濟上有困難又急需國家司法的救助的人不需要他們預交案件受理費。
(2)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shù)眾多的,在起訴時人數(shù)尚未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可以不預交案件受理費;這些案件我們一般稱為人數(shù)不確定代表訴訟,為什么人數(shù)不確定案件不需要交案件受理費,有兩個理由:第一,由于起訴時人數(shù)并不確定,所以法院不能確定這個訴訟案件的總額,由于無法計算標的總額,所以法院也就沒有了計算標的依據(jù),因此無需當事人預交費用。第二,人數(shù)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的原告一般也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比如說像我們所說的安徽種子案,數(shù)千名受到種子公司欺騙的農(nóng)民,最后顆粒無收,他們就盼著等豐收時把糧食買掉行一點錢,來幫補家用,化肥錢、農(nóng)藥錢可以還清。但最一分錢也沒有撈著,這時候他們只能夠找這個種子公司賠償。如果這時候法院讓他們預交案件受理費,他們有可能交不起費,而無法訴訟。
二、訴訟費用的管理
1.訴訟費用的收取制度:收繳分離。
2.訴訟費用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收支兩條線。
從表面上看我們應該先學收取制度,但是從本質上看訴訟費用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決定了收取制度,所以我們的學習順序應該先學使用和管理制度,再學習收取制度。
(1)以前民間有一個說法,凡是到了節(jié)日,春節(jié)將近的時候路上的交通民警會增加,警察會采取大規(guī)模的行動來對這些車輛進行罰款,人們說這些警察多罰了錢之后是為了當春節(jié)的獎金,這個說法并不是沒有根據(jù)的,在以前我們國家的行政機關,在把這個錢罰完之后,這個錢是直接歸罰款單位所有的。比如說哪個公安局罰錢就歸哪個公安局所有,哪個派出所罰了錢就歸哪個派出所所有,這樣一來,這個罰款利益就跟公安機關的執(zhí)法行為就掛鉤了,機關為了多罰錢就可能會采取一些不合法或不合理的作法,比如說過分提高了執(zhí)法標準,本來有關的行為口頭警告就可以解決了,但是他們躲在一些暗處等到一些車輛違章之后才出現(xiàn)。這樣一來他們的行為不是為了糾正違章,而是為了罰款,這樣給他們的執(zhí)法工作的效果會產(chǎn)生一個非常大的影響。
同樣的道理,在法院內(nèi)部,如果法院所收的訴訟費用全部歸法院所有,法院的審判行為必然會跟訴訟之間產(chǎn)生了一個利益聯(lián)系,對于一些案件受理費比較低但是案情比較復雜的案件,法院可能就不想管了;而對一些訴訟標的比較大,案件受理費比較高,但是案情比較簡單的案件,法院就會非常想去管,并且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面,法院可能到這些單位攬案。
比如說在前段時間,人民法院報就報道了有一些法院主動到一些企事業(yè)單位、一些銀行表面上說為這個企事業(yè)單位、銀行保駕護行,解決他們的法律糾紛,但實際上他們就是攬案,當他們把這些案件攬下來,由于這個案件是他們主動承攬的,并且收取了比較大的案件受理費,所以他們在審判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偏袒了原告方,如果說把案件受理費用、訴訟費用全部歸法院所有,由法院隨意來使用,就會使訴訟費用與法院之間形成了一種利益聯(lián)系,這種利益聯(lián)系是會影響法院審判的中立性的。
為了保證法院審判的中立性,必須把錢和法院作一個分離,這個分離方法叫收支兩條線,所謂收支兩條線,他強調法院訴訟費用在收取完之后,這個錢是不進入法院的賬戶的,這個錢是直接上交給國庫,具體來說是直接上交給地方財務。也就是說收是一條線由國家財政直接收取費用,然后法院根據(jù)每一年的辦公費的預算,向國家的地方財政來申請撥款,然后地方財政經(jīng)過審核,同意了法院撥款之后再把這個錢支給法院,因此收是一條線,支是一條線。這使得法院的經(jīng)費和訴訟費用數(shù)額就區(qū)分開。換言之,如果一個法院一年的開支,應該是三千萬,就算它收了三個億,它也只能夠得到三千萬的撥款;如果它收了三百萬,它仍然能得到三千萬的撥款。法院與訴訟之間這個利益關系就被斬斷了,所以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制度是在保障了法院的中立性。
(2)訴訟費用的收取制度:收繳分離。收繳分離是指訴訟費用,名義上是由法院收取的,但是當事人他人交納對象并不是法院而是直接交納到地方財政,為法院所開設的訴訟費用這個賬戶上面去,這個賬戶的名目是法院的訴訟費用,但是真正有權使用的是地方財政機關。現(xiàn)在我們當事人到法院打官司,在法院立案之后,法院只會對當事人開具一個法院受理費通知書,然后讓這個當事人拿這個通知書到有關的銀行交費,這個銀行收到這個錢后,會直接把這個錢放到財政帳戶上面去,這個錢直接被財政收走了。從中不會有什么利益染指的,這樣一種做法能保證收支兩條線當中的收這條線。
其實收支兩條線和收繳分離制度并不是司法機關所單獨使用的制度。我們國家現(xiàn)在的行政機關也已經(jīng)適用這個制度。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在馬路上面,如果一個交警罰了一個駕駛員的錢,那個交警是不會在現(xiàn)場收取這個現(xiàn)金的,而只會給這個駕駛員開具一個交納罰款通知書,由這個駕駛員拿這個通知書到銀行去交錢,其實這個駕駛員在到銀行交錢的時,實際上就是把這個錢交到了地方財政的帳戶,其實在行政機關的執(zhí)法當中也實現(xiàn)了收繳分離,目的也是為了收支兩條線。如果沒有收支兩條線,后果是法院變成了一個利用司法權來營利的司法機關。但是有了收繳分離制度之后,法院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以中立態(tài)度來行使司法權國家機關。
第三節(jié) 訴訟費用的負擔
所謂訴訟費用的負擔指訴訟費用在判決作出之后究竟由哪一方當事人來最終承受。一般來說訴訟費用是由程序發(fā)動人來預交的。
比如說原告起訴被告要求被告償還人民幣500萬,這時候原告就應當向法院6萬元錢的案件受理費,后來法院經(jīng)過判決之后,原告勝訴,被告敗訴。判決被告應該向原告支付500萬元人民幣,同時法院會判決由敗訴一方承擔案件受理費,這6萬元應該由敗訴一方承擔。具體的作法法院并不會向原告退還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而是判決這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應該由被告支付給原告。換言之,被告應該向原告并不是500萬還包括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也就是說被告應該向原告支付506萬元。
一、一審案件訴訟費用的負擔
1.敗訴人負擔原則;原告要求被告償還1萬元錢,并且預交案件受理費,最后法院判決被告應該賠償原告1萬元,原告所預交的案件受理費應該由被告支付給原告。
2.按比例負擔原則;所謂按例負擔有的案件當中并不是原告全勝被告全敗,或者是原告全敗被告全勝,可能是原被告雙方各有勝負,這時候就必須按照他們的勝負比例來分配這個案件受理費。舉個例子原告要求被告償還人民幣500萬,他向法院預交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最后法院判決原告只應該向被告索要250元的債權,由于原告原來是主張500萬的,等于說原告的500萬當中有250萬被法院所支持,還有250萬是法院駁回的,這樣一來原告所預交的6萬元案件受理費就應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3萬由原告來支付,另外3萬元由被告來負擔,所以說所謂的按比例負擔關鍵就是看原告所提出的訴訟請求,與他最后獲得的勝訴判決數(shù)額比例,這個比例在原、被告之間來分配。
3.人民法院決定負擔:這里主要適用于離婚案件;,離婚訴訟能為能適用敗訴者來負擔原則,肯定不行。比如丈夫起訴要和妻子離婚,妻子不同意離婚。經(jīng)過法院審理之后,最終判決原、被告雙方應該離婚,這時候丈夫就勝訴了,妻子就敗訴了。但是法院在審理當中發(fā)現(xiàn),造成雙方離婚的原因并不是妻子的原因,而在于丈夫一方的過錯,這個丈夫平時是不管家庭,雙方感情不合,這時候雖然丈夫勝訴了,但是他在倫理方面、道德方面卻是需要被譴責的,如果案件受理費仍然要被告來負擔,對于被告而言,肯定是不公平的,所以在離婚案件中不能直接貫徹由敗訴一方承擔案件受理費,而是由法院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是由被告負擔還是由原告負擔。還是由原、被告雙方按照一定比例來共同負擔。
4.原告負擔:這里主要適用于原告撤訴的案件,撤訴指原告把一個不應該起訴的案件起訴到法院當中去,中途又不起訴這個案件了,這時候產(chǎn)生的訴訟費用當然由原告來承擔了。根據(jù)國家民訴法的規(guī)定,如果原告在訴訟當中撤訴的,他所預交的訴訟費用法院應該退回一半,畢竟法院沒有作出判決,法院的工作只是做了一半。
5.協(xié)商負擔:主要用于調解情況下,原、被告雙方用調解的方法結案,他們除了要調解、協(xié)商他們存在的主要債人債務之外,他們還應該對雙方之間的訴訟費用的分擔問題進行協(xié)商調解;如果雙方協(xié)商不成的,只能由人民法院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來作出裁定。
6.當事人自行負擔:指錯誤地發(fā)動了程序當事人應該自行負擔程序的費用。比如說原告起訴被告要求被告還錢,原告提供一張證據(jù),是一個欠條,欠條上面有被告的簽名,被告認為這個簽名是假的,并且申請法院對這個簽名進行一個鑒定,結果發(fā)現(xiàn)簽名是真的。這時候被告說這個簽名是假的,并且他申請了簽定,但鑒定結果與他的主張卻是相矛盾的,這時候被告的行為是一個不當?shù)脑V訟行為。因此,所產(chǎn)生的訴訟費用應該由他自行負擔,他所預交的訴訟費用就不能夠由對方承擔,法院也不會給予退還。
二、二審案件訴訟費用的負擔
1.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案件,上訴費用由上訴人負擔;因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意味著上訴人敗訴了,根據(jù)訴訟費用由敗訴一方來承擔的原則,這時候上訴人自然應該承擔上訴費用。
2.二審依法改判的案件,二審法院除確定二審訴訟費用的負擔外,還應當改變一審法院關于訴訟費用負擔的判決。
比如說在一審當中原告主張被告讓他支付人民幣500萬,并且原告向法院預交了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最終一審判決敗訴被告勝訴,被告不需要向原告支付500萬元人民幣相當?shù)姆ㄔ簳袥Q原告所預交的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應該由原告負擔,原告不服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在經(jīng)過審理之后作出了改判,一審當中的被告應該向一審當中的原告支付250萬元人民幣,這樣一來由于原告的訴訟請求有一半是正確的,另外一半是錯誤的,所以他在一審當中以及在上訴當中所交的兩筆案件受理費,他就應該承擔一半,而另外一半由對方來承擔。換言之,一審當中有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二審當中有6萬元的上訴費,有12萬,有6萬由原告承擔,另外6萬由被告承擔。二審法院除了要改變一審判決之外,還應該改變一審法院中對于訴訟費用的判決。
3.二審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案件,他們的調解內(nèi)容除了是債權債務關系之外,還應該協(xié)商一審和二審中訴訟費用的分擔問題,如果誰不承擔的話,就由人民法院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來裁定。
4.二審人民法院發(fā)回重審的案件,上訴人預交的案件受理費不予退還,重審后又上訴的,不再預交案件受理費。
第一節(jié) 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概念
一、概念
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為了排除干擾,維護正常的訴訟秩序,保障民事審判和執(zhí)行活動的順利進行,對有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人采取的強制性手段。
二、性質
為了保障民事訴訟順利進行的強制性手段。
民事訴訟強制措施與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之間的區(qū)別:(此處應當作為論述題來準備)
第一,適用的主體不同。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只能由人民法院適用;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既可以由人民法院,也可以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適用。
第二,適用對象不同。民事訴訟中強制措施既可以適用于當事人,也可以適用于其他訴訟參與人或者案外人;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只適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第三,適用的目的和條件不同。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一種排除性措施,目的在于排除妨害,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其適用須以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已經(jīng)實際發(fā)生為前提條件;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一種預防性措施,目的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毀滅罪證、自殺或繼續(xù)犯罪,其適用不以前述行為的實際發(fā)生為前提條件。
第四,適用的階段不同。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于整個民事訴訟過程,既包括審判階段,也包括執(zhí)行階段,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則適用于偵查、提起公訴和審判階段。
第五,與判決結果的關系不同。在民事訴訟中,不論何種強制措施的適用,都和判決結果不發(fā)生任何關系,敗訴的一方當事人不得以曾受到強制措施為由,要求抵消或減輕判決中確定由其負擔的實體義務;而刑事訴訟中的拘留和逮捕這兩種強制措施,在被告人被判處刑罰時可依法抵折刑期。
第六,種類不同。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包括拘傳、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罰款和拘留;而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則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和逮捕。
第二節(jié) 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構成和種類
一、構成
1.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必須已經(jīng)實際發(fā)生。
2.必須在訴訟期間內(nèi)實施。
3.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出于故意。
4.必須是足以妨害民事訴訟進行,但尚未構成犯罪。
二、種類
1.依法必須到庭的被告拒不到庭。
2.違反法庭規(guī)則,擾亂法庭秩序。
3.妨害訴訟證據(jù)的收集、調查和阻攔、干擾訴訟進行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jù)、妨害人民法院審理案件;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
(3)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經(jīng)被查封、扣押的財產(chǎn),或者已經(jīng)被清點并責令其保管的財產(chǎn);
(4)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xié)助執(zhí)行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
(5)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人員執(zhí)行職務;
(6)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
4.有義務協(xié)助調查、執(zhí)行的單位或組織拒不履行協(xié)助義務的:這里主要指銀行。
5.采取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財產(chǎn)方式追索債務。
第三節(jié) 強制措施的種類及其適用
一、拘傳
拘傳適用于的必須到庭而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被告。必須先經(jīng)法院兩次合法傳喚。要件:被拘傳的對象是被告、是必須到庭的被告、沒有正當理由、經(jīng)過兩次合法傳票。拘傳涉及到限制人身自由,故此必須由院長批準。傳喚調查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二、訓誡
訓誡適用于妨害法庭秩序者,由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決定并口頭執(zhí)行,需記錄在案。
三、罰款
罰款由院長決定。
自然人罰款為1000元以下;單位罰款為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
四、責令退出法庭
責令退出法庭適用于妨害法庭秩序者,由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決定適用。
五、拘留
(1)拘留必須經(jīng)院長批準,并且制作拘留決定書。
(2)拘留期限為15天,由公安機關看管(看守所)。
(3)被拘留者如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一次。
(4)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如果承認或者改正錯誤的,可以提前釋放。
第十四章 訴訟費用
第一節(jié) 訴訟費用概述
一、訴訟費用的概念
概念:是指當事人在人民法院進行民事訴訟及相關活動,依法交納和支付的費用。
訴訟費用指當事人交給法院的費用,不包括當事人支付的律師費以及交通費等其他費用。為什么我們這么強調訴訟費用?因為根據(jù)我國民訴法的規(guī)定,在訴訟、審判結束之后那么訴訟費用可以由敗訴一方支付,所以訴訟費用的范圍、大小就決定了敗訴一方所最終承受的費用的大小。換言之,在中國律師費、誤工費、差旅費用是不會由敗訴一方承擔的,勝訴一方仍然是由自己來支付自己的律師費。
為什么中國和其它國家不一樣?比如說在美國、韓國、英國這些國家都規(guī)定律師費是由敗訴方來支付的。為什么我們國家不是呢?因為我們國家律師費的收費標準,到目前為此還沒有一個非常規(guī)范的作法,以至在律師收費方面他們會明顯的高出國家所規(guī)定的標準,另外,在訴訟過程當中這個律師費當中還有一些比較隱性的項目,由于我們國家對律師費管理的不完善,所以由一方當事人來負擔的話,很可能對這一方當事人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在目前我們只是把一些法院監(jiān)管比較方便的費用,就是交付給法院的那一部分費用視為訴訟費用,并規(guī)定這一部分費用是由敗訴一方承擔的。
二、交納訴訟費用的理由
訴訟費用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解決國家的司法經(jīng)費,二是防止當事人濫訴。
交納訴訟費用有兩個根據(jù),第一根據(jù)國家的司法機關它的正常工作是需要一定的經(jīng)費的,而這個經(jīng)費的來源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當事人向法院交納的費用,當事人向法院交納的費用以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中級法院來計算,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的中級法院,一年所收取的訴訟費用大概在5000萬到1個億之間,這么大的一筆費用,可以構成一個法院內(nèi)部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法院內(nèi)部經(jīng)費其實是很龐大的,一般來說一個中級法院有幾百號的工作人員,這幾百人平均第人一年要收3-5萬元的工資,這樣就有一兩千萬的工資要發(fā)放了;另外辦公樓、空調、電燈、暖氣都需要用電,要交電費。另外法院要配備很多的辦公車輛,比如吉普車、小轎車、卡車等等。這些車輛要購買,并且要日常的維護,因此這么龐大的一筆費用就離不開當事人所交納的費用。
第二個理由當事人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有助于防止當事人的濫訴。
在五、六年前,這個佳能公司曾經(jīng)推出過一款打印機,型號為BJS,并且在售出時會送出一張光盤,光盤的封面是這個產(chǎn)品的形象代言人趙薇,上面有一個對趙微的介紹,上面曾經(jīng)寫著趙薇曾經(jīng)出訪過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等,然后最后一個是臺灣,很明顯這么一個介紹違犯了政治常識,因為臺灣是中國不要分割的一部分, 臺灣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區(qū),所以有一個消費者在購買了這個打印機之后,看到這么一段描述,他頓時向法院起訴了佳能公司,要求佳能公司向他賠償13億元。
法官問他為什么要佳能公司賠他13億元,消費者就說因為他的行為損害了13億中國人民的感情,我代表13億人民起訴他,每人要他還一塊錢,所以是13億,法官說這個案件我可以受理,但是根據(jù)我們國家案件受理費的標準,13億人的標的受理費應該是超過一千萬的。
如果你有超過一千萬的案件受理費可以支付,將受理這個案件,消費者當然拿不出一千萬,只能作罷了。這個案件是比較荒謬的,因為他的訴訟部分已經(jīng)超過民法所給予他的應有的權利。所以說如果我們的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打官司不需要交納案件受理費,很多當事人就會漫天要價。但是我們的法律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需要向法院支付訴訟費用,并且訴訟費用是根據(jù)訴訟標的掛鉤的,訴訟標的越大訴訟費用越高,這時候當事人就會選擇比較適當?shù)脑V訟請求,就會提出一些比較合理的訴訟主張,所以說訴訟費用的收取第二個根據(jù)就是防止當事人濫訴。
第二節(jié) 訴訟費用的預交及其管理
一、訴訟費用的預交
1.所謂訴訟費用的預交指的說的是一個程序在啟動的時候,它會產(chǎn)生訴訟費用,這個費用雖然最終是由某一方當事人來承擔的,但在這個程序發(fā)動之出,這個費用應該由一方當事人先向法院預先支付,待訴訟結果產(chǎn)生后方?jīng)Q定訴訟費用的最終承擔者。
有這么一個原則:誰發(fā)動了程序,誰就預先該程序所產(chǎn)生的費用,在民事訴訟法當中,程序的發(fā)動者一般包括原告、反訴原告、上訴人還有程序的申請人。比如說一審程序的發(fā)動人是原告,原告就必須預交案件受理費;比如說保全程序,這個申請人就必須案件受理費。所以說誰發(fā)動了程序,誰就預先交費用,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2.在特殊情況下,訴訟費用無需預交:
(1)追索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撫育費、撫恤金和勞動報酬的案件,這些原告的一方是程序的發(fā)動者,但是這些原告都是一些生活比較困難的、經(jīng)濟比較困難。比如說交通事故當中的受害者,他正在追索醫(yī)療費用,他本人由于受到交通事故的影響,經(jīng)濟上已經(jīng)非常困難了,已經(jīng)等著這個肇事者來賠償,等到賠償之后才有錢交醫(yī)療費。這時候讓他預交案件受理費,很明顯他承受不了,承受不了只能不打官司,所以對于那些經(jīng)濟上有困難又急需國家司法的救助的人不需要他們預交案件受理費。
(2)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shù)眾多的,在起訴時人數(shù)尚未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可以不預交案件受理費;這些案件我們一般稱為人數(shù)不確定代表訴訟,為什么人數(shù)不確定案件不需要交案件受理費,有兩個理由:第一,由于起訴時人數(shù)并不確定,所以法院不能確定這個訴訟案件的總額,由于無法計算標的總額,所以法院也就沒有了計算標的依據(jù),因此無需當事人預交費用。第二,人數(shù)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的原告一般也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比如說像我們所說的安徽種子案,數(shù)千名受到種子公司欺騙的農(nóng)民,最后顆粒無收,他們就盼著等豐收時把糧食買掉行一點錢,來幫補家用,化肥錢、農(nóng)藥錢可以還清。但最一分錢也沒有撈著,這時候他們只能夠找這個種子公司賠償。如果這時候法院讓他們預交案件受理費,他們有可能交不起費,而無法訴訟。
二、訴訟費用的管理
1.訴訟費用的收取制度:收繳分離。
2.訴訟費用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收支兩條線。
從表面上看我們應該先學收取制度,但是從本質上看訴訟費用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決定了收取制度,所以我們的學習順序應該先學使用和管理制度,再學習收取制度。
(1)以前民間有一個說法,凡是到了節(jié)日,春節(jié)將近的時候路上的交通民警會增加,警察會采取大規(guī)模的行動來對這些車輛進行罰款,人們說這些警察多罰了錢之后是為了當春節(jié)的獎金,這個說法并不是沒有根據(jù)的,在以前我們國家的行政機關,在把這個錢罰完之后,這個錢是直接歸罰款單位所有的。比如說哪個公安局罰錢就歸哪個公安局所有,哪個派出所罰了錢就歸哪個派出所所有,這樣一來,這個罰款利益就跟公安機關的執(zhí)法行為就掛鉤了,機關為了多罰錢就可能會采取一些不合法或不合理的作法,比如說過分提高了執(zhí)法標準,本來有關的行為口頭警告就可以解決了,但是他們躲在一些暗處等到一些車輛違章之后才出現(xiàn)。這樣一來他們的行為不是為了糾正違章,而是為了罰款,這樣給他們的執(zhí)法工作的效果會產(chǎn)生一個非常大的影響。
同樣的道理,在法院內(nèi)部,如果法院所收的訴訟費用全部歸法院所有,法院的審判行為必然會跟訴訟之間產(chǎn)生了一個利益聯(lián)系,對于一些案件受理費比較低但是案情比較復雜的案件,法院可能就不想管了;而對一些訴訟標的比較大,案件受理費比較高,但是案情比較簡單的案件,法院就會非常想去管,并且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面,法院可能到這些單位攬案。
比如說在前段時間,人民法院報就報道了有一些法院主動到一些企事業(yè)單位、一些銀行表面上說為這個企事業(yè)單位、銀行保駕護行,解決他們的法律糾紛,但實際上他們就是攬案,當他們把這些案件攬下來,由于這個案件是他們主動承攬的,并且收取了比較大的案件受理費,所以他們在審判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偏袒了原告方,如果說把案件受理費用、訴訟費用全部歸法院所有,由法院隨意來使用,就會使訴訟費用與法院之間形成了一種利益聯(lián)系,這種利益聯(lián)系是會影響法院審判的中立性的。
為了保證法院審判的中立性,必須把錢和法院作一個分離,這個分離方法叫收支兩條線,所謂收支兩條線,他強調法院訴訟費用在收取完之后,這個錢是不進入法院的賬戶的,這個錢是直接上交給國庫,具體來說是直接上交給地方財務。也就是說收是一條線由國家財政直接收取費用,然后法院根據(jù)每一年的辦公費的預算,向國家的地方財政來申請撥款,然后地方財政經(jīng)過審核,同意了法院撥款之后再把這個錢支給法院,因此收是一條線,支是一條線。這使得法院的經(jīng)費和訴訟費用數(shù)額就區(qū)分開。換言之,如果一個法院一年的開支,應該是三千萬,就算它收了三個億,它也只能夠得到三千萬的撥款;如果它收了三百萬,它仍然能得到三千萬的撥款。法院與訴訟之間這個利益關系就被斬斷了,所以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制度是在保障了法院的中立性。
(2)訴訟費用的收取制度:收繳分離。收繳分離是指訴訟費用,名義上是由法院收取的,但是當事人他人交納對象并不是法院而是直接交納到地方財政,為法院所開設的訴訟費用這個賬戶上面去,這個賬戶的名目是法院的訴訟費用,但是真正有權使用的是地方財政機關。現(xiàn)在我們當事人到法院打官司,在法院立案之后,法院只會對當事人開具一個法院受理費通知書,然后讓這個當事人拿這個通知書到有關的銀行交費,這個銀行收到這個錢后,會直接把這個錢放到財政帳戶上面去,這個錢直接被財政收走了。從中不會有什么利益染指的,這樣一種做法能保證收支兩條線當中的收這條線。
其實收支兩條線和收繳分離制度并不是司法機關所單獨使用的制度。我們國家現(xiàn)在的行政機關也已經(jīng)適用這個制度。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在馬路上面,如果一個交警罰了一個駕駛員的錢,那個交警是不會在現(xiàn)場收取這個現(xiàn)金的,而只會給這個駕駛員開具一個交納罰款通知書,由這個駕駛員拿這個通知書到銀行去交錢,其實這個駕駛員在到銀行交錢的時,實際上就是把這個錢交到了地方財政的帳戶,其實在行政機關的執(zhí)法當中也實現(xiàn)了收繳分離,目的也是為了收支兩條線。如果沒有收支兩條線,后果是法院變成了一個利用司法權來營利的司法機關。但是有了收繳分離制度之后,法院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以中立態(tài)度來行使司法權國家機關。
第三節(jié) 訴訟費用的負擔
所謂訴訟費用的負擔指訴訟費用在判決作出之后究竟由哪一方當事人來最終承受。一般來說訴訟費用是由程序發(fā)動人來預交的。
比如說原告起訴被告要求被告償還人民幣500萬,這時候原告就應當向法院6萬元錢的案件受理費,后來法院經(jīng)過判決之后,原告勝訴,被告敗訴。判決被告應該向原告支付500萬元人民幣,同時法院會判決由敗訴一方承擔案件受理費,這6萬元應該由敗訴一方承擔。具體的作法法院并不會向原告退還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而是判決這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應該由被告支付給原告。換言之,被告應該向原告并不是500萬還包括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也就是說被告應該向原告支付506萬元。
一、一審案件訴訟費用的負擔
1.敗訴人負擔原則;原告要求被告償還1萬元錢,并且預交案件受理費,最后法院判決被告應該賠償原告1萬元,原告所預交的案件受理費應該由被告支付給原告。
2.按比例負擔原則;所謂按例負擔有的案件當中并不是原告全勝被告全敗,或者是原告全敗被告全勝,可能是原被告雙方各有勝負,這時候就必須按照他們的勝負比例來分配這個案件受理費。舉個例子原告要求被告償還人民幣500萬,他向法院預交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最后法院判決原告只應該向被告索要250元的債權,由于原告原來是主張500萬的,等于說原告的500萬當中有250萬被法院所支持,還有250萬是法院駁回的,這樣一來原告所預交的6萬元案件受理費就應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3萬由原告來支付,另外3萬元由被告來負擔,所以說所謂的按比例負擔關鍵就是看原告所提出的訴訟請求,與他最后獲得的勝訴判決數(shù)額比例,這個比例在原、被告之間來分配。
3.人民法院決定負擔:這里主要適用于離婚案件;,離婚訴訟能為能適用敗訴者來負擔原則,肯定不行。比如丈夫起訴要和妻子離婚,妻子不同意離婚。經(jīng)過法院審理之后,最終判決原、被告雙方應該離婚,這時候丈夫就勝訴了,妻子就敗訴了。但是法院在審理當中發(fā)現(xiàn),造成雙方離婚的原因并不是妻子的原因,而在于丈夫一方的過錯,這個丈夫平時是不管家庭,雙方感情不合,這時候雖然丈夫勝訴了,但是他在倫理方面、道德方面卻是需要被譴責的,如果案件受理費仍然要被告來負擔,對于被告而言,肯定是不公平的,所以在離婚案件中不能直接貫徹由敗訴一方承擔案件受理費,而是由法院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是由被告負擔還是由原告負擔。還是由原、被告雙方按照一定比例來共同負擔。
4.原告負擔:這里主要適用于原告撤訴的案件,撤訴指原告把一個不應該起訴的案件起訴到法院當中去,中途又不起訴這個案件了,這時候產(chǎn)生的訴訟費用當然由原告來承擔了。根據(jù)國家民訴法的規(guī)定,如果原告在訴訟當中撤訴的,他所預交的訴訟費用法院應該退回一半,畢竟法院沒有作出判決,法院的工作只是做了一半。
5.協(xié)商負擔:主要用于調解情況下,原、被告雙方用調解的方法結案,他們除了要調解、協(xié)商他們存在的主要債人債務之外,他們還應該對雙方之間的訴訟費用的分擔問題進行協(xié)商調解;如果雙方協(xié)商不成的,只能由人民法院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來作出裁定。
6.當事人自行負擔:指錯誤地發(fā)動了程序當事人應該自行負擔程序的費用。比如說原告起訴被告要求被告還錢,原告提供一張證據(jù),是一個欠條,欠條上面有被告的簽名,被告認為這個簽名是假的,并且申請法院對這個簽名進行一個鑒定,結果發(fā)現(xiàn)簽名是真的。這時候被告說這個簽名是假的,并且他申請了簽定,但鑒定結果與他的主張卻是相矛盾的,這時候被告的行為是一個不當?shù)脑V訟行為。因此,所產(chǎn)生的訴訟費用應該由他自行負擔,他所預交的訴訟費用就不能夠由對方承擔,法院也不會給予退還。
二、二審案件訴訟費用的負擔
1.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案件,上訴費用由上訴人負擔;因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意味著上訴人敗訴了,根據(jù)訴訟費用由敗訴一方來承擔的原則,這時候上訴人自然應該承擔上訴費用。
2.二審依法改判的案件,二審法院除確定二審訴訟費用的負擔外,還應當改變一審法院關于訴訟費用負擔的判決。
比如說在一審當中原告主張被告讓他支付人民幣500萬,并且原告向法院預交了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最終一審判決敗訴被告勝訴,被告不需要向原告支付500萬元人民幣相當?shù)姆ㄔ簳袥Q原告所預交的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應該由原告負擔,原告不服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在經(jīng)過審理之后作出了改判,一審當中的被告應該向一審當中的原告支付250萬元人民幣,這樣一來由于原告的訴訟請求有一半是正確的,另外一半是錯誤的,所以他在一審當中以及在上訴當中所交的兩筆案件受理費,他就應該承擔一半,而另外一半由對方來承擔。換言之,一審當中有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二審當中有6萬元的上訴費,有12萬,有6萬由原告承擔,另外6萬由被告承擔。二審法院除了要改變一審判決之外,還應該改變一審法院中對于訴訟費用的判決。
3.二審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案件,他們的調解內(nèi)容除了是債權債務關系之外,還應該協(xié)商一審和二審中訴訟費用的分擔問題,如果誰不承擔的話,就由人民法院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來裁定。
4.二審人民法院發(fā)回重審的案件,上訴人預交的案件受理費不予退還,重審后又上訴的,不再預交案件受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