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元接下幼兒園,10年創(chuàng)下百萬資產(chǎn)——
10年前,正值壯年的楊勁松遭遇下崗。迫于生計,他和妻子在小區(qū)里辦了一家托兒所。10年間,楊勁松從“男阿姨”變成了“男園長”。當初那個8000元起家的托兒所,也發(fā)展成一家有上百萬固定資產(chǎn)的幼兒園。
企業(yè)干部改當“男阿姨”
“楊爸爸,好厲害!”“楊爸爸,再來?!弊蛉?,硚口區(qū)韓家墩街綜合社區(qū)里,十多個四五歲小孩團團圍住一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只見“楊爸爸”屈膝抱頭,往墊子上一滾,連翻三個跟斗。接著,他站起來拍拍身上塵土,大聲宣布:誰乖,我就教誰。掌聲、喧嘩聲從小屋一陣陣傳出。屋外墻壁上,掛著一塊醒目的牌子:小博士幼兒托管所。
44歲的“楊爸爸”楊勁松是該托管所創(chuàng)辦人。1997年,原本在武漢燃料總公司當干部的他因企業(yè)改制下崗。當時,韓家墩附近陶瓷、板材市場聚集大批外地商販?!昂芏喾蚱廾ι?,沒時間照料學齡前孩子?!睏顒潘擅翡J地嗅到了商機。
他和幼教出身的妻子一合計,花8000元接手了小區(qū)內(nèi)一家小型托兒所。大男人當“男阿姨”會不會尷尬?楊勁松說他從不覺得?!拔姨焐矚g孩子?!彼麕Ш⒆哟蚧@球,翻跟斗,還堅持每天接送孩子,不管炎炎烈日還是狂風暴雨,從未間斷。時間長了,遠近家長們知道綜合社區(qū)有個讓人放心的“男阿姨”,紛紛把自家孩子往這里送。
教《三字經(jīng)》、珠心算惹爭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天清晨,走進這間幼兒托管所,都能聽到孩子們在齊刷刷地背誦著《三字經(jīng)》。從剛建托兒所開始,楊勁松就將《三字經(jīng)》作為每天的固定課程,老師每天帶孩子跟讀一遍。
楊勁松不滿足于只照看孩子們的飲食起居。他請來專業(yè)幼教人員擔任老師,四處學習幼兒園先進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自編教材和考試卷。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癡迷的楊勁松引進了讀經(jīng)、兒童珠心算等傳統(tǒng)特色內(nèi)容。一開始,家長并不理解?!氨衬切┯猩队茫俊碧蕴缘募议L張女士曾質(zhì)疑楊勁松的教育方法。兩月后,4歲的淘淘幫媽媽心算了一筆賬單?!拔医K于服楊老師了?!睆埮空f。
楊勁松還從臺灣青年慈善總會幼兒園學來一套“家園聯(lián)系手冊”,要求老師每天填寫孩子們在托兒所的生活學習狀況。“哪怕是小咳嗽、尿床,都要一一記錄?!?BR> 10年創(chuàng)造百萬財富
2000年以后,托管所名氣大增,生源增加到百名,旺季達到200名左右,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于一間小型幼兒園。2002年,楊勁松按揭貸款買下三套住房當教室。到了2008年,楊勁松在小區(qū)內(nèi)的五間“教室”升值了,總價約100萬左右。
創(chuàng)富后,楊勁松開始回報社會。社區(qū)低保戶黃德祥一家,夫妻雙失業(yè),家庭十分困難,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楊勁松找到黃德祥,將他的妻子安排到自己的托兒所當保育員。托兒所里,還安置了四五名這樣的低保戶。
在社區(qū)里,幾乎所有居民都知道有個傳奇式的“園長”。如今,楊勁松還是如往常一樣,親自接送每一個來這里的孩子。跟十年前不一樣的是,他不再蹬舊自行車,而是開著自己新買的一輛小“面包”,帶著一群孩子在大街小巷里快樂地開過。
10年前,正值壯年的楊勁松遭遇下崗。迫于生計,他和妻子在小區(qū)里辦了一家托兒所。10年間,楊勁松從“男阿姨”變成了“男園長”。當初那個8000元起家的托兒所,也發(fā)展成一家有上百萬固定資產(chǎn)的幼兒園。
企業(yè)干部改當“男阿姨”
“楊爸爸,好厲害!”“楊爸爸,再來?!弊蛉?,硚口區(qū)韓家墩街綜合社區(qū)里,十多個四五歲小孩團團圍住一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只見“楊爸爸”屈膝抱頭,往墊子上一滾,連翻三個跟斗。接著,他站起來拍拍身上塵土,大聲宣布:誰乖,我就教誰。掌聲、喧嘩聲從小屋一陣陣傳出。屋外墻壁上,掛著一塊醒目的牌子:小博士幼兒托管所。
44歲的“楊爸爸”楊勁松是該托管所創(chuàng)辦人。1997年,原本在武漢燃料總公司當干部的他因企業(yè)改制下崗。當時,韓家墩附近陶瓷、板材市場聚集大批外地商販?!昂芏喾蚱廾ι?,沒時間照料學齡前孩子?!睏顒潘擅翡J地嗅到了商機。
他和幼教出身的妻子一合計,花8000元接手了小區(qū)內(nèi)一家小型托兒所。大男人當“男阿姨”會不會尷尬?楊勁松說他從不覺得?!拔姨焐矚g孩子?!彼麕Ш⒆哟蚧@球,翻跟斗,還堅持每天接送孩子,不管炎炎烈日還是狂風暴雨,從未間斷。時間長了,遠近家長們知道綜合社區(qū)有個讓人放心的“男阿姨”,紛紛把自家孩子往這里送。
教《三字經(jīng)》、珠心算惹爭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天清晨,走進這間幼兒托管所,都能聽到孩子們在齊刷刷地背誦著《三字經(jīng)》。從剛建托兒所開始,楊勁松就將《三字經(jīng)》作為每天的固定課程,老師每天帶孩子跟讀一遍。
楊勁松不滿足于只照看孩子們的飲食起居。他請來專業(yè)幼教人員擔任老師,四處學習幼兒園先進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自編教材和考試卷。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癡迷的楊勁松引進了讀經(jīng)、兒童珠心算等傳統(tǒng)特色內(nèi)容。一開始,家長并不理解?!氨衬切┯猩队茫俊碧蕴缘募议L張女士曾質(zhì)疑楊勁松的教育方法。兩月后,4歲的淘淘幫媽媽心算了一筆賬單?!拔医K于服楊老師了?!睆埮空f。
楊勁松還從臺灣青年慈善總會幼兒園學來一套“家園聯(lián)系手冊”,要求老師每天填寫孩子們在托兒所的生活學習狀況。“哪怕是小咳嗽、尿床,都要一一記錄?!?BR> 10年創(chuàng)造百萬財富
2000年以后,托管所名氣大增,生源增加到百名,旺季達到200名左右,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于一間小型幼兒園。2002年,楊勁松按揭貸款買下三套住房當教室。到了2008年,楊勁松在小區(qū)內(nèi)的五間“教室”升值了,總價約100萬左右。
創(chuàng)富后,楊勁松開始回報社會。社區(qū)低保戶黃德祥一家,夫妻雙失業(yè),家庭十分困難,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楊勁松找到黃德祥,將他的妻子安排到自己的托兒所當保育員。托兒所里,還安置了四五名這樣的低保戶。
在社區(qū)里,幾乎所有居民都知道有個傳奇式的“園長”。如今,楊勁松還是如往常一樣,親自接送每一個來這里的孩子。跟十年前不一樣的是,他不再蹬舊自行車,而是開著自己新買的一輛小“面包”,帶著一群孩子在大街小巷里快樂地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