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價如何避免“光環(huán)效應”

字號:

所謂“光環(huán)效應”,即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視了其它的心理和行為品質。它有時會產生“積極肯定的暈輪”,有時會產生“消極否定的暈輪”,這都會干擾對信息的評價。在作文評價中,我們有些教師往往容易根據(jù)個人印象來評判學生作文,從而導致那些過去寫得不好而某一次寫得不錯的學生仍然得低分,而過去寫得不錯某次寫得較差的學生仍然得高分。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懷疑教師的公正性,懷疑教師對自己的信心,慢慢失去對作文的興趣,逐漸失去寫作動力。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作文評價的“光環(huán)效應”,給學生作文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呢?我以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讓學生參與評價。
    評價學生作文,就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來說,仍然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也是比較信任教師的評定,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地位根深蒂固。而教師評定學生的作文成績,長久之后會形成模式化,加上教師對學生作文水平的熟知程度,他們對每位同學的作文基本上有了先天的“成見”。如果改變教師評價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評價,就能夠避免教師用同樣的眼光看待不同學生的作文。在學生的選擇上,我比較贊同“同行評價”的做法。所謂“同行評價”就是將那些在教學中取得卓越成就的優(yōu)秀教師選拔出來,作為學校的教學評價員,對新教師和部分老教師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評價,這是美國中小學教育評價的重要方式。②同樣道理,學生的作文評價也完全可以在學生中選拔優(yōu)秀習作者擔任評價員,由他們根據(jù)一定標準對其他同學作文進行評價,幫助其他同學提高作文能力。因為是同學關系,評價員在評價過程中一定會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盡量對受評作文作客觀公正的評判,指明優(yōu)缺點,這樣就避免了教師評價的“光環(huán)效應”。
    2、制定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
    作文評價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以個人主觀評價為標準,也難怪不同的語文教師對同一篇學生作文甚至會打出截然不同的分數(shù),更別說我們語文教師對自己的學生的感情傾向性了。但作文能力的檢測有沒有更為客觀的標準,有沒有更為科學的方法?至今為止,高考作文的評價算是相對合理而公正了,既有等級標準,又有分項評分標準,有基礎分,有發(fā)展分,兩個人通過電腦同時打分,分值超過一定的標準分數(shù)無效,這樣的評價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作文評價的隨意性和主觀性。然而,這種評價模式又使得絕大部分同學得基本分(42分),評卷教師采取中庸的態(tài)度,拉不開差距,評價仍然不公平。加上這種評價又是對一篇作文結果的終極性評價,不能起到評價應有的診斷和激勵作用。真正的評價標準應該體現(xiàn)作文過程的動態(tài)性,體現(xiàn)作者基本的寫作能力(如構思能力、行文能力和修改能力等),突出寫作個體的個性特長。就像陳超利老師提出的“基點式”作文評價,以作文基本能力為基點,然后突出個體特長。張化萬老師提出,“不要用經驗作為評價未來的惟一準繩,不要因我們的遲鈍否定兒童新奇的故事,不要過分強調合理性而扼殺孩子大膽新奇的想象”。他認為除了我們慣用的作文評價原則之外,可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要從作文的不同方面來看待學生的能力。例如為學生的一篇作文打兩個成績,一個是“語言表達分”,一個是“個性創(chuàng)意分”。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但他的作文獨特而有個性,或是充滿真情實感,他的“個性創(chuàng)意分”就是“優(yōu)”;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強,但作文缺乏新意,“個性創(chuàng)意分”的評價就讓他們明白了努力的方向。③為此,我以為平時的作文訓練應該有具體的訓練目標,圍繞每次訓練目標制訂出客觀的評價標準,就像美國作文形式訓練中提到的“高級記敘文檢查表”,讓評價具有具體可操作的標準,讓學生作文有明確的訓練目標,通過訓練讓學生掌握作文的內在規(guī)律和技巧。
    3、實行縱橫向結合的評價方式。
    我們知道,每個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的,但同一個學生的作文能力在一定階段又是緩慢發(fā)展的。因此,作文評價標準又是一個動態(tài)的、彈性的標準,它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若橫向地、單緯度地評價而不堅持持續(xù)地、動態(tài)地評價,就很難在習作評價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我們有些老師往往對寫作能力強的同學信賴有加,而對作文能力差的同學另眼相看,在作文講評中,我們也經常用那些寫得好的學生作文對比那些寫得不好的學生作文,扼殺一大批作文水平不怎么樣的同學的作文興趣。黃厚江老師指出,作文教學本身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不在于分出優(yōu)劣中差,也不在于挑選;評價的目的自然也在于促進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提高,而不是給學生一個會不會寫,寫得好不好的結論,給學生一個能得多少分的判決。我們的教育要對全體學生負責,寫作教學就不能只為少數(shù)寫作尖子服務,要讓每個學生在教學中得到成長,享受寫作的快樂和成功。為此,我們要實行縱橫向結合的評價方式,既要通過橫向對比找到自己寫作的不足,又要通過縱向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的點滴進步。作為教師更應用發(fā)展的眼光、欣賞的態(tài)度不斷給每位同學以激勵,而不是遴選和淘汰。在縱向評價上,我們可以建立每位同學的寫作檔案袋,通過繪制作文成長曲線圖,從每個學生自身的實際出發(fā),把學生當前的水平與先前的水平進行縱向比較,來評價學生每次作文的情況。這樣,在每一次作文中,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建立寫作檔案的評價,收集能夠反映學生作文過程和結果的資料,既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又能減少作文評價過程中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4、嘗試網絡化匿名評價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網絡聊天模式的出現(xiàn),網絡化作文評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嘗試網絡化匿名評價模式,利用BBS平臺構建作文評改情境,讓學生將作文上傳作為主帖,其他同學以跟帖的形式來點評文章,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評價中來。為了讓同學對作文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作文作者不以實名出現(xiàn),跟帖同學可以用呢稱形式。由于網絡平臺是開放的,學生在評賞他人的文章的同時,也可以借助平臺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寫作長處,可以隨時查看自己或他人文章及其跟帖的評點,全面接觸各種信息,不再停留在自己的文章上。對別人的修改建議及教師的評點評分,也有一個借鑒與比較的學習過程。換句話說是可以程度的“擇善克短”。對教師來說,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需求與心態(tài),把握了同學的寫作能力與水平的高低,有利于進行“過程性評價”,從而使教者的“終結性評價”更為科學、公平、合理。④總之,網絡化匿名評價模式能培養(yǎng)、促進學生寫作能力與評鑒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避免因熟悉作文主體而有失公正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