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辨析結構混亂的句子

字號:

結構混亂主要指句式雜糅。句式雜糅常見的有三種情況。
    1.兩種結構扭合攙雜。同一內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說法。說話、寫作時,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這種說法,又想用那種說法,結果把兩種說法糅到一起,形成兩句混雜。例①目前我公司中層以上的領導干部,都是“*”后的大學畢業(yè)生擔任的。(這句話的謂語就是用了兩種說法,一種是“由……擔任”,另一種是“是……畢業(yè)生”。用前一種,要在“是”后加上“由”;用后一種,則刪去“擔任的”。)
    2.該分開說的兩句話糅合在一起說了。前一句話表述完,后一句卻借前一語句的后半截開頭,硬把前后兩句連成一句,形成前后牽連。例②當學校把參加決賽的任務交給我時,我立刻產(chǎn)生一種非常光榮的感覺真是難以形容。(“真是難以形容”要另起一句,前邊加上主語“這種感覺”。)
    3.前后兩個分句該用同一句式卻雜用不同的句式。例③干起事來,他比誰都說得動聽,可是做得比誰都差。(后兩個分句用了不同的句式,十分別扭,要將兩句的句式統(tǒng)一起來,可改前邊一句為“說的比誰都動聽”,或改后一句為“可是比誰都做的差”。)
    這幾種病句具有很大的隱蔽性。語法功底稍差的同學可能讀著別扭,卻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錯誤。下面提供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一找主干。
    我們分別找前幾個例句的主干。①干部是畢業(yè)生擔任的。②我產(chǎn)生感覺是難以形容。③他說(得動聽),做(得差)。
    二看(謂語)動詞。
    同學們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它們共同的特點在于都有兩個(謂語)動詞。用我們學過的語法知識來看,能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謂語)動詞的句子無非三種情況:
    ⑴并列謂語(動詞):例④小明坐在教室里,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書。
    ⑵連動:例⑤小明急沖沖地跑進教室拉起小華就走。
    ⑶兼語:例⑥小明對小華說:“李老師讓你去辦公室?!?BR>    將①②③與④⑤⑥一對比,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區(qū)別。特別應該留心①②句與兼語句的區(qū)別:①②句是將兩個句子糅在一起,⑥句里的兼語句是一個句子,不能拆分。
    例③從主干來看是并列謂語句,正確的。于是我們還得:
    三看修飾語。
    原句:他比誰都說得動聽,可是做得比誰都差。前一句“比誰都”修飾動詞“說”,做“說”的狀語;后一句“比誰都”修飾“差”,做動詞“做”的補語。如此造成前后修飾不一致,也就是前文說的句式不同。
    如:04’高考 (浙江卷)第5題D項答案。
    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時也不能不發(fā)揮民間力量在輿論動員、監(jiān)督檢查等方面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不能不發(fā)揮……”和“……起到……作用”使用其中一種表達即可。
    下面再給出兩個例句供大家分析:
    例⑦考場是設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舉行的。
    一找主干:考場是設在大廳舉行的。二看動詞:“是”(多余)“設在”“舉行”表達了兩層含義。一是“考場設在大廳”,二是“考試在大廳舉行”。那么就可以改為“考場設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或“考試是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舉行的”。
    例⑧一位社員向國家贈獻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藝美術價值。
    在后一句前加上“這枚玉佛珠”,句子就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