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爸爸是一個會計,知道了會計都要有賬本,賬本是會計人的職業(yè)載體,是道義,是責任,是人生價值,也明白了賬本比孩子重要這樣一個道理。
當我的工作、生活和會計職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可遏制地愛上了她賬本、耳光與人生檔案。
我和會計這個職業(yè)的確有著不解之緣。我對會計從一無所知到反感,再到情不自禁地愛上她,二十幾年的心路歷程讓我記憶猶新。
我的父親是一位國營農(nóng)場的會計,在我很小的時候,算盤、鋼筆便成了我的玩具??捎幸淮?,我卻玩過了火。9歲那年,記得有一次我和妹妹找紙來折紙船,找來找去終于在爸爸的桌子上找到了一個藍皮的大本子。上面的小鐵皮夾子被我們輕而易舉地取開了,翻開看看,那一張張印著綠線紅線的紙又板正又挺刮,折小船再合適不過了。天真的我們天真地以為寫過字的紙就沒用了,沒寫字的才是寶貴的,于是把一張張寫過字的紙取出來,折成了各式各樣的小船,沒有寫字的則被小心翼翼地留在了本子里。父親回來,接過我們的“杰作”,先是微笑,等看清楚了,臉色刷地一下就變了,他發(fā)瘋似地拆開小船,嘴里吼道:“誰讓你們撕了我的賬本!?”“啪啪”我的臉上挨了兩記響亮的耳光。
年幼的我實在不明白,以前我們也經(jīng)常撕紙折玩具,爸爸從來沒有管過,為什么這次生這么大的氣?賬本?賬本究竟是什么東西?我慢慢地長大了,但一直難忘那兩記耳光。我時常思索我和賬本與父親之間的關系,賬本難道比親生女兒還珍貴嗎?后來,看到父親記賬、算賬,忙忙碌碌卻又一絲不茍,我知道了爸爸是一個會計,知道了會計都要有賬本,賬本是會計人的職業(yè)載體,是道義,是責任,是人生價值,也明白了賬本比孩子重要這樣一個道理。
少年時代的我有了許多五彩斑斕的夢想:長大了當一個科學家、文學家、博士……就是沒有會計。由于那兩記耳光,叛逆的我對會計生出許多反感,所以高考填報志愿時,我繞過所有院校的財會專業(yè),填報了經(jīng)濟管理,好像當不了科學家就要去當經(jīng)理。但是命運總愛跟人開玩笑,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基層財政所工作,這里簡直是一個會計“集中營”,要想不干會計,除非先丟飯碗。生存重要還是興趣重要?我只能選擇前者。為了生存,我也必須要干好這份工作,她畢竟給我?guī)砹艘环莘€(wěn)定的收入,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呀。基于這種最原始、最樸素的思想,我一切從頭學起。沒有興趣,就硬著頭皮培養(yǎng),從助理會計師到會計師,從專科到本科,啃破了十幾本專業(yè)書籍。在上級部門組織的賬務展評中,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前輩們和同事們那種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客觀公正、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所震撼:那一本本裝訂得像方磚一樣的憑證,誰說不是世間獨一無二的書籍?那一行行清秀的小字,誰說不是世間最真實的詩篇?會計工作折射出會計人辦事的一種精神:認真、執(zhí)著、嚴謹、細致。我這才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淺薄,我這才知道會計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會計也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大舞臺,會計也一樣能為年輕人提供創(chuàng)造、發(fā)展、學習的機會。
我漸漸地從會計工作中悟出了一些道理,甚至把會計工作的原理引入到家庭生活中來。我和丈夫花錢沒有計劃,有時為家庭經(jīng)濟問題發(fā)生口角。我想一個單位需要財務管理,那一個家庭不也同樣需要財務管理嗎?對家庭開支記賬,不也有利于量入為出、增收節(jié)支嗎?我根據(jù)明細賬的格式,設計了一個家庭開支明細賬,詳細地記錄每一筆開支。這樣堅持了三年多,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數(shù)據(jù),計算出了我家的育兒成本、恩格爾系數(shù)等。看到每年整理歸檔的會計檔案,我又受到啟發(fā),為什么個人不能有一份檔案呢?我給兒子建立了一份人生檔案,從他的各種證件(出生證、防疫證、戶口本等)、各種照片、錄像帶、成績單、病歷到成長日記等,分門別類地保管好,詳實地記錄他的人生歷程,等他十八歲成年時作為禮物送給他,該是多么有意義呀。就這樣,當我的工作、生活和會計職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可遏制地愛上了她。她在悄悄地改變著我的生活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了我,我變得勤儉節(jié)約了,我變得細致嚴謹了,我變得穩(wěn)重成熟了,我變得認真負責了,我變得好學上進了。因為,從父親身上,從千千萬萬個會計人身上,我學會了勤勉敬業(yè)、忠于職守、甘于奉獻,我明白了什么是“誓言重于生命,責任重于泰山”。
當我的工作、生活和會計職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可遏制地愛上了她賬本、耳光與人生檔案。
我和會計這個職業(yè)的確有著不解之緣。我對會計從一無所知到反感,再到情不自禁地愛上她,二十幾年的心路歷程讓我記憶猶新。
我的父親是一位國營農(nóng)場的會計,在我很小的時候,算盤、鋼筆便成了我的玩具??捎幸淮?,我卻玩過了火。9歲那年,記得有一次我和妹妹找紙來折紙船,找來找去終于在爸爸的桌子上找到了一個藍皮的大本子。上面的小鐵皮夾子被我們輕而易舉地取開了,翻開看看,那一張張印著綠線紅線的紙又板正又挺刮,折小船再合適不過了。天真的我們天真地以為寫過字的紙就沒用了,沒寫字的才是寶貴的,于是把一張張寫過字的紙取出來,折成了各式各樣的小船,沒有寫字的則被小心翼翼地留在了本子里。父親回來,接過我們的“杰作”,先是微笑,等看清楚了,臉色刷地一下就變了,他發(fā)瘋似地拆開小船,嘴里吼道:“誰讓你們撕了我的賬本!?”“啪啪”我的臉上挨了兩記響亮的耳光。
年幼的我實在不明白,以前我們也經(jīng)常撕紙折玩具,爸爸從來沒有管過,為什么這次生這么大的氣?賬本?賬本究竟是什么東西?我慢慢地長大了,但一直難忘那兩記耳光。我時常思索我和賬本與父親之間的關系,賬本難道比親生女兒還珍貴嗎?后來,看到父親記賬、算賬,忙忙碌碌卻又一絲不茍,我知道了爸爸是一個會計,知道了會計都要有賬本,賬本是會計人的職業(yè)載體,是道義,是責任,是人生價值,也明白了賬本比孩子重要這樣一個道理。
少年時代的我有了許多五彩斑斕的夢想:長大了當一個科學家、文學家、博士……就是沒有會計。由于那兩記耳光,叛逆的我對會計生出許多反感,所以高考填報志愿時,我繞過所有院校的財會專業(yè),填報了經(jīng)濟管理,好像當不了科學家就要去當經(jīng)理。但是命運總愛跟人開玩笑,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基層財政所工作,這里簡直是一個會計“集中營”,要想不干會計,除非先丟飯碗。生存重要還是興趣重要?我只能選擇前者。為了生存,我也必須要干好這份工作,她畢竟給我?guī)砹艘环莘€(wěn)定的收入,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呀。基于這種最原始、最樸素的思想,我一切從頭學起。沒有興趣,就硬著頭皮培養(yǎng),從助理會計師到會計師,從專科到本科,啃破了十幾本專業(yè)書籍。在上級部門組織的賬務展評中,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前輩們和同事們那種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客觀公正、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所震撼:那一本本裝訂得像方磚一樣的憑證,誰說不是世間獨一無二的書籍?那一行行清秀的小字,誰說不是世間最真實的詩篇?會計工作折射出會計人辦事的一種精神:認真、執(zhí)著、嚴謹、細致。我這才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淺薄,我這才知道會計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會計也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大舞臺,會計也一樣能為年輕人提供創(chuàng)造、發(fā)展、學習的機會。
我漸漸地從會計工作中悟出了一些道理,甚至把會計工作的原理引入到家庭生活中來。我和丈夫花錢沒有計劃,有時為家庭經(jīng)濟問題發(fā)生口角。我想一個單位需要財務管理,那一個家庭不也同樣需要財務管理嗎?對家庭開支記賬,不也有利于量入為出、增收節(jié)支嗎?我根據(jù)明細賬的格式,設計了一個家庭開支明細賬,詳細地記錄每一筆開支。這樣堅持了三年多,積累了大量的原始數(shù)據(jù),計算出了我家的育兒成本、恩格爾系數(shù)等。看到每年整理歸檔的會計檔案,我又受到啟發(fā),為什么個人不能有一份檔案呢?我給兒子建立了一份人生檔案,從他的各種證件(出生證、防疫證、戶口本等)、各種照片、錄像帶、成績單、病歷到成長日記等,分門別類地保管好,詳實地記錄他的人生歷程,等他十八歲成年時作為禮物送給他,該是多么有意義呀。就這樣,當我的工作、生活和會計職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可遏制地愛上了她。她在悄悄地改變著我的生活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了我,我變得勤儉節(jié)約了,我變得細致嚴謹了,我變得穩(wěn)重成熟了,我變得認真負責了,我變得好學上進了。因為,從父親身上,從千千萬萬個會計人身上,我學會了勤勉敬業(yè)、忠于職守、甘于奉獻,我明白了什么是“誓言重于生命,責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