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標題是公文的眼睛。俗話說“看文先看題”,公文標題規(guī)范與否直接影響到公文的效力和閱讀者的情緒,故需精心制作。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公文標題時常出現一些毛病,筆者通過幾年的秘書工作就公文標題中常見問題作分類總結與大家共勉。
一、標題不全。 完整的、規(guī)范的公文標題,一般由發(fā)文機關+事由(內容)+文種(公文種類)構成,即人們常說的“三要素”。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三章第十條第六款作出明確規(guī)定:“公文標題應當準確簡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并標明公文種類,一般應當標明發(fā)文機關”。當然,特殊情況下,也可省略標題中的一至二個要素,但不可隨意省略,要相對規(guī)范,否則,將毛病百出。常見的問題有三種:一是隨意省略發(fā)文機關。一些基層部門沒有版頭(發(fā)文機關標識)的文件標題,如:《關于上報2004年黨支部工作要點的報告》,文件報上來待上級看完文件后,才從落款處知道文件是哪個機關發(fā)出的,既不莊重,也不嚴肅,更不利于公文運轉和辦理。具有重大決策和事項的下行文不得省略發(fā)文機關;沒有版頭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發(fā)文機關,但有版頭(發(fā)文機關標識)的,為避免公文標題累贅,有發(fā)文機關標識的,也可不標明發(fā)文機關。二是隨意省略事由。如《××旗人民政府決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標題所反映的主要內容、事項和基本觀點,不利于學習、貫徹、領會、落實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極其簡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機關發(fā)出的特定公文外(如國務院、法院、司法部門發(fā)出的“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況下不得省略事由。三是隨意省略文種。使受文者不得要領,失去公文的嚴肅性。如《××局關于召開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會議的有關事宜》。
二、事由有誤?!笆掠伞笔枪臉祟}的核心,標題的好與不好主要看事由寫的是否正確、清楚。事由一般由“關于(介詞)+詞組或短語”構成。這方面經常出現問題,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介詞“關于”應用未用。如《××局××局××局優(yōu)先提高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帶頭人生活待遇的通知》,標題在發(fā)文機關和事由之間缺少了介詞“關于”,讓人容易產生歧義。以三個機關聯合發(fā)文,其辦文意圖應是向當地的所有單位,但也可以理解為只是面向辦文的幾個單位,所以應補上介詞“關于”。二是動賓搭配不當。如《××中學關于進一步搞活校辦集體企業(yè)有關政策的試行辦法》,這一標題的中心詞為“試行辦法”,其限定部分為“關于”引導的介詞詞組,“進一步搞活校辦集體企業(yè)有關政策”,“搞活”的賓語是“企業(yè)”而不能是“有關政策”,“有關政策”緊接賓語之后,則需要另有一個動詞與之搭配,因為“政策”只能是貫徹執(zhí)行,而不能是“試行”,“試行”的只能是“辦法”而不能是“政策”。三是缺少內容。如《關于出國考察的請示》,《中共××黨委關于認真做好表彰2003年度優(yōu)秀黨員和黨務工作者的通知》,前一個公文標題因缺少主語而讓人費解,到底是誰要出國考察?完整的標題是應在“關于”后面加上“××同志”。后一個標題是缺少賓語,此標題動詞是“做好”,而后面缺少賓語“工作”應給予補上,才比較完整。
三、亂用文種。文種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的種類。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二章第九條所確定的公文種類有13類,即: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記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用來行文。文種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生造文種。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二章第九條的規(guī)定,具有隸屬關系的下級單位在向上級單位行文時應用“請示”、“報告”,平行文和不相隸屬的單位之間行文應用“函”。而有些單位卻自作主張,隨意使用文種,如《××局關于解決辦公室的申請》。很顯然,申請不是規(guī)范的文種,因此應改成“請示”。二是混用文種。如《××局關于購買辦公設備經費的請示報告》?!罢埵尽焙汀皥蟾妗笔莾蓚€不同的文種,混在一起會讓人分不清到底是“請示”還是“報告”,不好處理。文種是用以表明公文的性質和要求的,一份文件只能用一個文種,兩種文種混用顯然是不規(guī)范的。三是錯用文種。擬制公文標題時,應根據具體內容選擇相應的文種??捎行C關因搞不清楚有關文種的含義,結果該用請示的用了報告,該用報告的又用了請示。如《××局關于解決項目前期費的報告》(“報告”和“請示”的錯用)等,這方面的例子是比較多的?!罢埵尽焙汀皥蟾妗笔怯袊栏駞^(qū)別的:“請示”是辦件,是需要批復的;“報告”是閱件,不需要批復。如果錯將“請示”用成了“報告”,會導致自己請示的事項得不到及時答復或得不到答復,從而影響了事情的辦理。甚至有些平級機關在申請安排經費和安排項目時竟也用“報告”和“請示”來行文,而不用“函”。如《××局關于申請住房貸款的請示》。
四、隸屬不清。這類問題常出現在轉文性通知當中,且轉文性通知比較常用,轉文性通知標題的規(guī)范化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轉文性通知是通知中的一個重要類別。轉文,就是上級機關把現有的文件轉給下級機關了解與執(zhí)行。根據被轉文件發(fā)文機關的不同,轉文性通知可分為三類,即批轉、轉發(fā)、印發(fā)。好多文書工作者經常將這三類通知用錯,出現了不該用“印發(fā)”的,用了“印發(fā)”;該用“印發(fā)”的卻用了“轉發(fā)”、“批轉”,分不清三者之間的隸屬關系和詞性。如1.《××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基層民兵工作的意見的通知》,2.《中共××區(qū)委辦公室關于批轉××市××書記在××會議上講話的通知》,(1)例當中的“印發(fā)”使用不當,應該使用“轉發(fā)”。因為“轉發(fā)”指的是被轉發(fā)上級機關、同級機關及不相隸屬機關的文件,是對文件的認同并轉發(fā)下去貫徹落實的。(2)例當中的“批轉”使用不當,應該使用“印發(fā)”。下級對上級機關的文件和上級領導同志的講話、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轉”,否則將混淆了上下級的隸屬關系?!?BR> 五、標題不精。公文標題要主旨鮮明、重點突出、文字簡潔,盡量避免使用長句。如《××局關于認真做好汛期水庫防汛和淤地壩防汛工作及進行汛前安全大檢查的通知》,此公文的標題比較冗長羅嗦,生怕別人看不明白。此標題可修改擬為《××局關于認真做好各類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通知》。
六、題不達意。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事由不清。如《××局關于××河流改造的請示》,從題意上看,是請示開展改造河流,而此文實際上是請求上級給予解決“治河經費”的請示。往往因為發(fā)文機關提出的事由不夠清楚,使一些請示事項而不能到辦理。應改寫為《××局關于要求解決××河流治理經費的請示》。二是題意不清。如《××旗人民政府關于糧食問題的通知》,其中就缺少“價格”、“收購”等詞語來限制中心詞“問題”,造成事由過于籠統(tǒng)不具體、不清楚,不能準確反映表達公文的主要內容。
七、用詞重疊。如1.《××局關于申請解決淤地壩工程建設前期費的請示》,2.《××縣人民政府關于轉發(fā)××市人民政府關于轉發(fā)××省人民政府關于轉發(fā)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在例(1)公文標題當中出現了兩個“請”字,使得標題事由內容出現重復,應去掉“申請”兩字,因為“請示”,這一文種本身包含了“申請”的意思。例(2)中用詞重疊比較明顯,這里介詞“關于”、動詞“轉發(fā)”、助詞“的”、文種“通知”反復出現,在一個標題內重復使用,造成標題冗長,令人不知所云。解決用詞重疊問題,避免介詞“關于”、動詞“轉發(fā)”、文種“通知”反復出現,使轉文性通知的標題簡潔精練,可采用的處理方法:一是省略重復詞語;二是簡化被轉發(fā)文件的發(fā)文機關;三是文號替代標題;四是刪去中間層次。上述標題可改擬為《××縣人民政府轉發(fā)××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的通知》。 八、濫用符號。2001年1月1日施行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三章公文格式第十條第六款中明確規(guī)定“公文標題中除法規(guī)、規(guī)章名稱加書名號外,一般不用標點符號”。但是好多機關在印發(fā)文件時經常在公文標題中出現符號,如《中共××區(qū)黨委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書記在××會議上講話〉的通知》、《××局關于加強水利工作為“三化”服務的意見》,以上兩例中第(1)例標中間的“〈〉”符號不應該使用,應改為:《中共××區(qū)黨委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書記在××會議上講話的通知》,第(2)例標題運用不規(guī)范的簡稱使題義不明確,且有符號,應改為《××局關于加強水利工作為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及農牧業(yè)產業(yè)化服務的意見》。
做好辦文工作,對于提高機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文書工作者在辦文過程中擬定標題時還須注意,標題的題式、布局、字號字體使用等諸多問題。在辦文的過程中出現上述諸多問題主要是我們辦文工作者的文字功底不深厚,對《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了解不足及平時積累甚少。因此,對辦文工作者加強自身學習和業(yè)務知識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標題不全。 完整的、規(guī)范的公文標題,一般由發(fā)文機關+事由(內容)+文種(公文種類)構成,即人們常說的“三要素”。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三章第十條第六款作出明確規(guī)定:“公文標題應當準確簡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并標明公文種類,一般應當標明發(fā)文機關”。當然,特殊情況下,也可省略標題中的一至二個要素,但不可隨意省略,要相對規(guī)范,否則,將毛病百出。常見的問題有三種:一是隨意省略發(fā)文機關。一些基層部門沒有版頭(發(fā)文機關標識)的文件標題,如:《關于上報2004年黨支部工作要點的報告》,文件報上來待上級看完文件后,才從落款處知道文件是哪個機關發(fā)出的,既不莊重,也不嚴肅,更不利于公文運轉和辦理。具有重大決策和事項的下行文不得省略發(fā)文機關;沒有版頭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發(fā)文機關,但有版頭(發(fā)文機關標識)的,為避免公文標題累贅,有發(fā)文機關標識的,也可不標明發(fā)文機關。二是隨意省略事由。如《××旗人民政府決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標題所反映的主要內容、事項和基本觀點,不利于學習、貫徹、領會、落實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極其簡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機關發(fā)出的特定公文外(如國務院、法院、司法部門發(fā)出的“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況下不得省略事由。三是隨意省略文種。使受文者不得要領,失去公文的嚴肅性。如《××局關于召開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會議的有關事宜》。
二、事由有誤?!笆掠伞笔枪臉祟}的核心,標題的好與不好主要看事由寫的是否正確、清楚。事由一般由“關于(介詞)+詞組或短語”構成。這方面經常出現問題,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介詞“關于”應用未用。如《××局××局××局優(yōu)先提高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帶頭人生活待遇的通知》,標題在發(fā)文機關和事由之間缺少了介詞“關于”,讓人容易產生歧義。以三個機關聯合發(fā)文,其辦文意圖應是向當地的所有單位,但也可以理解為只是面向辦文的幾個單位,所以應補上介詞“關于”。二是動賓搭配不當。如《××中學關于進一步搞活校辦集體企業(yè)有關政策的試行辦法》,這一標題的中心詞為“試行辦法”,其限定部分為“關于”引導的介詞詞組,“進一步搞活校辦集體企業(yè)有關政策”,“搞活”的賓語是“企業(yè)”而不能是“有關政策”,“有關政策”緊接賓語之后,則需要另有一個動詞與之搭配,因為“政策”只能是貫徹執(zhí)行,而不能是“試行”,“試行”的只能是“辦法”而不能是“政策”。三是缺少內容。如《關于出國考察的請示》,《中共××黨委關于認真做好表彰2003年度優(yōu)秀黨員和黨務工作者的通知》,前一個公文標題因缺少主語而讓人費解,到底是誰要出國考察?完整的標題是應在“關于”后面加上“××同志”。后一個標題是缺少賓語,此標題動詞是“做好”,而后面缺少賓語“工作”應給予補上,才比較完整。
三、亂用文種。文種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的種類。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二章第九條所確定的公文種類有13類,即: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記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用來行文。文種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生造文種。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二章第九條的規(guī)定,具有隸屬關系的下級單位在向上級單位行文時應用“請示”、“報告”,平行文和不相隸屬的單位之間行文應用“函”。而有些單位卻自作主張,隨意使用文種,如《××局關于解決辦公室的申請》。很顯然,申請不是規(guī)范的文種,因此應改成“請示”。二是混用文種。如《××局關于購買辦公設備經費的請示報告》?!罢埵尽焙汀皥蟾妗笔莾蓚€不同的文種,混在一起會讓人分不清到底是“請示”還是“報告”,不好處理。文種是用以表明公文的性質和要求的,一份文件只能用一個文種,兩種文種混用顯然是不規(guī)范的。三是錯用文種。擬制公文標題時,應根據具體內容選擇相應的文種??捎行C關因搞不清楚有關文種的含義,結果該用請示的用了報告,該用報告的又用了請示。如《××局關于解決項目前期費的報告》(“報告”和“請示”的錯用)等,這方面的例子是比較多的?!罢埵尽焙汀皥蟾妗笔怯袊栏駞^(qū)別的:“請示”是辦件,是需要批復的;“報告”是閱件,不需要批復。如果錯將“請示”用成了“報告”,會導致自己請示的事項得不到及時答復或得不到答復,從而影響了事情的辦理。甚至有些平級機關在申請安排經費和安排項目時竟也用“報告”和“請示”來行文,而不用“函”。如《××局關于申請住房貸款的請示》。
四、隸屬不清。這類問題常出現在轉文性通知當中,且轉文性通知比較常用,轉文性通知標題的規(guī)范化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轉文性通知是通知中的一個重要類別。轉文,就是上級機關把現有的文件轉給下級機關了解與執(zhí)行。根據被轉文件發(fā)文機關的不同,轉文性通知可分為三類,即批轉、轉發(fā)、印發(fā)。好多文書工作者經常將這三類通知用錯,出現了不該用“印發(fā)”的,用了“印發(fā)”;該用“印發(fā)”的卻用了“轉發(fā)”、“批轉”,分不清三者之間的隸屬關系和詞性。如1.《××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基層民兵工作的意見的通知》,2.《中共××區(qū)委辦公室關于批轉××市××書記在××會議上講話的通知》,(1)例當中的“印發(fā)”使用不當,應該使用“轉發(fā)”。因為“轉發(fā)”指的是被轉發(fā)上級機關、同級機關及不相隸屬機關的文件,是對文件的認同并轉發(fā)下去貫徹落實的。(2)例當中的“批轉”使用不當,應該使用“印發(fā)”。下級對上級機關的文件和上級領導同志的講話、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轉”,否則將混淆了上下級的隸屬關系?!?BR> 五、標題不精。公文標題要主旨鮮明、重點突出、文字簡潔,盡量避免使用長句。如《××局關于認真做好汛期水庫防汛和淤地壩防汛工作及進行汛前安全大檢查的通知》,此公文的標題比較冗長羅嗦,生怕別人看不明白。此標題可修改擬為《××局關于認真做好各類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通知》。
六、題不達意。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事由不清。如《××局關于××河流改造的請示》,從題意上看,是請示開展改造河流,而此文實際上是請求上級給予解決“治河經費”的請示。往往因為發(fā)文機關提出的事由不夠清楚,使一些請示事項而不能到辦理。應改寫為《××局關于要求解決××河流治理經費的請示》。二是題意不清。如《××旗人民政府關于糧食問題的通知》,其中就缺少“價格”、“收購”等詞語來限制中心詞“問題”,造成事由過于籠統(tǒng)不具體、不清楚,不能準確反映表達公文的主要內容。
七、用詞重疊。如1.《××局關于申請解決淤地壩工程建設前期費的請示》,2.《××縣人民政府關于轉發(fā)××市人民政府關于轉發(fā)××省人民政府關于轉發(fā)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在例(1)公文標題當中出現了兩個“請”字,使得標題事由內容出現重復,應去掉“申請”兩字,因為“請示”,這一文種本身包含了“申請”的意思。例(2)中用詞重疊比較明顯,這里介詞“關于”、動詞“轉發(fā)”、助詞“的”、文種“通知”反復出現,在一個標題內重復使用,造成標題冗長,令人不知所云。解決用詞重疊問題,避免介詞“關于”、動詞“轉發(fā)”、文種“通知”反復出現,使轉文性通知的標題簡潔精練,可采用的處理方法:一是省略重復詞語;二是簡化被轉發(fā)文件的發(fā)文機關;三是文號替代標題;四是刪去中間層次。上述標題可改擬為《××縣人民政府轉發(fā)××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的通知》。 八、濫用符號。2001年1月1日施行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三章公文格式第十條第六款中明確規(guī)定“公文標題中除法規(guī)、規(guī)章名稱加書名號外,一般不用標點符號”。但是好多機關在印發(fā)文件時經常在公文標題中出現符號,如《中共××區(qū)黨委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書記在××會議上講話〉的通知》、《××局關于加強水利工作為“三化”服務的意見》,以上兩例中第(1)例標中間的“〈〉”符號不應該使用,應改為:《中共××區(qū)黨委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書記在××會議上講話的通知》,第(2)例標題運用不規(guī)范的簡稱使題義不明確,且有符號,應改為《××局關于加強水利工作為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及農牧業(yè)產業(yè)化服務的意見》。
做好辦文工作,對于提高機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文書工作者在辦文過程中擬定標題時還須注意,標題的題式、布局、字號字體使用等諸多問題。在辦文的過程中出現上述諸多問題主要是我們辦文工作者的文字功底不深厚,對《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了解不足及平時積累甚少。因此,對辦文工作者加強自身學習和業(yè)務知識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