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北京市高教自考中國法律思想史試卷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其號碼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在中國法律思想最早區(qū)分故意和過失,慣犯和偶犯的思想家是( )
    A.周公
    B.孔子
    C.慎到
    D.莊子
    2.提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法律思想的是( )
    A.子產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3.“殺盜人,非殺人”是( )
    A.老子的思想
    B.莊子的思想
    C.墨子的思想
    D.荀子的思想
    4.“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其事異域,其用一也?!边@段話出自( )
    A.《新書》
    B.《淮南子》
    C.《春秋繁露》
    D.《論衡》
    5.標志著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哲理化的理學萌芽于( )
    A.隋朝后期
    B.唐朝中后期
    C.宋朝初期
    D.宋朝中期
    6.提出“懸法學為上科”,“升法直為清列”主張的思想家是( )
    A.蘇軾
    B.柳宗元
    C.章太炎
    D.白居易
    7.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思想家是( )
    A.黃宗羲
    B.王夫之
    C.顧炎武
    D.唐甄
    8.龔自珍、魏源法律思想的共同點是( )
    A.自強自高
    B.中西會通
    C.變法圖強
    D.中體西用
    9.太平天國的“人無私財”,“天下為公”的思想集中體現于( )
    A.《太平刑律》
    B.《天朝田畝制度》
    C.《資政新篇》
    D.《立法制喧諭》
    10.章太炎在行政立法上主張( )
    A.“抑強輔微”
    B.“平吏民”
    C.“抑官伸民”
    D.“抑富人”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四個正確的答案,并將其號碼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西周禮治的基本原則是( )
    A.親親
    B.尊尊
    C.長長
    D.男女有別
    2.先秦反對“鑄刑鼎”的思想家有( )
    A.子產
    B.叔向
    C.孔子
    D.孟子
    3.韓非從立法、司法和守法等方面提出的“法治”要求是( )
    A.以法為本
    B.法不阿貴
    C.法莫如一而固
    D.立法寬簡
    4.認為法律的起源與“群”有關的思想家有( )
    A.荀子
    B.墨子
    C.梁啟超
    D.章太炎
    5.在中國法律思想,主張“無為而治”的思想家有( )
    A.陸賈
    B.鮑敬言
    C.嵇康
    D.王弼
    6.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法律思想上值得注意的思潮有( )
    A.律學思潮
    B.玄學的法哲學思潮
    C.神權法思想
    D.經世之學
    7.下列思想家中,認為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的有( )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韓愈
    8.下列著述屬于王夫之的作品有( )
    A.《讀通鑒論》
    B.《明儒學案》
    C.《宋論》
    D.《明夷待訪錄》
    9.康有為倡導實行君主立憲的具體方案是( )
    A.設議院開國會
    B.制定憲法
    C.實行法治
    D.行三權分立
    10.在禮法之爭中,禮教派與法理派爭論最激烈的兩條是( )
    A.親屬相*
    B.干名犯義
    C.無夫*
    D.子孫違反教令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西周“_________________”的君權神授說的提出,意味著神權的某種動搖。
    2.為了提高農業(yè)生產的積極性,管仲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租賦原則。
    3.子產發(fā)展了周公的明德慎罰思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刑法思想。
    4.法家曾經從作用的角度來定義法:“法者,所以__________________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
    也“。
    5.建立“無君無臣”的理想社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張。
    6.朱熹執(zhí)法“以嚴為本”的思想反映到訴訟程序問題上,就是要求提高效率和審判質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認為應該將“天下為主,君為客”作為立法的原則。
    8.近代地主階級改革派思想家龔自珍認為,國家、刑法、禮樂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
    9.為了維護綱常名教,曾國藩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張“輕盜賊之罪”,認為應以“為害于人的輕重”來定盜竊罪的輕重。
    四、判斷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劃“√”,錯誤的劃“×”。每小題1分,共10分)
    1.鄧析為了反對周禮提出了“不法先王,不是禮義”的口號。( )
    2.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 )
    3.墨家代表勞動人民的利益,反對法網嚴密,提出“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
    4.秦朝實行“以法為教”的文化專治思想。( )
    5.“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的命題出自陸賈的《新語》一書。 ( )
    6.張斐《律表》和杜預《律本》的出現,表明律學已成為依據經義原則研究具體法律問題的獨立學科。( )
    7.在名教與自然的關系上,嵇康強調名教與自然是對立的,名教是當權者們造立出來的。( )
    8.洪秀全十分重視太平天國的法制建設,強調“國家以法制為先”。( )
    9.張之洞提出“中體西用”的主張,將“法制”納入可變之列,從而要求以資產階級法制代替封建法制。( )
    10.沈家本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資產階級原則出發(fā),提出旗人漢人“ 一體同科”的主張。( )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原心論罪
    2.讖緯神學
    3.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法律本原實與經術相表里
    六、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簡述王充對“天刑論”的批判。
    2.簡述譚嗣同“沖決一切封建網羅”的思想。
    3.簡述沈家本的“法貴得人”思想。
    七、論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1.試論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
    2.試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