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邊是一位同學談自己的作文過程。看看他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老師要我們做一篇題為“一個勤奮學習的人”的文章。我寫的是一位“三好”學生。他的先進事跡很多,其中有些還很感動人,例如:在體育課上,一個同學不慎摔傷,他背那位同學到了醫(yī)務室,又和老師一起送那位同學上醫(yī)院,一直到很晚才回家;老師發(fā)一本新書,他的同桌拿到的那本封面弄臟了,他毫不猶豫地拿自己的一本好的跟他換了,等等。這位“三好”學生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然而,其中好多例子都和題目中的“勤奮學習”沒有什么關系。第寫,我沒有考慮到題目的要求,把一些與勤奮毫無關系的材料也寫了進去,里面雖然有些還挺感動人??墒?,老師看了以后,說我寫的和題目無關,并且寫得太松散。
我重寫了一遍,重新以勤奮學習為標準去尋找材料,選擇了這位“三好”學生刻苦學習外語的例子。這位同學在小學學的是俄語,而進中學后學的是英語,怎么辦呢?他只好平時抓緊分秒時間學習英語,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終于在初二的時候趕上了大家,還參加了英語朗讀比賽。
由此可見,作文要有一個與題目相符合的中心,這是作文的靈魂。如果選擇的材料不能為中心服務,不管它如何精采,寫成的文章終只能是一篇各種材料的大雜燴。反之,如果所選的材料能充分為中心服務,就有可能寫出一篇好文章。
寫“一個勤奮學習的人”,本來中心思想是比較明確的,要求表現這個人“勤奮學習”的精神。但由于作者寫的是一位“三好”學生,這位“三好”學生除勤奮學習外,動人事跡不少,有的很生動,作者舍不得“割愛”,因此寫了不少與中心意思無關的材料。結果,這些材料沖淡了“勤奮學習”的中心,影響了中心意思的表達。漫無中心,不能圍繞中心選擇材料,這是同學們作文時容易犯的毛病。上面這位同學在修改過程中改正了上述毛病,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動筆前要進行“材料──中心──材料”的反復思考。要記一個人,就要廣泛考慮這個人的各種情況,搜集有關這個人的種種材料。但是,僅僅這樣思考是很不夠的,還不能動筆。接著要從有關這個人的各種材料中,收束、歸結出他突出的一個方面,作為中心意思。中心意思確立后,往往還需要進行多方面思考,進一步搜集、選擇材料,因為開始思考的時候,想到的材料很多,但有不少是與中心意思無關的,留下與中心意思有關的材料常常不夠,需要進一步發(fā)掘。到此,是否可以動筆了呢?好列一個作文提綱,確定重點、詳略、順序。
預備活動
閱讀習作《手》,指出這篇作文在中心意思與材料方面的毛病。
手
我和外婆分離已一年半了,使我不能忘記的是她那雙大手。
那年冬天,外公下肢癱瘓,不能動彈,整日在家悶悶不樂。我們全家人收到三舅來信,媽媽決定帶我去外婆家。到了家里我和媽媽都很擔心,而外婆卻安慰我們。
自從我和媽媽回到外婆家后,家里又增加了兩個人,外婆整日忙于炒菜做飯,照看三舅和四舅的孩子。我有時也幫她做點事。媽媽和家里的大人都陪著外公,因為外公好動,不得不住院,外婆的事就更多了,這以后家里什么事,她都能承擔。有時,我便出神地看著她那雙手。就是那雙手,為我們做出了可口的飯菜。在偶爾的炒菜中,我看見她雙手顯得更加老了,手上布滿了皺紋,幾乎也失去了以前特有的光澤,指骨差不多都要突出來了,要沒有一層皮包著就象要散架似的,手上的青筋高高地突起,手上已結滿了老繭。還有些麻麻點點。她的指甲微微翹起,指甲上有幾道青褐色的裂紋。這時,我的眼睛模糊了,我趕緊擦了擦眼睛。當我再看她時,菜已經炒好了,我趕忙幫她把鍋端下來。
外婆除了做飯,還要做針線活,她的眼睛極為不好,每次穿線都用顫抖的手耐心地穿著,我來后,就經常幫她穿線。
假期度完了,我和媽媽就要回鄭州了,外婆把我們送到了車站,并囑咐我,一路上要好好照看媽媽。我都一一點頭答應,免她不放心。直到車開了,她還向我們揮著大手告別。
回鄭后,我們又接到她老人家的來信,說家中一切都很好。不必掛念。我在模糊的淚光中似乎又看到了她那長滿老繭的雙手。
參考題目
1.××二三事
2.我的好伙伴
3.大家都夸他
4.我了解的一個人
5.我喜歡的一門課
6.我學習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
作文訓練十:例文一
鐘表小記
提起鐘表,我不覺得稀罕??墒?,爺爺常說他小時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鐘,什么是表。黎明聽雞叫,白天看太陽,至于陰雨天,天黑了就是晚上了。
土改時,我家分到一臺老座鐘,笨拙的長身軀,粗糙的木外殼,表面的油漆幾乎掉光了,還有幾道裂縫,表盤上印有外國字。鐘擺走動起來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打點時發(fā)出沉重而遲鈍的聲音:鏜……鏜……鏜……。聽爸爸說,爺爺把鐘抱回家時,全家像得到了神奇的寶物似的,團團圍住。然而,誰也不知道那長針針短針針是派什么用場的。不久,有氣無力的鐘就停擺了,由于沒有人會擺弄,它就永遠睡著了。
當我記事的時候,家里的桌子上就擺著一個方紙盒,里面放著一個漂亮的雙鈴鬧鐘。那模樣真標致。你看:表頭上兩個明亮的小鈴銀光閃閃,表盤上印著“中國──上海”的字樣,還有個花母雞,隨著表針的走動,脖子一伸一彎地啄著食,怪有意思的。那嘀嘀嗒嗒的響聲,猶如巡邏的戰(zhàn)馬踏過石徑。每天早晨應該起床的時候,一陣清脆悅耳的鈴聲把我從夢中喚醒。于是,我一骨碌爬起來,愉快地背起書包上學去。
前年春天的一個中午,微風和煦,陽光燦爛,我從學?;貋?,一踏進房門,桌子上一塊矩形的嶄新鐘表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待我走近細看,淡青色的塑料外殼,顏色柔嫩,白玉似的表盤,晶瑩透亮,天藍色的底面刻著清晰的黑字,使人爽心悅目。指針“嚓嚓嚓嚓”的走動聲,簡直就是歡快的樂曲。媽媽眉飛色舞地告訴我,小鬧鐘被爺爺帶到飼養(yǎng)室去了,這是爸爸剛從城里買來的半導體表,它是國產的新品種,只需裝一節(jié)電池就可以使用一年多,省得每天晚上上發(fā)條。當天,爸爸就叮叮當當地趕做了一個精致的小木匣,把表放在里面,上面又披上了一條紅綢布,把它打扮得就像要出嫁的姑娘。
去年有一天,爸爸從機關回到家里。我一眼瞧見他左手腕上帶著一塊亮晶晶的手表,我欣喜地走過去端起他的胳膊,一邊撫摸一邊端詳,是一塊上海牌十七鉆全鋼手表。這時,媽媽在一旁開了腔:“你爸越老越洋氣,花了一百多買那東西!”沒等媽媽說完,爸爸立刻接上話茬:“什么洋氣,明明是國產的嘛,現在戴手表可不是一苗地一苗谷,人多著哩。再過二年,家里還要買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呢!”爸爸一邊說一邊把襖袖挽得老高??旎畹男β暎耖_了閘的河水滔滔不絕。這時,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空,村莊、房屋、樹木都被鍍上一層瑰麗的色彩,連爸爸手上那小巧玲瓏的新手表也閃著紅艷艷的光。
夜,靜悄悄,甜蜜蜜。我躺在炕上,心里卻像平靜的湖水里投進了一塊石子。聽著桌上的半導體表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響聲,我仿佛聽到了社會主義祖國前進的腳步聲。
老師要我們做一篇題為“一個勤奮學習的人”的文章。我寫的是一位“三好”學生。他的先進事跡很多,其中有些還很感動人,例如:在體育課上,一個同學不慎摔傷,他背那位同學到了醫(yī)務室,又和老師一起送那位同學上醫(yī)院,一直到很晚才回家;老師發(fā)一本新書,他的同桌拿到的那本封面弄臟了,他毫不猶豫地拿自己的一本好的跟他換了,等等。這位“三好”學生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然而,其中好多例子都和題目中的“勤奮學習”沒有什么關系。第寫,我沒有考慮到題目的要求,把一些與勤奮毫無關系的材料也寫了進去,里面雖然有些還挺感動人??墒?,老師看了以后,說我寫的和題目無關,并且寫得太松散。
我重寫了一遍,重新以勤奮學習為標準去尋找材料,選擇了這位“三好”學生刻苦學習外語的例子。這位同學在小學學的是俄語,而進中學后學的是英語,怎么辦呢?他只好平時抓緊分秒時間學習英語,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終于在初二的時候趕上了大家,還參加了英語朗讀比賽。
由此可見,作文要有一個與題目相符合的中心,這是作文的靈魂。如果選擇的材料不能為中心服務,不管它如何精采,寫成的文章終只能是一篇各種材料的大雜燴。反之,如果所選的材料能充分為中心服務,就有可能寫出一篇好文章。
寫“一個勤奮學習的人”,本來中心思想是比較明確的,要求表現這個人“勤奮學習”的精神。但由于作者寫的是一位“三好”學生,這位“三好”學生除勤奮學習外,動人事跡不少,有的很生動,作者舍不得“割愛”,因此寫了不少與中心意思無關的材料。結果,這些材料沖淡了“勤奮學習”的中心,影響了中心意思的表達。漫無中心,不能圍繞中心選擇材料,這是同學們作文時容易犯的毛病。上面這位同學在修改過程中改正了上述毛病,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動筆前要進行“材料──中心──材料”的反復思考。要記一個人,就要廣泛考慮這個人的各種情況,搜集有關這個人的種種材料。但是,僅僅這樣思考是很不夠的,還不能動筆。接著要從有關這個人的各種材料中,收束、歸結出他突出的一個方面,作為中心意思。中心意思確立后,往往還需要進行多方面思考,進一步搜集、選擇材料,因為開始思考的時候,想到的材料很多,但有不少是與中心意思無關的,留下與中心意思有關的材料常常不夠,需要進一步發(fā)掘。到此,是否可以動筆了呢?好列一個作文提綱,確定重點、詳略、順序。
預備活動
閱讀習作《手》,指出這篇作文在中心意思與材料方面的毛病。
手
我和外婆分離已一年半了,使我不能忘記的是她那雙大手。
那年冬天,外公下肢癱瘓,不能動彈,整日在家悶悶不樂。我們全家人收到三舅來信,媽媽決定帶我去外婆家。到了家里我和媽媽都很擔心,而外婆卻安慰我們。
自從我和媽媽回到外婆家后,家里又增加了兩個人,外婆整日忙于炒菜做飯,照看三舅和四舅的孩子。我有時也幫她做點事。媽媽和家里的大人都陪著外公,因為外公好動,不得不住院,外婆的事就更多了,這以后家里什么事,她都能承擔。有時,我便出神地看著她那雙手。就是那雙手,為我們做出了可口的飯菜。在偶爾的炒菜中,我看見她雙手顯得更加老了,手上布滿了皺紋,幾乎也失去了以前特有的光澤,指骨差不多都要突出來了,要沒有一層皮包著就象要散架似的,手上的青筋高高地突起,手上已結滿了老繭。還有些麻麻點點。她的指甲微微翹起,指甲上有幾道青褐色的裂紋。這時,我的眼睛模糊了,我趕緊擦了擦眼睛。當我再看她時,菜已經炒好了,我趕忙幫她把鍋端下來。
外婆除了做飯,還要做針線活,她的眼睛極為不好,每次穿線都用顫抖的手耐心地穿著,我來后,就經常幫她穿線。
假期度完了,我和媽媽就要回鄭州了,外婆把我們送到了車站,并囑咐我,一路上要好好照看媽媽。我都一一點頭答應,免她不放心。直到車開了,她還向我們揮著大手告別。
回鄭后,我們又接到她老人家的來信,說家中一切都很好。不必掛念。我在模糊的淚光中似乎又看到了她那長滿老繭的雙手。
參考題目
1.××二三事
2.我的好伙伴
3.大家都夸他
4.我了解的一個人
5.我喜歡的一門課
6.我學習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
作文訓練十:例文一
鐘表小記
提起鐘表,我不覺得稀罕??墒?,爺爺常說他小時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鐘,什么是表。黎明聽雞叫,白天看太陽,至于陰雨天,天黑了就是晚上了。
土改時,我家分到一臺老座鐘,笨拙的長身軀,粗糙的木外殼,表面的油漆幾乎掉光了,還有幾道裂縫,表盤上印有外國字。鐘擺走動起來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打點時發(fā)出沉重而遲鈍的聲音:鏜……鏜……鏜……。聽爸爸說,爺爺把鐘抱回家時,全家像得到了神奇的寶物似的,團團圍住。然而,誰也不知道那長針針短針針是派什么用場的。不久,有氣無力的鐘就停擺了,由于沒有人會擺弄,它就永遠睡著了。
當我記事的時候,家里的桌子上就擺著一個方紙盒,里面放著一個漂亮的雙鈴鬧鐘。那模樣真標致。你看:表頭上兩個明亮的小鈴銀光閃閃,表盤上印著“中國──上海”的字樣,還有個花母雞,隨著表針的走動,脖子一伸一彎地啄著食,怪有意思的。那嘀嘀嗒嗒的響聲,猶如巡邏的戰(zhàn)馬踏過石徑。每天早晨應該起床的時候,一陣清脆悅耳的鈴聲把我從夢中喚醒。于是,我一骨碌爬起來,愉快地背起書包上學去。
前年春天的一個中午,微風和煦,陽光燦爛,我從學?;貋?,一踏進房門,桌子上一塊矩形的嶄新鐘表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待我走近細看,淡青色的塑料外殼,顏色柔嫩,白玉似的表盤,晶瑩透亮,天藍色的底面刻著清晰的黑字,使人爽心悅目。指針“嚓嚓嚓嚓”的走動聲,簡直就是歡快的樂曲。媽媽眉飛色舞地告訴我,小鬧鐘被爺爺帶到飼養(yǎng)室去了,這是爸爸剛從城里買來的半導體表,它是國產的新品種,只需裝一節(jié)電池就可以使用一年多,省得每天晚上上發(fā)條。當天,爸爸就叮叮當當地趕做了一個精致的小木匣,把表放在里面,上面又披上了一條紅綢布,把它打扮得就像要出嫁的姑娘。
去年有一天,爸爸從機關回到家里。我一眼瞧見他左手腕上帶著一塊亮晶晶的手表,我欣喜地走過去端起他的胳膊,一邊撫摸一邊端詳,是一塊上海牌十七鉆全鋼手表。這時,媽媽在一旁開了腔:“你爸越老越洋氣,花了一百多買那東西!”沒等媽媽說完,爸爸立刻接上話茬:“什么洋氣,明明是國產的嘛,現在戴手表可不是一苗地一苗谷,人多著哩。再過二年,家里還要買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呢!”爸爸一邊說一邊把襖袖挽得老高??旎畹男β暎耖_了閘的河水滔滔不絕。這時,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空,村莊、房屋、樹木都被鍍上一層瑰麗的色彩,連爸爸手上那小巧玲瓏的新手表也閃著紅艷艷的光。
夜,靜悄悄,甜蜜蜜。我躺在炕上,心里卻像平靜的湖水里投進了一塊石子。聽著桌上的半導體表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響聲,我仿佛聽到了社會主義祖國前進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