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訓(xùn)練149篇(二)

字號:

(十六)螳螂捕蟬(《說苑》)
    [選文]
    吳王欲伐荊(1),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3)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注釋]
    (1)[吳王欲伐荊]吳王,指吳王闔閭;荊,楚國。(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國王的侍從官;少孺子,年輕人。(3)[懷丸操彈]藏著子彈拿著彈弓。(4)[委身曲附]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5)[務(wù)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練習(xí)]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伐 ( ) 旦( ) 子( ) 延( )
    2、在文中找出與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詞,并寫出相應(yīng)的句子。
    (1)則懷丸操彈于后園。 字: 句:( )
    (2)如是者三旦。 字: 句:( )
    3、為下列句子補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蟬,而[ ]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4、填空。
    (1)《螳螂捕蛇》寫了 和 兩種動物,告訴人們的道理是:
    (2)《螳螂捕蟬》寫了 、 和 等幾種動物,告訴人們的道理是:
    5、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閱讀提示]
    本文通過年輕的侍從官給吳王講的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凡事須瞻前顧后,全面權(quán)衡,千萬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卻身后的禍患。
    (十七)以學(xué)自損,不如無學(xué)(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選文]
    夫?qū)W者,所以求益(1)耳。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2)長者,輕慢同列(3)。人疾之(4)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xué)自損,不如無學(xué)也。
    [注釋]
    (1)[求益]求得長進。(2)[凌忽]欺侮和輕視。(3)[同列]同輩。(4)[疾之]怨恨他。
    [練習(xí)]
    1、下列各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 夫?qū)W者,所以求益耳。 B 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問姓名于士大夫 皆在中朝時聞天下長者之言。
    C 所以求益耳。 D 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
    以刺刀攫其首。 奉書草草,唯為親為己自重。
    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十八)蛛與蠶(《雪濤小說·蛛蠶》)
    [選文]
    蛛語蠶曰:“爾飽食終日以至于老,口吐經(jīng)緯(1),黃口燦然,固之自裹。蠶婦操汝入于沸湯,抽為長絲,乃喪厥(2)軀。然則其巧也,適以自殺,不亦愚乎!”蠶答蛛曰:“我固自殺。我所吐者,遂為文章(3),天子袞龍(4),百官紱繡(5),孰非我為?汝乃枵(6)腹而營口,吐經(jīng)緯織成網(wǎng)羅,會伺其間,蚊虻蜂蝶之見過者無不殺之,而以自飽。巧則巧矣,何其忍也!”蛛曰:“為人謀則為汝自謀,寧為我!”噫,世之為蠶不為蛛者寡矣夫!
    [注釋]
    (1)[經(jīng)緯]織物直線叫經(jīng),橫線叫緯。(2)[厥]義同“其”。(3)[文章]指帶花紋的織品。(4)[袞(gǔn)龍]龍衣,古時帝王的禮服。(5)[紱(fú)繡]祭祀時穿的禮服。(6)[枵(xiāo)腹]空腹。
    [練習(xí)]
    1、在文中找出兩個第二人稱代詞: 、 .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各指代什么。
    口吐經(jīng)緯( ) 遂為文章( )
    3、解釋加點詞的不同意義。
    (1)我所吐者,遂為文章( ) (2)為人謀則為汝自謀( )
    4、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蚊虻蜂蝶之見過者無不殺之。( )
    (2)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 )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5、蛛和蠶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1) 蛛:
    (2) 蠶:
    6、作者在文的態(tài)度是什么?從哪里可看出來?
    答:
    [閱讀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蠶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對比,諷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十九)答謝中書書(節(jié)選)(陶弘景《陶隱居集》)
    [選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1)。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2),沈鱗競躍。實是欲界(3)之仙都。自康樂(4)以來,不復(fù)有能與(5)其奇者。
    [注釋]
    (1)[交輝]交相輝映。(2)[頹]墜落。(3)[欲界]佛家有三界之說,欲界即指人間。(4)[康樂]指謝靈運。他曾襲封康樂公。(5)[與]這里指欣賞、進入某種境界(這里是江蘇茅山風(fēng)景)。
    [練習(xí)]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
    俱( ) 沈( ) 競( ) 復(fù)( )
    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釋為“的”的一項是( )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B、實是欲界之仙都。
    C、照以海濱之月。 D、有牧童見之,拊掌大笑。
    3、在文中找出描寫動景的句子。
    4、在文中找出議論的句子。
    (二十)王充求學(xué)(范曄《后漢書·王充傳》)
    [選文]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無城徒焉。充少孤,鄉(xiāng)里稱孝。后到應(yīng)有京師,受業(yè)太學(xué),師事扶風(fēng)班彪(1)。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注釋]
    (1)[扶風(fēng)班彪]扶風(fēng)人班彪,漢代史學(xué)家,班固的父親,《漢書》是他草創(chuàng)的。
    [練習(xí)]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徒焉( ) 師事( ) 輒( ) 遂( )
    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要求補出省略成分)。
    3、王充的“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
    A、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學(xué)習(xí)方法 B、學(xué)習(xí)內(nèi)容、學(xué)習(xí)方法
    C、學(xué)習(xí)內(nèi)容、學(xué)習(xí)態(tài)度 D、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習(xí)范圍
    [閱讀提示]
    本文敘述了王充求學(xué)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覽而不守章句”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xué)習(x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