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訓(xùn)練149篇(四)

字號(hào):

(四十六)甘桔千樹(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
    [選文]
    李衡(1)于武陵龍陽汛州(2)上作宅,種甘桔千樹。臨死,敕(3)兒曰:“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zé)(4)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矣?!眳悄?,甘桔成,歲得絹數(shù)千匹。恒(5)稱太史公所謂“江陵千樹桔,與千戶侯等”者也。
    樊重(6)欲作器物,先種梓、漆(7),時(shí)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種植之不可已已(8)也。諺曰:“一年之計(jì),莫若樹谷;十年之計(jì),莫如樹木?!贝酥^也。
    [注釋]
    (1)[李衡]三國時(shí)吳人,做過丹陽太守。(2)[汛州]大沙洲。(3)[敕]告誡。(4)[責(zé)]要求。(5)[恒]通常。(6)[樊重]東漢人,光武帝劉秀的外祖父。(7)[梓、漆]梓樹和漆樹。梓樹是好木材,漆樹可以產(chǎn)漆。(8)[已已]停止。
    [練習(xí)]
    1、解釋文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
    樹( ) 歲( ) 嗤( ) 假( )
    2、在文中找出與下列句中的加點(diǎn)詞詞義相同的詞。
    ①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
    ②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 )
    3、文中人物對(duì)千樹甘桔有不同理解,請(qǐng)指出:
    ① 三國時(shí)李衡認(rèn)為千樹柑桔等于
    ② 漢代司馬遷認(rèn)為千樹柑桔等于
    4、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
    (四十七)執(zhí)泥繪像(《賢奕編·警喻》)
    [選文]
    歙(1)俗多賈(2),有士人父壯時(shí)賈秦隴(3)間,去三十余載矣,獨(dú)影堂畫像存焉。一日父歸,其子疑之,潛以畫像比擬無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4),今瘠黧;像寡須,今髯多鬢皤(5),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遠(yuǎn)矣?!币讯涓概c其母亟話疇昔,及當(dāng)時(shí)畫史姓名,繪像顛末,乃愜然阿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禮而父焉。
    [注釋]
    (1)[歙(Shè)]地名,今安徽歙縣一帶。(2)[賈(ɡǔ)]指經(jīng)商或商人。(3)[秦隴]秦州、隴州。(4)[皙]皮膚白。(5)[皤(pó)]白。(6)[綦(qí)]鞋上的裝飾。(7)[亟(qì)]多次。(8)[顛末]始末。(9)[愜(qiè)然]高興的樣子。(10)[阿]驚訝聲。
    [練習(xí)]
    1、解釋文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
    去( ) 焉( ) 以( )
    肖( ) 乃( ) 是( )
    2、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不同含義。
    ① 子于是乎禮而父焉( ) ② 一日父歸,其子疑之( )
    子曰: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 ) 反側(cè)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 )
    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四十八)王者何貴
    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被腹龆曁臁9苤僭唬骸八^天者,非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者強(qiáng),非之則危,背之則亡?!?BR>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王者何貴? (2)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茫茫之天也。
    2、翻譯句子。
    “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qiáng),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譯文
    3、請(qǐng)把管仲的“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的思想,用四字短語來概括:
    4、《曹劌論戰(zhàn)》中哪一句話與“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相吻合?
    (四十九)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
    晉平公問于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為之?” 祁黃羊?qū)υ唬骸敖夂??!?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duì)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duì)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duì)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文中“晉平公”、“祁黃羊”、“解狐” 、“午”皆為人名。
    1. (5分)翻譯上文中以 隸體字 打印的句子。
    2. (6分)給上文框出的句子注上標(biāo)點(diǎn)。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duì)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duì)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
    (五十)王右軍詐睡(13分)
    王右軍①年減十歲②時(shí),大將軍③甚愛之,恒 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 ,錢鳳④入,屏⑤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jié)之謀。右軍覺 ,既 聞所論,知無活理,乃陽⑥吐污頭面被褥,詐 熟眠。敦論事造半方憶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 及開帳,乃見吐唾從⑦橫,信其實(shí)熟眠 ,于是得全 .于時(shí)稱其有 .
    ①王右軍:即王羲之。 ②減十歲:不滿十歲。 ③大將軍:晉朝大將王敦。 ④錢鳳:為王敦的參軍,助敦叛晉,后被誅。 ⑤屏:通“摒”,讓手下退出。 ⑥陽:同“佯”,假裝。 ⑦從:同“縱”。
    1. 在讀懂上文的基礎(chǔ)上,推敲末句橫線上應(yīng)填的字詞是( )。(3分)
    A.智 B.謀 C.才 D.詐
    2. 解釋文中加點(diǎn)的字詞。(8分)
    恒 須臾 覺 既
    詐 于是 全 于時(shí)
    3. 給文中框出的語段注上標(biāo)點(diǎn)。(2分)
    敦論事造半方憶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
    (五十一)柳下季存國(20分)
    齊攻魯,求岑鼎①。魯君載他鼎而往。齊侯弗信而反之,為非,使人告魯侯曰:“柳下季②以為是,請(qǐng)因受之?!?魯君請(qǐng)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賂以欲岑鼎③也,以免國也。臣亦有國于此。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此臣之所難也?!庇谑囚斁艘哉娑ν病G伊录究芍^能說矣。非獨(dú)存己之國也,又能存魯君之國。
    ①岑鼎:魯國寶鼎。 ②柳下季:春秋時(shí)魯國一位大夫。 ③賂以欲岑鼎:等于說“賂以所欲之岑鼎” 賂,送。
    1. 解釋加點(diǎn)的字詞。(8分)
    他 反 為 于
    于是 乃 說 存
    2.為上文中出現(xiàn)的“之”的三種用法作舉例說明:(6分)
    用法⑴ ,例句
    用法⑵ ,例句
    用法⑶ ,例句
    3.翻譯句子:“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此臣之所難也?!保?分)
    4.文中柳下季所謂的“臣之國”與“君之國”各指 、 .(4分)
    (五十二)華、王之優(yōu)劣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則難之,朗曰:“幸尚寬,有何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托,寧可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華歆、王朗:都是東漢時(shí)人。
    1. (3分)翻譯文中劃線: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則難之,朗曰:“幸尚寬,有何不可?”
    2.(4分)讀了上文你認(rèn)為華歆、王朗哪一個(gè)做得對(duì),并簡要分析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