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經濟法基礎》沖刺試題和答案五

字號:

五、綜合題
    1、2004年7月5日,A煉鋼廠(以下簡稱"A廠")與B鋼鐵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該合同約定:B公司向A廠供應50噸鋼鐵,總價款為人民幣130萬元;在合同簽訂之后30日內,由A廠先期以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預付人民幣30萬元貨款;B公司在同年10月上旬一次性向A廠交貨;A廠收到貨物并驗收合格后30日內一次性向B公司付清余款。與此同時,為了保證該買賣合同的履行,B公司要求A廠就依約履行付款義務提供擔保,A廠找到C公司位于B公司所在城市的分公司提供擔保,B公司表示同意。于是,該分公司便與B公司簽訂了保證合同。該保證合同約定,該分公司保證A廠履行其與B公司簽訂的買賣合同所約定的付款義務,如果A廠不履行義務,該分公司保證履行。2004年8月1日,A廠為履行先期預付貨款的義務,向B公司開出一張人民幣30萬元見票后定期付款的銀行承兌匯票。B公司收到該匯票后于同月8日向承兌行提示承兌,承兌行對該匯票審查之后,即于當日在匯票正面記載"承兌"字樣,簽署了承兌日期和簽章,同時記載付款期限為同年11月28日。后B公司為支付D建筑公司(以下簡稱"D公司")的工程費,于同月20日,將該匯票背書轉讓給了D公司。2004年10月上旬,B公司依照上述買賣合同的規(guī)定向A廠一次性交付貨物,并經A廠驗收。同年11月上旬,A廠向B公司提出:B公司交付的貨物不符合質量要求,要求退貨;B公司聲稱其貨物不存在質量問題,不同意退貨,并要求A廠嚴格履行買賣合同,按時向B公司支付貨款。隨后,A廠以B公司交付的貨物不符合質量要求為由,要求承兌行停止支付由其開出的人民幣3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D公司在該匯票到期日請求承兌行承兌付款時,該行拒絕付款,A廠亦拒絕向B公司支付貨款。經調查證實:B公司交付給A廠的貨物不存在質量問題,A廠之所以要求退貨,主要是因其生產的產品不適應市場的需要,積壓過多,銷售發(fā)生困難,因此決定停止生產經營,以便擇機轉產。
    要求:根據(jù)上述情況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回答下列問題:
    ⑴A廠是否存在違約行為?并說明理由。
    ⑵B公司可否依據(jù)保證合同,要求C公司的分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及賠償責任?為什么?
    ⑶承兌行可否拒絕支付D公司提示的銀行承兌匯票?為什么?
    ⑷D公司在其提示的匯票遭拒絕付款后,可以向哪些當事人行使追索權?
    ⑸本案涉及哪些糾紛?如何處理?
    正確答案:
    ⑴A廠存在違約行為,因為B公司交付的貨物并無質量問題,A廠未按合同付款,所以是違約。
    ⑵B公司能否要求C公司的分公司承擔保證責任,得看C公司有沒有被授權。該分公司為A廠提供擔保,如果沒有授權,則該擔保合同無效,因為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企業(yè)法人授權不能作為擔保人。
    ⑶承兌行不能拒絕D公司提示付款的銀行承兌匯票,因為票據(jù)是文義證券,票據(jù)的一切權利義務嚴格地按照票據(jù)上記載的文義而定,不因票據(jù)以外的任何事由而變更。作為已經承兌的匯票,承兌人更應在匯票到期日無條件地支付。
    ⑷D公司的付款請求權得不到實現(xiàn)時,在作成拒絕證明后,即可向本案中的A公司、B公司、C公司(如授權)行使追索權。
    ⑸本案涉及合同糾紛和票據(jù)糾紛。作為合同糾紛,A廠必須付清全部貨款,并承擔違約責任。作為票據(jù)糾紛,承兌行在票據(jù)到期日拒絕付款是違法的,必須向持票人承擔遲延責任,支付遲延付款的利息和其他有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