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擔心,內(nèi)向的中國移民不能融入企業(yè)氛圍
據(jù)環(huán)球時報報道 前不久,澳大利亞的《悉尼先驅(qū)晨報》發(fā)表了悉尼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系講師克里斯蒂娜?胡的署名文章《我們在浪費中國人才》。文章指出,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大量高學歷的人才通過技術移民來到澳大利亞,但是澳大利亞沒有重視這些人才,目前他們或者再次移民海外,或者在從事銷售、文秘、家政等與所擁有的知識與技能不相符的工作。克里斯蒂娜的文章已經(jīng)引起了澳大利亞有關方面的重視。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澳大利亞對中國人才的“浪費”呢?澳大利亞本身屬于移民國家,種族歧視問題比較少。澳大利亞人最引以為豪的就是當?shù)貙Χ嘣幕陌菪?、吸收性和對新移民的熱情??陀^地講,當?shù)氐母偁幁h(huán)境比較公平,法律法規(guī)成熟完善。由于當?shù)貏趧恿Y源緊缺,隨著近兩年來,國家經(jīng)濟的全面復蘇,還是為移民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但是,澳大利亞老板不太愿意雇中國移民確實是事實。
在澳大利亞,幾乎所有的雇主在招聘中都要求應聘者“能夠很好地參與團隊工作”,非常注重個體融入集體的能力。但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語言學校英語講師詹尼佛?諾頓女士卻告訴記者,在澳大利亞人眼中,大部分中國人的性格都非常內(nèi)斂低調(diào),傾向于和相同背景的人接近,這讓非常外向的澳大利亞人感到難以交往。澳大利亞雇主在招人時也擔心中國移民不能與團隊中的其他人合作,不大愿意招聘他們。
另外,語言文化的差異也是澳大利亞公司在用人時考慮的因素。澳大利亞前移民部的官員米歇爾?麥里斯先生給記者舉例說:如果公司里招進了中國移民,那么,當整個辦公室的人都在討論昨天晚上的一場澳大利亞對印度的板球比賽時,他肯定是那個插不上嘴的人。作為外來移民,這無形中就被隔離在了企業(yè)文化之外,難有表現(xiàn)的機會,很容易影響到升遷。就職于澳大利亞國防大學物理研究部的郭博士也跟記者提到,雖然他跟同事很客氣,但他還是感覺到很難完全融入同事的圈子。像他這樣的中國移民還有很多。有些人確實因此失去了升職的機會。
由此看來,澳大利亞“浪費”中國人才,還得從中國移民方面找原因。其實,在澳大利亞大展鴻圖的中國移民也大有人在。比如墨爾本市市長蘇震西,澳大利亞威士力集團的首席執(zhí)行官和真維斯集團的總經(jīng)理都是華人。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不拘泥于中國人的圈子,擅長主動和當?shù)厝私佑|,并大膽推銷自己。中國移民應該有這樣一種心態(tài),那就是:既然到了澳大利亞,就要學會用澳大利亞的方式去待人接物。
另外,適合自己的工作,往往需要費心費時才能找到。徐先生到澳大利亞6年了,他擁有澳大利亞大學的頭等榮譽學位(一般每年每個大學只有 1―2名學生能獲得此項殊榮),但畢業(yè)后一直沒找到適合的工作。他在悉尼、墨爾本等幾個城市奔波了一年多,才找到了在澳大利亞財政部工作的機會。很多人懷揣大學的學歷,卻委屈地做些沒什么知識技術含量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求職時缺乏耐心。
依靠經(jīng)營報亭起家、5年內(nèi)已經(jīng)擁有兩棟悉尼海灘別墅和一輛游艇的李先生提到在澳大利亞創(chuàng)業(yè)時深有感觸。他說:“萬事總是起步難。在這個地方,只要真正找到門道了,機會還是很多的?!?BR>
據(jù)環(huán)球時報報道 前不久,澳大利亞的《悉尼先驅(qū)晨報》發(fā)表了悉尼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系講師克里斯蒂娜?胡的署名文章《我們在浪費中國人才》。文章指出,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大量高學歷的人才通過技術移民來到澳大利亞,但是澳大利亞沒有重視這些人才,目前他們或者再次移民海外,或者在從事銷售、文秘、家政等與所擁有的知識與技能不相符的工作。克里斯蒂娜的文章已經(jīng)引起了澳大利亞有關方面的重視。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澳大利亞對中國人才的“浪費”呢?澳大利亞本身屬于移民國家,種族歧視問題比較少。澳大利亞人最引以為豪的就是當?shù)貙Χ嘣幕陌菪?、吸收性和對新移民的熱情??陀^地講,當?shù)氐母偁幁h(huán)境比較公平,法律法規(guī)成熟完善。由于當?shù)貏趧恿Y源緊缺,隨著近兩年來,國家經(jīng)濟的全面復蘇,還是為移民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但是,澳大利亞老板不太愿意雇中國移民確實是事實。
在澳大利亞,幾乎所有的雇主在招聘中都要求應聘者“能夠很好地參與團隊工作”,非常注重個體融入集體的能力。但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語言學校英語講師詹尼佛?諾頓女士卻告訴記者,在澳大利亞人眼中,大部分中國人的性格都非常內(nèi)斂低調(diào),傾向于和相同背景的人接近,這讓非常外向的澳大利亞人感到難以交往。澳大利亞雇主在招人時也擔心中國移民不能與團隊中的其他人合作,不大愿意招聘他們。
另外,語言文化的差異也是澳大利亞公司在用人時考慮的因素。澳大利亞前移民部的官員米歇爾?麥里斯先生給記者舉例說:如果公司里招進了中國移民,那么,當整個辦公室的人都在討論昨天晚上的一場澳大利亞對印度的板球比賽時,他肯定是那個插不上嘴的人。作為外來移民,這無形中就被隔離在了企業(yè)文化之外,難有表現(xiàn)的機會,很容易影響到升遷。就職于澳大利亞國防大學物理研究部的郭博士也跟記者提到,雖然他跟同事很客氣,但他還是感覺到很難完全融入同事的圈子。像他這樣的中國移民還有很多。有些人確實因此失去了升職的機會。
由此看來,澳大利亞“浪費”中國人才,還得從中國移民方面找原因。其實,在澳大利亞大展鴻圖的中國移民也大有人在。比如墨爾本市市長蘇震西,澳大利亞威士力集團的首席執(zhí)行官和真維斯集團的總經(jīng)理都是華人。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不拘泥于中國人的圈子,擅長主動和當?shù)厝私佑|,并大膽推銷自己。中國移民應該有這樣一種心態(tài),那就是:既然到了澳大利亞,就要學會用澳大利亞的方式去待人接物。
另外,適合自己的工作,往往需要費心費時才能找到。徐先生到澳大利亞6年了,他擁有澳大利亞大學的頭等榮譽學位(一般每年每個大學只有 1―2名學生能獲得此項殊榮),但畢業(yè)后一直沒找到適合的工作。他在悉尼、墨爾本等幾個城市奔波了一年多,才找到了在澳大利亞財政部工作的機會。很多人懷揣大學的學歷,卻委屈地做些沒什么知識技術含量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求職時缺乏耐心。
依靠經(jīng)營報亭起家、5年內(nèi)已經(jīng)擁有兩棟悉尼海灘別墅和一輛游艇的李先生提到在澳大利亞創(chuàng)業(yè)時深有感觸。他說:“萬事總是起步難。在這個地方,只要真正找到門道了,機會還是很多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