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初來異地,除了得自行打理日常生活,應付課業(yè)外,還得親自打理自己的飲食。在吞咽了幾次冰冷的沙拉和三明治之后,便忍不住開始懷念家鄉(xiāng)媽媽的拿手好菜,愈吃就愈發(fā)覺得委曲而心酸。于是,許多從未進過庖廚的君子在吃不慣美式速食和學校餐廳的伙食之后,只好試著"洗手下廚學作羹"。無奈縱使有萬般熱情和誠意,炊煮大事確是十分現(xiàn)實而冷酷,但看你有多深厚的功力和材料是否周全。于是,烤箱端出來的烤雞一片焦黑;鍋里的魚卻沒有煮熟;蛋糕發(fā)不起來,變成黏答答的蛋餅,都是常有的事??蓱z的是,生活課業(yè)的壓力已經(jīng)叫人喘不過氣來,偏偏進了廚房又挫折連連,人生落難至此,豈不哀哉!
因此,許多乏人照顧的留學生,出國三個月,大都臉色蒼白,形容憔悴,精神恍惚。不出六個月而患有胃疾者,大有人在。其主要原因乃不善料理三餐,以至營養(yǎng)失調(diào)之故,導致留學生營養(yǎng)失調(diào)的飲食習慣,不外乎下述六種類型:
1)"填飽肚子"型
為了省錢、省時,同時也懶得花心思在食物上。三餐照常打理,只是重量不重質(zhì),吃東西只為了填飽肚子。速食面、電視餐、熱狗、漢堡,來者不拒,解決一餐是一餐。到了周末才找?guī)讉€朋友上館子打打牙祭。
2)"暴飲暴食"型
這種人通常對工作過份投入,非到工作告一段落,才發(fā)現(xiàn)頭昏眼花,口干舌燥,餓得人直發(fā)慌。于是狠狠地大吃一頓,或兩頓合為一頓吃,吃個人仰馬翻。
3)"補償心理"型
有些人因精神上有所失落,或功課壓力太重,不斷地吃東西來尋求補償。這種人通常什么都可以吃,水果、餅干、蛋糕、馬鈴薯片、汽水、巧克力、堅果,亂吃一通,而且吃個不停。
4)"節(jié)食減肥"型
這一類型幾乎清一色是女性。為了保持身材,對牛排、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起司等敬而遠之。每天以水果、生菜或低卡路里的食物果腹。吃得手腳發(fā)軟,頭昏眼花。
5)"口腦并用"型
這種人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時間,進餐的時間也不忘"并行處理"。一邊進食,一邊看報紙、讀小說或聽電視新聞播報。也有人一邊啃三明治,一邊趕報告;或一面吃便當,一面想著自己的論文。愛因斯坦就是這種類型的極至--站在餐廳門口,滿臉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已用餐畢將離去,還是正要入內(nèi)用餐。
6)"遠庖廚"型
這一類的朋友,大多沒有進庖廚的興趣或經(jīng)驗。從前的日常三餐大抵都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到了責無旁貸時,才發(fā)現(xiàn)洗、切、煮、炒,到后的善后料理,簡直是繁瑣而無趣,更談不上成就感。常常是興致勃勃的大張旗鼓,不一會卻油煙密布,嗆得直打噴嚏不說,偏又警鈴大作,驚動了周遭的室友和鄰居,叫人尷尬得不知所措;要不就是油花四濺,駭?shù)没ㄈ菔?,抱頭四竄。后只好狼狽不堪的敗陣下來。因此,久而久之,也就從善如流。速食面、冷凍餐和餐館外賣就成了三餐不變的公式。
試想,沒有健康的身體,那來充沛的體力應付繁重的課業(yè)和瑣碎的事務?如果仗著自己年輕體強,就不經(jīng)心的任意耗損而不善加維護,等到學位拿到時,身體的機能卻發(fā)生了故障。只怕你要花好長,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和大把銀子來修護。說不定還嚴重到影響你日后工作的效率和生活情趣,豈非得不償失!因此,要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首重修身,要修身,就要先把你的胃腸修好。每天攝取均衡的營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生理機能運作正常,以維持健康的身體,充沛的體力。如此,縱有萬般險阻橫于前,必能無堅不摧,無難不克,無事不成!
以下就來和各位談談日常的飲食問題。雖是老生常談,但是如果你屬于上文所述的"六型"之一,將可以從本文獲取一些正確的飲食觀念,從而調(diào)整你的飲食習慣。也許,從此就改變了你的一生。
一天到底要吃幾餐才算正常?各方意見不一。通常都采一日三餐的飲食方式,但每天五小餐也未嘗不可,端視個人習慣與需要而定。至于日常飲食的基本原則如下:
1)吃得巧而不吃得飽
無論一日三餐或一日五餐,其總量必須控制在符合體位的標準需要。長期大吃大喝,不僅損傷消化功能,多吃下的部分,身體不能充分吸收或排出體外,造成糧食浪費并使體內(nèi)機能負擔過重,引發(fā)各種疾病。且熱量超過身體所需,使脂肪貯積,體重上升,健康狀況則每下愈況。
2)按時進餐
三餐定時。過早或過遲,甚至兩餐并為一餐吃,就會造成飽的時候太飽,餓的時候太餓,對胃腸都有害。因為空腹時胃酸會刺激胃壁;吃得太飽,會增加胃的負擔,而減低胃腸的抵抗力。兩者都是引起胃疾的主因。
3)早餐吃得好
大早起來,為了趕著上課或上班,許多人都草草把早餐打發(fā)。有些人干脆不吃,反正也沒有什么特別饑餓的感覺。要知道從前夜晚餐到翌日清晨,一個人低限度有十個小時未進食。如果清早不補充營養(yǎng),怎能應付一天的消耗。所以,對早餐的重要性應有深切的認識。
4)睡前一杯奶
臨睡前既不宜吃太飽也不宜空腹。好吃少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如:一杯牛奶外加兩片餅干或一片吐司。也不宜吃含水份太多的食物,以免造成腸胃及膀胱的不適,影響睡眠。至于常需要熬夜或夜貓子,都有消夜的習慣,切記勿吃有刺激性或脂肪太多的食物。酒、咖啡及濃茶皆不宜。
5)輕松愉快的吃
進食的時候,心情好壞與四周環(huán)境是否寧靜與胃疾有密切的關系。放松心情,不要集中心思邊吃邊想問題。若使大腦皮層長期處于過分緊張的狀態(tài)中,容易影響腸胃液的分泌。如此,腸胃既不能充分的發(fā)揮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同時,也不能發(fā)揮它正常的殺菌能力。
6)細嚼慢咽助消化
飯前不宜飲大量的茶水,以免沖淡胃液的酸度,影響消化。吃飯時勿用湯水泡飯,這樣的吃法雖簡便快速,但是對于胃力薄弱的人卻憑添加重了原本不應由它來負擔的第一步磨碎工作,以至加重胃的負荷,形成消化不良。吞咽食物時,宜將口腔緊閉,避免空氣進入胃部,引起脹氣。再者,進食時則宜少說話,否則會影響咀嚼。如果必須說話,不妨暫停進食。至于太粗、太硬、太燙、太冷或太刺激的食物都易傷胃,應該避免。
7)抗拒零食的誘惑
吃零食大的危險就是使人身體過胖,其次就是造成營養(yǎng)不良。因為我們平常所吃的零食大部份都缺少維他命和礦物質(zhì),所以被稱為"垃圾食物"(junk food)。不僅如此,零食還會消耗我們體內(nèi)的維他命B來燃燒所吃進的醣類。體內(nèi)維他命逐漸減少,會使人神經(jīng)緊張、暴躁及精神不易集中、精力減退和失眠。同時,零食使我們在吃正餐時胃口減低,以至吸收不到正常的營養(yǎng)。如果必要,在兩餐之間不妨喝水或果。既可幫助消化,又可補充體內(nèi)所需要的水分。
正確的飲食習慣,固然可以減少胃疾,讓身體充份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但是真正懂得調(diào)攝者,還要注意食物中養(yǎng)份的均衡攝取。至于偏頗的生活,例如:運動的過度與不足;日光的過多與過少;精神的抑郁與亢奮等,都應避免。如此,你便可以吃得營養(yǎng),吃得健康。
因此,許多乏人照顧的留學生,出國三個月,大都臉色蒼白,形容憔悴,精神恍惚。不出六個月而患有胃疾者,大有人在。其主要原因乃不善料理三餐,以至營養(yǎng)失調(diào)之故,導致留學生營養(yǎng)失調(diào)的飲食習慣,不外乎下述六種類型:
1)"填飽肚子"型
為了省錢、省時,同時也懶得花心思在食物上。三餐照常打理,只是重量不重質(zhì),吃東西只為了填飽肚子。速食面、電視餐、熱狗、漢堡,來者不拒,解決一餐是一餐。到了周末才找?guī)讉€朋友上館子打打牙祭。
2)"暴飲暴食"型
這種人通常對工作過份投入,非到工作告一段落,才發(fā)現(xiàn)頭昏眼花,口干舌燥,餓得人直發(fā)慌。于是狠狠地大吃一頓,或兩頓合為一頓吃,吃個人仰馬翻。
3)"補償心理"型
有些人因精神上有所失落,或功課壓力太重,不斷地吃東西來尋求補償。這種人通常什么都可以吃,水果、餅干、蛋糕、馬鈴薯片、汽水、巧克力、堅果,亂吃一通,而且吃個不停。
4)"節(jié)食減肥"型
這一類型幾乎清一色是女性。為了保持身材,對牛排、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起司等敬而遠之。每天以水果、生菜或低卡路里的食物果腹。吃得手腳發(fā)軟,頭昏眼花。
5)"口腦并用"型
這種人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時間,進餐的時間也不忘"并行處理"。一邊進食,一邊看報紙、讀小說或聽電視新聞播報。也有人一邊啃三明治,一邊趕報告;或一面吃便當,一面想著自己的論文。愛因斯坦就是這種類型的極至--站在餐廳門口,滿臉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已用餐畢將離去,還是正要入內(nèi)用餐。
6)"遠庖廚"型
這一類的朋友,大多沒有進庖廚的興趣或經(jīng)驗。從前的日常三餐大抵都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到了責無旁貸時,才發(fā)現(xiàn)洗、切、煮、炒,到后的善后料理,簡直是繁瑣而無趣,更談不上成就感。常常是興致勃勃的大張旗鼓,不一會卻油煙密布,嗆得直打噴嚏不說,偏又警鈴大作,驚動了周遭的室友和鄰居,叫人尷尬得不知所措;要不就是油花四濺,駭?shù)没ㄈ菔?,抱頭四竄。后只好狼狽不堪的敗陣下來。因此,久而久之,也就從善如流。速食面、冷凍餐和餐館外賣就成了三餐不變的公式。
試想,沒有健康的身體,那來充沛的體力應付繁重的課業(yè)和瑣碎的事務?如果仗著自己年輕體強,就不經(jīng)心的任意耗損而不善加維護,等到學位拿到時,身體的機能卻發(fā)生了故障。只怕你要花好長,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和大把銀子來修護。說不定還嚴重到影響你日后工作的效率和生活情趣,豈非得不償失!因此,要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首重修身,要修身,就要先把你的胃腸修好。每天攝取均衡的營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生理機能運作正常,以維持健康的身體,充沛的體力。如此,縱有萬般險阻橫于前,必能無堅不摧,無難不克,無事不成!
以下就來和各位談談日常的飲食問題。雖是老生常談,但是如果你屬于上文所述的"六型"之一,將可以從本文獲取一些正確的飲食觀念,從而調(diào)整你的飲食習慣。也許,從此就改變了你的一生。
一天到底要吃幾餐才算正常?各方意見不一。通常都采一日三餐的飲食方式,但每天五小餐也未嘗不可,端視個人習慣與需要而定。至于日常飲食的基本原則如下:
1)吃得巧而不吃得飽
無論一日三餐或一日五餐,其總量必須控制在符合體位的標準需要。長期大吃大喝,不僅損傷消化功能,多吃下的部分,身體不能充分吸收或排出體外,造成糧食浪費并使體內(nèi)機能負擔過重,引發(fā)各種疾病。且熱量超過身體所需,使脂肪貯積,體重上升,健康狀況則每下愈況。
2)按時進餐
三餐定時。過早或過遲,甚至兩餐并為一餐吃,就會造成飽的時候太飽,餓的時候太餓,對胃腸都有害。因為空腹時胃酸會刺激胃壁;吃得太飽,會增加胃的負擔,而減低胃腸的抵抗力。兩者都是引起胃疾的主因。
3)早餐吃得好
大早起來,為了趕著上課或上班,許多人都草草把早餐打發(fā)。有些人干脆不吃,反正也沒有什么特別饑餓的感覺。要知道從前夜晚餐到翌日清晨,一個人低限度有十個小時未進食。如果清早不補充營養(yǎng),怎能應付一天的消耗。所以,對早餐的重要性應有深切的認識。
4)睡前一杯奶
臨睡前既不宜吃太飽也不宜空腹。好吃少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如:一杯牛奶外加兩片餅干或一片吐司。也不宜吃含水份太多的食物,以免造成腸胃及膀胱的不適,影響睡眠。至于常需要熬夜或夜貓子,都有消夜的習慣,切記勿吃有刺激性或脂肪太多的食物。酒、咖啡及濃茶皆不宜。
5)輕松愉快的吃
進食的時候,心情好壞與四周環(huán)境是否寧靜與胃疾有密切的關系。放松心情,不要集中心思邊吃邊想問題。若使大腦皮層長期處于過分緊張的狀態(tài)中,容易影響腸胃液的分泌。如此,腸胃既不能充分的發(fā)揮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同時,也不能發(fā)揮它正常的殺菌能力。
6)細嚼慢咽助消化
飯前不宜飲大量的茶水,以免沖淡胃液的酸度,影響消化。吃飯時勿用湯水泡飯,這樣的吃法雖簡便快速,但是對于胃力薄弱的人卻憑添加重了原本不應由它來負擔的第一步磨碎工作,以至加重胃的負荷,形成消化不良。吞咽食物時,宜將口腔緊閉,避免空氣進入胃部,引起脹氣。再者,進食時則宜少說話,否則會影響咀嚼。如果必須說話,不妨暫停進食。至于太粗、太硬、太燙、太冷或太刺激的食物都易傷胃,應該避免。
7)抗拒零食的誘惑
吃零食大的危險就是使人身體過胖,其次就是造成營養(yǎng)不良。因為我們平常所吃的零食大部份都缺少維他命和礦物質(zhì),所以被稱為"垃圾食物"(junk food)。不僅如此,零食還會消耗我們體內(nèi)的維他命B來燃燒所吃進的醣類。體內(nèi)維他命逐漸減少,會使人神經(jīng)緊張、暴躁及精神不易集中、精力減退和失眠。同時,零食使我們在吃正餐時胃口減低,以至吸收不到正常的營養(yǎng)。如果必要,在兩餐之間不妨喝水或果。既可幫助消化,又可補充體內(nèi)所需要的水分。
正確的飲食習慣,固然可以減少胃疾,讓身體充份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但是真正懂得調(diào)攝者,還要注意食物中養(yǎng)份的均衡攝取。至于偏頗的生活,例如:運動的過度與不足;日光的過多與過少;精神的抑郁與亢奮等,都應避免。如此,你便可以吃得營養(yǎng),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