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我在海外呆不下去

字號:

國門開放,越來越多十幾歲的中國孩子,帶著父母的無限厚望,踏上了出國留學之路。父母雖然也會擔心孩子在異國他鄉(xiāng)能否習慣,但他們覺得十幾歲的孩子適應性強,過幾個月就能適應國外的生活了;然而,孩子身在異鄉(xiāng),他們的感受、想法,家長真的知道嗎?他們在電話里告訴給爸爸媽媽的,是真實的一切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采訪了在加拿大留學的三個中國青少年,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與我們想像的相去甚遠……
    小煜(化名),18歲,廣州人,目前在加拿大讀大學一年級
    我的家境不算特別好,爸媽變賣了家里的房子,還加上奶奶留下的全部遺產(chǎn),才湊足了我的學費。看著父母滿懷期待的眼睛,我只得加倍努力。在準備托福的那些日子,每天5點起床,晚上12點才上床睡覺,只差沒頭懸梁、錐刺股了。皇天不負有心人,托福考試,我考了600多分,申請到了加拿大溫哥華附近一座小城的商學院念Business課程。
    那座小城緯度較高,到了夏天,晚上10點,天還是亮的。但街上已經(jīng)空無一人,當?shù)厝硕季墼诟鱾€酒吧里。面對空蕩蕩的街道,我產(chǎn)生了「被賣到鄉(xiāng)下」的強烈感覺。我從小在繁華熱鬧的廣州長大,實在無法接受這種冷清,沮喪得不得了。但我不能對爸媽講,我知道他們對我的期望;我也知道為了我出國,家里的錢已經(jīng)所剩無幾。我不能再讓他們?yōu)槲覔摹?BR>    這種失落感,每個初到國外的人都會有。因此很多中國人就自發(fā)地聚在一起,結果又形成一個中國人的小群落。但我不想出了國還窩在中國人的人堆里,總有意躲開那個群體。于是,還沒有結交什么外國朋友的我,更加寂寞。
    我就讀的商學院在加拿大排名第三,學校里只有我一個中國人。我沒有什么業(yè)余活動,也沒有地方去業(yè)余活動。每天就是拚命讀書、讀書。畢竟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外國人看10頁書的時間,我們可能只能讀懂兩頁,這就是難以彌補的差距。實在熬不住,就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告訴他們我在這里有多好。
    2004年12月15日,我回廣州度假。在廣州的1個月,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充滿活力。逛街、唱歌,可以玩的花樣多極了。廣州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找到讓我歡樂的地方??煽鞓返娜兆涌偸嵌虝旱模?個月轉眼便過去了。重回溫哥華,是一個星期六的午夜。從機場到學校的途中,我只看到七、八輛車子,連個人影都沒見到,那種無法描述的冷清,又讓我的心情一落千丈。
    說來真夠諷刺,與加拿大的冷清街頭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本該安靜的學生宿舍。我是個喜歡安靜的人,而且對我這個母語非英語的人來說,更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來學習??墒沁@里的學生宿舍喧鬧嘈雜,經(jīng)常半夜三四點鐘還有人在吵鬧。
    我和同宿舍的外國同學相處不是很好,她們的一些習慣我無法容忍。比如,她們的衣服隨地亂丟;水池里永遠堆著沒有洗的碟碗。我受不了這種臟亂,常常默默地收拾好,可她們還是老樣子。有時候,我實在忍無可忍,便和她們面紅耳赤地爭吵,吵到后,她們講我聽不懂的英語粗話,我講她們聽不懂的粵語,高聲叫喊發(fā)泄一下。
    她們有時候在宿舍里玩瘋了,會橫七豎八睡在你的房間里,有時候還會二話不說直接睡在地板上。反正有暖氣,她們無所謂。到了晚上,如果你不睡覺,說不定夜里一兩點鐘還會有人跑到你的寢室找你玩。
    有些中國同學受不了她們這種生活方式,搬出去和中國人同住了??晌矣X得,這樣雖然再沒那么多麻煩的問題,但卻也失去了融入外國人的社會的機會。所以,我一直強忍著。然而,讓我無法忍受的是,同宿舍的女孩經(jīng)常帶戀人在宿舍里過夜。
    保守的我總是盡量退避三舍,可還是難免撞見一些不該看見的場面。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和她們吵了,我明白了,我永遠無力改變什么,我能做的,只有接受。我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告訴父母──我在加拿大過的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
    小天(化名),16歲,上海人,目前在加拿大讀語言班
    幾經(jīng)周折,我總算拿到了赴加留學的簽證,可我一點也不高興。我的英語一塌糊涂,但居然就因為這個,老師鼓動我爸送我出國。我明白,她是怕我成績太差,影響全班的升學率。一想到加拿大到處都是講英語的人,我就從心底里生出一種恐懼。而我爸自有一番道理,他說我年紀小、語言學習能力強,在全英語的環(huán)境里一定會逼著自己學,幾年后就算別的沒學會,至少能帶一口流利的英語回家。
    在浦東機場告別時,想到即將離開家鄉(xiāng),我對未來的恐懼更強烈了。我望著父母,只想說一句話:我不去了??煽粗麄儓远?、鼓勵的眼神,我不敢張嘴。我只好對自己說:「聽天由命吧!」
    剛到多倫多時,一個20多歲的中國人開車來接我。他很開朗,用中文和我說個不停。這讓我稍稍消除了緊張。第二天,學校代表來看我,他對我說了一聲「Hi!」之后,后面的話我就一句都聽不懂了,只是傻看著他的嘴一張一合。
    幾天后,我上街買面包,突然有個發(fā)傳單的人對我大喊大叫。我聽不懂他講什么,只好愣在原地不動,周圍的人也似笑非笑地看著我。我當時害怕極了,四腳生風,飛也似的逃回住處。這種語言不通帶來的壓力幾乎要把我逼瘋了。
    從那以后,我徹底喪失了信心。我不敢上街、不敢遇到陌生人、不想看電視。只是一個人呆著,躺在床上聽從家里帶來的中文歌,一遍一遍反覆聽。一天,我忍不住打電話向我父母要求回國,但他們認為我的這些情況很正常,我爸總說:「你還不習慣,習慣就好了?!?BR>    開學兩個月后,我的英語卻毫無長進。每當我需要講英語的時候,心里就發(fā)慌,舌頭立刻變得僵硬??粗鴦e人不解的目光,我不停地問自己:「小天呀,小天,你為什么一定要到外國來受罪呢?」我滿腦子都是「想回家、回家」的念頭??墒?,每次和父母通電話,我又只得違心地說,一切都好。我不想他們失望。
    到現(xiàn)在,來加拿大已經(jīng)一年多了,我的英文還是很糟糕,沒比在上海的時候進步多少。在國內(nèi),我們弄不清楚中介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其實,中介只能夠幫忙介紹、聯(lián)系學校;再收錢、幫著辦理簽證。具體這個學校水平如何,他們一點不知道。
    只有當我們到了這里,才會有切身感受、才會看清學校的真面目。加拿大的教育體系比較嚴格,所有學校都是政府辦的,私人不能辦學??删退氵@樣,各學校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加拿大的很多語言學校,英語老師都是中國人。雖然這些中國人已經(jīng)取得加拿大籍,可以教書,但我們跑到外國去聽中國人教英語,感覺總歸不大好。
    學完語言之后,你才可以在這所大學繼續(xù)大學課程。但這里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各大學互相不承認預科學歷,你在一個大學念了預科,就只能在這個學校念大學。如果轉學的話,還要重讀預科,為此就要多耽誤一兩年時間。中介不了解這一點,他們在招生時,根本沒說過如果對推薦的學校不滿意,決定轉學,就要多讀預科?;蛘?,他們是有意回避這一點。我就是對中介推薦的學校不滿意,已經(jīng)換了好幾所學校了。每次,我都不得不從頭開始讀預科。
    心里滿是惆悵,卻不知道該對誰傾訴。夜深人靜,我經(jīng)常輾轉反側,難以成眠。還經(jīng)常夢見自己回國了,和熟悉的朋友們在一起玩耍。幾次被笑醒,醒來才知道,原來不過是南柯一夢罷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還得硬著頭皮去過。真不知何時才是盡頭……
    明明(化名),17歲,杭州人,目前在加拿大讀語言班
    我來加拿大,根本就是個big mistake!來這兒快兩年了,我整天都在唐人街里混,一句英語都沒說過,感覺跟生活在中國沒什么兩樣。我爸媽有錢、沒文化,他們也不知道我在這邊究竟學什么。每次打電話,他們問我都學了些什么,我胡亂說幾個英文單詞就把他們騙過去了。
    其實,我一點也不想來留什么學,可他們說,有了錢就要抓教育,無論如何也要我光耀門楣,好讓十里八村也看看,我們家出了個留洋的狀元??伤麄円膊幌胂?,他們的兒子我一直就不愛讀書,成績那么差,放在國內(nèi),連高中畢業(yè)都難,到國外,又能有什么長進呢?可無論我好說歹說,二老就是不聽,還警告我說如果我不出國讀書,他們就不給我零用錢花。這種情況下,我不得不屈服了。
    上飛機的頭一天,父母特意為我開了個好似慶功宴一樣的臨行送別宴,同窗好友紛紛前來道賀,看著他們艷羨的目光,我在想:他們哪知道我的苦衷啊。那天晚上,我徹夜難眠,看著父母幫我收拾好的行李,想著第二天要離開這塊熟悉的土地,漂泊異鄉(xiāng),前路茫茫,我心亂如麻,不禁黯然神傷。
    飛機載著我??吭诹思幽么髾C場。果然如我所擔憂的一樣,剛來到這兒,我整天無所事事,沒有朋友聊天,也不知道去哪兒玩。后來發(fā)現(xiàn)游戲機房是個消磨時間的好去處,而且老板還是可以和我溝通的中國人,心里樂開了花。我把每個月的學費一部分交到這里,一部分拿去小賭賭。
    加拿大的*里,大部分客人都是老頭老太,他們退休金很高,又沒什么地方花,就到這里碰運氣,磨時間。*里大多是賭21點,5加幣。我的運氣有好有壞。糟的,輸了五六百加幣。這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對節(jié)省的中國學生來說,可以夠他們在溫哥華應付三四個月的開銷了。
    剛開始,每次從*出來,我也會陷入深深的內(nèi)疚和自責中。想想父母在國內(nèi)累死累活地掙錢供我讀書,可我卻在這邊揮金如土,真是不孝子??墒牵瑵u漸的,這種感覺也淡薄了,我變得麻木了。而且,我還交了一個和我一樣苦惱的女朋友。我倆終日無所事事,粘在一起,像掙扎在一個泥潭里,越陷越深。我覺得,我和她天生都是做演員的料,騙了爸媽兩年多,他們?nèi)徊恢?。說真的,我倒希望,哪天我的鬼把戲被父母揭穿,來個真相大白,這樣我也就不用那么累,整天編故事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自己就是不會親口告訴爸媽我在這里的真實情況,我想也沒有一個孩子會把自己在這里的真實情況主動告訴父母,父母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干什么,就以為我們在讀書。只是不知道,這樣「墮落」的日子要捱到什么時候。
    采訪結束,我的心情無比沉重。家長們送孩子留學的初衷無疑是好的,可是好的出發(fā)點就必能帶來好結果嗎?如果孩子連基礎的英語溝通能力都沒有,如何去到一個英語系國家融入完全不同于中國文化的西方文化?如何承受繁重的學業(yè)?如何像家長所希望的那樣有朝一日學成回國?家長們在一廂情愿地將孩子送出國門時,是否真的考慮過孩子們自己的感受?國內(nèi)父母又該怎樣與留洋子女進行有效溝通?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