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比的還有中加兩國的因特網。中國2004年已成為全世界上網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們的INTERNET已經達到發(fā)達國家的水平。這一點我在加拿大深有體會。就拿圖書館的電腦網絡來說,所有圖書的預訂、借閱、續(xù)借完全可以在網上完成。尤其是網上續(xù)借,你只要安坐家中,輕點鼠標,就可以免去乘車跑路之苦,省時省力。還有網上銀行,幾乎你戶頭上的一切業(yè)務都可以通過電腦網絡來完成,包括查帳、對帳、轉帳、交費等等,巨細無靡,一目了然。網上訂票,無論是飛機、火車還是GREYHOUND,你都盡可以在網上訂票,到乘機(車)點取票,方便之極。給我最深印象的還要數(shù)加拿大的網上地圖。雅虎北美網站提供的電子地圖服務,能夠讓你不出家門,就全盤計劃好你的行車路線。你只要敲入你的出發(fā)地和目的地的街路名稱和門牌號碼,好了,一份詳細的行車路線圖就會出現(xiàn)在你的屏幕上。這張圖上會詳細標示你的行車路線、每一段的行程,在哪里轉彎,甚至在哪里變線。真正是一圖在手,走遍北美都不用擔心迷路。反觀我們,雖然網民人數(shù)雄居世界之冠,但互聯(lián)網發(fā)展水平并不是僅僅以上網人數(shù)做的指標,更重要的還是網絡內容以及在社會生活中應用程度,在這方面中國與加拿大這樣的發(fā)達國家還有相當?shù)木嚯x。在加拿大,互聯(lián)網真正融入民眾的生活,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創(chuàng)造著巨大的社會價值。而在中國,互聯(lián)網的應用大多集中在青少年的時尚、休閑、娛樂等方面,在社會活動的主要領域中互聯(lián)網的應用與發(fā)達國家有不小的距離,政府網上辦公推廣了多年,可還只有中央一級的政府網站初具規(guī)模,即使是省級政府網站往往也是應景,網頁內容幾年不見更新是常有的事兒。
除了上述人文指標,另外一種能夠直觀反映中加兩國家間差距的指標就是環(huán)境。
初到加拿大的人們無不為滿目新鮮的綠色所感染。當我乘坐大韓航空的波音747-400飛臨多倫多上空時,透過舷窗俯視下去,滿眼的綠色撲面而來,那無邊無際的綠色仿佛一張巨大的起伏的綠毯,在機翼下舒卷伸展,那片片星星點點的水面更仿佛鑲嵌在綠毯上的無數(shù)水晶,在傍晚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來到加拿大之后,更充分體會到加國那無處不在的綠色。城市的公園、街路、居民區(qū)、到處都被青青的草地所圍繞,人們生活里最常感受到的噪音是鄰居剪草機的轟鳴,最常嗅到的“異味”是路邊新刈的草香。人們與鮮花綠草日日相伴,人與自然相互融合,其樂融融。在多倫多中心島,我看到過這樣一塊牌子,上面用英文寫著“PLEASE WALK ON THE GRASS”。在國內看慣了諸如“請勿踐踏草坪”、“小草在哭泣”這樣的牌子,愛護綠地也成為平日教育小孩子的內容之一,乍一見到這樣牌子還真的感到不能適應。但在加拿大,草地就是讓人們上去走的,而且要PLEASE WALK ON THE GRASS,這自然是說給象我這樣的初來者聽的。對于加拿人來說,愛護自然就是要親近自然,疏遠小草才會使它“哭泣”。無論大如多倫多的國際大都市,還是眾多的千人小鎮(zhèn),加拿大的城鎮(zhèn)個個稱得上“森林城”,安省倫敦市號稱加拿大的“森林城”,其綠化度之高可以想象,我不禁想起在國內我所居住的城市也有“森林城”的美譽,但是其綠化程度與加拿大的“小倫敦”相比真不可同日而語。
加拿大環(huán)境保護政策的另一個主要內容就要保護動物。一到加拿大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小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是那樣的親密。無論是到處可見的松鼠,還是在市區(qū)、湖濱自由飛翔的湖鷗、雀鳥,它們對人毫無畏懼,而人們也都把與小動物親近、嘻戲做為生活之一樂事。站在多倫多市政廳廣場,望著悠悠然飛來飛去、時起時落的潔白的湖鷗,我不禁想到了國內這幾年興起的廣場鴿。我居住的那座城市在幾年前引進了數(shù)百只廣場鴿,并為之建立了專門的鴿舍。市民們對這一群廣場鴿倍加珍愛,可謂寄予厚望??傻筋^來,人們不盡的搔擾和無節(jié)制的喂食,讓這群鴿子成了只會在少半個廣場飛翔的膽小的“寵物”。時至今日,不知道那座文化廣場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們面對這群鴿子的時候會不會感到一絲尷尬。在加拿大,無論你走在街上,還是坐在路邊,無論你是在公園里徜徉,還是在湖邊小憩,都會有松鼠和鳥兒與你為伴,它們大模大樣地走近你,睜著一雙純凈的眼睛望著你,就如同一位多日不見的朋友來向你問候,如果你把手中的吃食隨意放在身邊,它們就真的可能走上前來與你分享。
釣魚是全世界各民族人們的共同愛好,但同是釣魚,目的不同,規(guī)矩也是大異其趣。在加拿大,喜歡吃淡水魚的華人要受點苦,因為在這里的西人超市里不賣淡水魚,只有少數(shù)幾家華人超市里可以買到活魚。這主要是因為西方人傳統(tǒng)的習慣,同時也有保護江河湖泊里眾多生靈的用意。那么如果想沾點兒魚腥,就只能自己去釣。但對釣魚,加拿大也有一套嚴格的法律,如有違反,嚴懲不貸。按加國法律,想釣魚,先辦照。而且,就是釣上來的魚,如果小于規(guī)定尺寸,也得放生,這正體現(xiàn)了中國先賢告誡后人的不要“涸澤而漁”、“殺雞取卵”的道理。
加拿大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愛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這種教育經過幾代人的潛移默化,已經形成了加拿大人的生活習慣。在加拿大,你幾乎看不到有人會隨手亂丟垃圾的現(xiàn)象。家庭垃圾,人們會按照政府規(guī)定分類裝進一種黑色的在塑料袋子里,整齊地堆放在路邊,等候政府的垃圾車按時清走。而加拿大人的環(huán)保意識更是體現(xiàn)在每個人的日常舉止之中,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車,與兩個女孩子鄰座。一路上,她們愉快地交談,不時笑做一團,看起來心情不錯,只是其中的一個人好象得了感冒,鼻音較重。不一會,她從褲袋里掏出一張紙巾來擦鼻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并沒有把擦過鼻涕的“臟”紙巾隨手扔出敞開的車窗(那幾乎是我們中國人的習慣動作),而是把它放回到褲袋里,一切自然而然,沒人注意到她,除了我這個“老外”。我不由得內心里暗呼慚愧,就此明白為什么加拿大會擁有這樣的藍天、碧水、綠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街道。
我們國家在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疾速前行,發(fā)展日新月異,但是,如若夢想擁有象加拿大這樣的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恐怕并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夠實現(xiàn)的。除了做好技術和物質上的準備,更重要的恐怕還是盡快提高人的素質。什么時候我們的人民也都能象那個加拿大女孩一樣把用過的紙巾隨手揣進衣袋而不是抬手扔到窗外,那我們的環(huán)境就真的有希望了。
旅居加國八十天,嗟嘆感慨一籮筐。當然,我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認識到差距,看清我們發(fā)展的方向,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素養(yǎng)和現(xiàn)代化意識,全民共同努力,才能改變我們國家落后的現(xiàn)狀,把神州大地建設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一片樂土。
除了上述人文指標,另外一種能夠直觀反映中加兩國家間差距的指標就是環(huán)境。
初到加拿大的人們無不為滿目新鮮的綠色所感染。當我乘坐大韓航空的波音747-400飛臨多倫多上空時,透過舷窗俯視下去,滿眼的綠色撲面而來,那無邊無際的綠色仿佛一張巨大的起伏的綠毯,在機翼下舒卷伸展,那片片星星點點的水面更仿佛鑲嵌在綠毯上的無數(shù)水晶,在傍晚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來到加拿大之后,更充分體會到加國那無處不在的綠色。城市的公園、街路、居民區(qū)、到處都被青青的草地所圍繞,人們生活里最常感受到的噪音是鄰居剪草機的轟鳴,最常嗅到的“異味”是路邊新刈的草香。人們與鮮花綠草日日相伴,人與自然相互融合,其樂融融。在多倫多中心島,我看到過這樣一塊牌子,上面用英文寫著“PLEASE WALK ON THE GRASS”。在國內看慣了諸如“請勿踐踏草坪”、“小草在哭泣”這樣的牌子,愛護綠地也成為平日教育小孩子的內容之一,乍一見到這樣牌子還真的感到不能適應。但在加拿大,草地就是讓人們上去走的,而且要PLEASE WALK ON THE GRASS,這自然是說給象我這樣的初來者聽的。對于加拿人來說,愛護自然就是要親近自然,疏遠小草才會使它“哭泣”。無論大如多倫多的國際大都市,還是眾多的千人小鎮(zhèn),加拿大的城鎮(zhèn)個個稱得上“森林城”,安省倫敦市號稱加拿大的“森林城”,其綠化度之高可以想象,我不禁想起在國內我所居住的城市也有“森林城”的美譽,但是其綠化程度與加拿大的“小倫敦”相比真不可同日而語。
加拿大環(huán)境保護政策的另一個主要內容就要保護動物。一到加拿大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小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是那樣的親密。無論是到處可見的松鼠,還是在市區(qū)、湖濱自由飛翔的湖鷗、雀鳥,它們對人毫無畏懼,而人們也都把與小動物親近、嘻戲做為生活之一樂事。站在多倫多市政廳廣場,望著悠悠然飛來飛去、時起時落的潔白的湖鷗,我不禁想到了國內這幾年興起的廣場鴿。我居住的那座城市在幾年前引進了數(shù)百只廣場鴿,并為之建立了專門的鴿舍。市民們對這一群廣場鴿倍加珍愛,可謂寄予厚望??傻筋^來,人們不盡的搔擾和無節(jié)制的喂食,讓這群鴿子成了只會在少半個廣場飛翔的膽小的“寵物”。時至今日,不知道那座文化廣場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們面對這群鴿子的時候會不會感到一絲尷尬。在加拿大,無論你走在街上,還是坐在路邊,無論你是在公園里徜徉,還是在湖邊小憩,都會有松鼠和鳥兒與你為伴,它們大模大樣地走近你,睜著一雙純凈的眼睛望著你,就如同一位多日不見的朋友來向你問候,如果你把手中的吃食隨意放在身邊,它們就真的可能走上前來與你分享。
釣魚是全世界各民族人們的共同愛好,但同是釣魚,目的不同,規(guī)矩也是大異其趣。在加拿大,喜歡吃淡水魚的華人要受點苦,因為在這里的西人超市里不賣淡水魚,只有少數(shù)幾家華人超市里可以買到活魚。這主要是因為西方人傳統(tǒng)的習慣,同時也有保護江河湖泊里眾多生靈的用意。那么如果想沾點兒魚腥,就只能自己去釣。但對釣魚,加拿大也有一套嚴格的法律,如有違反,嚴懲不貸。按加國法律,想釣魚,先辦照。而且,就是釣上來的魚,如果小于規(guī)定尺寸,也得放生,這正體現(xiàn)了中國先賢告誡后人的不要“涸澤而漁”、“殺雞取卵”的道理。
加拿大的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愛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這種教育經過幾代人的潛移默化,已經形成了加拿大人的生活習慣。在加拿大,你幾乎看不到有人會隨手亂丟垃圾的現(xiàn)象。家庭垃圾,人們會按照政府規(guī)定分類裝進一種黑色的在塑料袋子里,整齊地堆放在路邊,等候政府的垃圾車按時清走。而加拿大人的環(huán)保意識更是體現(xiàn)在每個人的日常舉止之中,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車,與兩個女孩子鄰座。一路上,她們愉快地交談,不時笑做一團,看起來心情不錯,只是其中的一個人好象得了感冒,鼻音較重。不一會,她從褲袋里掏出一張紙巾來擦鼻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并沒有把擦過鼻涕的“臟”紙巾隨手扔出敞開的車窗(那幾乎是我們中國人的習慣動作),而是把它放回到褲袋里,一切自然而然,沒人注意到她,除了我這個“老外”。我不由得內心里暗呼慚愧,就此明白為什么加拿大會擁有這樣的藍天、碧水、綠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街道。
我們國家在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疾速前行,發(fā)展日新月異,但是,如若夢想擁有象加拿大這樣的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恐怕并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夠實現(xiàn)的。除了做好技術和物質上的準備,更重要的恐怕還是盡快提高人的素質。什么時候我們的人民也都能象那個加拿大女孩一樣把用過的紙巾隨手揣進衣袋而不是抬手扔到窗外,那我們的環(huán)境就真的有希望了。
旅居加國八十天,嗟嘆感慨一籮筐。當然,我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認識到差距,看清我們發(fā)展的方向,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素養(yǎng)和現(xiàn)代化意識,全民共同努力,才能改變我們國家落后的現(xiàn)狀,把神州大地建設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一片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