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城市研究專家倪鵬飛博士說:“當城市成功時,國家也就成功了?!睂χ袊?,中國能否在未來世界取勝,從某種意義上講,就看中國是否建立了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城市。在中國城市建設中,有一個見怪不怪的現象,那就是一屆政府一套方案,一屆政府一堆“政績工程”。許多中、小城市修建的馬路比大城市的馬路還寬,修建的廣場可以容納的人數比該城市的總人口還多。在中國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許多城市都在爆發(fā)著短視的、透支子孫資源的、殺雞取卵的野蠻開發(fā)沖動,進而以犧牲人的生命健康和長遠利益為代價換來曇花一現的經濟繁榮。據新華網2004年5月18日報道,國家建設部官員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盲目的城市建設正在中國約1/5的城市里泛濫,許多地方政府并沒有將資金用在急需解決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而是耗費大量財力和物力大搞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有的還以開發(fā)園區(qū)名義大量圈占土地,造成人均耕地面積銳減。城市建設的決策者們,在對你的城市進行手術之前,你了解它的文化與歷史嗎?你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嗎?你將如何尊重你的城市?在一個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里,受眼前利益驅動,城市規(guī)劃師和建筑設計師的自主權是非常有限的,廣大民眾的呼聲許多時候是微弱而無力的。中國的建筑師常常把自己降到了開發(fā)商的水平,產生大量的“城市垃圾”就不可避免了。一個優(yōu)秀的城市建設決策者,應該是一個“德藝雙馨”的老中醫(yī),全面診斷,綜合調理,標本兼治。進入現代社會,自中國城市開始大規(guī)模改造的那天起,城市建設始終沒有上升到建筑藝術的高度,一直是在一個低級的水平上重復和模仿。難怪已故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對中國城市有這樣的評價:中國城市有許多房子,但沒有一座建筑。這在多年之后的今天來看未免有些刻薄,但卻一語道破了中國城市建設中建筑藝術長久缺席的現實。中國在城市建設上到底缺少什么?是專家還是資金?是規(guī)劃還是決策?什么都不缺,最缺乏的是強大有力的民主和法制機制,最缺乏的是對人類和自然的尊重。
城市化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然而,城市化談何容易?城市化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問題。與城市化伴生和對立的環(huán)境污染、人口膨脹、過度開發(fā)、資源破壞、交通擁堵等問題,中國政府將如何面對?豆腐渣工程背后的貪污腐敗問題頻頻暴露,不法貪官紛紛落馬,既大快人心又令人痛心疾首。
城市的競爭應該是軟、硬環(huán)境同步競爭,然而,國內許多城市只注重城市“硬環(huán)境”的比拼,比著建高樓大廈、比著修橋開路、比著建廣場、比著修建地鐵等等,而忽視了城市的“軟環(huán)境”發(fā)展,比如提高行業(yè)服務質量、放寬人才引進政策以及城市文化個性的保護和塑造等。中國的城市問題既然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當然也不會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解決的,
如今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既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還要不斷與國際接軌,展示強大的國力,所以捉襟見肘的尷尬肯定時有發(fā)生。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之所以從鄉(xiāng)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比绻藗儊淼匠鞘泻蟀l(fā)現城市不僅不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好,而且還會帶來巨大的傷害,城市人不失落和憤怒嗎?當城市在精神廢墟上建起了一座座高樓大廈,這對人類來講就是一場災難和悲劇。
明擺著的優(yōu)勢和掩藏著的缺陷,共同構成了一個城市完整的肌體。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最終體現在它的包容性和城市人的整體素質上,而不僅僅是城市的建筑、道路和商業(yè)化程度。城市在發(fā)展進程中,應該是不斷滿足城市人的欲望,同時限制城市人的欲望。經濟學家樊綱指出,如果一個城市能不斷地容納更多的窮人,就可以使這個城市的工資水平長期保持優(yōu)勢的地位,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從建設城市到管理城市是一次質的飛躍,從管理城市到經營城市,更是一次革命性的進步。當一個城市以“自我實現”和“自我解放”為人文精神時,這個城市的前程遠大也就毋庸置疑了。
跟風和趕時髦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毛病。在城市建設上有一個誤區(qū),那就是嚴重地忽視廣大市民的需求,而一味地大搞所謂的“與國際接軌”,于是國際大都市風、開發(fā)區(qū)風、廣場風、草坪風、地鐵風、CBD風,一陣接著一陣刮,每一次狂風過后,城市的個性和特色就被磨平一次,并留下了許多“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其中許多又成了垃圾工程和爛尾工程,它們幾乎都無情地成為了城市臉上的“粉刺”和身上的“傷疤”。
中國城市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非常微妙,一方面亟需進行所謂友好的合作和聯盟,甚至結為“友好城市”,一方面又各自為政,明爭暗斗。就是在同一個城市的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建筑與建筑之間甚至發(fā)展到以不惜浪費國家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代價,彼此之間進行著無休無止的惡性競爭,在中國不斷上演的“雙城記”就是最明目張膽的交鋒。讓我們不解的是,一向把“和為貴”、“和氣生財”掛在嘴上的中國人為什么一直跟“和”過不去。倪鵬飛強調,中國城市的競爭各自為政的現象非常嚴重,不是主動聯合,而是惡性競爭,導致的不是雙贏而是中國城市的全盤皆輸。面對歷史,花招百出只能曇花一現,而苦練“內功”才能功垂千古。
中國城市化建設正在飛速發(fā)展,城市道路也在不斷增多加寬,但因此而帶來的交通擁堵問題,造成了幾乎所有大城市的交通都難以暢通。人的血脈不暢對人的生命來說是危險的,城市的交通不暢對城市的發(fā)展來說就是災難。有權威數據顯示,中國大城市市區(qū)機動車平均車速已從80年代的20公里/小時下降到12公里/小時。這是一個什么速度?難道這就是中國城市化建設所追求的“現代化速度”?值得我們深思。
德國大詩人荷爾德林有一的詩句:“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痹高@句詩永遠寫在城市的臉上。自由和自私始終是城市人精神硬幣的正反兩面,從片面追求GDP到追求綠色GDP,從打造城市的“經濟名片”到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反映了中國城市的覺醒。城市是一頭人類文明的怪獸,頭上長著許多尖銳的角,直刺現代城市人的心臟?!耙粫r抑揚滯于權,千古對錯決于理”。人類的文明最終將走向城市的文明,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然而我們分明聽見了人類文明的尖叫:不原諒城市!
城市化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然而,城市化談何容易?城市化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問題。與城市化伴生和對立的環(huán)境污染、人口膨脹、過度開發(fā)、資源破壞、交通擁堵等問題,中國政府將如何面對?豆腐渣工程背后的貪污腐敗問題頻頻暴露,不法貪官紛紛落馬,既大快人心又令人痛心疾首。
城市的競爭應該是軟、硬環(huán)境同步競爭,然而,國內許多城市只注重城市“硬環(huán)境”的比拼,比著建高樓大廈、比著修橋開路、比著建廣場、比著修建地鐵等等,而忽視了城市的“軟環(huán)境”發(fā)展,比如提高行業(yè)服務質量、放寬人才引進政策以及城市文化個性的保護和塑造等。中國的城市問題既然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當然也不會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解決的,
如今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既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還要不斷與國際接軌,展示強大的國力,所以捉襟見肘的尷尬肯定時有發(fā)生。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之所以從鄉(xiāng)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比绻藗儊淼匠鞘泻蟀l(fā)現城市不僅不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好,而且還會帶來巨大的傷害,城市人不失落和憤怒嗎?當城市在精神廢墟上建起了一座座高樓大廈,這對人類來講就是一場災難和悲劇。
明擺著的優(yōu)勢和掩藏著的缺陷,共同構成了一個城市完整的肌體。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最終體現在它的包容性和城市人的整體素質上,而不僅僅是城市的建筑、道路和商業(yè)化程度。城市在發(fā)展進程中,應該是不斷滿足城市人的欲望,同時限制城市人的欲望。經濟學家樊綱指出,如果一個城市能不斷地容納更多的窮人,就可以使這個城市的工資水平長期保持優(yōu)勢的地位,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從建設城市到管理城市是一次質的飛躍,從管理城市到經營城市,更是一次革命性的進步。當一個城市以“自我實現”和“自我解放”為人文精神時,這個城市的前程遠大也就毋庸置疑了。
跟風和趕時髦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毛病。在城市建設上有一個誤區(qū),那就是嚴重地忽視廣大市民的需求,而一味地大搞所謂的“與國際接軌”,于是國際大都市風、開發(fā)區(qū)風、廣場風、草坪風、地鐵風、CBD風,一陣接著一陣刮,每一次狂風過后,城市的個性和特色就被磨平一次,并留下了許多“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其中許多又成了垃圾工程和爛尾工程,它們幾乎都無情地成為了城市臉上的“粉刺”和身上的“傷疤”。
中國城市之間的關系已經變得非常微妙,一方面亟需進行所謂友好的合作和聯盟,甚至結為“友好城市”,一方面又各自為政,明爭暗斗。就是在同一個城市的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建筑與建筑之間甚至發(fā)展到以不惜浪費國家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代價,彼此之間進行著無休無止的惡性競爭,在中國不斷上演的“雙城記”就是最明目張膽的交鋒。讓我們不解的是,一向把“和為貴”、“和氣生財”掛在嘴上的中國人為什么一直跟“和”過不去。倪鵬飛強調,中國城市的競爭各自為政的現象非常嚴重,不是主動聯合,而是惡性競爭,導致的不是雙贏而是中國城市的全盤皆輸。面對歷史,花招百出只能曇花一現,而苦練“內功”才能功垂千古。
中國城市化建設正在飛速發(fā)展,城市道路也在不斷增多加寬,但因此而帶來的交通擁堵問題,造成了幾乎所有大城市的交通都難以暢通。人的血脈不暢對人的生命來說是危險的,城市的交通不暢對城市的發(fā)展來說就是災難。有權威數據顯示,中國大城市市區(qū)機動車平均車速已從80年代的20公里/小時下降到12公里/小時。這是一個什么速度?難道這就是中國城市化建設所追求的“現代化速度”?值得我們深思。
德國大詩人荷爾德林有一的詩句:“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痹高@句詩永遠寫在城市的臉上。自由和自私始終是城市人精神硬幣的正反兩面,從片面追求GDP到追求綠色GDP,從打造城市的“經濟名片”到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反映了中國城市的覺醒。城市是一頭人類文明的怪獸,頭上長著許多尖銳的角,直刺現代城市人的心臟?!耙粫r抑揚滯于權,千古對錯決于理”。人類的文明最終將走向城市的文明,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然而我們分明聽見了人類文明的尖叫:不原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