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考試大綱》關注考點變化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指南針,是命題專家命題的尚方寶劍,更是大家復習備考的“圣經(jīng)”。高考復習,必須學會在《考試大綱》的指導下進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2005年《考試大綱》與2004年《考試大綱》相比較,有些許的改變,為了減輕大家的查找壓力,我在此提一些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去年在理綜大綱中,統(tǒng)一提出了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而今年三個學科根據(jù)學科特點分別提出各自的能力要求,化學科有四項: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總的來說,去年的五大能力基本涵蓋了今年的四種能力,只是提法和要求上更突顯化學學科特點及新課改理念。
其中,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是化學科單獨提出的。觀察是全面而廣泛的,有對實驗的“觀”,有對實物、圖表、模型的“觀”,還有對自然、生活、生產(chǎn)中化學現(xiàn)象的“觀”,只“觀”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不是觀察的本意,“觀”后必須對具體的表象進行初步加工,形成化學的初步結論,并運用結論解決化學問題,才能提升至能力。所以,復習中要做到多看、多問、多想。
自學是人們終生受用的學習方法,是在“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理念下提出的,是新課改中特別強調的學習方式。自學體現(xiàn)在考試中,是要求我們敏捷地接受新的信息,聯(lián)系已學過的知識,通過分析、判斷,去偽存真,解決新的化學問題,這類題很有可能與研究性學習搭臺唱戲。復習中要學會挖掘信息、聯(lián)系舊知、分析綜合的方法。
二、狠抓主干知識強化專題訓練
雖然關注考點變化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強調變化的考點,而忽略了沒有調整的考點,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沒有調整的考點比變化的考點多得多。我粗略統(tǒng)計一下,在所有考點中,有60多個屬于“了解”層次的,有50多個屬于“理解(掌握)”層次的,有5個屬于“綜合運用”層次的;體現(xiàn)在高考的12道題,屬于“了解”層次的約3題,屬于“理解(掌握)”層次的約5題,屬于“綜合運用”層次的約4題;由此可見,復習的重點在“理解(掌握)”和“綜合運用”這兩個層次。
“了解”的考點雖多,但考的并不多,也不可能很難;所以,采用分散復習法比較好,平時復習時注意積累,考前20天左右回歸課本,強化記憶,相信會有“題來即解”之功效。
“理解(掌握)”和“綜合運用”這兩個層次考點是復習的關鍵,我建議采用以“主干知識”為線索,以“分析、比較、總結歸納等方法”為思路,以“專題訓練”為手段進行復習;根據(jù)我對近年理綜試題的統(tǒng)計,特別要重視以下專題的復習與訓練:1.離子反應與離子方程式2.氧化還原反應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和阿伏加德羅定律4.“位—構—性”關系及元素推斷5.化學實驗裝置與基本操作6.常見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7.實驗設計和實驗評價8.有機代表物的結構、相互衍變及推斷9.溶液的pH及其計算10.鹽類的水解1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12.原電池與電解原理13.元素化合物(含金屬和非金屬)———典型代表物的重要性質、制法和用途14.無機推斷15.溶解度、溶液的濃度及相關計算(特別是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的混合物計算)16.化學與生活、生產(chǎn)、科技、環(huán)保。在進行專題復習訓練時,首先要對專題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注意把理論與無機物、有機物相聯(lián)系,把化學實驗與元素及其化合物相聯(lián)系,把高中三年所學的知識按專題為線索聯(lián)系起來。然后精選習題進行訓練,通過訓練后的反思,完善專題復習。
三、樹立爭分意識研究解題技巧
大家參加高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奪高分,上大學,讓收獲見證自己多年的辛苦。要奪高分,就得從平時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研究解題技巧做起。說到解題技巧,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訓練。
一是仔細審題。審題時要將題目中的相關信息與已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通過關鍵詞句捕捉相關的信息,融入高中化學知識中,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再進行分析、遷移、轉換、重組和整合,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審題過程要做到快速、細心、準確無誤,特別是對“似曾相識”的題目,要注意是否有“陷阱”。
二是注意方法。平時訓練時,一定要學會總結一些常見的解題方法,如選擇題的“篩選法”“直接法”“圖像法”“估算法”“守恒法”,推斷題的“題眼突破法”等。
三是科學答題。理綜的化學題有高起點、低落點的特點,有的題目會很長,情境比較新,看起來很生疏、很難,但實際解起來往往并不難。所以,首先要注意答題順序,原則上是先易后難,把自己有握的題先做,樹立信心;遇到生題、難題不要心慌,可先放一放,到后集中注意力搜尋頭腦中已有知識,盡可能聯(lián)系熟悉的知識和題型,調動各種解題方法去解,能做多少算多少,多得一分算一分。其次要準確答題,答案要規(guī)范書寫、層次清晰、條理清楚、邏輯嚴謹、簡潔明了,特別要緊扣得分點。還有就是答案要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尤其是開放性的試題,可以大膽用多種方式解答。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指南針,是命題專家命題的尚方寶劍,更是大家復習備考的“圣經(jīng)”。高考復習,必須學會在《考試大綱》的指導下進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2005年《考試大綱》與2004年《考試大綱》相比較,有些許的改變,為了減輕大家的查找壓力,我在此提一些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去年在理綜大綱中,統(tǒng)一提出了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而今年三個學科根據(jù)學科特點分別提出各自的能力要求,化學科有四項: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總的來說,去年的五大能力基本涵蓋了今年的四種能力,只是提法和要求上更突顯化學學科特點及新課改理念。
其中,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是化學科單獨提出的。觀察是全面而廣泛的,有對實驗的“觀”,有對實物、圖表、模型的“觀”,還有對自然、生活、生產(chǎn)中化學現(xiàn)象的“觀”,只“觀”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不是觀察的本意,“觀”后必須對具體的表象進行初步加工,形成化學的初步結論,并運用結論解決化學問題,才能提升至能力。所以,復習中要做到多看、多問、多想。
自學是人們終生受用的學習方法,是在“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理念下提出的,是新課改中特別強調的學習方式。自學體現(xiàn)在考試中,是要求我們敏捷地接受新的信息,聯(lián)系已學過的知識,通過分析、判斷,去偽存真,解決新的化學問題,這類題很有可能與研究性學習搭臺唱戲。復習中要學會挖掘信息、聯(lián)系舊知、分析綜合的方法。
二、狠抓主干知識強化專題訓練
雖然關注考點變化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強調變化的考點,而忽略了沒有調整的考點,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沒有調整的考點比變化的考點多得多。我粗略統(tǒng)計一下,在所有考點中,有60多個屬于“了解”層次的,有50多個屬于“理解(掌握)”層次的,有5個屬于“綜合運用”層次的;體現(xiàn)在高考的12道題,屬于“了解”層次的約3題,屬于“理解(掌握)”層次的約5題,屬于“綜合運用”層次的約4題;由此可見,復習的重點在“理解(掌握)”和“綜合運用”這兩個層次。
“了解”的考點雖多,但考的并不多,也不可能很難;所以,采用分散復習法比較好,平時復習時注意積累,考前20天左右回歸課本,強化記憶,相信會有“題來即解”之功效。
“理解(掌握)”和“綜合運用”這兩個層次考點是復習的關鍵,我建議采用以“主干知識”為線索,以“分析、比較、總結歸納等方法”為思路,以“專題訓練”為手段進行復習;根據(jù)我對近年理綜試題的統(tǒng)計,特別要重視以下專題的復習與訓練:1.離子反應與離子方程式2.氧化還原反應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和阿伏加德羅定律4.“位—構—性”關系及元素推斷5.化學實驗裝置與基本操作6.常見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7.實驗設計和實驗評價8.有機代表物的結構、相互衍變及推斷9.溶液的pH及其計算10.鹽類的水解11.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12.原電池與電解原理13.元素化合物(含金屬和非金屬)———典型代表物的重要性質、制法和用途14.無機推斷15.溶解度、溶液的濃度及相關計算(特別是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的混合物計算)16.化學與生活、生產(chǎn)、科技、環(huán)保。在進行專題復習訓練時,首先要對專題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注意把理論與無機物、有機物相聯(lián)系,把化學實驗與元素及其化合物相聯(lián)系,把高中三年所學的知識按專題為線索聯(lián)系起來。然后精選習題進行訓練,通過訓練后的反思,完善專題復習。
三、樹立爭分意識研究解題技巧
大家參加高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奪高分,上大學,讓收獲見證自己多年的辛苦。要奪高分,就得從平時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研究解題技巧做起。說到解題技巧,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訓練。
一是仔細審題。審題時要將題目中的相關信息與已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通過關鍵詞句捕捉相關的信息,融入高中化學知識中,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再進行分析、遷移、轉換、重組和整合,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審題過程要做到快速、細心、準確無誤,特別是對“似曾相識”的題目,要注意是否有“陷阱”。
二是注意方法。平時訓練時,一定要學會總結一些常見的解題方法,如選擇題的“篩選法”“直接法”“圖像法”“估算法”“守恒法”,推斷題的“題眼突破法”等。
三是科學答題。理綜的化學題有高起點、低落點的特點,有的題目會很長,情境比較新,看起來很生疏、很難,但實際解起來往往并不難。所以,首先要注意答題順序,原則上是先易后難,把自己有握的題先做,樹立信心;遇到生題、難題不要心慌,可先放一放,到后集中注意力搜尋頭腦中已有知識,盡可能聯(lián)系熟悉的知識和題型,調動各種解題方法去解,能做多少算多少,多得一分算一分。其次要準確答題,答案要規(guī)范書寫、層次清晰、條理清楚、邏輯嚴謹、簡潔明了,特別要緊扣得分點。還有就是答案要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尤其是開放性的試題,可以大膽用多種方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