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wǎng)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騰訊訪談直播間,大家都知道國家公務員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一年僅僅有這,現(xiàn)在正值是開學的時候。我們今天也有幸邀請到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的專家蔡金龍老師作客我們今天的節(jié)目。跟大家一起聊一聊關于備考方面的問題。下面蔡老師先跟大家打聲招呼。
蔡金龍:各位騰訊網(wǎng)友,大家好,我叫蔡金龍。
主持人:蔡老師,您在國考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研究了幾年,從近幾年來看我們國考題型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蔡金龍:變化是在總體平穩(wěn)的情況下具有小幅的變動。從我們推理來說,01年實際上考的是事件排序,沒有考類比推理,后來只考了判斷,接下來在05年的時候又考了事件排序,07、08年就把事件排序取消了,只考了類比推理,基本上在07、08年穩(wěn)定到的題型是圖形推理、演繹推理,還有定立判斷和類比推理。其他題型,增加了一種銜接的題型,數(shù)學保持穩(wěn)定。
主持人:不管是形式變化還是內容方面的變化,我想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具體每個模塊都在考什么東西?
蔡金龍:到底行測考的是什么呢,《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大家要注意這種考試跟我們以往的考試有所不同。第一這種考試實際上考的是大家的一個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就是測試出在座的各位考生的一個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如何考這個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呢,我們試圖用多種方法,后選擇這樣一種方法,是考135到140道題,用120分鐘的時間,每一道題只用了51.43秒,除了填答題的時間,只有48秒的時間做答。這個過程中必然考察一個考生如何控制心態(tài),如何控制知識點,如何控制整個場面和這樣一個難度的技巧。在此過程中,考察出了你的一個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一般分成這樣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數(shù)學運算部分,數(shù)量關系就是數(shù)量關系部分,主要考察的是數(shù)字推理,數(shù)字推理是給出一串出,根據(jù)這串數(shù)后面應該填什么,就是考察對于數(shù)字的敏感性。第二部分主要是考察數(shù)學運算,實際上是一個等量的關系。數(shù)學部分的第三部分實際上考的是資料分析,這幾年基本上都放在考試試卷的后面部分。資料分析主要考察的是一個估算能力,就是說給你一組數(shù)據(jù),能不能從這組數(shù)據(jù)中提出一些數(shù)據(jù),進行加減乘除。雖然都是在考數(shù)學,但是這三點實際上是不同的。對于數(shù)字推理,是考察你對數(shù)字,對一個數(shù)字規(guī)律的推斷,所用的技巧和我們在邏輯里面用推理的技巧很相似,觀察一個圖形或者一個數(shù)字的基本特征,抽象是什么性質在變化,后給出這樣一個規(guī)律。主題部分是后面兩個部分,就是數(shù)學運算和資料分析。資料分析主要考文字、圖形和表格。為什么要分成這兩個部分來考察大家呢,這兩部分的顯著區(qū)別在于,數(shù)量關系主要考察學生一個值等于的能力,也就是說方程左邊嚴格等于方程的右邊,不允許任何的估算,總體考察的是值等于的能力。后面的資料分析主要考察的是約等于的能力,大家對加減乘除進行一個估算,考察你約等于的能力,考察你分析數(shù)據(jù)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大家要明白這樣一個本質。對于資料分析這一部分,你要練習的就是加減乘除如何才能快速的估算,這是作為我們的重點。言語理解與表達,大家聽這個題目就會發(fā)現(xiàn),無外乎就是言語理解加言語表達。言語理解是什么呢,言語理解就是如何去理解一段話,怎么考你呢,給你一個片斷,后問你這個片斷要表達的是哪個意思,下面哪個表達的是正確的,哪個表達的是不正確的,通過這個方法考察你對這一段話的理解。它也有相應的一些變形,比如在北京,或者是某個地方,出現(xiàn)一個片斷閱讀,給出一段話,考五道題,為什么有的地方考片斷閱讀,有的地方考篇章閱讀呢,篇章實際上考的是比較少的一些省份,篇章存在一些問題,叫做區(qū)分度不夠大,我們在讀完這個篇章之后,如果對于整個篇章都沒有讀懂影響考生的將是五道題,這樣就不容易把考生的級別給拉開。所以現(xiàn)在大部分地方采取這樣一個片斷閱讀,國考這幾年實際上都在考這樣一個片斷閱讀的部分。去年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難度沒有增加,但閱讀量增大了。
主持人:還是考察大家的閱讀速度。
蔡金龍:對,這個說的很好。閱讀,我們如何才能快速閱讀?,F(xiàn)在大家能夠理解的是閱讀的實質就是如何能夠快速閱讀。另外一個是考察大家表達的能力,我能夠理解,也要表達。理解是什么,是一個輸入的過程,一般我們說讀是輸入的過程,以前也考過聽,后來不好好了,受到很多限制,而且區(qū)分度也不大。聽和讀主要是輸入的過程。我們寫和說實際上是一個輸出的過程。我們什么時候說呢,我們面試的時候會說,什么時候寫呢?寫申論是寫。在行測里面的寫,主要是考察大家對于一個詞的辨析能力,給出你四個詞,讓你選哪個詞更符合我這個語境,考察大家措詞的能力,比如是體恤民情還是體察民情,這個就需要大家仔細辨析這樣一個語境。大家會發(fā)現(xiàn)它的實質是什么呢,語境實際上是我們言語表達的關鍵,能不能找到相應的照應詞,能不能找到對應的照應詞應該照應出我括弧里面填的東西,如果找到,實際上你就理解它的語境。實際上言語表達在于照應,在于這個語境。體恤民情是可以的,體察民情是可以的,什么時候用體察民情?比如說我跟群眾打成一片,我?guī)拖聧徆と吮趁簹夤?,就是體恤民情。要注意語境。這是給大家提個醒。言語理解主要是一個速度,言語表達主要就是一個語境的理解。
常識部分,近些年來主要局限于法律的常識。有的同學說了法律常識浩如煙海,要把法律里面的邏輯主線找到,把你自己當做一個訂法人。復習什么才對呢,復習什么才不對呢,可能我復習了很多資料,后得到的結果并不好。實際上是你沒有抓到本質。考你法律常識的部分實際上考的是邏輯本質,什么叫做法律?法律就是避免自己受損失,也不要讓國家受損失,找到這樣一個度,這就是法律了,我只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并不是學術上的說法。常識我們要拉出邏輯主線之后,實際上我們對于常識的認識就會提高,不會出現(xiàn)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剩下還有一個部分就是判斷推理,實質就是邏輯。判斷椎理部分的題型比較多,一般來說判斷推理部分分成這么幾個題型,第一個題型是圖形推理,出一組圖形,讓你選擇符合這個圖形規(guī)律的,或者給你一個圖形,讓你選擇另外一個圖形和這個圖形相關的。對于邏輯來說,無外乎考察兩個方面,第一方面你要具備一些常識,在這個常識的基礎上進行推理。我有常識,在常識上進行推理,如果赤**地考你推理怎么辦,圖形推理正好就是這個過程,你小學一年級,還是大學四年級做圖形推理,大家看到的都是一個三角,一個方塊,這種題型在我們公務員考試里面是縫考必出的,會發(fā)現(xiàn)和地方都會考。這種題型在近些年來在縮小,縮到了五道題,不排除未來有擴大的可能。通過看地方出題規(guī)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般會借鑒國外的智商測試,國外的智商測試也會出現(xiàn)圖形推理這些東西。他們本質都是觀察、抽象和推理,你要明白觀察什么,抽象什么和推理。
對于我們邏輯,一般來說考察的就是特殊與一般之間的關系。出題人在設置這些出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不漏的把你一些知識全部考察出來,特殊與一般的關系有什么,要么就是一般對一般,特殊對特殊。一般對一般,特殊對特殊,怎么考你,這就叫做類比推理。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這就是演繹推理,實際上就出了這兩種題型。類比推理,給你出一組詞,讓你說這兩種詞的關系,就是類比推理,從一般到一般,特殊到特殊。演繹推理就是從一般到推理,但這些年來考的不多了。定義判斷,就是給你一個定義,說明白了這個定義干什么,然后給你一些選項,讓你說出符合這些定義的。我說A加B等于A,A選項是1+1等于1,這就是對的。判斷是什么,就是定義判斷,推理是什么,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正好判斷加推理把我們這個邏輯全部考出來了。
這就是對于整個行測部分,每個部分給你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主持人:蔡老師對于行測究竟考什么,以及每個模塊做了實質性的分析。我們知道您是邏輯的專家了,您就針對邏輯給大家舉一些實質性的題目,給大家說明一下,讓大家能夠明白一點。
蔡金龍:主持人問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說能不能舉一些實例來說,大家馬上要參加09年這樣的一個考試了。對于08年的國考我們說一下,很多同學會說08年這一年可能比07年略微簡單一些,我們說是略微簡單一些,但是信息量增大了。我之前接受訪談也說,今年考試難度略低,但是閱讀量增大了。我們每年都出現(xiàn)一些新題,去年也出現(xiàn)一些新題,整個部分出的多新題的就是邏輯部分,邏輯部分出多新題的部分就是類比推理。它出的新題就是形式上的新題,類比推理出新題了,一個是三個選項進行類比,有的同學說沒見過,但這種題型實際上在實質上是一樣的。我們?yōu)槭裁匆鋈齻€選項的一個類比推理呢,有兩個好處,大家可以仔細理解一下。第一個好處,我們出題更加嚴謹了,大家想想,以前都是兩個選項,這兩個選項可能存在的類比關系很多,我們不選擇它主要的類比關系,而選擇一個雜的類比關系,就會出現(xiàn)另外的選項,有可能出現(xiàn)爭議,所以就有三個選項,前面兩個可以類比,后面兩個可以類比,其他的也可以類比。第二個好處,相當于一道題做了兩道題,大限度浪費一下考生的時間。但是它的實質大家要明白,實質只是六種二元關系發(fā)生變化,六種邏輯關系。之前大家看到很多資料,資料現(xiàn)在比較雜,很多資料實際上寫明了什么呢,一說類比都會舉出很多條類比關系,比如書和它的作者,工具和它的對象,這些的關系我們是窮舉不完的。但我們應該考察的是邏輯關系。邏輯關系就是什么呢,邏輯關系相對比較少。說這樣一個一一對應和非一一對應。比如出一本書和它的作者,不是考你一本書和它的作者,而是一一對應和非一一對應。做這種題目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你做了三十多條對比,四十多條對比,這是語意上的對比,是窮舉不完的,但常見只有六種這樣的邏輯關系。實質就是六種邏輯關系,在形式上不管怎么變化也是這六種,前兩個詞是一種邏輯關系,后兩個詞再是一個邏輯關系而已。包括前兩年出的,什么等于括號,括號等于什么,這樣就是在浪費你的時間,實質沒有變化,還是兩個詞進行類比。大家學會了它的實質,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實際上是形式上的辦法,每年我們研究這樣的考試試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管什么考試,它的創(chuàng)新無外乎就是形式和內容兩個部分。剛才我說的這個就是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內容上沒變,都是在考六種二元關系,只不過形式上變成了三項,只不過形式上多了兩個括號而已。內容上怎么創(chuàng)新了,比如去年08年國考,大家可以仔細發(fā)現(xiàn),比如對于加強來說,加強是不是分兩種,第一種是沒了這個選項就不行了,這種叫做雪中送炭的加強,沒有這個選項,這個加強論斷就不成立了,第二個加強是有了它更好的加強,這個叫做錦上添花。兩個碰在一起的時候,顯然選擇雪中送炭的。大家把每個題目的本質拔出來就可以了,06、07、08年這幾年出的題目都非常好,雖然在市面上有很多爭議,但這些題目出的是非常好的,每一道題我們把它的邏輯本質拔清,實際上每一道題都是很有味道的。每年都會出一些新鮮的題,但都不離根本,只不過在形式上有一些變化而已。我們要立足于前幾年的真題然后進行這樣的復習。對于定義判斷和類比推理,不要在語意分析上多做文章,要從邏輯分析上多做一些功課。這是我對大家的建議。
主持人:剛才蔡老師就一些實質的題目給大家進行的分析。我們行測,剛才您也解釋了什么是行測,行測的實質也給大家介紹了一下。有些網(wǎng)友就問了,行測我也知道了,但今年是第一年考,還不知道行測怎么去學?
蔡金龍:這也是很多考生的問題,很多考生都會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平時做講座和授課過程中,近還寫了一本書,跟同事張超老師在完成這樣一本書,希望把所有的教學經驗放在這個模塊寶典里面。寫書過程中,很多同學都過來問我,您能不能跟我說一下,我第一年來考試到底怎么學呢,怎么才能把這個學好呢,利用現(xiàn)有的時間還不夠用呢,我跟這位考生說,實際上我們從9月底,10月初開始準備,時間就是可以的了,我不能說這是好的選擇,但時間是可以的。如何準備呢,我們說要準備這樣一個行測考試,我提到的是三點。這三點是什么呢,基本的行測常識、清晰的題型體系、必要的或者說實用的考試技巧。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些基本的常識,第二個是需要一個清晰的題型體系,第三個是有一些實用的技巧。我就這三點,仔細給大家解釋一下,大家在平時學習中會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镜男袦y常識,大家在平時學的誤區(qū),就是貪多,貪多嚼不爛,不能準確定位。我長期從事行測的命題研究,我主要帶的是邏輯,因為個人時間精力的問題。邏輯里面經常會有同學問我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把邏輯部分掌握好,是不是我要找一個同學,找一個邏輯學系的同學,把他的講義拿過來,把他的書拿過來看一下,我告訴你這是不需用的,雖然看了,絕對會對你有幫助,當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如果在這個地方浪費了很多精力,那么其他科是不是復習就要受限制了。為了達到考試的目的,我們實際上常識是需要準確定位的。一個公務員考試不是專為邏輯學考生而準備的,不是為你學邏輯的人準備的,所以它考的邏輯,能夠區(qū)分中生活中邏輯的錯誤,這些常識你懂了就可以。后半段就是三個定理,七個翻譯。常識不是貪多,有用就行。言語,有很多同學說言語我要不要把一個中文系的弄來,言語也是不需用的,言語主要學一些語法里面的關聯(lián)詞,病句雖然不考了,但如果考地方的,這幾年??嫉亩畟€病句熟悉了,那我們心里就是有底的了?;镜男袦y常識,大家要注意的就是要準確定位。我這里說的是基本行測常識,說的是基本,就是要準確定位。
第三個是清晰的題型體系。很多同學給我寫信,給我發(fā)郵件,跟我說這樣的一些事情,從開始準備國考到現(xiàn)在,已經準備了很多題目,基本上已經做了幾千套,為什么感覺還是收獲不大呢,收獲不大的原因來源于你沒有一個清晰的體系。當你有一個清晰的體系再做這套題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經常會問考生這樣一個問題,你吃飯會慌嗎?吃飯大家都不見慌,每天端起碗來吃飯就可以了,慌來源于什么,慌來源于未知,比如我們晚上走道會害怕,為什么害怕,因為不知道角落里蹲著什么東西。你吃飯不會慌,你吃西餐會不會慌,這個會慌,因為你不懂它的體系,所以你不懂它的體系心里就會慌,所以這就是解決大家為什么考試的時候坐在那里心會慌,我做了幾千套題心還會慌,為什么,因為沒有一個體系。當我知道每一個題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第三步怎么走的時候,當我坐在那里,知道演繹就是四大類幾種題型的時候,當我坐在那里類比推理就是六種二元關系的時候,當我坐在那里知道數(shù)學就是那幾種題型的時候,心里還會慌嗎。體系不是市面上的題點,這是不一樣的,題點是做總結,把我們的題型總結成無限細分,比如我們總結了215個題型,你說給你215個題型,是不是沒有給你任何題型,所以我們要把這些分出體系來。題型不能太多,比如我們的邏輯部分,就是十一類題型,像資料分析,把資料分析打順,說白了任何一個資料分析就是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數(shù)據(jù),能夠把數(shù)據(jù)從這篇文章提出來,無外乎就是文字、圖形、表格,分別教你一些技巧,這就是三個知識點。接著我們再處理數(shù)據(jù),說白了就是加減乘除,學一個估算方法就可以了,這樣一精簡,資料分析很清晰的體系,兩步走,就是提出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提出數(shù)據(jù)記什么點,分析數(shù)據(jù)記什么點,你都學會了,你再去做題,做三十套也會覺得自己提升很快,你做了四十套不按照這樣的方法走,仍然會覺得心里很慌。所以第二天,就是要給大家一個清晰的題型體系,而不是題點,我們的題目不需要太多,控制在一個量是好的。如果題太多,就相當于你記題了,而且每個題型是一道題,記一下題的答案不就得了。
第三,我們公務員的考試題目,平均每道題是51.43秒的時間,除了填答題卡的時候就是48秒的時間,如何在48秒當中做答,這就是實用的考試技巧。你沒考試技巧,說白了,你很可能48秒就讀不完。我們隨便舉一些例子,比如言語理解與表達,怎么樣才能快速地把言語理解與表達做出來呢,很多考生跟我們反應的情況是,言語理解與表達這道題我在下面能做對,但是我做不完。怎么樣才能快速做完呢,大家要注意,我們言語的體系滿足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叫做二八原則,大家要理解這樣一個二八原則,就是20%的字提供了80%的信息,80%的字提供了20%的信息。再說直白一點,我們的一個言語體系就是一個說廢話的過程。我們要在言語理解學的就是怎么樣從一段話里面提出里面關鍵的一句話。因為時間的關系,只能給大家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用關聯(lián)詞的方法就可以找出那句話重要了,比如“所以”,所以之后是不是重要的,還有“但是”,轉折了,但是之后是不是重要的。比如領導找我談話,小蔡近不遲到,不曠課,不早退,還能幫助老同志,這不是很好嗎,但是我們要裁員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要裁員了,一讀到“但是”,很快劃出但是后面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篇文章的核心,這就是考試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在48秒鐘之內讀完。現(xiàn)在提技巧的很多,也有很多本書和網(wǎng)上資料作出這樣提技巧的可能。技巧,你要分析什么叫技巧。第一個,你在學技巧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技巧在什么時候用,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技巧在什么地方用的時候,這個技巧你學了也等于白學,沒用。相當于你學了一道題,這個快速解法之后,不知道這道解法還能在什么地方用,你只知道這樣一道題,或者是這樣一個解法,說白了,你把答案背下來就得了。第二,給你一百條路,相當于沒給你任何一條路。給你一百條路,在考試里面48秒的時間,你都不知道走那條路。你要用有效的方法,都按照這樣一個標準的清晰的而且是快速的流程走下去,而且很多方法都不算方法,只算思想。比如排除法,我一直說排除法不叫方法,排除只是一種思想,是不是ABCD四個答案都要知道它是對的還是錯的,才能用排除法。如果出現(xiàn)了排除法,你要接著問下去,我們學的不是排除法,學的應該是排除的準則,排除法不算方法,而排除準則才重要。我們學的一定要準確定位。給你一百條路等于沒給你路。而且我們要選擇到底走哪條路,要選擇對這種題型覆蓋大的方法,而且是有效的。第三點,48秒之內解完的才算。如果兩道題才能解這一道題,你就需要慎重用這個方法了,如果還沒做對,相當于一題沒做對,還浪費了一個題的成本。什么叫做技巧,就是知道在什么時候用,第二是在覆蓋范圍大,效用,第三一定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完,這才是考試技巧。這樣的技巧有沒有用呢,我一直強調行測處處有技巧。
大家怎么去學習呢,怎么把我們的行測學好,第一要學的是常識。這個常識是基本的,不要多,要準確定位。第二個是體系,你對于每個部分要有一個體系,要知道這個部分一般考了我們這個題型,這幾個題型是怎么分布的,這個題型不要太多,要有清晰的題型體系。第三,必要的考試技巧,就是說針對每一個題型,你要有一個覆蓋率大的技巧,這樣就形成了我們這樣一個行測的學習。
主持人:我們有了基本的基礎知識之后,加上相應的技巧,練完一些題目之后,把這些解題技巧總結好,還要把它串聯(lián)起來,形成整個的體系。這樣的去學習。
蔡金龍:對,這個說法很對。我一直在提這樣一句話,叫做我們要學習的是什么,學習的是可操作成系統(tǒng)的技巧??刹僮鞔硎裁?,能分出一二三步來,拿到這道題知道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成系統(tǒng)是什么,是把所有技巧都歸納在所有題型里面。當一個技巧不成體系的時候,這個技巧等于不是技巧。東一個技巧,西一個技巧,南一個技巧,北一個技巧,相當于什么技巧都沒有記,所以是可操作成系統(tǒng)的技巧。
主持人:您剛才也順便的說了一下題海戰(zhàn)術這一塊,說到練習這方面,我們知道怎么去學行測了,但我們又怎么去練呢,拿一些什么樣的題目去練。因為有一些考生也說到,國考的題目,就像您剛才說的,每年會翻新,不管是在形式和內容上面都會翻新。我們也知道,江蘇這些地方是比較超前的,是不是在拿題目的時候,考生除了做歷年真題,也可以做歷年比較超前省份的真題來做。
蔡金龍:我們做真題當然是一部分,說白了,做真題,做模擬題都叫做題。同時學習是吸收,吸收別人的技巧,這個技巧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可以從書上去吸收,可以從網(wǎng)上去吸收,可以在網(wǎng)站上進行學習。也可以找有經驗的人,還可以找一些輔導班;學習過程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接下來是做題,做題是練習和鞏固的過程,之后就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后考前的時候還有一個沖刺過程,就是在短的時間內能不能拿出多的東西。第一步是學習,第二步是練習,第三步是查漏補缺,第四步是沖刺。9月底和10月初是絕對要開始的了,我們分成四個部分的話,每個部分只有兩個星期的復習時間了,這樣的話時間是不夠的,所以9月底10月初一定要開始學習的部分。學習部分,無外乎是從書和網(wǎng)上等很多方面,網(wǎng)上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資料豐富,另外我們可以從書,書的優(yōu)勢就在于全,而且它把所有老師的經驗全部積累在一起。對于這樣的一個書,在書的時候,實際上要教大家一種方法,大家要慎選一些書籍。一般我們在出書的時候,經常會采用這樣一個方法,就是很多的圖書采取這種知識后帶題型的方法,這種很好。就是前面給了一堆知識,后帶出這樣一個題型,這里面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很難區(qū)分該用前面知識的哪一點了。還有一部分圖書,這部分圖書是以題型帶技巧,大家注意選擇這樣的書籍,就是以題型帶技巧。就是說面前擺的是你能夠識別的題型,以這些題型帶出技巧來,技巧里面你需要什么知識再把這個知識拿出來。這是我們通過圖書來學習。另外大家可以找一些有經驗的人或者是老師進行輔導一下,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方略。剛才提到了練習的過程,就是練習一些題目,這些題目無外乎就是真題和模擬題。真題剛才已經提到了,我們國考有一些真題,還有一些省份有超前的題目,比如江蘇,去年有一道國考,圖形推理中有一道題目就引進了江蘇的經驗,江蘇已經連續(xù)三年出這樣的題目了,具體練哪些地方的題目,在沖刺的時候需要大家聽一下,多上網(wǎng)看看,多收集這樣的資料,或者多找一些有經驗的人,后聽一下專家的意見,比如江蘇具體哪四類題目我們還沒有考過,聽一下專家的建議。練題過程中要適當?shù)囟嗑氁恍┑胤胶蛧业恼骖},這是一定要練的。
查漏補缺的階段,基本上是以書作為補充。第一部分就是多聽一些,第二部分是多練一些真題,第三部分是多看一些書,第四部分是多沖一下,實際上拉出了我們整個復習的策略,整個完善的備考策略。學習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剛才問到我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和地方的區(qū)別。國家出題的時候實際上扎堆現(xiàn)象嚴重,比如今年出可以推出型,比如邏輯里面給你一段話,后問你可以推出什么,考了很多這樣的,十個里面可能考了八個,還有兩個是考無法推出,實際上也是換湯不換藥。還有圖形里面考數(shù)量,可能60%以上都是考數(shù)量。國家扎堆現(xiàn)象比較嚴重。地方相對比較平均,這種題出一點,那種題出一點,每個題型都出現(xiàn)一點。大家在練習的時候,格外提醒大家,用國考練題型,國考已經很全了,而且國好在求新求異。地方性考試主要是掐一下你的時間,用國考掐你的時間是不準的。我們教大家的技巧是四個規(guī)律,有的可能十幾秒,比如今年邏輯比較多,都在A推B推C的時候,很可能不是十幾秒了,可能需要一分多鐘,這就不是掐國考了。同時要選擇正版出版物,公務員是不公布解析和答案,所以答案與否完全依賴于老師的水平,還有就是這個出版物是否正規(guī)。真題的時候也完全依賴于一個老師的水平,關鍵就是同學不要拿到這樣一個錯誤答案。錯誤答案實際上有兩點不好,第一點不好就是很浪費呢的時間,總共就兩個多月的時間復習,這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浪費在錯題上,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事。第二,你拿錯題去想,想三天,把這個錯誤答案想明白了,這是可怕的。所以盡量找一些正規(guī)出版物去讀,盡量不選擇盜版書籍,因為入排的時候,很有可能答案都不對應。我見過一個,說前面此答案寫的是C,解釋為D,后是說選D。我們可以多練一些真題,多練一些常規(guī)題。
主持人:剛才蔡老師也說到了,9月初10月初是佳的復習階段,現(xiàn)在剛剛開學,廣大考生,不管是工作的,還是上學的,也應該收收心,馬上進入一個備考狀態(tài)。在后請蔡老師,面對我們網(wǎng)前的各位網(wǎng)友說一句祝福語。
蔡金龍:只要經過這樣一段的努力,什么時候都不晚。從10月開始是好的,祝愿各位考生從10月開始抓緊這段時間,我們分階段,分科目的進行練習,后取得這樣的一個優(yōu)異成績。也祝愿大家后在公務員之路上越走越遠,金榜題名,謝謝各位網(wǎng)友。
主持人:非常感謝蔡老師,也同時非常感謝大家一直關注我們的節(jié)目,后祝各位考生能夠取得優(yōu)異成績,能夠取得自己理想的職位,謝謝,再見。
蔡金龍:各位騰訊網(wǎng)友,大家好,我叫蔡金龍。
主持人:蔡老師,您在國考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研究了幾年,從近幾年來看我們國考題型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蔡金龍:變化是在總體平穩(wěn)的情況下具有小幅的變動。從我們推理來說,01年實際上考的是事件排序,沒有考類比推理,后來只考了判斷,接下來在05年的時候又考了事件排序,07、08年就把事件排序取消了,只考了類比推理,基本上在07、08年穩(wěn)定到的題型是圖形推理、演繹推理,還有定立判斷和類比推理。其他題型,增加了一種銜接的題型,數(shù)學保持穩(wěn)定。
主持人:不管是形式變化還是內容方面的變化,我想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具體每個模塊都在考什么東西?
蔡金龍:到底行測考的是什么呢,《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大家要注意這種考試跟我們以往的考試有所不同。第一這種考試實際上考的是大家的一個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就是測試出在座的各位考生的一個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如何考這個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呢,我們試圖用多種方法,后選擇這樣一種方法,是考135到140道題,用120分鐘的時間,每一道題只用了51.43秒,除了填答題的時間,只有48秒的時間做答。這個過程中必然考察一個考生如何控制心態(tài),如何控制知識點,如何控制整個場面和這樣一個難度的技巧。在此過程中,考察出了你的一個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一般分成這樣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數(shù)學運算部分,數(shù)量關系就是數(shù)量關系部分,主要考察的是數(shù)字推理,數(shù)字推理是給出一串出,根據(jù)這串數(shù)后面應該填什么,就是考察對于數(shù)字的敏感性。第二部分主要是考察數(shù)學運算,實際上是一個等量的關系。數(shù)學部分的第三部分實際上考的是資料分析,這幾年基本上都放在考試試卷的后面部分。資料分析主要考察的是一個估算能力,就是說給你一組數(shù)據(jù),能不能從這組數(shù)據(jù)中提出一些數(shù)據(jù),進行加減乘除。雖然都是在考數(shù)學,但是這三點實際上是不同的。對于數(shù)字推理,是考察你對數(shù)字,對一個數(shù)字規(guī)律的推斷,所用的技巧和我們在邏輯里面用推理的技巧很相似,觀察一個圖形或者一個數(shù)字的基本特征,抽象是什么性質在變化,后給出這樣一個規(guī)律。主題部分是后面兩個部分,就是數(shù)學運算和資料分析。資料分析主要考文字、圖形和表格。為什么要分成這兩個部分來考察大家呢,這兩部分的顯著區(qū)別在于,數(shù)量關系主要考察學生一個值等于的能力,也就是說方程左邊嚴格等于方程的右邊,不允許任何的估算,總體考察的是值等于的能力。后面的資料分析主要考察的是約等于的能力,大家對加減乘除進行一個估算,考察你約等于的能力,考察你分析數(shù)據(jù)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大家要明白這樣一個本質。對于資料分析這一部分,你要練習的就是加減乘除如何才能快速的估算,這是作為我們的重點。言語理解與表達,大家聽這個題目就會發(fā)現(xiàn),無外乎就是言語理解加言語表達。言語理解是什么呢,言語理解就是如何去理解一段話,怎么考你呢,給你一個片斷,后問你這個片斷要表達的是哪個意思,下面哪個表達的是正確的,哪個表達的是不正確的,通過這個方法考察你對這一段話的理解。它也有相應的一些變形,比如在北京,或者是某個地方,出現(xiàn)一個片斷閱讀,給出一段話,考五道題,為什么有的地方考片斷閱讀,有的地方考篇章閱讀呢,篇章實際上考的是比較少的一些省份,篇章存在一些問題,叫做區(qū)分度不夠大,我們在讀完這個篇章之后,如果對于整個篇章都沒有讀懂影響考生的將是五道題,這樣就不容易把考生的級別給拉開。所以現(xiàn)在大部分地方采取這樣一個片斷閱讀,國考這幾年實際上都在考這樣一個片斷閱讀的部分。去年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難度沒有增加,但閱讀量增大了。
主持人:還是考察大家的閱讀速度。
蔡金龍:對,這個說的很好。閱讀,我們如何才能快速閱讀?,F(xiàn)在大家能夠理解的是閱讀的實質就是如何能夠快速閱讀。另外一個是考察大家表達的能力,我能夠理解,也要表達。理解是什么,是一個輸入的過程,一般我們說讀是輸入的過程,以前也考過聽,后來不好好了,受到很多限制,而且區(qū)分度也不大。聽和讀主要是輸入的過程。我們寫和說實際上是一個輸出的過程。我們什么時候說呢,我們面試的時候會說,什么時候寫呢?寫申論是寫。在行測里面的寫,主要是考察大家對于一個詞的辨析能力,給出你四個詞,讓你選哪個詞更符合我這個語境,考察大家措詞的能力,比如是體恤民情還是體察民情,這個就需要大家仔細辨析這樣一個語境。大家會發(fā)現(xiàn)它的實質是什么呢,語境實際上是我們言語表達的關鍵,能不能找到相應的照應詞,能不能找到對應的照應詞應該照應出我括弧里面填的東西,如果找到,實際上你就理解它的語境。實際上言語表達在于照應,在于這個語境。體恤民情是可以的,體察民情是可以的,什么時候用體察民情?比如說我跟群眾打成一片,我?guī)拖聧徆と吮趁簹夤?,就是體恤民情。要注意語境。這是給大家提個醒。言語理解主要是一個速度,言語表達主要就是一個語境的理解。
常識部分,近些年來主要局限于法律的常識。有的同學說了法律常識浩如煙海,要把法律里面的邏輯主線找到,把你自己當做一個訂法人。復習什么才對呢,復習什么才不對呢,可能我復習了很多資料,后得到的結果并不好。實際上是你沒有抓到本質。考你法律常識的部分實際上考的是邏輯本質,什么叫做法律?法律就是避免自己受損失,也不要讓國家受損失,找到這樣一個度,這就是法律了,我只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并不是學術上的說法。常識我們要拉出邏輯主線之后,實際上我們對于常識的認識就會提高,不會出現(xiàn)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剩下還有一個部分就是判斷推理,實質就是邏輯。判斷椎理部分的題型比較多,一般來說判斷推理部分分成這么幾個題型,第一個題型是圖形推理,出一組圖形,讓你選擇符合這個圖形規(guī)律的,或者給你一個圖形,讓你選擇另外一個圖形和這個圖形相關的。對于邏輯來說,無外乎考察兩個方面,第一方面你要具備一些常識,在這個常識的基礎上進行推理。我有常識,在常識上進行推理,如果赤**地考你推理怎么辦,圖形推理正好就是這個過程,你小學一年級,還是大學四年級做圖形推理,大家看到的都是一個三角,一個方塊,這種題型在我們公務員考試里面是縫考必出的,會發(fā)現(xiàn)和地方都會考。這種題型在近些年來在縮小,縮到了五道題,不排除未來有擴大的可能。通過看地方出題規(guī)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般會借鑒國外的智商測試,國外的智商測試也會出現(xiàn)圖形推理這些東西。他們本質都是觀察、抽象和推理,你要明白觀察什么,抽象什么和推理。
對于我們邏輯,一般來說考察的就是特殊與一般之間的關系。出題人在設置這些出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不漏的把你一些知識全部考察出來,特殊與一般的關系有什么,要么就是一般對一般,特殊對特殊。一般對一般,特殊對特殊,怎么考你,這就叫做類比推理。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這就是演繹推理,實際上就出了這兩種題型。類比推理,給你出一組詞,讓你說這兩種詞的關系,就是類比推理,從一般到一般,特殊到特殊。演繹推理就是從一般到推理,但這些年來考的不多了。定義判斷,就是給你一個定義,說明白了這個定義干什么,然后給你一些選項,讓你說出符合這些定義的。我說A加B等于A,A選項是1+1等于1,這就是對的。判斷是什么,就是定義判斷,推理是什么,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正好判斷加推理把我們這個邏輯全部考出來了。
這就是對于整個行測部分,每個部分給你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主持人:蔡老師對于行測究竟考什么,以及每個模塊做了實質性的分析。我們知道您是邏輯的專家了,您就針對邏輯給大家舉一些實質性的題目,給大家說明一下,讓大家能夠明白一點。
蔡金龍:主持人問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說能不能舉一些實例來說,大家馬上要參加09年這樣的一個考試了。對于08年的國考我們說一下,很多同學會說08年這一年可能比07年略微簡單一些,我們說是略微簡單一些,但是信息量增大了。我之前接受訪談也說,今年考試難度略低,但是閱讀量增大了。我們每年都出現(xiàn)一些新題,去年也出現(xiàn)一些新題,整個部分出的多新題的就是邏輯部分,邏輯部分出多新題的部分就是類比推理。它出的新題就是形式上的新題,類比推理出新題了,一個是三個選項進行類比,有的同學說沒見過,但這種題型實際上在實質上是一樣的。我們?yōu)槭裁匆鋈齻€選項的一個類比推理呢,有兩個好處,大家可以仔細理解一下。第一個好處,我們出題更加嚴謹了,大家想想,以前都是兩個選項,這兩個選項可能存在的類比關系很多,我們不選擇它主要的類比關系,而選擇一個雜的類比關系,就會出現(xiàn)另外的選項,有可能出現(xiàn)爭議,所以就有三個選項,前面兩個可以類比,后面兩個可以類比,其他的也可以類比。第二個好處,相當于一道題做了兩道題,大限度浪費一下考生的時間。但是它的實質大家要明白,實質只是六種二元關系發(fā)生變化,六種邏輯關系。之前大家看到很多資料,資料現(xiàn)在比較雜,很多資料實際上寫明了什么呢,一說類比都會舉出很多條類比關系,比如書和它的作者,工具和它的對象,這些的關系我們是窮舉不完的。但我們應該考察的是邏輯關系。邏輯關系就是什么呢,邏輯關系相對比較少。說這樣一個一一對應和非一一對應。比如出一本書和它的作者,不是考你一本書和它的作者,而是一一對應和非一一對應。做這種題目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你做了三十多條對比,四十多條對比,這是語意上的對比,是窮舉不完的,但常見只有六種這樣的邏輯關系。實質就是六種邏輯關系,在形式上不管怎么變化也是這六種,前兩個詞是一種邏輯關系,后兩個詞再是一個邏輯關系而已。包括前兩年出的,什么等于括號,括號等于什么,這樣就是在浪費你的時間,實質沒有變化,還是兩個詞進行類比。大家學會了它的實質,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實際上是形式上的辦法,每年我們研究這樣的考試試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管什么考試,它的創(chuàng)新無外乎就是形式和內容兩個部分。剛才我說的這個就是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內容上沒變,都是在考六種二元關系,只不過形式上變成了三項,只不過形式上多了兩個括號而已。內容上怎么創(chuàng)新了,比如去年08年國考,大家可以仔細發(fā)現(xiàn),比如對于加強來說,加強是不是分兩種,第一種是沒了這個選項就不行了,這種叫做雪中送炭的加強,沒有這個選項,這個加強論斷就不成立了,第二個加強是有了它更好的加強,這個叫做錦上添花。兩個碰在一起的時候,顯然選擇雪中送炭的。大家把每個題目的本質拔出來就可以了,06、07、08年這幾年出的題目都非常好,雖然在市面上有很多爭議,但這些題目出的是非常好的,每一道題我們把它的邏輯本質拔清,實際上每一道題都是很有味道的。每年都會出一些新鮮的題,但都不離根本,只不過在形式上有一些變化而已。我們要立足于前幾年的真題然后進行這樣的復習。對于定義判斷和類比推理,不要在語意分析上多做文章,要從邏輯分析上多做一些功課。這是我對大家的建議。
主持人:剛才蔡老師就一些實質的題目給大家進行的分析。我們行測,剛才您也解釋了什么是行測,行測的實質也給大家介紹了一下。有些網(wǎng)友就問了,行測我也知道了,但今年是第一年考,還不知道行測怎么去學?
蔡金龍:這也是很多考生的問題,很多考生都會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平時做講座和授課過程中,近還寫了一本書,跟同事張超老師在完成這樣一本書,希望把所有的教學經驗放在這個模塊寶典里面。寫書過程中,很多同學都過來問我,您能不能跟我說一下,我第一年來考試到底怎么學呢,怎么才能把這個學好呢,利用現(xiàn)有的時間還不夠用呢,我跟這位考生說,實際上我們從9月底,10月初開始準備,時間就是可以的了,我不能說這是好的選擇,但時間是可以的。如何準備呢,我們說要準備這樣一個行測考試,我提到的是三點。這三點是什么呢,基本的行測常識、清晰的題型體系、必要的或者說實用的考試技巧。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些基本的常識,第二個是需要一個清晰的題型體系,第三個是有一些實用的技巧。我就這三點,仔細給大家解釋一下,大家在平時學習中會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镜男袦y常識,大家在平時學的誤區(qū),就是貪多,貪多嚼不爛,不能準確定位。我長期從事行測的命題研究,我主要帶的是邏輯,因為個人時間精力的問題。邏輯里面經常會有同學問我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把邏輯部分掌握好,是不是我要找一個同學,找一個邏輯學系的同學,把他的講義拿過來,把他的書拿過來看一下,我告訴你這是不需用的,雖然看了,絕對會對你有幫助,當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如果在這個地方浪費了很多精力,那么其他科是不是復習就要受限制了。為了達到考試的目的,我們實際上常識是需要準確定位的。一個公務員考試不是專為邏輯學考生而準備的,不是為你學邏輯的人準備的,所以它考的邏輯,能夠區(qū)分中生活中邏輯的錯誤,這些常識你懂了就可以。后半段就是三個定理,七個翻譯。常識不是貪多,有用就行。言語,有很多同學說言語我要不要把一個中文系的弄來,言語也是不需用的,言語主要學一些語法里面的關聯(lián)詞,病句雖然不考了,但如果考地方的,這幾年??嫉亩畟€病句熟悉了,那我們心里就是有底的了?;镜男袦y常識,大家要注意的就是要準確定位。我這里說的是基本行測常識,說的是基本,就是要準確定位。
第三個是清晰的題型體系。很多同學給我寫信,給我發(fā)郵件,跟我說這樣的一些事情,從開始準備國考到現(xiàn)在,已經準備了很多題目,基本上已經做了幾千套,為什么感覺還是收獲不大呢,收獲不大的原因來源于你沒有一個清晰的體系。當你有一個清晰的體系再做這套題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經常會問考生這樣一個問題,你吃飯會慌嗎?吃飯大家都不見慌,每天端起碗來吃飯就可以了,慌來源于什么,慌來源于未知,比如我們晚上走道會害怕,為什么害怕,因為不知道角落里蹲著什么東西。你吃飯不會慌,你吃西餐會不會慌,這個會慌,因為你不懂它的體系,所以你不懂它的體系心里就會慌,所以這就是解決大家為什么考試的時候坐在那里心會慌,我做了幾千套題心還會慌,為什么,因為沒有一個體系。當我知道每一個題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第三步怎么走的時候,當我坐在那里,知道演繹就是四大類幾種題型的時候,當我坐在那里類比推理就是六種二元關系的時候,當我坐在那里知道數(shù)學就是那幾種題型的時候,心里還會慌嗎。體系不是市面上的題點,這是不一樣的,題點是做總結,把我們的題型總結成無限細分,比如我們總結了215個題型,你說給你215個題型,是不是沒有給你任何題型,所以我們要把這些分出體系來。題型不能太多,比如我們的邏輯部分,就是十一類題型,像資料分析,把資料分析打順,說白了任何一個資料分析就是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數(shù)據(jù),能夠把數(shù)據(jù)從這篇文章提出來,無外乎就是文字、圖形、表格,分別教你一些技巧,這就是三個知識點。接著我們再處理數(shù)據(jù),說白了就是加減乘除,學一個估算方法就可以了,這樣一精簡,資料分析很清晰的體系,兩步走,就是提出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提出數(shù)據(jù)記什么點,分析數(shù)據(jù)記什么點,你都學會了,你再去做題,做三十套也會覺得自己提升很快,你做了四十套不按照這樣的方法走,仍然會覺得心里很慌。所以第二天,就是要給大家一個清晰的題型體系,而不是題點,我們的題目不需要太多,控制在一個量是好的。如果題太多,就相當于你記題了,而且每個題型是一道題,記一下題的答案不就得了。
第三,我們公務員的考試題目,平均每道題是51.43秒的時間,除了填答題卡的時候就是48秒的時間,如何在48秒當中做答,這就是實用的考試技巧。你沒考試技巧,說白了,你很可能48秒就讀不完。我們隨便舉一些例子,比如言語理解與表達,怎么樣才能快速地把言語理解與表達做出來呢,很多考生跟我們反應的情況是,言語理解與表達這道題我在下面能做對,但是我做不完。怎么樣才能快速做完呢,大家要注意,我們言語的體系滿足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叫做二八原則,大家要理解這樣一個二八原則,就是20%的字提供了80%的信息,80%的字提供了20%的信息。再說直白一點,我們的一個言語體系就是一個說廢話的過程。我們要在言語理解學的就是怎么樣從一段話里面提出里面關鍵的一句話。因為時間的關系,只能給大家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用關聯(lián)詞的方法就可以找出那句話重要了,比如“所以”,所以之后是不是重要的,還有“但是”,轉折了,但是之后是不是重要的。比如領導找我談話,小蔡近不遲到,不曠課,不早退,還能幫助老同志,這不是很好嗎,但是我們要裁員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要裁員了,一讀到“但是”,很快劃出但是后面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篇文章的核心,這就是考試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在48秒鐘之內讀完。現(xiàn)在提技巧的很多,也有很多本書和網(wǎng)上資料作出這樣提技巧的可能。技巧,你要分析什么叫技巧。第一個,你在學技巧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技巧在什么時候用,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技巧在什么地方用的時候,這個技巧你學了也等于白學,沒用。相當于你學了一道題,這個快速解法之后,不知道這道解法還能在什么地方用,你只知道這樣一道題,或者是這樣一個解法,說白了,你把答案背下來就得了。第二,給你一百條路,相當于沒給你任何一條路。給你一百條路,在考試里面48秒的時間,你都不知道走那條路。你要用有效的方法,都按照這樣一個標準的清晰的而且是快速的流程走下去,而且很多方法都不算方法,只算思想。比如排除法,我一直說排除法不叫方法,排除只是一種思想,是不是ABCD四個答案都要知道它是對的還是錯的,才能用排除法。如果出現(xiàn)了排除法,你要接著問下去,我們學的不是排除法,學的應該是排除的準則,排除法不算方法,而排除準則才重要。我們學的一定要準確定位。給你一百條路等于沒給你路。而且我們要選擇到底走哪條路,要選擇對這種題型覆蓋大的方法,而且是有效的。第三點,48秒之內解完的才算。如果兩道題才能解這一道題,你就需要慎重用這個方法了,如果還沒做對,相當于一題沒做對,還浪費了一個題的成本。什么叫做技巧,就是知道在什么時候用,第二是在覆蓋范圍大,效用,第三一定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完,這才是考試技巧。這樣的技巧有沒有用呢,我一直強調行測處處有技巧。
大家怎么去學習呢,怎么把我們的行測學好,第一要學的是常識。這個常識是基本的,不要多,要準確定位。第二個是體系,你對于每個部分要有一個體系,要知道這個部分一般考了我們這個題型,這幾個題型是怎么分布的,這個題型不要太多,要有清晰的題型體系。第三,必要的考試技巧,就是說針對每一個題型,你要有一個覆蓋率大的技巧,這樣就形成了我們這樣一個行測的學習。
主持人:我們有了基本的基礎知識之后,加上相應的技巧,練完一些題目之后,把這些解題技巧總結好,還要把它串聯(lián)起來,形成整個的體系。這樣的去學習。
蔡金龍:對,這個說法很對。我一直在提這樣一句話,叫做我們要學習的是什么,學習的是可操作成系統(tǒng)的技巧??刹僮鞔硎裁?,能分出一二三步來,拿到這道題知道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成系統(tǒng)是什么,是把所有技巧都歸納在所有題型里面。當一個技巧不成體系的時候,這個技巧等于不是技巧。東一個技巧,西一個技巧,南一個技巧,北一個技巧,相當于什么技巧都沒有記,所以是可操作成系統(tǒng)的技巧。
主持人:您剛才也順便的說了一下題海戰(zhàn)術這一塊,說到練習這方面,我們知道怎么去學行測了,但我們又怎么去練呢,拿一些什么樣的題目去練。因為有一些考生也說到,國考的題目,就像您剛才說的,每年會翻新,不管是在形式和內容上面都會翻新。我們也知道,江蘇這些地方是比較超前的,是不是在拿題目的時候,考生除了做歷年真題,也可以做歷年比較超前省份的真題來做。
蔡金龍:我們做真題當然是一部分,說白了,做真題,做模擬題都叫做題。同時學習是吸收,吸收別人的技巧,這個技巧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可以從書上去吸收,可以從網(wǎng)上去吸收,可以在網(wǎng)站上進行學習。也可以找有經驗的人,還可以找一些輔導班;學習過程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接下來是做題,做題是練習和鞏固的過程,之后就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后考前的時候還有一個沖刺過程,就是在短的時間內能不能拿出多的東西。第一步是學習,第二步是練習,第三步是查漏補缺,第四步是沖刺。9月底和10月初是絕對要開始的了,我們分成四個部分的話,每個部分只有兩個星期的復習時間了,這樣的話時間是不夠的,所以9月底10月初一定要開始學習的部分。學習部分,無外乎是從書和網(wǎng)上等很多方面,網(wǎng)上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資料豐富,另外我們可以從書,書的優(yōu)勢就在于全,而且它把所有老師的經驗全部積累在一起。對于這樣的一個書,在書的時候,實際上要教大家一種方法,大家要慎選一些書籍。一般我們在出書的時候,經常會采用這樣一個方法,就是很多的圖書采取這種知識后帶題型的方法,這種很好。就是前面給了一堆知識,后帶出這樣一個題型,這里面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很難區(qū)分該用前面知識的哪一點了。還有一部分圖書,這部分圖書是以題型帶技巧,大家注意選擇這樣的書籍,就是以題型帶技巧。就是說面前擺的是你能夠識別的題型,以這些題型帶出技巧來,技巧里面你需要什么知識再把這個知識拿出來。這是我們通過圖書來學習。另外大家可以找一些有經驗的人或者是老師進行輔導一下,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方略。剛才提到了練習的過程,就是練習一些題目,這些題目無外乎就是真題和模擬題。真題剛才已經提到了,我們國考有一些真題,還有一些省份有超前的題目,比如江蘇,去年有一道國考,圖形推理中有一道題目就引進了江蘇的經驗,江蘇已經連續(xù)三年出這樣的題目了,具體練哪些地方的題目,在沖刺的時候需要大家聽一下,多上網(wǎng)看看,多收集這樣的資料,或者多找一些有經驗的人,后聽一下專家的意見,比如江蘇具體哪四類題目我們還沒有考過,聽一下專家的建議。練題過程中要適當?shù)囟嗑氁恍┑胤胶蛧业恼骖},這是一定要練的。
查漏補缺的階段,基本上是以書作為補充。第一部分就是多聽一些,第二部分是多練一些真題,第三部分是多看一些書,第四部分是多沖一下,實際上拉出了我們整個復習的策略,整個完善的備考策略。學習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剛才問到我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和地方的區(qū)別。國家出題的時候實際上扎堆現(xiàn)象嚴重,比如今年出可以推出型,比如邏輯里面給你一段話,后問你可以推出什么,考了很多這樣的,十個里面可能考了八個,還有兩個是考無法推出,實際上也是換湯不換藥。還有圖形里面考數(shù)量,可能60%以上都是考數(shù)量。國家扎堆現(xiàn)象比較嚴重。地方相對比較平均,這種題出一點,那種題出一點,每個題型都出現(xiàn)一點。大家在練習的時候,格外提醒大家,用國考練題型,國考已經很全了,而且國好在求新求異。地方性考試主要是掐一下你的時間,用國考掐你的時間是不準的。我們教大家的技巧是四個規(guī)律,有的可能十幾秒,比如今年邏輯比較多,都在A推B推C的時候,很可能不是十幾秒了,可能需要一分多鐘,這就不是掐國考了。同時要選擇正版出版物,公務員是不公布解析和答案,所以答案與否完全依賴于老師的水平,還有就是這個出版物是否正規(guī)。真題的時候也完全依賴于一個老師的水平,關鍵就是同學不要拿到這樣一個錯誤答案。錯誤答案實際上有兩點不好,第一點不好就是很浪費呢的時間,總共就兩個多月的時間復習,這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浪費在錯題上,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事。第二,你拿錯題去想,想三天,把這個錯誤答案想明白了,這是可怕的。所以盡量找一些正規(guī)出版物去讀,盡量不選擇盜版書籍,因為入排的時候,很有可能答案都不對應。我見過一個,說前面此答案寫的是C,解釋為D,后是說選D。我們可以多練一些真題,多練一些常規(guī)題。
主持人:剛才蔡老師也說到了,9月初10月初是佳的復習階段,現(xiàn)在剛剛開學,廣大考生,不管是工作的,還是上學的,也應該收收心,馬上進入一個備考狀態(tài)。在后請蔡老師,面對我們網(wǎng)前的各位網(wǎng)友說一句祝福語。
蔡金龍:只要經過這樣一段的努力,什么時候都不晚。從10月開始是好的,祝愿各位考生從10月開始抓緊這段時間,我們分階段,分科目的進行練習,后取得這樣的一個優(yōu)異成績。也祝愿大家后在公務員之路上越走越遠,金榜題名,謝謝各位網(wǎng)友。
主持人:非常感謝蔡老師,也同時非常感謝大家一直關注我們的節(jié)目,后祝各位考生能夠取得優(yōu)異成績,能夠取得自己理想的職位,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