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日記千縷感悟 一個留學(xué)女孩的真情表白(2)

字號:

日記二
    首先,我是癡人說夢,這明顯是我熬夜過度,思維混亂的表現(xiàn)。梵高切掉耳朵的自畫像一直是我的最愛,但是我看到的只是印刷品而已,沒有機會看到真品。沒有了brushstrokes,texture,沒有了逼真絢麗的色彩,梵高就完全失掉了魅力。同樣的道理,你親身經(jīng)歷的,和眼睛看到、耳朵聽到的完全不同。在信息傳媒發(fā)達到如此程度的現(xiàn)代社會,親身經(jīng)歷顯得更加重要。在這一點上我是同意C Greenberg(格林伯格)的,pop culture(流行文化),mass media(大眾傳媒),根本就算不上藝術(shù),因為它企圖停滯人的思維,給人視覺聽覺的錯覺,offer totally physical satisfication(視覺聽覺上的滿足)。而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經(jīng)歷會變得蒼白,故事會變得黯淡,藝術(shù)的靈感會被完全抹煞,啟發(fā)人的文學(xué)作品越來越少,安妮寶貝、衛(wèi)惠、木子美都火起來了,讓我還能說什么?
    我選了跟原作同樣大小的canvas,畫了四個小時還是沒有完成reproduction,可能因為太投入了吧!已經(jīng)有好久沒有這么耐心地畫畫了。畫眼睛,消瘦的兩頰,裹著紗布的耳朵,嘴里的煙袋,我仿佛置身其中,就好像梵高坐在我面前,對我講述著他的故事。我有個習(xí)慣,喜歡先畫人的眼睛,這次也不例外,在這幅尚未完成的畫里,我看到一對深邃的目光,但是畫家憂傷的眼神不在了。因為我不懂他的憂傷,感受不到他的痛,而這恰恰是藝術(shù)的靈魂。文章也是同樣,不管是什么樣的藝術(shù)形式,有豐富經(jīng)歷的人才能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即使講的是生澀的哲學(xué)道理,很多東西都是通過故事傳遞給我們的。我喜歡故事,可是我討厭極了矯情的東西,討厭……
    我最喜歡的是繪畫,它是最純潔的藝術(shù)形式,尤其Impressionism和國畫。我無法接受后現(xiàn)代派的家伙胡畫一通的作風(fēng),任何藝術(shù)脫離了主題,抽象變成符號,就失去了它的表現(xiàn)力。而印象派和國畫的抽象程度恰到好處,you see traces of the artists, you feel the self expression that is involved.(這種類型的藝術(shù)作品不但充分表達藝術(shù)家思想,而且從畫中可以明顯地見到創(chuàng)作的痕跡)它用色彩和筆的神韻講述一個個故事。
    日記三
    今天坐在Unicentre里吃午飯,確切地說已經(jīng)是下午三點了,cafeteria里面不忙,人坐得零零散散。我一邊吃一邊到處看,我這個到處看的習(xí)慣是典型的中國式的,可能改不掉了,看到美女我會盯著看,看到帥哥就更不用說。在我剛來到這個外表體面文明,各色人種都謙和友善的國家的時候,一位留學(xué)前輩就告訴我,不要stare at people(盯著人看),那是很不禮貌的。我說我們干什么來了?不就是看嗎,我不看怎么知道哪里不同,哪里不好,哪里值得學(xué)習(xí)呢?話題又扯遠了,話說我到處看,看到一個中國女孩,一個人坐在窗前,臉龐削瘦,手臂纖細(xì),像林黛玉似地招人疼,絕對是典型的符合時代審美標(biāo)準(zhǔn)的瘦美女。我在自嘆弗如的時候向我的右側(cè)一看,哇!一個起碼有300磅的家伙,在吃onion rings喝root beer,和坐在他對面的人聊天,聽起來口齒不清的樣子。我就在想,oh man, this guy must be retarded!
    我想到了“瘦身男女”,sammi忽然長胖也是因為失戀,無發(fā)控制情緒,那我眼前這個男人是不是也有過什么讓人傷心的經(jīng)歷,或者生過病,或者其他原因呢?只要他心理健康,樂于接受自己的現(xiàn)狀,盡管他行動確實不便,又有什么呢?人們在很多時候做出的判斷,闡述的觀點是那么的武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