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以外的思考:感受德國精神

字號:

課堂內(nèi)外
    我早知道的德國人,就是自詡為太陽的尼采,魯迅偷偷告訴我們“他瘋了”。我十分納悶,這樣一個將自己比喻成太陽,并不斷給別人光與熱的人,沒有中國人那種“好死不如賴活”的人生信念,卻選擇了精神崩潰這匪夷所思的行為。這種民族的特殊性,我想,只有親自到德國走一趟,感悟那里的風土人情,才能一識廬山真面目,掀開日耳曼民族那偉大之民族精神的紅蓋頭來。
    平等之思想
    當“天賦人權(quán)”的自由思想傳遍西方發(fā)達國家各個角落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形中就潛入日耳曼民族每個人的毛孔中。
    一天,午夜時分,熱鬧的酒吧文化吸引著我們同德國人一起泡酒吧。在這里吃著意大利的通心粉,點根白沙煙,盡情品嘗味道純正的慕尼黑啤酒,同德國朋友一起暢談兩國文化與思想,他們常常瞪大了眼睛聽我們談中國的計劃生育、交通狀況、農(nóng)村與城市的巨大差別等;他們同我們談起了一則小故事,輪到我們目瞪口呆了:“在德國,政府是不鼓勵離婚的,一旦男方提出要離婚,他今后必須將它收入的一半給他的妻子。像結(jié)了四次婚的總理施羅德,日常生活就不容樂觀。星期一到星期五,他可以坐著豪華的奔馳去會見各國政府首腦;可一到周末,他卻只能駕駛著屬于他自己的舊寶馬車,在保鏢開的豪華奔馳一前一后保護下,去美麗的呂貝克海灘度假?!比绻谥袊缇统闪瞬豢伤甲h的轟動新聞,而在德國僅是茶余飯后的花邊新聞,德國人認為這是每個公民理所當然遵守的事,政府總理沒有理由不受國家法律法規(guī)約束,他們堅信“法律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
    自覺之意識
    人少、車多、準時,是德國這個高效率國家的交通狀況真實寫照。
    德國的大城市都有一個地鐵總站,通過這個樞紐,你可以到你想去的任意地方。德國政府為了鼓勵德國人坐火車,常常給周末旅行的團體與特別優(yōu)惠。像有一種票叫“weekend ticket”周末票,你只要花上28歐元(人民幣為265元)你就可以周游德國境內(nèi),時間是星期五下午5點到下周星期一早上。但是如果你單獨坐火車從漢堡到慕尼黑,單程都需要56歐元。
    下班后,我們來到漢堡的地鐵總站。站臺上,你看不到一個售票員、檢票員,或是穿著制服四處潛伏、隨時準備抓那些吐痰、翻越座位的旅客的治安人員,這里只有一個信息咨詢總臺,幾臺自動售票機和熙熙攘攘的旅客。
    自動售票機上的德文自然不認識咱們幾個中國人,好在德文同英文一樣屬于拉丁語系,連蒙帶猜,我們猜出應(yīng)該買一張團體票,票價7.2歐元,這是省錢的方法。這張票,好像一張?zhí)貏e通行證。在漢堡市內(nèi),憑這張票,我們坐了六次地鐵,四次公共汽車,觀光輪渡。
    奇怪的是,不管是乘地鐵、公共汽車、輪渡都沒有一個人來查票。一個荒唐的想法躍入我們的大腦:是否以后可以不買票,這點錢也可以省下來?當我們將這個想法說給德國朋友聽,她連忙擺手:“的確,有時你不買票也可以搭乘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地鐵或公共汽車上仍然有人不定時查票,一旦查到你沒買票,將處以巨額罰款,同時在你的個人檔案中有一筆黑色記錄,以后你出國簽證、貸款買房或其他大的活動,需要政府幫忙的事,就很難得到同意。那將是得不償失,因此不要占這個小便宜。”
    恰巧,我們遇到一個中國留學(xué)生,他來自哈爾濱醫(yī)科大學(xué)。當我們提到這個逃票的事,他笑著說:“剛到德國來時,逃票太容易了。你只要做到膽大,心細,臉皮厚,就可免費到德國各地旅游??涩F(xiàn)在,隨著對德國文化的認可,我覺得逃票是一種懦夫的表現(xiàn),是一種恥辱。每次出門,就自覺地遵守這里的規(guī)章制度,它像一只無形的道德之手來規(guī)范每個人荒誕的、不合法則的行為。恐怕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近朱者赤'之說法。”
    紀律之遵守
    在德國,無意中讀到一則這樣的故事:一群大學(xué)生在德國某城市街頭做了個試驗。他們把“男”、“女”兩個字分別貼在馬路邊兩個并排電話亭的門上。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來打電話的男士都走進了“男”電話亭,女士則都進了“女”電話亭。一會兒,“男”電話亭爆滿,先生們寧可在門外排隊,也不去光顧正空著的“女”電話亭。這時又一位先生匆匆走來,當他看到“男”電話亭爆滿時,便毫不猶豫地進了“女”電話亭。大學(xué)生們上前一問,排在“男”電話亭外等候的全是德國人,那個闖入“女”電話亭的是個法國人。
    在中國人看來,德國人是有點古板,法國人的浪漫與隨意很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像德國人經(jīng)過路口時,只要他碰上人行道上亮起紅燈,就會很習(xí)慣地站在了人行橫道線外等候,不管是否看到汽車從他面前的馬路上經(jīng)過。德國人信奉的是:“既然有規(guī)定,就必須遵守,否則規(guī)定還有什么意義。”
    自傲之精神
    一日,我們乘坐德國的有軌觀光電車盡情欣賞路兩側(c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相結(jié)合的建筑,這些建筑隱藏在各種綠色植物的倩影中,在其間行車如同泛舟在綠色的海洋中,令人神清氣爽。電車停在一個不知名的小站,上來一個超級大胖子,他一*坐在兩個人的位置上,才感覺剛好夠用,他的胳膊——我隨意地瞟了一眼——竟然比我的大腿還粗,我發(fā)現(xiàn)整個車廂的人都用一種特別的目光斜看著他。
    到站后,超級大胖子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一步步挪下車去。當他的身影從我的目光中消失時,我的思維與認識仍集中在這個人——我出生以來所見到過的胖的人。當電車開動的一霎那,同事指著窗戶外——只見那個超級大胖子,一只腳站在鐵軌上,另一只腳斜靠在站臺邊上,正吃力地彎下腰將鐵軌上的一個空礦泉水瓶拾起來。這個鏡頭像歷史的畫卷牢牢拍在我的頭腦中。拾起一個空礦泉水的瓶子,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之事,而對于一個手都摸不到自己肚臍眼的超級大胖子來說,卻是一件相當費力的事。何況一個空的礦泉水瓶子與他毫無關(guān)系,可他在日常生活中,牢記的是他作為一名普通德國人必須遵守的環(huán)保法則。
    我想,德國的魅力與富饒只是給我這樣的過客一個表象,但德國人平等之思想、自覺之意識、紀律之遵守、自傲之精神卻真真實實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細細品味,德國這個古老與現(xiàn)代、思想與行為相結(jié)合的國家,不僅圣者如云,而且思潮繁榮而著稱于世。他們的民眾從小就熏陶在這些偉大精神之中,他們相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上帝的注視中。至于那位宣稱“上帝死了!”的尼采,只不過是德國偉大精神的祭祀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