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試題重復率之高令人驚奇。據(jù)考試大整理歸納,司考試題重復現(xiàn)象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司考中重點問題重復出現(xiàn)頻率高,有的問題每年必須出現(xiàn),甚至不出現(xiàn)反成為反常現(xiàn)象,有的考點不僅每年出現(xiàn),在當年試卷中也多次出現(xiàn)。
[例]海商法共計278條,可謂條款數(shù)量大。該法第十四章“涉外關系的法律適用”計有9條。司考中該法重復考點之集中令人咂舌。
(1)1996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題(四)/第二題(9)/選擇題
韓國大宇號貨輪在我國渤海灣內(nèi)與另一只韓國貨輪相撞,兩船損失都十分嚴重,大宇號向我國海事法院起訴。大連海事法院在審理這一案件時,應適用( )法律。
A.中國法
B.韓國法
C.雙方商定的法律
D.大連海事法院指定的法律
答案為B,依據(jù)為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三條。
(2)1998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題(一)/第37題/單選題
1997年10月,香港A公司向大連海事法院起訴,根據(jù)其對我國B公司貨輪“明星號”享有的貸款抵押權求償。經(jīng)法院調(diào)查,“明星號”是我國B公司從希臘租用的一艘在巴拿馬登記并懸掛巴拿馬國旗的光船。大連海事法院在處理該案時,應適用下列哪一法律?
A.香港法
B.希臘法
C.巴拿馬法
D.中國法
答案為C,依據(jù)為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一條。
另外,1999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一第73題是對第二百七十三條的考察;2000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一第30題是對第二百七十條的考察;2003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一第22題是對第二百七十條的考察。2004年司考的到來,仿佛是為了驗證本文所講規(guī)律的正確性,試卷中不僅測試了剩下來的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二條,還一口氣在試卷一與試卷三中分別重復測試了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二百七十三條。具體可見試卷一第38題、第71題、試卷三第26題等。
其二,相同知識點在考試題中重復出現(xiàn)時測試思路雷同。
比如,有的法條為禁止性規(guī)定,而重復出現(xiàn)的試題則一律采用逆向思維測試方式,題干問題大多是:“下列哪些行為不為法律所禁止”,而正確答案只須將法條中列舉的情況排除即可。
[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起訴,必須受理;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diào)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diào)解維持收養(yǎng)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nèi)又起訴的,不予受理?!?BR> 司法考試對本法條的考察具體可見1999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二第55題、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23題、2004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72題等。2004年考官再一次重復了以前的出題思維。
其三,對某些知識點進行測試時,歷年試題題干設計十分相似。
例如,題干中當事人的關系相似,發(fā)生的法律事實相似,不同的無非是當事人姓名有了變化,場所有了變化??忌绻芯苛松鲜鲆?guī)律,一見到類似的試題幾乎就可以斷定考官所欲測試的知識點。案例題套路化,成為司法考試的一大特色。
[例]依據(jù)保險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可知,投保人身保險后,如被保險人死亡,保險金應給付給受益人;如沒有指定受益人,或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或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則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chǎn)。在歷年真題對上述知識點的考核中,考官多欲考查受益人、繼承人領受保險金的區(qū)別情形,所以出題的題干中一定會出現(xiàn)下列當事人:死者(被保險人)、死者的繼承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這個“鐵三角”關系幾乎每年必出。如1998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三第28題、2000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三第91題、2000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三第28題、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20題、2003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61題。
其四,這是筆者本不欲例舉、歸納的一類,因為這是可能誤導考生的一類試題——完全重復的試題。這種題目每年幾乎都有,但畢竟數(shù)量很少。此外,筆者也要提醒考生,千萬不要以為表面相似的試題就一定有相同的答案,考官只須在題干或題肢中改變一個詞語,就可能導致選項的不同。
[例]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72題與2003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78題、2000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二第31題與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10題、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54題與2004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71題、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51題與2004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63題等的重復情況,都可以讓考生感覺到研習歷年真題帶來的“意外之喜”。
強調(diào)的是對歷年真題中所包含知識點的記憶,強調(diào)的是對歷年試題出題思路的掌握,而絕不是要求考生對以往真題進行簡單的背誦。
機械地、粗淺地對題目中的案情加以記憶用處不大,把握住案情后面的法條與法理才能使你處變不驚,于萬般變化中閑庭信步。
其一,司考中重點問題重復出現(xiàn)頻率高,有的問題每年必須出現(xiàn),甚至不出現(xiàn)反成為反常現(xiàn)象,有的考點不僅每年出現(xiàn),在當年試卷中也多次出現(xiàn)。
[例]海商法共計278條,可謂條款數(shù)量大。該法第十四章“涉外關系的法律適用”計有9條。司考中該法重復考點之集中令人咂舌。
(1)1996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題(四)/第二題(9)/選擇題
韓國大宇號貨輪在我國渤海灣內(nèi)與另一只韓國貨輪相撞,兩船損失都十分嚴重,大宇號向我國海事法院起訴。大連海事法院在審理這一案件時,應適用( )法律。
A.中國法
B.韓國法
C.雙方商定的法律
D.大連海事法院指定的法律
答案為B,依據(jù)為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三條。
(2)1998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題(一)/第37題/單選題
1997年10月,香港A公司向大連海事法院起訴,根據(jù)其對我國B公司貨輪“明星號”享有的貸款抵押權求償。經(jīng)法院調(diào)查,“明星號”是我國B公司從希臘租用的一艘在巴拿馬登記并懸掛巴拿馬國旗的光船。大連海事法院在處理該案時,應適用下列哪一法律?
A.香港法
B.希臘法
C.巴拿馬法
D.中國法
答案為C,依據(jù)為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一條。
另外,1999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一第73題是對第二百七十三條的考察;2000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一第30題是對第二百七十條的考察;2003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一第22題是對第二百七十條的考察。2004年司考的到來,仿佛是為了驗證本文所講規(guī)律的正確性,試卷中不僅測試了剩下來的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二條,還一口氣在試卷一與試卷三中分別重復測試了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二百七十三條。具體可見試卷一第38題、第71題、試卷三第26題等。
其二,相同知識點在考試題中重復出現(xiàn)時測試思路雷同。
比如,有的法條為禁止性規(guī)定,而重復出現(xiàn)的試題則一律采用逆向思維測試方式,題干問題大多是:“下列哪些行為不為法律所禁止”,而正確答案只須將法條中列舉的情況排除即可。
[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起訴,必須受理;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diào)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diào)解維持收養(yǎng)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nèi)又起訴的,不予受理?!?BR> 司法考試對本法條的考察具體可見1999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二第55題、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23題、2004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72題等。2004年考官再一次重復了以前的出題思維。
其三,對某些知識點進行測試時,歷年試題題干設計十分相似。
例如,題干中當事人的關系相似,發(fā)生的法律事實相似,不同的無非是當事人姓名有了變化,場所有了變化??忌绻芯苛松鲜鲆?guī)律,一見到類似的試題幾乎就可以斷定考官所欲測試的知識點。案例題套路化,成為司法考試的一大特色。
[例]依據(jù)保險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可知,投保人身保險后,如被保險人死亡,保險金應給付給受益人;如沒有指定受益人,或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或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則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chǎn)。在歷年真題對上述知識點的考核中,考官多欲考查受益人、繼承人領受保險金的區(qū)別情形,所以出題的題干中一定會出現(xiàn)下列當事人:死者(被保險人)、死者的繼承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這個“鐵三角”關系幾乎每年必出。如1998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三第28題、2000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三第91題、2000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三第28題、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20題、2003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61題。
其四,這是筆者本不欲例舉、歸納的一類,因為這是可能誤導考生的一類試題——完全重復的試題。這種題目每年幾乎都有,但畢竟數(shù)量很少。此外,筆者也要提醒考生,千萬不要以為表面相似的試題就一定有相同的答案,考官只須在題干或題肢中改變一個詞語,就可能導致選項的不同。
[例]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72題與2003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78題、2000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二第31題與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10題、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54題與2004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71題、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51題與2004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二第63題等的重復情況,都可以讓考生感覺到研習歷年真題帶來的“意外之喜”。
強調(diào)的是對歷年真題中所包含知識點的記憶,強調(diào)的是對歷年試題出題思路的掌握,而絕不是要求考生對以往真題進行簡單的背誦。
機械地、粗淺地對題目中的案情加以記憶用處不大,把握住案情后面的法條與法理才能使你處變不驚,于萬般變化中閑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