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國當Labour

字號:

國慶黃金周期間在同學邀請的一個飯局上,認識了同學的朋友阿May,一位從佛山遠赴加拿大近兩年的中年女子,雖然不太熟絡,但基于職業(yè)習慣,還是忍不住問她一些在國外的情況。
    掛在嘴邊最多的一詞“Labour”
    阿May還算健談,由于已到加國兩年,說話間不時夾雜著英文,是那種帶鼻音、聽起來軟軟的加拿大式英語,有點像鳳凰衛(wèi)視女主持周瑛琦那種味道。問她在加國干什么,她很響亮地說“當Labour”。
    Labour,工人?勞動力?是的。 席間她不斷強調(diào)“我是Labour,不是白領”。她說在加國,合法打工的話,當Labour不成問題,有的是機會。我們聽了有些驚訝,她已經(jīng)年近40歲了,但阿May反駁我們說:“有什么奇怪的?我們車間里還有個50多歲的俄羅斯裔大媽,身體硬朗干得歡呢?!彼M一步解釋說,在加國當工人,什么性質(zhì)的工作是什么樣的等級拿什么工資,超時工作或節(jié)假日加班該拿多少倍的加班工資或補多少假,勞工法規(guī)定得清清楚楚的,你如果不是非法勞工,自己的利益是有保障的,況且還有真正由勞工方面選出來的工會為你說話,所以當工人并不是件低賤的事,在加國也并非人人讀大學,高中畢業(yè)出來做工人的也有不少人。 阿May毫不掩飾自己在國外當工人,是因為她看不慣不少人從國內(nèi)出去后就干工人的活,回來卻硬告訴別人說自己是白領,是坐辦公室的,好像體面一點。阿May認為是虛榮心作怪,其實當藍領收入也不見得太差,以她為例,如今她年收入大概3萬多加元,她說有的政府小職員的收入也跟她差不多。
    遠走他鄉(xiāng)也屬無奈
    我的同學告訴我,阿May遠走他鄉(xiāng)實屬無奈。阿May其實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大學畢業(yè)生,在佛山某國企工作多年,也曾是個白領。但是由于企業(yè)不景氣前些年不得不下崗。下崗后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沒有自己做生意的天賦,茫然中心有不甘的她申請了技術(shù)移民。 但是來到加國后,原來國內(nèi)所持的食品專業(yè)的大學文憑并不為別人所接受,要想當白領的話還要進入當?shù)卮髮W學習。由于沒有資金做后盾,年齡也不小了,讀書看來是一件奢侈的事,于是她選擇當工人自食其力。她自嘲到:她這種年齡國內(nèi)連當工人都沒人要,招人單位到處都申明要35歲以下,還好在加國沒有年齡歧視,招工一般也不看年齡,只要勝任就行。
    說了半天,最后我才知道當Labour的阿May具體干什么———在肉食品工廠做切割肉類的工作。我一下子想到那部的電視連續(xù)劇《別了,溫哥華!》,其中姜武飾演的北京留學生在堆積如山的冰凍豬牛肉中干活的場景印象很深。阿May承認她的工作確實需要體力,開始她真的很難把半只豬從車上扛下來,需要別人幫忙。但是老要人幫也不行,練多了現(xiàn)在很輕松就能對付過去。她還笑著揚起壯實的胳膊給我們看。不過聰明的她最近看到一個不需要太強體力的崗位,就轉(zhuǎn)了過去。
    至于工作前景,阿May說不知道,當白領是沒希望了;反正只要身體健康一直當“Labour”也沒什么不好,反正加國是個高福利高稅收的國家,平時拿到的工資已扣足了稅,攢了錢到老了回國生活也說不定。
    我們心里只有默默地祝她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