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學設計方案十篇(實用)

字號: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方案能夠幫助到我們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篇一
    《七顆鉆石》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撰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描述了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大熊星座的感人故事。文章想象奇特,情節(jié)感人,能給人深刻啟示。
    1、正確默寫“鉆石、旱災、干枯、趕緊、喜出望外”等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愛的真誠及愛的神奇功效,從中受到感染、教育。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水罐發(fā)生的變化,發(fā)現規(guī)律和原因。
    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一、 談話過渡,引出本文課題
    1、板書繁體“愛”字,感知意思。
    教師簡單小結:愛是神奇的,愛的力量是巨大的;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愛可以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2、過渡導入;讓我們再次走進《七顆鉆石》的童話世界,用心感受“愛心”故事。
    二、檢查指導,整體感知課文
    1、聽寫詞語:生生互評
    旱 災 干枯 喜出望外 趕緊
    2、復述課文內容,理出故事情節(jié)。
    師生交流,理出故事情節(jié):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水罐發(fā)生了幾次變化?
    板書:空、有水、銀、金、鉆石、星座
    3、默讀課文,動筆圈畫,思考問題:
    (1)水罐每次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這些變化?
    (2)課文哪些地方感人?最能觸動你心靈的語句是哪些?
    三。精讀1-2自然段,初感水罐神奇
    1 、指名讀第二段:體會文中令人感動的語句。
    交流閱讀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句展開讀書活動。
    (1) 、“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BR>    2、引導讀第一段:想象小姑娘找水的艱難。
    (1)、比較干涸與干枯(可以讓學生舉例或出示圖片比較辨析);明白從三個方面寫了旱災的嚴重。(多媒體課件演示旱災畫面)教師介紹七顆鉆石這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2)、引導想象體會:小姑娘曾去過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難?(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小姑娘找水的艱辛。)
    3、啟發(fā)感悟神奇:理解水罐神奇的變化。
    (1)、過渡引入:這真是個神奇的水罐,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時候裝滿了水。指導朗讀水罐發(fā)生變化的語句,讀出神奇的味道。
    (2)、找到水以后,小姑娘的心情如何?理解成語“喜出望外”(遇到出乎預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感悟小姑娘對媽媽的一片“孝心”。
    4、指導表情朗讀:感悟小姑娘的孝心。
    指名讀;范讀;學生練讀;配樂齊讀。
    四、品讀3-5自然段,感悟母女博愛
    1、自由朗讀課文,尋找愛的足跡。
    2、集體交流,體會重點語句。(逐段進行)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點水,小狗把它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
    母親說:“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1) 想象小姑娘讓水的情景,表情朗讀相關課文。
    (2) 重點研讀母親的話語,交流感受。
    (3) 選擇最讓你感動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讀。
    3、指導朗讀,再悟愛的真諦。
    五、拓展延伸,讓愛再度升華
    1、引導續(xù)寫:圍繞“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想象清泉出現以后,給小姑娘家庭或災區(qū)人們帶來的變化寫一段話。
    2、歸納小結:是什么原因使水罐發(fā)生了一次次變化?揭示變化的規(guī)律。
    3、配樂表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六、作業(yè)超市(請同學們從下面自選習題,課后完成)。
    1、愛講故事的你,講一講這個故事;
    2、愛寫作的你,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篇二
    (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孩子們無拘無束的生活情景)
    2、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認真讀一讀課文吧!
    (板書課題)
    (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鄉(xiāng)村孩子在田野中無拘無束地快樂游戲)
    2、默讀課文,畫出重點詞句,寫出真實感受。
    3、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
    1、畫出你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試著讀出喜歡的感情。
    2、教師巡視指導朗讀。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教學設計方案篇三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二、語文的三維目標
    語文的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三、新課標對本年段的教學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2.養(yǎng)成一定書寫習慣,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養(yǎng)成默讀習慣。
    3.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
    本的表達方法。
    (三)口語交際
    1.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2.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五、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24篇課文,每組教材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樂園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專題組織單元。在學習了前七個單元的基礎上,我們將教學以“國際文化和發(fā)展”為主題的第八單元。
    第一單元整組備課
    單元內容簡析:
    本單元圍繞“神奇絢麗的自然之景”這個主題,安排了三篇課文,《海上日出》表現了噴薄而出的朝陽。《暴風雨》介紹了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和諧之美?!肚嗪:?,夢幻般的湖》讓我們領略了祖國的壯美河川。古詩《江南春》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語文樂園讓學生體會描寫時間的詞語和表示轉折的關聯詞語,積累語言,學習朗讀方法。習作以《我喜歡的季節(jié)》為題,請學生寫出最喜歡的季節(jié)和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感受。學習這組課文,要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和會認本組課文中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文中重點詞、句的含義,揣摩那些寫得生動、形象、優(yōu)美的句子的表達方法。
    4、揣摩課文的表達順序,領悟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讀懂課文,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2、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感受神奇絢麗的自然之景。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組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通過朗讀,體會作品表達的情感,感受神奇絢麗的自然之景。
    單元課時安排:
    教學設計方案篇四
    (1)課時:一課時(40分鐘)
    (2)課型:新授課
    (3)教學對象:初中八年級
    (4)按照教材教法要求撰寫,條理清晰,書寫工整,內容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yè)要求及板書設計等,力求體現教學形象性,直觀性和實踐性。
    課題:美觀又實用的日用產品
    課時: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知識與技能:了解日用產品設計的基礎知識,知道從日用產品的造型、色彩、材質、功能四個方面加以分析,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過程與方法:欣賞優(yōu)秀的日用產品設計作品,了解產品設計的主要特征,嘗試用語言或文字從設計的角度進行評述,分析產品設計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設計和制作練習。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學習愿望,能積極思考,具有求新求變的能力。
    學會從功能、材質、造型、色彩四個方面欣賞、評述日用產品。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思維與審美能力。
    多媒體課件、教科書,新穎奇特的日用品;
    活動一: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活動二:直觀感知,具體分析
    生活中處處有設計,處處有奇思妙想,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德國廚房里工具的巧妙設計的圖片。
    提問:這樣的設計有哪些優(yōu)點?哪些不足?你覺得怎樣設計才能更完美。并要求學生欣賞圖片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選出一名代表進行發(fā)言。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予以肯定(例如:德國廚房中的廚具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注重實用的同時,更人性化,用起來更貼心。青花瓷盤在考慮到實用的基礎上,把全世界聞名的青花瓷以最美的感受展示給大家,給人以美的享受。)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予以肯定(漆型洗子是利用自然界的花瓣的形狀作為創(chuàng)作的原型,利用中國紅在色彩上很鮮艷,非常美觀。)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首先要有實用性,其次要有藝術性,二者相結合就是最佳設計)
    活動三:示范操作,實踐練習
    (一)教師演示
    教師通過播放多媒體視屏的方式讓同學感受舊物改造的好處以及方式方法。并講解注意事項。
    (二)課堂練習
    布置任務:設計作品可以在造型、色彩、及實用性上多加考慮,設計體現個性的出獨一無二的作品。用我們學過的或自己喜歡的方法創(chuàng)作。
    (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及時糾正。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對個別學生進行技法指導。)
    活動四:交流評議,拓展提高
    (一)學生展示交流
    教師讓同學做小小鑒賞員選出最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同學們一小組的形式派出代表發(fā)言,評價主要圍繞著造型色彩和實用性展開。
    教師請作者談一下自己設計或改造的舊物的創(chuàng)作靈感
    最后教師總結評議,指出作品中的亮點和問題,語言多以鼓勵為主
    活動五,小結,作業(yè)
    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下中央二臺的《交換空間》這個欄目,里面有許多設計師將他們優(yōu)秀的設計,展示給我們,有時間的時候大家可以借鑒學習一下,你會變得更加智慧。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創(chuàng)意設計,我們離不開設計,同學們讓我們都打開腦洞,把身邊已經過時的生活用品來一次大改造,或者作為設計者,有更多更好的發(fā)明設計出現在我們班的同學中,為生活服務、裝點生活。
    美觀又實用的日用產品
    設計特點:實用性,藝術性,
    設計要素:造型、色彩、實用性
    教學設計方案篇五
    課文講述面對成千上百的小魚兒被海水送進了海灘上的淺水洼,人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本文設計的核心是以誦讀為手段,挖掘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讓學生感悟到生命的可貴,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
    1、認識7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認識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靈有著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關系,應該相互尊重,和諧共處。
    3、了解比較男孩兒和男人的不同做法,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和尊重生命的意識。
    識字,寫字,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珍愛和尊重生命。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天空是小鳥的家,小鳥在藍天上自由自在的飛翔;泥土是花朵的家,花兒在陽光下高興的吐露芬芳;大海是小魚的家,小魚在水中快樂的嬉戲躲藏。(播放多媒體課件:魚在水中游玩)看!小魚在水中多快樂呀!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平靜的海面突然風吼浪號,魚兒被海浪沖到了沙灘上的淺水洼里,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它們的命運如何呢?通過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這一課,相信大家會有所感悟。板書課題《淺水洼里的小魚》(指導書寫)。
    二、初讀課文,快樂識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初讀課文后,有什么感受?
    4、讀第一自然段課文,此時你有什么話想說?心情如何?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讀第一段課文。
    5、感情朗讀。
    三、創(chuàng)設情境,讀文識字
    1、開展讀書比賽活動:
    ⑴老師講清比賽規(guī)則及要求。
    ⑵學生自主讀書,在讀書中學習生字。
    ⑶小組內相互評議。
    2、全班交流:
    ⑴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⑵評價。
    ⑶再讀。
    3、驗收生字掌握情況:
    ⑴注音開火車讀。
    ⑵去掉拼音再讀。
    ⑶組詞,說話練習。
    四、指導書寫
    五、布置作業(yè)
    查資料,了解小魚生存所需要的環(huán)境。
    教學設計方案篇六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1課時。
    一、激情導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
    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介紹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簡介資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淳熙十年因,58歲病辭。此后10年隱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3、釋題:
    四時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⑴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jié)奏。
    ⑶聽范讀
    ⑷個人自由朗讀。
    ⑸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么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
    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績麻:把麻搓成線。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參加。
    ⑻耕織:耕田織布。
    ⑼傍:靠近。
    ⑽桑陰:桑樹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質疑: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⑴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⑵想象:晝和夜分別指什么?圍繞耘田績麻啟發(fā)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
    ⑶結合想象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jié)奏)
    反復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2、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tài)、動作、想象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不怕苦、好學、可愛、愛勞動)。
    品后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1、放聲自由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2、指名讀。
    3、老師配樂吟讀。
    4、學生入情入境的齊讀,朗讀中自然成頌。
    六、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七、知識的延伸
    1、說明《四時田圓雜興》還有60首,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課件)
    2、再學習一首(課件)田園詩篇
    在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如陶淵明、楊萬里等。老師這里再提供兩首詩人們在田園生活中寫下的詩讓大家欣賞學習:要求大家借助老師提供的注釋自學古詩,說說詩的意思,并嘗試背下來。
    夏時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少住儂家漱口香。
    借與門前盤石坐,柳陰亭午正風涼。
    3、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
    八、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范成大、李白一樣的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教學設計方案篇七
    為了提高全體數學教師的教材鉆研能力,培養(yǎng)教學骨干,更深入的開展課題(數學優(yōu)質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技藝運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教師們能一展自己的風采,學校特舉行此次數學教學設計比賽。
    二、參賽要求:
    1、參賽對象:以個人為單位,40歲以內青年教師參與。
    2、比賽內容:為做到公平公正,參賽教師將抽取現任年級本冊教學內容作為參賽內容。內容由評委選擇確定,即從每個年級選擇五至六個教學內容,再由各年級備課組長抽簽確定本年級具體內容。
    3、比賽時間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開始,地點階梯教室,比賽時間為一小時。
    三、獎項設置及評審辦法
    本次比賽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
    四、比賽評委名單:
    劉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評分標準:
    見附表。
    興國縣洪門小學
    教學設計方案篇八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國語》的相關知識。
    2、讀準瞽、瞍、矇、耆、隰等偏僻字的讀音。
    3、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和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感受召公諫辭明白透徹、深入淺出的特點。
    (三)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虛心聽取批評的情操。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及省略句式。
    感受召公諫辭明白透徹、深入淺出的特點。
    體會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義
    多媒體、幻燈片。
    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語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
    二、結合注解,了解《國語》的相關知識。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史,時代大約在戰(zhàn)國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八部分,記敘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東周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國內政外交等事件。司馬遷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從此一般都認為《國語》乃左丘明所作。由于《國語》在內容上比較接近《左傳》,又具有同樣的史料價值,所以《國語》又有《春秋外傳》之稱。
    三、教師范讀。
    四、學生初讀課文,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召公(shào)弭謗(mǐ)瞽獻曲(gǔ)瞍賦(sǒu)矇誦(méng)耆(qí)隰(xí)阜(fù)
    五、學生結合注釋再讀課文、理解掌握文言實詞和文言句式。
    1、召公諫厲王弭謗
    諫:動詞,勸說,勸告。(鄒忌諷齊王納諫,)
    弭:消除,阻止
    謗:公開批評指責別人的過失
    譯文:
    2、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用眼睛看看,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敢怒不敢言。
    譯文:
    3、是障之也
    障:防水堤壩,名詞用作動詞,堵住、阻隔。
    4、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
    親戚:古今異義。古:族內外的親屬;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譯文:
    5、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為:治
    譯文:
    (省略句,例子如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衛(wèi)醫(yī),使監(jiān)謗者。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BR>    六、結合講解和譯文,學生三讀課文,分析內容。
    (一)解析第一段內容
    1、請找出能體現厲王性格特征的詞語,說說厲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虐、怒、殺暴虐兇殘、殘忍昏庸
    2、正由于厲王的行動,導致國人怎樣?(從文中找出原句)
    謗王道路以目
    3、國人莫敢言,是國人真的沉默無語,俯首聽命了嗎?
    沒有,而是即將在沉默中爆發(fā),人民在沉默中孕育著反抗,這是高壓下的沉默,是火山噴發(fā)前的死寂。
    (二)瀏覽第二段
    本段主要是召公的諫辭。
    1、召公對厲王弭謗的方法有何批評?(原文)
    明確:是障之也。(隨后用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來說明堵塞言論的危害性。并指出為水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導,為民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宣。)
    2、古代天子聽政如何廣開言路?
    明確:直接的:①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②瞽獻曲,③史獻書,④師箴,⑤瞍賦,⑥曚誦,⑦百工諫。
    3、結合本段,說說天子聽政為什么要廣開言路?
    明確: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即民之口能說出國家政事的善敗好壞,推行人民認為好的,防范人民認為壞的,才是豐富財用衣食的關鍵,這是國家生死存亡,治亂興衰的大事。
    (三)瀏覽第三段
    召公如此精辟的論斷,收到了應有的效果嗎?
    明確: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十、討論題。
    結合現實生活,談談課文對你的啟示。(假如你是一個領導者,面對群眾的意見你該怎么做?我們每一個面對別人對你的批評和意見,該怎么做?)
    十一、小結全文。
    《召公諫厲王》是先秦散文中的現實主義名篇。文章描寫了周厲王得知人民不滿后,不僅不加悔改,而且變本加厲地對人民進行鎮(zhèn)壓,致使人民敢怒不敢言,終于流王于彘,也從側面反映出人民力量的偉大,從而揭示出壓迫愈重,反抗愈烈的歷史規(guī)律。更向領導者提出一個真理理:要廣開言路,多聽群眾的意見,聽不同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促進我們學習、工作、事業(yè)的順利健康發(fā)展。
    十二、作業(yè)布置
    下課后,請同學給我們提提意見,聽聽他們對我們都有什么樣的意見;回家后,請爸爸媽媽給我們提提意見,聽聽他們對我們又有什么樣的意見。
    教學設計方案篇九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讀課文,了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4、結合課外資料和同學交流世界上還有哪些奇妙的植物。
    了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通過閱讀思考,知道它們?yōu)槭裁茨艹缘较x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3、用"竭力"造句。
    學會本課生字,理清課文的層次。
    用"竭力"造句。
    一、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
    課前同學們進行了充分的預習,檢查自己的預習成果,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指名朗讀課文,訂正字音。
    認讀詞語,相機理解:
    (1)茅膏菜,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吃蟲的植物?
    (2)黏液,想一想黏液的樣子。
    (3)粘住,讀準字音,粘住誰了認讀蒼蠅。
    (4)跌進,半截,腐爛。
    (5)本課還有兩個多音字,出示"扎","盛",說說這兩個字的不同讀音,分別組詞語。
    (6)竭力是什么意思?讀句子"一條蜈蚣跌進豬籠草的袋子里,半截身體露在袋外,正竭力掙扎著想爬出袋子"一邊讀一邊想象蜈蚣竭力往外爬的情景,進一步理解"竭力"。
    (7)你能用"竭力"說句子嗎?
    自學生字,反饋練習。
    (1)加偏旁成本課生字并組詞。
    矛,高,夜,占,失
    (2)比一比,組詞語。
    蠅() 截() 竭()
    繩() 裁() 喝()
    三、了解內容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都寫了什么?
    四、理清層次
    根據剛才我們歸納的內容,你能給課文分段嗎
    學生分段,訂正結果。(1—2自然段是第一段,3—4自然段是第二段)
    自己默讀第一段,想一想在介紹茅膏菜是先介紹什么,再說什么,
    又是怎樣介紹豬籠草的?
    了解課文在介紹這兩種吃蟲的植物時,都是先介紹它們的樣子和怎樣吃蟲的,再舉例說明。
    五、小結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兩種吃蟲的植物,茅膏菜和豬籠草,我們根據課文內容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那么它們又是怎樣吃蟲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了解了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3、結合課外資料和同學交流世界上還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思考,知道它們?yōu)槭裁茨艹缘较x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9課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段。
    默讀第一段,思考:茅膏菜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吃蟲的?它為什么能吃到蟲子?可以用不同的符號畫一畫。
    學生按要求默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填表:
    植物名稱
    外形特點
    怎樣吃蟲
    能吃到蟲子的原因
    茅膏菜
    (師生共填)
    葉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綠。葉子上長滿柔毛,還帶著黏液。
    粘住小蟲,葉子緊緊地卷起來。
    半月形的葉子更容易卷起,嫩綠的顏色吸引小蟲,柔毛和黏液可以粘住小蟲。
    豬籠草
    (小組合作)
    全身紅紅綠綠,葉子長,寬大,掛著一個袋子,細毛上有蜜汁袋口和內壁很滑,袋底有“積水”,蟲子掉進袋子后被“積水”腐蝕。
    顏色和蜜汁吸引蟲子,袋口和內壁很滑使蟲子容易掉進袋子不能逃脫,消化液的腐蝕作用很強。
    (學生在填寫過程中,只用簡單的詞語即可)
    (1)說茅膏菜的樣子時,播放課件,直觀了解茅膏菜的樣子。知道“積水”是什么(消化液)
    (2)邊讀文邊說茅膏菜這樣的外形特點對捉蟲有怎樣的作用。
    (3)完成表格。
    (4)茅膏菜的葉片緊緊卷起,小蟲怎么也逃脫不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給我們講的事例。
    (5)補充資料,茅膏菜并不大,直徑長約1厘米,最后把蒼蠅消化得只剩下兩片翅膀和六條細腿,真是吃蟲的能手。
    誰能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段的主要內容。
    學習第二段"豬籠草".
    小組學習第二段內容,按要求填表。
    投影學生自學成果,規(guī)范語言。
    課件出示,直觀了解豬籠草的外形。
    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半截身體露在袋外,正竭力掙扎著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截身體,已經腐爛的不成樣子了。"說說感受,感受豬籠草真是吃蟲的能手。
    小結:正因為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使它們成了自然界的吃蟲能手。
    課外閱讀:
    2、結合課外閱讀說一說:例如"捕蠅草""瓶子草""毛氈苔"
    3、除了這些吃蟲的奇特植物,你還知道哪些神奇植物和它們的奇特本領,可以仿照書上的方法,先說說它們的樣子,能舉個例子。
    小結:在我們的世界上有許多奇妙的植物,動物和事情,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和發(fā)現。
    有一種吃蟲的植物叫豬籠草。它的枝條上有一個“瓶子”。豬籠草上面有蜜,蟲子飛來吃蜜就馬上掉進“瓶子”里,一會兒就化了。我自從知道了豬籠草,我就不盡地贊嘆:大自然真神奇!
    思維拓展:
    總結:
    今天學習的收獲。
    吃蟲的植物
    茅膏菜豬籠草先畫一畫句子
    再找一找聯系
    最后想一想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篇十
    1.教材中的地位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是選修1的專題2“微生物的培養(yǎng)與應用”中的第1個課題,旨在為學生實踐其他的生物技術實驗做好鋪墊,又由于本節(jié)內容位于傳統(tǒng)的發(fā)酵技術之后,所以它是在傳統(tǒng)的生物實踐技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同時又為微生物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因此,可用“承前啟后”這個詞語來概括本課題的地位。
    2.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及教學要求確立本課題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列舉培養(yǎng)基的種類等基礎知識,說明培養(yǎng)基配方及作用;概述無菌技術。
    (2)能力目標:嘗試培養(yǎng)基的制備、高壓蒸汽滅菌和平板劃線法等基本操作技術。熟練規(guī)范地進行無菌操作,成功地培養(yǎng)微生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體驗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純化大腸桿菌的方法;參與實驗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領悟實驗原理,交流實驗體會;形成勇于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4)教學重難點:無菌技術的操作。由于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在實驗室培養(yǎng)微生物除了要為微生物提供合適的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外,還需要確保其他微生物無法混入。因此,實驗時針對培養(yǎng)基、操作者、用于培養(yǎng)的器皿、接種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和培養(yǎng),獲得純凈培養(yǎng)物,才能成功培養(yǎng)微生物??梢姛o菌技術是微生物培養(yǎng)過程的關鍵。教學中可聯系醫(yī)療和生活實際深入理解無菌技術。
    1.設置適當情境----有效導入
    雖然微生物無處不在,但由于其一般個體微小,肉眼不可見,須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才可看見,所以學生對微生物的相關知識總體比較陌生。我們可以嘗試以如下情境導入:情境一中展示一杯紅葡萄酒、一小蝶香醋、一塊腐乳、一盒酸奶,讓學生思考這些食品分別主要是由何種微生物發(fā)酵而產生的。情境二通過投影儀展示水華和赤潮等與日常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生物。
    通過上述情境的展示和討論,學生可以對微生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本專題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在微生物培養(yǎng)中保持培養(yǎng)過程純凈的重要性。
    2.重視基礎知識---夯實理論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這一課題,就當前普通高中學生學情和各學校實驗條件而言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要保證該課題的有效展開,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探究學習。基礎知識部分主要就是弄清楚三個概念:培養(yǎng)基、菌落和無菌技術。
    3.實驗操作部分:建立流程、弄清原理----體會無菌技術
    (1)制備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yǎng)基
    計算→稱量→融化→調ph→滅菌→倒平板
    (2)純化大腸桿菌的兩種方法
    )實驗室操作
    本課題大體可按以下實驗流程操作:
    本課題的具體流程可由學生結合書本中的提示自行設計,鼓勵創(chuàng)新,但必須以遵循接種的基本原理和無菌操作為前提,以獲得純化的大腸桿菌菌落為目標,以安全為第一保障。教師可以給予必要的提醒和幫助。
    注;在具體實驗操作時,每組至少要安排兩位同學監(jiān)督操作是否遵循的了嚴格的無菌,并做好記錄,這樣即使實驗失敗了,也便于查找實驗失敗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和原因。③體現對照原則和重復原則。將接種后的培養(yǎng)基和一個未接種的培養(yǎng)基都放入37℃的恒溫箱培養(yǎng),未接種的作為空白對照,只有上面培養(yǎng)基完好且無菌落產生,才能說明培養(yǎng)基配置成功了,才有可能得到大腸桿菌單菌落,否則實驗只有重做。為了確保實驗成功的概率,可以適當增加實驗組和對照組培養(yǎng)基的數目,避免由于偶然原因導致實驗失敗,延長了實驗周期。④以獲得標準的大腸桿菌單菌落為主要目標。由于學生不清楚大腸桿菌菌落特征,教師最好事先提供一個參照,這個參照可以是培養(yǎng)好的菌落,也可以是圖片。引導學生從菌落顏色、形狀、大小、光澤等方面來描述大腸桿菌菌落的特征。一般選擇12h和24h為觀察基點比較合適,因為微生物具有繁殖快的特點,如果培養(yǎng)時間太長,菌落也會連成一片,就不容易看到單個菌落了。
    本節(jié)課可以通過生產實例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在微生物的培養(yǎng)過程中,保持培養(yǎng)物純凈的重要性。在實驗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多練習相應操作,從中體會純凈培養(yǎng)過程中“無菌”操作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熟悉實驗原理再進行操作實驗,利用培養(yǎng)結果指導學生回顧實驗中的成敗并相互討論總結,深入理解知識。當然由于微生物的微觀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