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字號:

全國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00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BR>    A.物質與運動的關系問題 B.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
    C.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 D.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2.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兩大思潮是(  ?。?BR>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
    C.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 D.實用主義和實證主義
    3.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是(  ?。?BR>    A.認真讀書的方法 B.邏輯推理的方法
    C.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 D.向社會實踐學習的方法
    4.時間和空間是(   )
    A.整理認識材料的工具 B.物質的根本屬性
    C.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D.感性直觀的先天形式
    5.從動物心理發(fā)展為人類意識,起決定作用的是(  ?。?BR>    A.社會性勞動 B.直立行走
    C.人腦的形成 D.語言的產生
    6.正確發(fā)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是(  ?。?BR>    A.個人積極性的充分調動 B.集體智慧的充分發(fā)揮
    C.對保守思想的徹底克服 D.對客觀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7.世界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質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運動性
    8.有人認為世界上各種生物物種是永恒不變的。這是一種(  ?。?BR>    A.形而上學觀點 B.相對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D.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9.下列選項中,強調外部條件在事物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BR>    A.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B.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對癥下藥,量體裁衣
    10.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問題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
    11.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適可而止,防止“過”和“不及”。這在哲學上符合(  ?。?BR>    A.內因和外因關系的原理 B.度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的原理
    C.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原理 D.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原理
    12.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以“科學預測學”的形式招搖過市。這屬于(  ?。?BR>    A.內容決定形式的表現(xiàn) B.形式對內容有反作用的表現(xiàn)
    C.新內容采用舊形式的表現(xiàn) D.舊內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現(xiàn)
    13.認識的客體是(  ?。?BR>    A.主體實踐和認識的對象 B.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象 D.外部自然界
    14.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的關系是(  ?。?BR>    A.認識中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B.認識中“源”和“流”的關系
    C.感性知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 D.實踐和理論的關系
    15.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需要經(jīng)過兩次飛躍,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二次飛躍的是(   )
    A.深入實際,了解情況 B.認真思考,形成理論
    C.精心安排,制定計劃 D.執(zhí)行計劃,付諸實踐
    16.對待馬克思主義既要堅持,又要發(fā)展。這種態(tài)度的理論基礎是(   )
    A.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
    C.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D.能動的反映是摹寫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17.在社會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BR>    A.人口因素 B.地理環(huán)境
    C.生產方式 D.政治制度
    18.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是(  ?。?BR>    A.制造使用工具 B.運用語言文字
    C.具有思想意識 D.進行群體活動
    19.社會結構是指(  ?。?BR>    A.社會各階級的經(jīng)濟關系和政治關系 B.國家政權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C.組成人類社會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D.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相互關系
    20.從起源上說,國家是(  ?。?BR>    A.人們通過訂立契約形成的
    B.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xiàn)
    C.一個民族征服另一個民族的產物和表現(xiàn)
    D.人們協(xié)調公共社會秩序的產物和表現(xiàn)
    21.先進的社會意識之所以能對社會發(fā)展起促進作用,是由于(  ?。?BR>    A.它正確反映了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B.它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歷史繼承性 D.它具有系統(tǒng)性、理論性
    22.“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種觀點屬于(  ?。?BR>    A.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B.歷史宿命論觀點
    C.機械決定論觀點 D.否認人民群眾歷史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
    23.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黨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鞏固和壯大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基礎,逐步完善了社會主義經(jīng)濟制度。這說明(   )
    A.上層建筑決定經(jīng)濟基礎的發(fā)展方向
    B.上層建筑決定經(jīng)濟基礎的性質
    C.上層建筑對經(jīng)濟基礎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上層建筑被經(jīng)濟基礎所決定
    24.從歷看,暴力革命是社會革命的(  ?。?BR>    A.特殊形式 B.形式
    C.輔助形式 D.基本形式
    25.社會精神財富的源泉是(   )
    A.各種經(jīng)典文獻 B.科學家的活動
    C.文學藝術家的活動 D.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
    26.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是(   )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B.經(jīng)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矛盾
    C.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
    D.進步社會勢力和保守社會勢力的斗爭
    27.交往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基本的交往形式有兩種,它們是(  ?。?BR>    A.商業(yè)交往和文化交往 B.官方交往和民間交往
    C.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 D.和平交往和戰(zhàn)爭交往
    28.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是(  ?。?BR>    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B.物質文明的發(fā)展
    C.社會結構的改革 D.道德水平的提高
    29.“支配物理世界之運動的必然性,也支配著精神世界的運動,因而在這個世界中,一切都服從于注定的命運?!边@種觀點屬于(   )
    A.唯意志論觀點 B.宿命論觀點
    C.辯證法觀點 D.非決定論觀點
    30.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  ?。?BR>    A.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總和 B.政治關系和法律關系的總和
    C.一切思想關系的總和 D.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人類認識的偉大變革,因為它(    ?。?BR>    A.不再把哲學作為“知識的總匯” B.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C.建立了唯物史觀理論體系 D.正確解決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
    E.使哲學發(fā)展到頂峰
    32.下列選項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有(    ?。?BR>    A.物質的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B.物質是人們感覺的復合
    C.物質能為人們的感覺所反映 D.物質是可以被消滅的
    E.物質就是指自然界的具體實物
    33.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表現(xiàn)在是否承認(    ?。?BR>    A.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 B.世界是物質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永恒發(fā)展的 D.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E.矛盾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選項中,包含矛盾雙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轉化思想的有(    ?。?BR>    A.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B.長短相形,有無相生
    C.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D.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E.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35.真理具有相對性。下列選項中屬于真理相對性含義的有(     )
    A.真理中都包含錯誤,需要修正
    B.真理是對世界某些事物的正確反映,需要擴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使之具體化
    D.真理是對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確的反映,需要深化
    E.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觀的,需要與客觀實際相結合
    36.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中,除去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之外,還有(    ?。?BR>    A.意識形態(tài) B.國家政權
    C.人口因素 D.科學理論
    E.地理環(huán)境
    37.下列選項中屬于技術社會形態(tài)系列的有(    ?。?BR>    A.原始社會 B.農業(yè)社會
    C.工業(yè)社會 D.封建社會
    E.信息社會
    38.下列各項屬于觀念上層建筑的有(    ?。?BR>    A.自然科學理論 B.邏輯學和語言學
    C.政治法律觀點 D.哲學和宗教觀點
    E.藝術和道德觀點
    39.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其表現(xiàn)有(    ?。?BR>    A.科學技術把生產力系統(tǒng)各要素組合成現(xiàn)實生產力的功能明顯加強
    B.由科學技術造成的勞動生產率越來越高
    C.由科學技術因素造成的經(jīng)濟增長率越來越高
    D.自然科學從理論突破到新產品試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縮短
    E.科學技術的應用使生產力的發(fā)展明顯地呈現(xiàn)出加速度的趨勢
    40.下列各項屬于個人價值實現(xiàn)條件或途徑的有(    ?。?BR>    A.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 B.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
    C.個人的文化水平 D.個人的社會實踐
    E.主觀愿望符合社會需要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41、42小題各7分,43、44小題各6分,共26分)
    41.簡述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含義。(7分)
    42.簡述生產方式的含義及其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7分)
    43.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6分)
    44.簡述國家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內容。(6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2分,共24分)
    45.運用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原理,說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2分)
    46.試述人類對地理環(huán)境的依賴性,說明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當代環(huán)境問題。(12分)
    47.試述辯證否定觀的內容和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意義。(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