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基礎練習題及答案(五):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

字號:

(一)判斷題
    1.治安工作社會化是人民群眾在社會治安方面當家作主的體現(xiàn),是人民群眾廣泛參 與治安事務的一個必然趨勢。( )
    2.警民聯(lián)防、警民共建精神文明,110報警服務監(jiān)督系統(tǒng)、流動治安派出所等,開拓了人民警察與人民群眾攜手維護社會治安的新渠道。( )
    3.積極推廣適用于民間的公安科技,提高群眾自防、自救能力;在群眾中普及防衛(wèi)知 識,提高群眾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本領。( )
    X 積極推廣適用于民間的公安科技,提高群眾自防、自救能力;在群眾中普及防衛(wèi)知識,提高群眾防范違法犯罪活動的本領。
    4.通過信息宣傳去教育、動員、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公安對策及時公布于眾,取得群眾支持,并將群眾中的治安信息及時反饋,建立 健全警民溝通的社會治安防控網絡。( )
    X 通過信息宣傳去教育、動員、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公安對策及時公布于眾,取得群眾支持,并將群眾中的治安信息及時反饋, 建立健全警民溝通的信息網絡。
    5.原則,是指政黨或國家為實現(xiàn)一定歷史時期的目標而確定的行動準則,具有強烈的指導、規(guī)范、調整作用。( )
    X 政策,是指政黨或國家為實現(xiàn)一定歷史時期的目標而確定的行動準則,具有強烈的指導、規(guī)范、調整作用。
    6.公安政策實際上是一種公安原則,它與公安法制、公安專業(yè)對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等,構成一個完整的公安原則體系。( )
    X 公安政策實際上是一種公安對策,它與公安法制、公安專業(yè)對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等,構成一個完整的公安對策體系。
    7.公安政策是黨和人民群眾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體現(xiàn),是黨和國家為實現(xiàn)公安工作任務而規(guī)定的指導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則。( )
    X 公安政策是黨和國家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體現(xiàn),是黨和國家為實現(xiàn)公安工作任務而規(guī)定的指導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則。
    8.公安政策是由黨和人民群眾制定的,體現(xiàn)了黨的意志和人民群眾的意志。( )
    X 公安政策是由黨和國家所制定的,體現(xiàn)了黨的意志和國家的意志。
    9.公安政策的作用有指導作用、規(guī)范作用和調整作用。( )
    10.黨的公安政策指明了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從事工作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和基 本做法。( )
    11.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只是我國公安打擊工作必須遵循的指導原則。( )
    X 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是我國所有公安業(yè)務工作都必須遵循的共同指導原則。
    12,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基本方針,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黨的領導、公安機關和人民政府三者的關系,反映了我國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優(yōu)勢。( )
    X 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基本方針,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黨的領導、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三者的關系,反映了我國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優(yōu)勢。
    13.堅持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針。( )
    14.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是在黨委的領導下,把公安機關的職能作用與人民群 眾的積極主動精神結合起來。( )
    15.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的結合,是在雙方目標一致基礎上的結合,主導方面是公安機 關。( )
    16.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方針,是指導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各項活動的基本方針。( )
    X 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方針,是指導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各項活動的基本方針。
    17.公安機關和廣大群眾結合得好不好,責任在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兩方面。( )
    X 公安機關和廣大群眾結合得好不好,責任在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方面。
    18.公安機關應經常向廣大群眾宣傳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重大意義,激勵他們積極參加打擊刑事犯罪的工作,講清同刑事犯罪作斗爭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是每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公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鼓勵群眾見義勇為。( )
    X 公安機關應經常向廣大群眾宣傳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重大意義,激勵他們積極參加維護社會治安的工作,講清同刑事犯罪作斗爭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每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公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鼓勵群眾見義勇為。
    19.各項公安專業(yè)工作應該結合自身工作特點開展群眾工作,使群眾工作成為公安專業(yè) 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 )
    20.所有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自覺承擔治安責任義務,形成全社會的群防群治系統(tǒng)。 ( )
    X 所有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自覺承擔治安責任義務,形成全社會的治安控制系統(tǒng)。
    21.我國公安隊伍能有統(tǒng)一的認識、統(tǒng)一的部署、統(tǒng)一的行動,是與有統(tǒng)一的公安政策 分不開的。( )
    22.嚴肅與謹慎相結合,是我們黨根據歷史經驗和對肅反斗爭的深刻理解而提出的,是 指導人民警察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爭的一項重要政策。( )
    23.嚴肅,就是違法必究,使應負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特別是對那些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必須嚴厲打擊,決不手軟。( )
    X 嚴肅,就是執(zhí)法必嚴,使應負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特別是對于那些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必須嚴厲打擊,決不手軟。
    24.謹慎,就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得草率,防止偏差,實行嚴格審批制度、監(jiān)督制度,堅持有錯必究。( )
    25.嚴肅與謹慎的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嚴肅要以謹慎為保證,謹慎要服從嚴肅的要求。( )
    26.如果片面強調嚴肅而忽視了謹慎,就會傷害無辜,犯擴大化的錯誤;如果片面強調 謹慎而忽視了嚴肅,就會放縱壞人,犯打擊不力的錯誤。( )
    27.嚴肅與謹慎相結合政策的總精神就是不枉不縱。其具體應用就是堅持穩(wěn)、準、狠。 ( )
    28.“穩(wěn)”,就是對打擊對象一定要調查準確,不要出偏差,做到事實準、定性準、量刑準,既不重罪輕判,也不輕罪重判,真正做到不枉不縱,不錯不漏。( )
    X “準”,就是對打擊對象一定要調查準確,不要出偏差,做到事實準、定性準、量刑準,既不重罪輕判,也不輕罪重判,真正做到不枉不縱,不錯不漏。
    29.“準”,就是要注意策略,講究工作方法,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要打得適時、有力,同時注意時間、地點、對象、節(jié)奏及宣傳方法。( )
    X “穩(wěn)”,就是要注意策略,講究工作方法,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要打得適時、有力,同時注意時間、地點、對象、節(jié)奏及宣傳方法。
    30.“狠”,就是要依法給犯罪分子以嚴厲打擊,使之受到應有的懲處,做到該殺的要堅決殺,毫不留情;該捕的要堅決捕,不能漏網;該從重從快的,毫不猶豫遲疑。 ( )
    31.嚴肅與謹慎相結合的政策是一項分化、瓦解和改造犯罪分子有效的刑事政策。 ( )
    X 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是一項分化、瓦解和改造犯罪分子有效的刑事政策。
    32.懲辦并不是一律要嚴懲,而是依法定罪量刑,即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情節(jié)、危害以及認罪悔改的態(tài)度,分清主次,區(qū)別對待。( )
    33.寬大也不是寬大無邊,而是按《刑法》規(guī)定,對那些社會危害不大,能夠認罪悔改的犯罪分子,實行寬大處理。( )
    34.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政策的出發(fā)點是懲辦多數,改造少數,講究策略,區(qū)別對待。 ( )
    X 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政策的出發(fā)點是:懲辦少數,改造多數,講究策略,區(qū)別對待。
    35.對犯罪分子,要在懲辦的前提下寬大。( )
    36.當寬則寬,當嚴則嚴。有從寬情節(jié)的,一定要從寬;有從嚴情節(jié)的,一定要從嚴,否則就會失去政策的威力。( )
    37.所謂依法從重,是指依照《刑法》的規(guī)定,在量刑幅度以內從重處刑。( )
    38.所謂依法從快,是指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在審理案件的時限以內迅速地審結案件。( )
    39.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是維護穩(wěn)定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 義制度的需要;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需要;是團結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密切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密切警民關系的需要;是促進社會主義 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
    40.依法從重從快懲處的對象是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
    X 依法從重從快懲處的對象是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
    41.從重從快不是不講質量,而是要堅持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性準確,量刑適當,程序合法。( )
    42.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意味著對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一律從寬或不予處罰。( )
    X 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并不意味對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一律從寬或不予處罰。
    43.公安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打擊。通過打擊,揭露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使犯罪 分子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通過打擊,辨別真?zhèn)?,確保無罪者不受法律追究。 ( )
    X 公安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辦案。通過辦案,揭露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使犯罪分子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通過辦案,辨別真?zhèn)?,確保無罪者不受法律追究。
    44.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
    45.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和被 告人有罪、犯罪情節(jié)重的各種證據。( )
    X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jié)輕重的各種證據。
    46.教育是治安管理的基本手段,處罰是教育的輔助手段。( )
    47.處罰的目的是為了懲罰本人和教育他人,維護治安秩序。( )
    X 處罰的目的是為了教育本人和教育他人,維護治安秩序。
    48.對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者,我們堅持教育少數,處罰多數,并且要寓教育于處罰的 全過程。( )
    X 對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者,我們堅持教育多數,處罰少數,并且要寓教育于處罰的全過程。
    49,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者,情節(jié)輕微,并能及時改正或者主動承認錯誤的,可以減輕或 免予處罰;對情節(jié)較惡劣的,要給以必要的懲戒。( )
    50.所謂教育,主要是指法制教育,要求被教育者必須懂法、守法,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拒絕教育。( )
    51.處罰也是一種教育,其目的是通過處罰促使違法者幡然醒悟,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所以要寓處罰于教育的全過程。( )
    X 處罰也是一種教育,其目的是通過處罰促使違法者幡然醒悟,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所以要寓教育于處罰的全過程。
    (二)單項選擇題
    1.( )是人民群眾在社會治安方面當家作主的體現(xiàn),是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治安事務的一個必然趨勢。
    A.警民結合形式多樣化 B.保安科技群眾化 C.治安工作社會化 D.公安群眾工作信息化
    2.所有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自覺承擔治安責任義務,形成全社會的( )
    A.治安防控一體化 B.治安控制系統(tǒng) C.群防群治局面 D.打擊防范系統(tǒng)
    3.警民聯(lián)防、警民共建精神文明,110報警服務監(jiān)督系統(tǒng)、流動治安派出所等,體現(xiàn)了 ( ) A.警民結合形式多樣化 B.保安科技群眾化 C.治安工作社會化 D.公安群眾工作信息化
    4.公安政策實際上是一種公安對策,它與公安法制、公安專業(yè)對策、社會治安綜合治 理方針等,構成一個完整的( )
    A.公安政策體系 B.公安對策體系 C.法律制度體系 D.公安法制體系
    5.公安政策是黨和國家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體現(xiàn),是黨和國家為實現(xiàn)公安工作任務而規(guī)定的指導公安工作的( )
    A.總體方針 B.政治原則 C.制度體系 D.領導方針
    6.公安政策是由( )制定的。
    A.公安部 B.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C.國務院 D.黨和國家
    7.黨的( )指明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從事工作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和基本做 法。
    A.公安法規(guī) B.公安理論 C.公安原則 D.公安政策
    8.我國公安隊伍能有統(tǒng)一的認識、統(tǒng)一的部署、統(tǒng)一的行動,是與有統(tǒng)一的( )分 不開的。 A.黨的領導 B.公安法規(guī) C.公安政策 D.公安原則
    9.( ),是我們黨根據歷史經驗和對肅反斗爭的深刻理解而提出的,是指導人民警 察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爭的一項重要政策。
    A.嚴肅與謹慎相結合 B.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 C.懲辦與寬大相結合 D.打擊與防范相結合
    10.( ),就是執(zhí)法必嚴,使應負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特別是 對于那些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必須嚴厲打擊。
    A.打擊 B.嚴肅 C.懲辦 D.處罰
    11.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針是( )
    A.堅持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 B.堅持打擊與防范相結合 C.堅持嚴肅與謹慎相結合 D.堅持懲辦與寬大相結合
    12.關于我國公安業(yè)務工作都必須遵循的共同指導原則和指導方針是( )
    A.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 B.黨委領導下的打擊與防范相結合 C.黨委領導下的嚴肅與謹慎相結合 D.黨委領導下的懲辦與寬大相結合
    13.( )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黨的領導、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三者的關系,反映了我國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優(yōu)勢。
    A.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
    B.黨委領導下的打擊與防范相結合
    C.黨委領導下的嚴肅與謹慎相結合
    D.黨委領導下的懲辦與寬大相結合
    14.下列關于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觀點正確的是( )
    A.這種結合是多角度、多方位、單方面的
    B.在結合中,雙方單獨發(fā)揮作用,但要形成合力,共同維護社會穩(wěn)定
    C.這種結合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
    D,公安機關和廣大群眾結合得好不好,責任在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兩方面。
    15.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的結合,是在雙方目標一致基礎上的結合,主導方面是( )
    A.各級黨委 B.公安機關 C.人民群眾 D.各級政府
    16.公安機關和廣大群眾結合得好不好,責任在( )方面。
    A.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 B.公安機關 C.人民群眾 D.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
    17.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方針,是指導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各項活動的基本方針,貫穿于公安工作的各個方面,被公安( )所確認,并體現(xiàn)在公安人員的紀律中。
    A.政策 B.紀律 C.法規(guī) D.原則
    18.建立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社會工程,離不開宣傳組織群眾,幫助群眾掌握法律和政策,將( )納入法制軌道。 ·
    A.群防群治 B.群眾工作 C.公安工作 D.社區(qū)警務
    19.( )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每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公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A.保衛(wèi)國家安全 B.維護社會治安 C.同刑事犯罪作斗爭 D.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20.各項公安專業(yè)工作結合自身工作特點開展( ),使群眾工作成為公安專業(yè)工作 的有機組成部分。
    A.宣傳教育工作 B.群防群治工作 C.組織領導工作 D.群眾工作
    21.( )是我們黨實事求是、光明磊落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精神的體現(xiàn)。
    A.嚴肅 B.謹慎 C.寬大 D.懲辦
    22.嚴肅與謹慎相結合政策的總精神就是( ),其具體應用就是堅持穩(wěn)、準、狠。
    A.懲罰與教育相結合 B.不枉不縱 C.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D.不錯不漏
    23.( )就是要注意策略,講究工作方法,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要打 得適時、有力,同時注意時間、地點、對象、節(jié)奏及宣傳方法。
    A.穩(wěn) B.準 C.狠 D.細
    24.( ),就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得草率,防止偏差,實行嚴格審批制度、監(jiān)督制度,堅持有錯必究。
    A.嚴肅 B.謹慎 C.寬大 D.懲辦
    25.( )的政策是一項分化、瓦解和改造犯罪分子有效的刑事政策。
    A.嚴肅與謹慎相結合
    B.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
    C.懲辦與寬大相結合
    D.打擊與防范相結合
    26.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政策的出發(fā)點是:( ),講究策略,區(qū)別對待。
    A.懲辦少數,改造多數 B.懲辦多數,改造少數 C.懲辦少數,改造少數 D.懲辦多數,改造多數
    27.所謂依法從重,是指依照《刑法》規(guī)定,在( )從重處刑。
    A.量刑幅度以外 B.量刑幅度以內 C.嚴格量刑的基礎上 D.量刑幅度上
    28.所謂依法從快,是指依照( )的規(guī)定,在審理案件的時限以內迅速地審結案件。
    A.《刑法》 B.《人民法院組織法》 C.《行政訴訟法》 D.《刑事訴訟法》
    29.依法從重從快懲處的對象是( )
    A.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B.嚴重危害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分子
    C.嚴重危害經濟秩序的犯罪分子
    D.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
    30.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前提是( )
    A.從重 B.依法 C.從快 D.準確
    31.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并不意味對其他刑事犯罪分子( )
    A.一律從寬 B.不予處罰 C.一律從寬或不予處罰 D.從寬從快
    32.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和被 告人( )的各種證據。
    A.有罪、犯罪情節(jié)重
    B.無罪、犯罪情節(jié)輕
    C.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jié)輕重
    D.有罪或者無罪
    33.( )是指導人民警察正確辦案的一項重要刑事政策。
    A,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嚴禁逼供信
    B.懲辦與寬大相結合
    C.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
    D.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
    34.處罰是治安管理的必要手段,當罰不罰難以制止治安違法行為的發(fā)生,但處罰的目的是為了( ),維護治安秩序。
    A.教育本人和他人
    B.教育他人
    C. 教育本人
    D.懲罰違法犯罪分子
    35.下列觀點錯誤的有( )
    A.處罰也是一種教育,其目的是通過處罰促使違法者幡然醒悟,自覺遵守國家的法 律
    B.對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者,我們堅持教育多數,處罰少數,并且要寓教育于處罰 的全過程
    C.處罰是治安管理的基本手段,教育是處罰的輔助手段
    D.要寓教育于處罰的全過程
    (三)多項選擇題
    1.下列關于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方針的理解正確的有( )
    A.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是我們黨根據歷史經驗和對肅反斗爭的深刻理解而提出的,是指導人民警察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爭的一項重要政策
    B.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是我國所有公安業(yè)務工作都必須遵循的共同指導原則
    C.它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黨的領導、公安機關和人民群眾三者的關系
    D.它反映了我國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優(yōu)勢
    2.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是我國所有公安業(yè)務工作都必須遵循的 共同指導原則。它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 )三者的關系,反映了我國公安工 作的重要特色和優(yōu)勢。
    A.黨的領導 B.公安機關 C.人民群眾 D.各級政府
    3.黨委領導下的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這種結合是( )的。
    A.多形式 B.多角度 C. 多方位 D.多層次
    4.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方針,是( )
    A.指導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各項活動的基本方針
    B.貫穿于公安工作的各個方面
    C.被公安法規(guī)所確認,并體現(xiàn)在公安人員的紀律中
    D.公安機關和廣大群眾結合得好不好,責任在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方面
    5.建立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社會工程的具體內容包括( )
    A.宣傳組織群眾,幫助群眾掌握法律和政策,將群眾工作納入法制軌道
    B.把群眾工作貫穿于各項公安專門工作之中
    C.治安工作社會化
    D.警民結合形式多樣化
    E.保安科技群眾化
    6.講清同刑事犯罪作斗爭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每個熱愛社會主義祖 國的公民義不容辭的( )
    A.政治責任 B,社會責任 C.法律責任 D.道德責任
    7.所有( )自覺承擔治安責任義務,形成全社會的治安控制系統(tǒng)。
    A.社會組織 B.社會機關 C.社會成員 D.事業(yè)單位
    8‘適應新的治安形勢,發(fā)展多樣化的警民結合方式。警民結合的形式主要有( )
    A.警民聯(lián)防 B.警民共建精神文明 C,110報警服務監(jiān)督系統(tǒng) D.流動治安派出所
    9.保安科技群眾化的內容主要有( )
    A.積極推廣適用于民間的公安科技
    B.提高群眾自防、自救能力
    C.在群眾中普及防衛(wèi)知識
    D.提高群眾防范違法犯罪活動的本領
    10.公安群眾工作信息化的內容主要有( )
    A.通過信息宣傳去教育、動員、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B.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公安對策及時公布于眾
    C.取得群眾支持,并將群眾中的治安信息及時反饋
    D.建立健全警民溝通的信息網絡
    11.政策,是指政黨或國家為實現(xiàn)一定歷史時期的目標而確定的行動準則,具有強烈的 ( )作用。
    A.指導 B.規(guī)范 C.調整 D.強制
    12,公安政策實際上是一種公安對策,它與( )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公安對策體 系。
    A,公安紀律 B.公安法制 C.公安專業(yè)對策 D.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
    13.下列關于公安政策的理解正確的有( )
    A.公安政策是一種公安對策,它與公安法制、公安專業(yè)對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等,構成一個完整的公安對策體系
    B. 公安政策是黨和國家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體現(xiàn),是黨和國家為實現(xiàn)公安工作任務而規(guī)定的指導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則。
    C.公安政策是由黨和國家制定的
    D. 公安政策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
    14.黨和國家的公安基本政策,分別載入( )的正式文件之中。
    A.黨中央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C.公安部 D.國務院
    15.公安政策的作用有( )
    A.指導作用 B.規(guī)范作用 C.調整作用 D.強制作用
    16.黨的公安政策指明了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從事工作的( )
    A.基本方向 B.基本原則 C.基本要求 D.基本做法
    17.公安政策對調整有關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社會關系具有重要意義,體現(xiàn)在 ( )
    A.對人民群眾有調動治安積極性的作用
    B.對違法犯罪分子有遏制、制裁及促使其轉化的作用
    C.對公安機關有強化其職能的作用
    D.通過政策的落實、兌現(xiàn),影響人們的心理,對人們的行動發(fā)揮一定的支配作用
    18,公安政策的內容包括( )
    A.嚴肅與謹慎相結合的政策
    B.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
    C.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政策
    D.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嚴禁逼供信的政策
    E.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政策
    19.嚴肅與謹慎的關系是( )
    A.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B.嚴肅要以謹慎為保證,謹慎要服從嚴肅的要求
    C.如果片面強調嚴肅而忽視了謹慎,就會傷害無辜,犯擴大化的錯誤;如果片面強調謹慎而忽視了嚴肅,就會放縱壞人,犯打擊不力的錯誤
    D.謹慎要以嚴肅為保證,嚴肅要服從謹慎的要求
    20.嚴肅與謹慎相結合政策的總精神就是不枉不縱,具體應用就是堅持( )
    A,穩(wěn) B.細 C.準 D.狠
    21.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政策的出發(fā)點是( )
    A.懲辦少數 B.改造多數 C.講究策略 D.區(qū)別對待
    22.正確貫徹執(zhí)行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政策應注意的問題有( )
    A.要在懲辦的前提下寬大
    B.要爭取多數從寬
    C.當寬則寬,當嚴則嚴
    D.要善于從宏觀上運用政策的威力
    23.懲辦并不是一律要嚴懲,而是依法定罪量刑,即根據犯罪分子的( )以及認罪悔 改的態(tài)度,分清主次,區(qū)別對待。
    A.犯罪事實 B.情節(jié) C.危害 D.結果
    24.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必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 )
    A.維護穩(wěn)定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需要
    C.是團結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密切黨與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密切警民關系的需要
    D.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25.貫徹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有( )
    A.注意特定適用范圍:依法從重從快懲處的對象是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
    B.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
    C,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并不意味對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一律從寬或不予處罰
    D.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同時要注意團結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密 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密切警民關系
    26.公安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辦案。通過辦案( )
    A.揭露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
    B.使犯罪分子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C.辨別真?zhèn)?,確保無罪者不受法律追究
    D.教育人民群眾遵紀守法
    27.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嚴禁逼供信政策的基本要求是( )
    A.要忠于事實真相,整個辦案過程都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
    B.嚴禁逼供信,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
    C.廢除肉刑和變相肉刑,禁止侮辱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嚴,廢除一切法西斯式的審訊方式,給犯罪嫌疑人以人道的待遇
    D.凡有違犯者,只能從法律上追究責任
    28.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嚴禁逼供信政策的意義有( )
    A.體現(xiàn)了公安民警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對公民民主權利、人身權利高度重視
    B.體現(xiàn)了公安機關文明辦案。使辦案工作真正建立在徹底唯物主義的基礎上,以事實為根據 。
    C.有利于防止錯案,不枉不縱
    D.有利于正確發(fā)揮口供作用,促使公安民警提高辦案水平
    29,關于依法從重從快懲處的對象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B.嚴重危害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分子
    C.嚴重危害經濟秩序的犯罪分子
    D.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
    30.下列關于處罰與教育關系的理解,正確的有( )
    A.處罰也是一種教育,其目的是通過處罰促使違法者幡然醒悟,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
    B.對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者,我們堅持教育多數,處罰少數,并且要寓教育于處罰的全過程
    C. 處罰是治安管理的基本手段,教育是處罰的輔助手段
    D.要寓教育于處罰的全過程
    31.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政策的基本要求是( )
    A.以教為主,寓教于罰
    B.教育多數,處罰少數
    C.當罰則罰,罰如其分
    D.罰教結合,以罰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