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沖刺:語數外非智力失分補救方法

字號:

高考前的后模擬演習——高三四月調考已于上周五結束,閱卷完后的第一時間,晨報記者采訪了三位知名教師,就此次調考中學生普遍出現的語數外非智力失分進行分析,并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助高三學子在高考前后一個月的沖刺中,有的放矢,考出好成績。(記者楊梅)
    數學:計算失誤少考了39分 
    點評人:武漢十大、武鋼三中數學特級教師 郭希連
    【可惜的非智力失分】
    計算失誤高達39分
    此次四月調考數學的閱卷顯示,非智力失分占了大頭。部分學生由于緊張,導致無故失分,如把條件看錯了、做題過程當中出現計算失誤等等。一位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全卷共失分42分,其中計算失誤高達39分。平時可考140,由于非智力失分,只能考100分,十分可惜和遺憾。
    也有學生在做題時不細心,特別是在填空題上,所有過程皆對,但得出的結論沒有開方,白白丟掉五分,很不該。還有粗心考生,由于緊張,審錯題導致失分。
    跳躍式答題,痛失步驟分
    有學生的答題方法對,結果也對,但仍沒拿到全分,原因在于跳躍式答題,省的步驟太多,而閱卷老師是根據步驟相應給分。如理科數學第16題,部分學生直接寫出結果,跨步太多,按步驟扣分,閱卷老師認為學生有抄襲嫌疑。
    還有學生在答題時,考慮問題不成熟,讀了題就開始答題,寫了一大半發(fā)現解答不了,中途卡殼,然后全部劃掉,開辟新領域重新解答,導致第二問沒地方寫解答過程。除非非常有把握,否則考生好在草稿紙上把基本思路書寫一遍,再往試卷上寫,否則時間浪費了,也影響后面答題。
    【有效的急救措施】
    積累考試方法和策略
    雖然有很多非智力失分,但考生要自我心理修復:四月調考是檢測性考試,把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對高考而言是好事。
    對后階段的復習,除講求復習的科學性和方法外,考生要積累考試的方法和策略:在規(guī)定時間內做完題,不要養(yǎng)成邊做邊跟其他同學對答案的壞習慣;每次小測試都要以高考的心態(tài)來完成,速度、質量、書面表達等都要嚴格要求,持續(xù)一段時間,對高考成績的提高大有幫助。
    針對少數基礎差的學生,第三輪復習要做有效訓練。能做的題,一定要轉換為得分點,不做偏怪難題。此外,不要隨便放棄得分點,即使很多考生對后一題有畏難情緒,但也不應留白,第一問往往能拿分,所以該拿的分一分不應失。
    另外,此次四月調考中,線性規(guī)劃作為大題出現,以提醒考生注意薄弱環(huán)節(jié)和新課程內容。盡管基礎薄弱,部分考生經過努力的綜合復習,也有可能沖1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