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創(chuàng)智大贏家
白字
文章來源:求學2008年02期理科
第一爐:殘酷背后的自在姿態(tài)
在張愛玲的筆下,相遇是一抹黃昏,溫暖而纏綿: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而在網(wǎng)友黑匣子的flash里面,我們共赴的這場約會,將要約見的對方,姓名“高考”,標簽“殘酷”。
壓力,無所不在
說起韓國的同齡人,大家腦海里首先浮現(xiàn)的想必是韓劇里舉著棒球棒的明朗少女張娜拉、揚著手指說“撲殺”的嬌憨小王妃,還有舞臺上熱力四射的Super Junior,臺下歡呼雀躍響應萬人召集令的fans和anti-fans。那被時尚和流行元素裝點得活潑而多彩的青春,著實讓人羨慕。但事實上,由于韓國高考的錄取率只有50%左右,參加考試的學生身負的壓力要比我們大得多。在考生中間,廣泛流傳著 “四進五出”的說法:一天睡四個小時,就會金榜題名,順利進入大學;一天睡五個小時,就要名落孫山,三振出局。11月16日是韓國一年一度的高考日,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有數(shù)十萬的高中生參加全名為“大學修學能力考試”的韓國高考。前后幾天,家長們紛紛到寺廟里為自己的孩子祈福,學校會舉行儀式進行禱告。有韓國媒體這樣形容他們的高考:“這是一年一度決定人命運的大型活動,比死刑更殘酷,只有少數(shù)人能在高考后成為貴族,大多數(shù)人都將淪為被害者。”
看來,誰也不比誰輕松。關鍵,還是態(tài)度而已。
是壓力,也是權力
離開我的高三生涯已經(jīng)幾年了,回憶起來,那一年,并不像原來想象和大家渲染的那么一片黑暗。相反,還沒來得及有太大的感覺,它就這么過去了。這一點從我的體重也可以表現(xiàn)出來,我一直是90斤左右,高三一年,體重上下變動沒有超過兩斤。這個應該能從側面說明,我那傳說中應該很灰暗的一年,過得還挺自在的。其實你要逼著我說的話,更貼切的說法是,那一年過得還挺爽的。
大概因為姐姐高三的時候,父母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水果和補品,令我在心底羨慕了兩年,終于輪到自己成了高三生,可以大大方方地要求“我要吃葡萄……我想吃荔枝……”而毫無負疚感。這一點小心思,讓我一想到上了高三,就覺得暗爽。
其實,父母平時都是很寵我的,但感覺借著高三身份“任性”一回,就是分外愉悅啊。而社會大眾對高三生的額外重視與特殊待遇,讓我可以幻想自己是備受磨難的重要人物之一,這種隱藏的“邪惡”心思,令我欣然接受了高三生這種身份附帶的題山卷海、重重壓力。反正高一高二也是題山卷海,并沒有太大的分別,還沒有高三這種福利呢。
高考那幾天包括后續(xù)的新聞,比如交警封路,比如建筑工地停工,比如警車給忘帶準考證的學生開道,比如某地人工降雨……我都給剪下來保存了。難得自己也成了社會新聞中的一員,興奮!在我的摘抄本里,還留著這么一條新聞:2005年6月25日全國高考成績公布后,山西榆社縣委召開緊急會議,當晚榆社縣電視臺就播出公告:“因今年高考成績大面積滑坡,榆社縣委常委會誠懇地向全縣人民致歉,同時決定對榆社中學領導班子實行全員停職待崗……縣委常委一致同意道歉。”看看,這是什么待遇???路人皆讓,所向披靡。
當現(xiàn)實不能改變的時候,你只能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同樣的境況和待遇,換一種想法,感覺就會不一樣。說白了,人類到底是感覺的動物。壓力這東西,怎么化解,有時候就是換一種想法的事情。
第二爐:這一場屬于我們的創(chuàng)意狂歡
高三的好處就在于:全社會都認為你在過非人的生活,有著非人的壓力,所以你可以干一些非人的事情。在遵守基本的高三生職業(yè)道德的情況下,基本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過就怎么過。這種待遇,一般來說,女人只有在懷孕的時候可以再次享受,而男人,一輩子就只有這。從今天開始,把那句用以鼓舞斗志的“辛苦這一年,開心一百年”扔到太平洋去吧。任何時候,人們都是買漲不買跌的,悲情和壓抑從來不是致勝的法寶。在困難面前足夠無畏,在挑戰(zhàn)面前足夠斗志昂揚,高考才會勢如破竹。
有些不能做的事情,就看你怎么說
到了高三,要求看電視看小說,顯然是違背高三生的職業(yè)道德的。但你如果真的想做,也沒什么不可以,就看你怎么說。我高三就看了一年的《新聞聯(lián)播》,抄完了一本《宋詞集注》。
其實我一直不怎么愛看電視,但人就是這樣,越不讓做的事情,越想做,而且做了會有越線的小小快感。顯然,我如果要求看電影和肥皂劇,理由比較難找,而要看《新聞聯(lián)播》,則根本不用尋找理由,直接說“政治老師要求的”就OK了。
我每天放學回家,做上一兩小時的題目,差不多就有點疲了,卡著點兒跑去看《新聞聯(lián)播》,光明正大地癱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借機放松,爹媽吭都不會吭一聲。這種感覺,真是大爽。
老實說,我當時并不是真的覺得那會對政治考試有什么幫助,畢竟考試還是以課本上的基礎與理論為主。我就是想看電視順便偷偷懶。結果,我只能說,所有的政治思想都是相通的,看了一年央視主播口若懸河,接受了一年主流思想的熏陶,在考場上落起筆來就是不同,專業(yè)名詞一套一套的。
其實考政治那場,我正發(fā)著高燒,考完后一片空白,自己也認為八成完蛋了,結果成績下來,居然是年級第一。我到現(xiàn)在都沒想明白,究竟是因為發(fā)燒的狀態(tài)比較符合應考特征,還是一年來的《新聞聯(lián)播》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下筆如有神,那種氣勢比較唬得住人?
至于抄《宋詞集注》,也是我給自己找的一種放松方法,時間主要放在雙休日的下午。
雙休日的時間比較大塊,就不像平時晚上,可以中間看一段電視來放放松。那怎么辦呢?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是不可能的,哪怕看《隋唐演義》、《聊齋志異》,八成也是會被父母抓包。我想的辦法,是上《宋詞集注》。我不僅看,而且還手抄。加上這本書是全繁體本,都是古文,這樣的偷懶,一般的父母發(fā)現(xiàn)不了。
我爹媽從來沒有懷疑過我是在做外活。如果他們要質疑的話,我準備的理由也不少,比如說老師要求我們仔細閱讀尋找語感啊、語文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科需要多看古文培養(yǎng)感覺啊、我主要是看集注里面涉及的典故和傳說擴大知識面啊……隨口就能說出一大堆。不過我爹媽好像一看到大部頭的古文書就被震住了,更何況我還一本正經(jīng)地在摘抄,所以他們從來就是奉上切好的水果就走,沒過問過一句。
我高考的語文成績也是在年級前幾名,不過我這一門學科的成績一向很好,所以不能證明是抄《宋詞集注》的功勞。咱們不能這么功利,我當時主要的想法也就是放松一下,偷偷懶。說起來,“語感”這個東西,真是很難琢磨的,一年52個雙休日,每天摘抄半個小時或讀讀古文,高三一年下來,就是52個小時的浸染,哪怕不是為了世俗的學習成績,說抽象一點,對自身的氣質提升和世界觀培養(yǎng),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語文成績畢竟只是幾年的事情,而世界觀與內(nèi)涵,那是一輩子都用得著的東西。
在高三的下午,居然能坐在陽光下,搖頭晃腦地誦讀和應試完全無關的宋詞注釋,感覺真是一件比較爽的事情。
在酷人群里面,自己不酷都不行
其實我覺得自己的高三生涯,并不能說“酷”,因為我照樣也是埋頭做題、埋頭復習、老也睡不夠……高三生會經(jīng)歷的,我都會經(jīng)歷,只不過想法和感受跟別人可能不完全一樣。比起“酷”,說“裝酷”似乎更恰當一點。而且這種“裝”,也是要有氛圍,有集體效應的。
不要以為“裝酷”是貶義詞。我們那一屆,是母校建校二十多年來,成績突出的一屆。突出到什么程度呢?高中下半段,班上一個成績中等完全不起眼的同學,轉到其他城市的重點學校,第摸底考試,竟然考了個年級第一。這一輝煌戰(zhàn)績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我們?nèi)后w性的“裝酷”。
讀過《紅樓夢》的同學都知道,王熙鳳是個風風火火、雷厲風行的人物,把賈府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雖然疲倦,她出現(xiàn)在人前時,還是能打起精神。班上的同學議論起來,雖然覺得她手段歹毒,但也佩服她那股潑辣和麻利勁兒。某天,班上一個素來身體比較嬌弱的黛玉型的女同學,在兩邊太陽穴上貼了手指頭粗的圓片,看起來分外惹眼。湊近一看,原來是那種2毛錢一大張的風濕止痛膏。盤問之下,那位同學招供說是看《紅樓夢》得出的創(chuàng)意,并指導我們翻閱第52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勇晴雯病補雀金裘”,果然有如下片斷:“(二奶奶)那里常有那西洋貼頭疼的膏子藥,叫做‘依弗哪’……(麝月)鉸了兩塊指頭頂大的圓式,將那藥烤和了……(晴雯)貼在兩太陽上。”大家作恍然大悟狀:怪不得晴雯跟打了雞血似的,在那么樣的重病之下,還能補好工序復雜的雀金裘,原來是王熙鳳的風范通過那兩塊“依弗哪”靈魂附體了。于是同學們紛紛仿效,把風濕止痛膏貼上了太陽穴,并且還在形狀上作了創(chuàng)新,有閃電狀的、棱形的等等。其實,大家都知道,晴雯那么拼命,大概是出于對寶玉的愛護,而那叫“依弗哪”的東西,未必就是我們手頭上2毛錢一大張的風濕止痛膏??勺詮馁N上后,大家還真有了拼命三郎的勁頭。有時側頭一看,看到書堆掩映里各種形狀的止痛膏貼片,聞著自己額邊傳來的嗆人的藥味,心頭不由涌上一陣并肩作戰(zhàn)的溫暖和豪情。
除此以外,我們還有許多虛張聲勢的手段,比如在晚睡前捶床大呼“我要奮斗!”等等?,F(xiàn)在想來,那有些傻冒,但在當時,卻成了支撐我們沉靜下來并且堅持下去的力量。很久以后才知道,我們的這種“虛張聲勢”其實也算得上是一種智慧。
關鍵在于,你既然選擇了“虛張聲勢”,選擇“裝”,就要持續(xù)地、不間斷地“裝”,裝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習慣了。比如老師要求準時到校,你裝裝看,每次都按時到校,裝上三年,你守時的習慣也就養(yǎng)成了。努力和刻苦也是一樣。至于怎樣在這樣裝出的“努力”和“刻苦”里尋找效率和成果,就是下文里第三回合的話題了。
調劑生活,消遣生活
正在高三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不斷重復著的老師們的軟硬兼施、午睡起床后走向教室的路上那一地白花花的太陽,還有自己在暮色風雨里的凄惶。但回首高三,鐫刻在記憶中的更多是美好的回味。曾經(jīng)的那些拯救我們于沉悶中的場景、話語,有趣且有創(chuàng)意。
比如月考時候,幾位高手在考場上凌空地、公然地、旁若無人地、毫不避諱地對答案、探討題目的盛況;比如某位牛人形容獲得市里模擬考第一名的感受:“真可怕……還出紅榜。就跟Cs加F2似的,劇烈爆炸?!碑斎?,能調劑高三生活的,還是“瓶底蓋牛人”一人編劇、導演并出演的行為藝術以及引發(fā)的集體創(chuàng)作。
“瓶底蓋牛人”這一綽號的由來是因為此人眼睛高度近視,兩眼都有一千多度,摘了眼鏡就和瞎子一樣。哪怕配的鏡片是樹脂的,那厚度也和酒瓶底兒差不多了。說實話,不管怎么用功學習,能把眼睛搞成這德性,還是需要一定功力的。就是這位主,考試成績出來,每次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他理科方面的成績穩(wěn)定到非人類的程度,物理成績更是變態(tài)的好,高考的時候物理是滿分。
這位主高考完了以后,就接受了近視手術。摘掉眼鏡的他還是蠻秀氣一男生,問他為什么不早做手術,他的回復是“高考生是沒有追求漂亮的人權的”。眾人集體暈倒。
他對學生的“無人權”執(zhí)行得很徹底?;旧细呷涂匆娝字患制朴执蟮囊路?,不怎么洗換;頭發(fā)也是亂亂的,看上去人特別頹廢,不像是理科生,更像是藝術生。
他的舉動也完全沒有辜負他的形象。高三下學期的行為藝術把全班都震住了。那時候,正是高考復習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每個人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課堂的氣氛也變得異常沉悶。某個午后的語文試卷評講課上,一干人等正在神思恍惚間,“瓶底蓋牛人”忽然“噌”地站起來,手里捏著一張草稿紙,向老師道:“我有一事不明?!崩蠋熀芸鞆拿曰笾墟?zhèn)定下來:“你說吧!”“瓶底蓋牛人”拿出演講的范兒,一板一眼地按著草稿紙念道:“我是封建的王子,擁有華麗的外表和豐富的內(nèi)心……有人歌唱,用以掩飾自己的無知;有人大聲叫喊,用以掩蓋內(nèi)心的恐懼……你們舉起小錘(眼睛望著前桌女生用來砸核桃的小錘子),我就扛起大斧……”在大家迷惑、驚懼的目光中,他緩緩地走向講臺,慢慢地轉過身,環(huán)視了全班一眼,動作定格,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后看一眼你們這些農(nóng)民!”然后,邁著凝重的步子走出門外,大家完全驚呆了。
整個事件的高潮出現(xiàn)在他飛奔回教室,要求我們給他的行為藝術打分時。大家還沒有從摻雜著驚懼和迷惑的興奮中平靜下來,想出了各種方法檢驗他的思維是否真的還在正常范圍。事實證明,他只是突發(fā)奇想,活躍了一把課堂。
當然,后來大家也沒忘了反行為藝術一把。那次是一幫子男生一起相約去水庫游泳,當“瓶底蓋牛人”還在水庫中徜徉享受的時候,其他人覺得游得差不多了,于是紛紛起身走人,順手把他的衣褲什么的,全部都幫他帶回家去了?!捌康咨w牛人”游啊游,游啊游……咦,怎么周圍好像沒啥人了?起來一看,神哪,衣褲全都不翼而飛。水庫那地兒,離他家有半個多鐘頭的路程……
當“瓶底蓋牛人”摘下兩片大荷葉前遮后擋,毅然行進在回家的路上時,同伴們正在敲他家的門,雙手把內(nèi)衣褲奉上:“阿姨,這是你家×××的……”大家可以想象可憐的阿姨當時內(nèi)心的心理活動與感受。
此事直接的后果,就是其后的一個星期,同學們一看到“瓶底蓋牛人”,就由衷地爆發(fā)出一陣狂笑,包括同班的女生。
而“瓶底蓋牛人”本人異常鎮(zhèn)定,當有人問起他回家路上的奇遇時,他就鎮(zhèn)定自若地描述道:遇上的人計有修自行車小攤主一個、小姑娘一個、年齡模糊的路人兩個、螞蟻蚱蜢若干……
提醒:此事的效仿指數(shù)為負數(shù),就算你能百分百保證安全,也不能百分百保證人家的父母完全理解你們這種詭異的幽默感,更不能保證被耍的同學百分百不會對你動拳頭。
第三爐:由形式入實質的創(chuàng)意之路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每一天,告訴自己“我很優(yōu)秀”,每一天都試著接近優(yōu)秀。當你把優(yōu)秀變成一種習慣,對優(yōu)秀習以為常,優(yōu)秀會變成滲入骨髓的第二天性。成功也是一樣。
形式成功:我的催眠日記
2006年1月25日
這個寒假,沒有昏天黑地地瘋玩,只有按部就班地作息。然而我又是輕松的,愉快的,自然的。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又得以生機勃勃、不斷向前地學習。
我做得非常好,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2006年2月23日
半年之前,我覺得,要埋頭于題海中才能應對高考。現(xiàn)在,我清楚地明白,只有把頭從題海中抬起來,呼吸海面上新鮮的空氣,在一個更大的空間里學習那些真正對自己有用處的認知、分析、思維能力,才是真正笑傲高考的關鍵。
總結和思考都是為了讓方向更清晰,讓信心更堅定。這是對上一階段奮斗的緩沖,也是下一階段的催化劑。
2006年3月5日
我考砸了,不知道為什么。這次考試感覺特別不在狀態(tài),特別放松,一點緊迫感都沒有,考文綜的時候腦子里簡直放松到一片空白。于是我開始犯錯誤,那些平時不會犯的錯誤我都鬼使神差地犯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做錯了,考前的一個月,我感覺非常好,整個寒假我都沒有荒廢,都堅持下來了。那么,究竟是為什么?
But...
對于考試,晚砸不如早砸,長痛不如短痛。無論大事小事,laugh it away……壯士斷腕,何其烈也。我那點破事,太渺小,不值一提。
真棒,我又可以吸取那么多經(jīng)驗教訓,雄赳赳氣昂昂地去面對20天之后的第二次考試了。棒極了!還有三個月,真是太令人興奮。
北大,我來了。
2006年3月11日
因為月考,近在發(fā)奮圖強。我現(xiàn)在有一種不斷往前跑的勁頭。我感覺在考試里我還有潛力沒有發(fā)揮出來,我甚至覺得我現(xiàn)在處在一個極其關鍵的瓶頸期。有一個教過3名省狀元的老師說,這些狀元大的共同點就是自信心非常強。因為自信,所以專注;因為自信,所以頑強;因為自信,所以不甘人后;因為自信,所以全力以赴。明天是禮拜天,我還要早起,接著到教室里學習。
2006年3月26日
月考成績基本出來了。
很久沒有睡過午覺了,我想回家,裹著被子,好好地閉上眼睛,想一想。
我究竟該怎么辦?
我今天四處尋人聊天,沒有學習??墒俏沂情_心的,歡快的。自信不一定會贏,但不自信一定會輸。是的,要自信,要輕松。歷史老師對我說:“我覺得你現(xiàn)在還是太緊張了,像你以前那樣,輕輕松松,弄個小頭發(fā),夾點小耳環(huán),照照鏡子,多好?!?BR> 我想是的,我怎么忘了呢?我要勤照鏡子,勤梳頭發(fā),勤換耳環(huán),勤換衣服……
賓利說,不要左顧右盼,向前看。
附:催眠咒語
如果你正為即將到來的模擬考擔憂,不妨依樣畫葫蘆地模擬一下下面的對話:
問:假如三??嫉贸5卦遥?BR> 答:開心,還好考試周期曲線的谷底輪到的不是高考。
問:假如三模考得超常的好?
答:開心,這代表我處于上升階段。
問:假如三??嫉貌缓靡膊辉?,特別平常?
答:開心,這代表我心情穩(wěn)定,狀態(tài)正常。
形式→實質:你不可不知的成功節(jié)點
同樣發(fā)出光亮,火山噴發(fā)和逡巡的鬼火有什么不同?一個是蘊藏良久的全力爆發(fā),而一個是只會虛張聲勢的偶然自燃。我時常以此提醒自己:自信誠可貴,行動價更高。沒有積累作為依托,沒有實實在在的成果出來,自信就變成了盲目的樂觀,而成功也會如漂浮的磷火,隱約可見,卻不可觸摸。高三是什么?高三不僅有快樂,還有傷痛,有不平,也有頑強。很多時候我都是在默默告訴自己要堅持。所以,日記本上的張揚只是鼓勵自己前行的微笑,真正支持著我前進的是完成學習任務后的踏實感。
三模的成績出來以后,我的心情踏實了很多。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列自由復習的計劃。我征求了老師們的意見,也征求了那些我認為能夠給我建設性幫助的朋友們的意見。然后從5月25日那天,也就是自由復習的第一天開始,按照自己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朝著6月7日走。當我懷疑自己的時候,當我委屈想哭的時候,當我狂躁暴怒的時候,當我勞累疲乏的時候,我就會對自己說: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不幻想奇跡,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xiàn)。這句話是2005年吉林省的文科狀元孫田宇說的,我把它記住了。
高考結束后,一位很熱情的老師和我交流了許多關于學習的問題。他提出的很多問題也讓我得以撥云見日地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下面就列舉出幾個回合的問答吧。
節(jié)點1:你怎么確認自己學會某塊知識了?讓你感到放心的標志是什么?
葉婧:看做題的感覺吧,如果錯的是一些需要自己思考靈活運用知識的題目,那么代表我對這塊知識還比較生疏;如果錯的是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題目,那么就基本沒什么問題,重在細心和積累了。其實即使這一塊我感覺自己學得不錯,我也不會完全放掉它,特別是當學了一個階段回來復習總結時,我不會輕視那些自己感覺學得不錯的內(nèi)容。
節(jié)點2:在升入高中初期的一些考試中,你的成績一開始就遙遙嗎?你感覺自己肯定會超越別人的堅定自信是怎么建立起來的?
葉婧:一開始,我就沒有把自己擺在一個高的位置。我只是希望自己考的成績能好看一些,至于跟別人的差距,一開始我壓根兒就沒怎么去想,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再考不及格了。后來逐漸地,我學會了珍惜時間,學會了控制自己。比如數(shù)學,我曾經(jīng)花了很多時間在上面,然而考試還是很糟糕,但看到試卷的成績后我并沒有被打擊,而是清醒地感覺到我就處在一個瓶頸期,馬上就要突破了。于是我繼續(xù)努力下去,終于比好。
節(jié)點3:你認為時間和效率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葉婧: 我覺得一定要明確的是:1. 學習肯定需要花大量時間。2.花大量時間不等于效率低,有些人可以既花大量的時間又可以讓自己的效率很高。3.效率不是想有就有的,還是要以刻苦為先。
節(jié)點4:怎么確定自己遭遇的是瓶頸而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遭遇瓶頸的時候你怎么鼓勵自己?
葉婧:對我來說,瓶頸就是努力付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比如這一個月我數(shù)學做了非常多的題,解題的時候仍然很困難,要想很久;感覺自己已經(jīng)非??炭嗔?,考試卻還是不及格。我會寫日記,還有把一些話寫在課桌上,比如當時反復聽Dido的《white flag》,我就在課桌上寫:There will be no white flag above my door. 次摔倒再爬起來,是因為我知道,假如這放棄了,那么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費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憑什么一點回報也沒有?我一直相信如果堅持下去,曙光就在眼前。
節(jié)點5:你一坐下來學習就可以立刻達到很好的狀態(tài)嗎?有什么調節(jié)方法嗎?
葉婧:其實我很少會從頭到尾把的精力都投入在學習上。可能這十分鐘想一道題確實會非常投入,想完之后我也許又會走一會兒神,想點別的事情,但我覺得這影響不大。學習的時候通常我會感覺很興奮,有一種節(jié)奏感。我覺得在學一些比較枯燥的內(nèi)容時,自己給身體制造一種節(jié)奏感很有效,比如拇指和食指夾著一枝筆左轉右轉什么的,身體也可以跟著微微動起來,用通俗點的話講就是學習的時候要high。
賓利教育過我,這世界是由主動的人推動的,因此我們要做一匹主動出擊的狼。詹老師則說,人生只有三件事:第一件,自己的事;第二件,別人的事。第三件,老天爺?shù)氖?。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別人的事,更不要去管老天爺?shù)氖?。這樣,一切都豁然開朗了。擁有這樣的良師益友,我的目標:“一中,熱烈地實現(xiàn)了。海中,勉強地實現(xiàn)了。北大,光榮地實現(xiàn)了。光華,聰明地實現(xiàn)了?!倍斚碌哪?,擁有這用文字鍛造起來的驅動力,在未來將會實現(xiàn)怎樣的目標呢?下一站,就在你手中!
白字
文章來源:求學2008年02期理科
第一爐:殘酷背后的自在姿態(tài)
在張愛玲的筆下,相遇是一抹黃昏,溫暖而纏綿: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而在網(wǎng)友黑匣子的flash里面,我們共赴的這場約會,將要約見的對方,姓名“高考”,標簽“殘酷”。
壓力,無所不在
說起韓國的同齡人,大家腦海里首先浮現(xiàn)的想必是韓劇里舉著棒球棒的明朗少女張娜拉、揚著手指說“撲殺”的嬌憨小王妃,還有舞臺上熱力四射的Super Junior,臺下歡呼雀躍響應萬人召集令的fans和anti-fans。那被時尚和流行元素裝點得活潑而多彩的青春,著實讓人羨慕。但事實上,由于韓國高考的錄取率只有50%左右,參加考試的學生身負的壓力要比我們大得多。在考生中間,廣泛流傳著 “四進五出”的說法:一天睡四個小時,就會金榜題名,順利進入大學;一天睡五個小時,就要名落孫山,三振出局。11月16日是韓國一年一度的高考日,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有數(shù)十萬的高中生參加全名為“大學修學能力考試”的韓國高考。前后幾天,家長們紛紛到寺廟里為自己的孩子祈福,學校會舉行儀式進行禱告。有韓國媒體這樣形容他們的高考:“這是一年一度決定人命運的大型活動,比死刑更殘酷,只有少數(shù)人能在高考后成為貴族,大多數(shù)人都將淪為被害者。”
看來,誰也不比誰輕松。關鍵,還是態(tài)度而已。
是壓力,也是權力
離開我的高三生涯已經(jīng)幾年了,回憶起來,那一年,并不像原來想象和大家渲染的那么一片黑暗。相反,還沒來得及有太大的感覺,它就這么過去了。這一點從我的體重也可以表現(xiàn)出來,我一直是90斤左右,高三一年,體重上下變動沒有超過兩斤。這個應該能從側面說明,我那傳說中應該很灰暗的一年,過得還挺自在的。其實你要逼著我說的話,更貼切的說法是,那一年過得還挺爽的。
大概因為姐姐高三的時候,父母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水果和補品,令我在心底羨慕了兩年,終于輪到自己成了高三生,可以大大方方地要求“我要吃葡萄……我想吃荔枝……”而毫無負疚感。這一點小心思,讓我一想到上了高三,就覺得暗爽。
其實,父母平時都是很寵我的,但感覺借著高三身份“任性”一回,就是分外愉悅啊。而社會大眾對高三生的額外重視與特殊待遇,讓我可以幻想自己是備受磨難的重要人物之一,這種隱藏的“邪惡”心思,令我欣然接受了高三生這種身份附帶的題山卷海、重重壓力。反正高一高二也是題山卷海,并沒有太大的分別,還沒有高三這種福利呢。
高考那幾天包括后續(xù)的新聞,比如交警封路,比如建筑工地停工,比如警車給忘帶準考證的學生開道,比如某地人工降雨……我都給剪下來保存了。難得自己也成了社會新聞中的一員,興奮!在我的摘抄本里,還留著這么一條新聞:2005年6月25日全國高考成績公布后,山西榆社縣委召開緊急會議,當晚榆社縣電視臺就播出公告:“因今年高考成績大面積滑坡,榆社縣委常委會誠懇地向全縣人民致歉,同時決定對榆社中學領導班子實行全員停職待崗……縣委常委一致同意道歉。”看看,這是什么待遇???路人皆讓,所向披靡。
當現(xiàn)實不能改變的時候,你只能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同樣的境況和待遇,換一種想法,感覺就會不一樣。說白了,人類到底是感覺的動物。壓力這東西,怎么化解,有時候就是換一種想法的事情。
第二爐:這一場屬于我們的創(chuàng)意狂歡
高三的好處就在于:全社會都認為你在過非人的生活,有著非人的壓力,所以你可以干一些非人的事情。在遵守基本的高三生職業(yè)道德的情況下,基本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過就怎么過。這種待遇,一般來說,女人只有在懷孕的時候可以再次享受,而男人,一輩子就只有這。從今天開始,把那句用以鼓舞斗志的“辛苦這一年,開心一百年”扔到太平洋去吧。任何時候,人們都是買漲不買跌的,悲情和壓抑從來不是致勝的法寶。在困難面前足夠無畏,在挑戰(zhàn)面前足夠斗志昂揚,高考才會勢如破竹。
有些不能做的事情,就看你怎么說
到了高三,要求看電視看小說,顯然是違背高三生的職業(yè)道德的。但你如果真的想做,也沒什么不可以,就看你怎么說。我高三就看了一年的《新聞聯(lián)播》,抄完了一本《宋詞集注》。
其實我一直不怎么愛看電視,但人就是這樣,越不讓做的事情,越想做,而且做了會有越線的小小快感。顯然,我如果要求看電影和肥皂劇,理由比較難找,而要看《新聞聯(lián)播》,則根本不用尋找理由,直接說“政治老師要求的”就OK了。
我每天放學回家,做上一兩小時的題目,差不多就有點疲了,卡著點兒跑去看《新聞聯(lián)播》,光明正大地癱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借機放松,爹媽吭都不會吭一聲。這種感覺,真是大爽。
老實說,我當時并不是真的覺得那會對政治考試有什么幫助,畢竟考試還是以課本上的基礎與理論為主。我就是想看電視順便偷偷懶。結果,我只能說,所有的政治思想都是相通的,看了一年央視主播口若懸河,接受了一年主流思想的熏陶,在考場上落起筆來就是不同,專業(yè)名詞一套一套的。
其實考政治那場,我正發(fā)著高燒,考完后一片空白,自己也認為八成完蛋了,結果成績下來,居然是年級第一。我到現(xiàn)在都沒想明白,究竟是因為發(fā)燒的狀態(tài)比較符合應考特征,還是一年來的《新聞聯(lián)播》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下筆如有神,那種氣勢比較唬得住人?
至于抄《宋詞集注》,也是我給自己找的一種放松方法,時間主要放在雙休日的下午。
雙休日的時間比較大塊,就不像平時晚上,可以中間看一段電視來放放松。那怎么辦呢?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是不可能的,哪怕看《隋唐演義》、《聊齋志異》,八成也是會被父母抓包。我想的辦法,是上《宋詞集注》。我不僅看,而且還手抄。加上這本書是全繁體本,都是古文,這樣的偷懶,一般的父母發(fā)現(xiàn)不了。
我爹媽從來沒有懷疑過我是在做外活。如果他們要質疑的話,我準備的理由也不少,比如說老師要求我們仔細閱讀尋找語感啊、語文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科需要多看古文培養(yǎng)感覺啊、我主要是看集注里面涉及的典故和傳說擴大知識面啊……隨口就能說出一大堆。不過我爹媽好像一看到大部頭的古文書就被震住了,更何況我還一本正經(jīng)地在摘抄,所以他們從來就是奉上切好的水果就走,沒過問過一句。
我高考的語文成績也是在年級前幾名,不過我這一門學科的成績一向很好,所以不能證明是抄《宋詞集注》的功勞。咱們不能這么功利,我當時主要的想法也就是放松一下,偷偷懶。說起來,“語感”這個東西,真是很難琢磨的,一年52個雙休日,每天摘抄半個小時或讀讀古文,高三一年下來,就是52個小時的浸染,哪怕不是為了世俗的學習成績,說抽象一點,對自身的氣質提升和世界觀培養(yǎng),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語文成績畢竟只是幾年的事情,而世界觀與內(nèi)涵,那是一輩子都用得著的東西。
在高三的下午,居然能坐在陽光下,搖頭晃腦地誦讀和應試完全無關的宋詞注釋,感覺真是一件比較爽的事情。
在酷人群里面,自己不酷都不行
其實我覺得自己的高三生涯,并不能說“酷”,因為我照樣也是埋頭做題、埋頭復習、老也睡不夠……高三生會經(jīng)歷的,我都會經(jīng)歷,只不過想法和感受跟別人可能不完全一樣。比起“酷”,說“裝酷”似乎更恰當一點。而且這種“裝”,也是要有氛圍,有集體效應的。
不要以為“裝酷”是貶義詞。我們那一屆,是母校建校二十多年來,成績突出的一屆。突出到什么程度呢?高中下半段,班上一個成績中等完全不起眼的同學,轉到其他城市的重點學校,第摸底考試,竟然考了個年級第一。這一輝煌戰(zhàn)績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我們?nèi)后w性的“裝酷”。
讀過《紅樓夢》的同學都知道,王熙鳳是個風風火火、雷厲風行的人物,把賈府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雖然疲倦,她出現(xiàn)在人前時,還是能打起精神。班上的同學議論起來,雖然覺得她手段歹毒,但也佩服她那股潑辣和麻利勁兒。某天,班上一個素來身體比較嬌弱的黛玉型的女同學,在兩邊太陽穴上貼了手指頭粗的圓片,看起來分外惹眼。湊近一看,原來是那種2毛錢一大張的風濕止痛膏。盤問之下,那位同學招供說是看《紅樓夢》得出的創(chuàng)意,并指導我們翻閱第52回“俏平兒情掩蝦須鐲,勇晴雯病補雀金裘”,果然有如下片斷:“(二奶奶)那里常有那西洋貼頭疼的膏子藥,叫做‘依弗哪’……(麝月)鉸了兩塊指頭頂大的圓式,將那藥烤和了……(晴雯)貼在兩太陽上。”大家作恍然大悟狀:怪不得晴雯跟打了雞血似的,在那么樣的重病之下,還能補好工序復雜的雀金裘,原來是王熙鳳的風范通過那兩塊“依弗哪”靈魂附體了。于是同學們紛紛仿效,把風濕止痛膏貼上了太陽穴,并且還在形狀上作了創(chuàng)新,有閃電狀的、棱形的等等。其實,大家都知道,晴雯那么拼命,大概是出于對寶玉的愛護,而那叫“依弗哪”的東西,未必就是我們手頭上2毛錢一大張的風濕止痛膏??勺詮馁N上后,大家還真有了拼命三郎的勁頭。有時側頭一看,看到書堆掩映里各種形狀的止痛膏貼片,聞著自己額邊傳來的嗆人的藥味,心頭不由涌上一陣并肩作戰(zhàn)的溫暖和豪情。
除此以外,我們還有許多虛張聲勢的手段,比如在晚睡前捶床大呼“我要奮斗!”等等?,F(xiàn)在想來,那有些傻冒,但在當時,卻成了支撐我們沉靜下來并且堅持下去的力量。很久以后才知道,我們的這種“虛張聲勢”其實也算得上是一種智慧。
關鍵在于,你既然選擇了“虛張聲勢”,選擇“裝”,就要持續(xù)地、不間斷地“裝”,裝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習慣了。比如老師要求準時到校,你裝裝看,每次都按時到校,裝上三年,你守時的習慣也就養(yǎng)成了。努力和刻苦也是一樣。至于怎樣在這樣裝出的“努力”和“刻苦”里尋找效率和成果,就是下文里第三回合的話題了。
調劑生活,消遣生活
正在高三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不斷重復著的老師們的軟硬兼施、午睡起床后走向教室的路上那一地白花花的太陽,還有自己在暮色風雨里的凄惶。但回首高三,鐫刻在記憶中的更多是美好的回味。曾經(jīng)的那些拯救我們于沉悶中的場景、話語,有趣且有創(chuàng)意。
比如月考時候,幾位高手在考場上凌空地、公然地、旁若無人地、毫不避諱地對答案、探討題目的盛況;比如某位牛人形容獲得市里模擬考第一名的感受:“真可怕……還出紅榜。就跟Cs加F2似的,劇烈爆炸?!碑斎?,能調劑高三生活的,還是“瓶底蓋牛人”一人編劇、導演并出演的行為藝術以及引發(fā)的集體創(chuàng)作。
“瓶底蓋牛人”這一綽號的由來是因為此人眼睛高度近視,兩眼都有一千多度,摘了眼鏡就和瞎子一樣。哪怕配的鏡片是樹脂的,那厚度也和酒瓶底兒差不多了。說實話,不管怎么用功學習,能把眼睛搞成這德性,還是需要一定功力的。就是這位主,考試成績出來,每次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他理科方面的成績穩(wěn)定到非人類的程度,物理成績更是變態(tài)的好,高考的時候物理是滿分。
這位主高考完了以后,就接受了近視手術。摘掉眼鏡的他還是蠻秀氣一男生,問他為什么不早做手術,他的回復是“高考生是沒有追求漂亮的人權的”。眾人集體暈倒。
他對學生的“無人權”執(zhí)行得很徹底?;旧细呷涂匆娝字患制朴执蟮囊路?,不怎么洗換;頭發(fā)也是亂亂的,看上去人特別頹廢,不像是理科生,更像是藝術生。
他的舉動也完全沒有辜負他的形象。高三下學期的行為藝術把全班都震住了。那時候,正是高考復習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每個人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課堂的氣氛也變得異常沉悶。某個午后的語文試卷評講課上,一干人等正在神思恍惚間,“瓶底蓋牛人”忽然“噌”地站起來,手里捏著一張草稿紙,向老師道:“我有一事不明?!崩蠋熀芸鞆拿曰笾墟?zhèn)定下來:“你說吧!”“瓶底蓋牛人”拿出演講的范兒,一板一眼地按著草稿紙念道:“我是封建的王子,擁有華麗的外表和豐富的內(nèi)心……有人歌唱,用以掩飾自己的無知;有人大聲叫喊,用以掩蓋內(nèi)心的恐懼……你們舉起小錘(眼睛望著前桌女生用來砸核桃的小錘子),我就扛起大斧……”在大家迷惑、驚懼的目光中,他緩緩地走向講臺,慢慢地轉過身,環(huán)視了全班一眼,動作定格,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后看一眼你們這些農(nóng)民!”然后,邁著凝重的步子走出門外,大家完全驚呆了。
整個事件的高潮出現(xiàn)在他飛奔回教室,要求我們給他的行為藝術打分時。大家還沒有從摻雜著驚懼和迷惑的興奮中平靜下來,想出了各種方法檢驗他的思維是否真的還在正常范圍。事實證明,他只是突發(fā)奇想,活躍了一把課堂。
當然,后來大家也沒忘了反行為藝術一把。那次是一幫子男生一起相約去水庫游泳,當“瓶底蓋牛人”還在水庫中徜徉享受的時候,其他人覺得游得差不多了,于是紛紛起身走人,順手把他的衣褲什么的,全部都幫他帶回家去了?!捌康咨w牛人”游啊游,游啊游……咦,怎么周圍好像沒啥人了?起來一看,神哪,衣褲全都不翼而飛。水庫那地兒,離他家有半個多鐘頭的路程……
當“瓶底蓋牛人”摘下兩片大荷葉前遮后擋,毅然行進在回家的路上時,同伴們正在敲他家的門,雙手把內(nèi)衣褲奉上:“阿姨,這是你家×××的……”大家可以想象可憐的阿姨當時內(nèi)心的心理活動與感受。
此事直接的后果,就是其后的一個星期,同學們一看到“瓶底蓋牛人”,就由衷地爆發(fā)出一陣狂笑,包括同班的女生。
而“瓶底蓋牛人”本人異常鎮(zhèn)定,當有人問起他回家路上的奇遇時,他就鎮(zhèn)定自若地描述道:遇上的人計有修自行車小攤主一個、小姑娘一個、年齡模糊的路人兩個、螞蟻蚱蜢若干……
提醒:此事的效仿指數(shù)為負數(shù),就算你能百分百保證安全,也不能百分百保證人家的父母完全理解你們這種詭異的幽默感,更不能保證被耍的同學百分百不會對你動拳頭。
第三爐:由形式入實質的創(chuàng)意之路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每一天,告訴自己“我很優(yōu)秀”,每一天都試著接近優(yōu)秀。當你把優(yōu)秀變成一種習慣,對優(yōu)秀習以為常,優(yōu)秀會變成滲入骨髓的第二天性。成功也是一樣。
形式成功:我的催眠日記
2006年1月25日
這個寒假,沒有昏天黑地地瘋玩,只有按部就班地作息。然而我又是輕松的,愉快的,自然的。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又得以生機勃勃、不斷向前地學習。
我做得非常好,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2006年2月23日
半年之前,我覺得,要埋頭于題海中才能應對高考。現(xiàn)在,我清楚地明白,只有把頭從題海中抬起來,呼吸海面上新鮮的空氣,在一個更大的空間里學習那些真正對自己有用處的認知、分析、思維能力,才是真正笑傲高考的關鍵。
總結和思考都是為了讓方向更清晰,讓信心更堅定。這是對上一階段奮斗的緩沖,也是下一階段的催化劑。
2006年3月5日
我考砸了,不知道為什么。這次考試感覺特別不在狀態(tài),特別放松,一點緊迫感都沒有,考文綜的時候腦子里簡直放松到一片空白。于是我開始犯錯誤,那些平時不會犯的錯誤我都鬼使神差地犯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做錯了,考前的一個月,我感覺非常好,整個寒假我都沒有荒廢,都堅持下來了。那么,究竟是為什么?
But...
對于考試,晚砸不如早砸,長痛不如短痛。無論大事小事,laugh it away……壯士斷腕,何其烈也。我那點破事,太渺小,不值一提。
真棒,我又可以吸取那么多經(jīng)驗教訓,雄赳赳氣昂昂地去面對20天之后的第二次考試了。棒極了!還有三個月,真是太令人興奮。
北大,我來了。
2006年3月11日
因為月考,近在發(fā)奮圖強。我現(xiàn)在有一種不斷往前跑的勁頭。我感覺在考試里我還有潛力沒有發(fā)揮出來,我甚至覺得我現(xiàn)在處在一個極其關鍵的瓶頸期。有一個教過3名省狀元的老師說,這些狀元大的共同點就是自信心非常強。因為自信,所以專注;因為自信,所以頑強;因為自信,所以不甘人后;因為自信,所以全力以赴。明天是禮拜天,我還要早起,接著到教室里學習。
2006年3月26日
月考成績基本出來了。
很久沒有睡過午覺了,我想回家,裹著被子,好好地閉上眼睛,想一想。
我究竟該怎么辦?
我今天四處尋人聊天,沒有學習??墒俏沂情_心的,歡快的。自信不一定會贏,但不自信一定會輸。是的,要自信,要輕松。歷史老師對我說:“我覺得你現(xiàn)在還是太緊張了,像你以前那樣,輕輕松松,弄個小頭發(fā),夾點小耳環(huán),照照鏡子,多好?!?BR> 我想是的,我怎么忘了呢?我要勤照鏡子,勤梳頭發(fā),勤換耳環(huán),勤換衣服……
賓利說,不要左顧右盼,向前看。
附:催眠咒語
如果你正為即將到來的模擬考擔憂,不妨依樣畫葫蘆地模擬一下下面的對話:
問:假如三??嫉贸5卦遥?BR> 答:開心,還好考試周期曲線的谷底輪到的不是高考。
問:假如三模考得超常的好?
答:開心,這代表我處于上升階段。
問:假如三??嫉貌缓靡膊辉?,特別平常?
答:開心,這代表我心情穩(wěn)定,狀態(tài)正常。
形式→實質:你不可不知的成功節(jié)點
同樣發(fā)出光亮,火山噴發(fā)和逡巡的鬼火有什么不同?一個是蘊藏良久的全力爆發(fā),而一個是只會虛張聲勢的偶然自燃。我時常以此提醒自己:自信誠可貴,行動價更高。沒有積累作為依托,沒有實實在在的成果出來,自信就變成了盲目的樂觀,而成功也會如漂浮的磷火,隱約可見,卻不可觸摸。高三是什么?高三不僅有快樂,還有傷痛,有不平,也有頑強。很多時候我都是在默默告訴自己要堅持。所以,日記本上的張揚只是鼓勵自己前行的微笑,真正支持著我前進的是完成學習任務后的踏實感。
三模的成績出來以后,我的心情踏實了很多。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列自由復習的計劃。我征求了老師們的意見,也征求了那些我認為能夠給我建設性幫助的朋友們的意見。然后從5月25日那天,也就是自由復習的第一天開始,按照自己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朝著6月7日走。當我懷疑自己的時候,當我委屈想哭的時候,當我狂躁暴怒的時候,當我勞累疲乏的時候,我就會對自己說: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不幻想奇跡,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xiàn)。這句話是2005年吉林省的文科狀元孫田宇說的,我把它記住了。
高考結束后,一位很熱情的老師和我交流了許多關于學習的問題。他提出的很多問題也讓我得以撥云見日地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下面就列舉出幾個回合的問答吧。
節(jié)點1:你怎么確認自己學會某塊知識了?讓你感到放心的標志是什么?
葉婧:看做題的感覺吧,如果錯的是一些需要自己思考靈活運用知識的題目,那么代表我對這塊知識還比較生疏;如果錯的是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題目,那么就基本沒什么問題,重在細心和積累了。其實即使這一塊我感覺自己學得不錯,我也不會完全放掉它,特別是當學了一個階段回來復習總結時,我不會輕視那些自己感覺學得不錯的內(nèi)容。
節(jié)點2:在升入高中初期的一些考試中,你的成績一開始就遙遙嗎?你感覺自己肯定會超越別人的堅定自信是怎么建立起來的?
葉婧:一開始,我就沒有把自己擺在一個高的位置。我只是希望自己考的成績能好看一些,至于跟別人的差距,一開始我壓根兒就沒怎么去想,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再考不及格了。后來逐漸地,我學會了珍惜時間,學會了控制自己。比如數(shù)學,我曾經(jīng)花了很多時間在上面,然而考試還是很糟糕,但看到試卷的成績后我并沒有被打擊,而是清醒地感覺到我就處在一個瓶頸期,馬上就要突破了。于是我繼續(xù)努力下去,終于比好。
節(jié)點3:你認為時間和效率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葉婧: 我覺得一定要明確的是:1. 學習肯定需要花大量時間。2.花大量時間不等于效率低,有些人可以既花大量的時間又可以讓自己的效率很高。3.效率不是想有就有的,還是要以刻苦為先。
節(jié)點4:怎么確定自己遭遇的是瓶頸而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遭遇瓶頸的時候你怎么鼓勵自己?
葉婧:對我來說,瓶頸就是努力付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比如這一個月我數(shù)學做了非常多的題,解題的時候仍然很困難,要想很久;感覺自己已經(jīng)非??炭嗔?,考試卻還是不及格。我會寫日記,還有把一些話寫在課桌上,比如當時反復聽Dido的《white flag》,我就在課桌上寫:There will be no white flag above my door. 次摔倒再爬起來,是因為我知道,假如這放棄了,那么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費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憑什么一點回報也沒有?我一直相信如果堅持下去,曙光就在眼前。
節(jié)點5:你一坐下來學習就可以立刻達到很好的狀態(tài)嗎?有什么調節(jié)方法嗎?
葉婧:其實我很少會從頭到尾把的精力都投入在學習上。可能這十分鐘想一道題確實會非常投入,想完之后我也許又會走一會兒神,想點別的事情,但我覺得這影響不大。學習的時候通常我會感覺很興奮,有一種節(jié)奏感。我覺得在學一些比較枯燥的內(nèi)容時,自己給身體制造一種節(jié)奏感很有效,比如拇指和食指夾著一枝筆左轉右轉什么的,身體也可以跟著微微動起來,用通俗點的話講就是學習的時候要high。
賓利教育過我,這世界是由主動的人推動的,因此我們要做一匹主動出擊的狼。詹老師則說,人生只有三件事:第一件,自己的事;第二件,別人的事。第三件,老天爺?shù)氖?。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別人的事,更不要去管老天爺?shù)氖?。這樣,一切都豁然開朗了。擁有這樣的良師益友,我的目標:“一中,熱烈地實現(xiàn)了。海中,勉強地實現(xiàn)了。北大,光榮地實現(xiàn)了。光華,聰明地實現(xiàn)了?!倍斚碌哪?,擁有這用文字鍛造起來的驅動力,在未來將會實現(xiàn)怎樣的目標呢?下一站,就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