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1881人參與),84.3%的人表示公務員確實應有基層經驗,認為這有助于他們了解國情,更好履職。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國家公務員公開招考的全部13797個崗位中,要求有地市以下基層經驗的占14.6%,中央機關的崗位中要求基層經驗的更是達到了三分之一以上。(10月29日《中國青年報》)
根據國家人事部門規(guī)定,副省級以上機關在新錄用公務員過程中要保證至少有三分之一有過兩年以上的基層工作經歷。沒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的考生,在筆試階段就有可能被淘汰。不僅如此,我國也在探索建立公務員基層鍛煉制度。如,上海從去年起就規(guī)定,凡是沒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新錄用公務員,都必須到基層實習鍛煉一年。
筆者認為,注重“基層經驗”的考核,至少可以釋放幾個方面的積極效應。首先,有助于提高公務員的素質。一些新招錄的公務員在學歷、理論、談吐上具有良好素質,但在對社情民意的了解、處理復雜社會矛盾的能力,以及在與百姓溝通的能力上都多有欠缺。人事部門總結后認為,從校門直接進入機關的干部的增多,是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
注重“基層經驗”,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熱點、難點問題層出不窮,政府部門面臨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重任。因此各個部門對公務員的要求也不再僅僅是能跑跑腿、干一些雜事就行,而是要求公務員要具有調研能力,能夠獨當一面,面對具體工作,能夠迅速提出問題、分析成因、提出想法和改進措施。
注重“基層經驗”,能改變選拔人才的“唯學歷”傾向。過去公務員選拔以學歷為主,甚至把學歷、專業(yè)當成惟一重要的指標,而那些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企業(yè)、社會人才,卻很難被納入公務員選拔的視野。現在許多地方鼓勵機關干部走出機關,搏擊商海,那么反過來,將具備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企業(yè)、社會人才選拔進入公務員隊伍,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應有之義。
此外,注重“基層經驗”還有利于轉變大學生的就業(yè)觀念,緩解就業(yè)難題。公務員考試對基層經驗的要求,能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念起到了引導和矯正的作用,大學生或將不再“聞基層而色變”。
國外公務員招錄盡管政策不一,但強調相關工作經驗是共同特征。在美國,當公務員并不需要專門考試,大學文憑也不是必需的。如果申請人擁有相當的工作經驗或其他資歷,也能被視為符合標準。如,一個工資標準為5級的公務員需滿足下面兩項條件之一:4年大學教育并獲得學士學位,或3年工作經驗。也就是說,一個學年的學習可以被換算成9個月的工作經驗。
中國是一個大國,各地各部門情況千差萬別,一個不了解基層情況的國家公務員,其服務管理水平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在公務員招錄過程中,“基層經驗”理應被特別重視和強調,并成為公務員制度改革的一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