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畢業(yè)生神經的國家公務員招考工作正在進行中。盡管在報名條件中,對學歷的要求是“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可是仍有很多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因為“學歷不符合要求”,失去了競爭的機會。
報考過公務員的人都知道,除了應該“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招收公務員的單位還有附加的學歷條件。比如具體的專業(yè)、畢業(yè)的省份、學位的等級,等等。
可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招收單位還有一些“潛在”的標準。比如,非、非名專業(yè)、非、非研究生以上學歷者,不予考慮。比如,對于研究生以上學歷者,要考察“祖宗三代”,第一學歷非高校者,不予考慮。對于那些“自學考試”、“電大”、“函授”等“雜牌軍”,不予考慮。
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希望招到秀的畢業(yè)生,本無可厚非??墒?,這種以學歷、學位為選人用人標準的做法,是否科學?從整個社會來看,這種對學歷、學位的盲目崇拜,用學歷、學位人為設置的就業(yè)門檻,是否有失公平、公正?
有的用人單位簡單地認為,高校、專業(yè)、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素質高、能力強。這樣的判斷有一定道理??墒牵膊荒芫痛说贸龇歉咝.厴I(yè)生就素質低、能力差的結論。況且,沒有經過考試、沒有經過考核,憑什么認為非高校畢業(yè)生一定比高校畢業(yè)生差?
機會均等、機會公平,這是一個社會公平、公正的重要表征。用人單位在招收員工時、國家機關在招收公務員時,人為地設置種種高學歷門檻,不但不能促進社會公平公正,而且會加劇“社會的裂痕”。因為,有很多人沒有上正規(guī)的大學,不是因為他自己不優(yōu)秀、不上進、不勤奮,而是我們的社會并沒有給他們創(chuàng)造均等的條件和機會。
近日,人民網收到一個自考女生的來信,講述了她求學、求職的遭遇。因為家里窮,生于農村的她不得不報考了師范學校。畢業(yè)后,發(fā)現大多數用人單位都招大專以上的畢業(yè)生,就選擇了既省錢,又可以繼續(xù)深造的自學考試,拿到了心儀以久的本科畢業(yè)證。可是,在求職時,仍被無情地拒之門外,理由是:“我們不招自考畢業(yè)生?!?BR> 對于那些生于僻壤卻懷有夢想的少年來說,他們從小就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環(huán)境和氛圍,可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像這個自考女生一樣,并沒有因為貧窮、因為起點低而放棄,而是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如果我們的用人單位,特別是以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為己任的國家機關,連最基本的考試機會都不給他們,于理何公,于心何忍?
“我只要給我們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難道這個愿望很過分嗎?”這是屢屢受挫的自考女生的追問。其實,這樣追問的,不僅僅是自考生,還有那些不斷碰壁的非高校畢業(yè)生。
越來越高的學歷門檻警示我們,促進社會公平,促進機會均等,政府還需加把力。(作者:唐宋)
報考過公務員的人都知道,除了應該“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招收公務員的單位還有附加的學歷條件。比如具體的專業(yè)、畢業(yè)的省份、學位的等級,等等。
可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招收單位還有一些“潛在”的標準。比如,非、非名專業(yè)、非、非研究生以上學歷者,不予考慮。比如,對于研究生以上學歷者,要考察“祖宗三代”,第一學歷非高校者,不予考慮。對于那些“自學考試”、“電大”、“函授”等“雜牌軍”,不予考慮。
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希望招到秀的畢業(yè)生,本無可厚非??墒?,這種以學歷、學位為選人用人標準的做法,是否科學?從整個社會來看,這種對學歷、學位的盲目崇拜,用學歷、學位人為設置的就業(yè)門檻,是否有失公平、公正?
有的用人單位簡單地認為,高校、專業(yè)、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素質高、能力強。這樣的判斷有一定道理??墒牵膊荒芫痛说贸龇歉咝.厴I(yè)生就素質低、能力差的結論。況且,沒有經過考試、沒有經過考核,憑什么認為非高校畢業(yè)生一定比高校畢業(yè)生差?
機會均等、機會公平,這是一個社會公平、公正的重要表征。用人單位在招收員工時、國家機關在招收公務員時,人為地設置種種高學歷門檻,不但不能促進社會公平公正,而且會加劇“社會的裂痕”。因為,有很多人沒有上正規(guī)的大學,不是因為他自己不優(yōu)秀、不上進、不勤奮,而是我們的社會并沒有給他們創(chuàng)造均等的條件和機會。
近日,人民網收到一個自考女生的來信,講述了她求學、求職的遭遇。因為家里窮,生于農村的她不得不報考了師范學校。畢業(yè)后,發(fā)現大多數用人單位都招大專以上的畢業(yè)生,就選擇了既省錢,又可以繼續(xù)深造的自學考試,拿到了心儀以久的本科畢業(yè)證。可是,在求職時,仍被無情地拒之門外,理由是:“我們不招自考畢業(yè)生?!?BR> 對于那些生于僻壤卻懷有夢想的少年來說,他們從小就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環(huán)境和氛圍,可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像這個自考女生一樣,并沒有因為貧窮、因為起點低而放棄,而是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如果我們的用人單位,特別是以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為己任的國家機關,連最基本的考試機會都不給他們,于理何公,于心何忍?
“我只要給我們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難道這個愿望很過分嗎?”這是屢屢受挫的自考女生的追問。其實,這樣追問的,不僅僅是自考生,還有那些不斷碰壁的非高校畢業(yè)生。
越來越高的學歷門檻警示我們,促進社會公平,促進機會均等,政府還需加把力。(作者: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