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法條」
第二百五十九條 明知是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
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現(xiàn)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相關法條」 《刑法》第250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是破壞軍婚罪。本罪只限于破壞現(xiàn)役軍人的婚姻家庭關系,“現(xiàn)役軍人”原則應當根據(jù)《刑法》第450條來確定其范圍,即具有軍籍的人員。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是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
2本罪行為方式與重婚罪有所不同,不僅僅包括結婚行為,還包括同居行為。
3對于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現(xiàn)役軍人的妻子,應當依第236條的強*罪定 罪處罰。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jié)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相關法條」 《刑法》第248、443、448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是虐待罪。虐待罪是指經(jīng)常以打罵、凍餓等方法,對家庭成員進行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摧殘、折磨,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是特定的,即僅限于行為人家庭中的成員。對非家庭成員的虐待行為,不構成本罪,但可能構成其他虐待型的犯罪。如第248條的虐待被監(jiān)管人罪、第443條的虐待部屬罪、第448條的虐待俘虜罪,這些虐待型犯罪區(qū)別的根本點在于行為人與被虐待者之間的關系不同。
2虐待型犯罪中,虐待行為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殘酷性,包括肉體上的痛苦與精神上 的折磨;二是經(jīng)常性。因此,這種虐待性的行為往往造成一定的傷害后果,甚至導致死亡,對此,應該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刑法》第260條第2款規(guī)定,虐待行為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仍定虐待罪,屬于虐待罪的結果加重犯。這里所說的“致人重傷”指因經(jīng)常受虐待或有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逐漸形成的重傷。如果行為出于傷害的故意,對被害人實施嚴重的暴力傷害行為,造成重傷的,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論處。這里所說的“致人死亡”是指因被害人經(jīng)常受虐待逐漸導致不正常死亡或引起被害人自殺死亡。如果行為人產(chǎn)生了殺人故意,對被害人實施了直接的殺害行為,致其當場死亡或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的,則應構成故意殺人罪。
3虐待罪是告訴才處理的犯罪,除《刑法》第98條的限制外,本條第3款還有一個限制, 虐待而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情形時,不受告訴才處理的限制。即虐待罪的基本構成是告訴才處理,而虐待罪的加重構成則不是告訴才處理。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六十二條 拐騙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jiān)護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
「相關法條」 《刑法》第239~240條;人民法院1989年7月7日《關于 拐賣人口案件中嬰兒、幼兒、兒童年齡界限如何劃分問題的批復》。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是拐騙兒童罪。行為人主觀上一般具有為了收養(yǎng)(包括為自己也包括為他人) 的目的。犯罪對象為未成年人即不滿14周歲的兒童。
2注意本罪與《刑法》第239條、240條中“偷盜嬰幼兒”行為的性質界限問題。同樣為“ 偷盜嬰幼兒”的行為,如果是出于出賣的目的,則構成第240條的拐賣兒童罪,如果是出于勒索財物或將嬰幼兒作為人質以滿足其某種不法目的,則構成第239條的綁架罪,如果不是出于上述目的,而是為了收養(yǎng)等目的,則構成本條的拐騙兒童罪。
3關于嬰幼兒、兒童的年齡界限問題,根據(jù)《關于拐賣人口案件中嬰兒、幼兒、兒童年齡 界限如何劃分問題的批復》,應以不滿1歲的為嬰兒,1歲以上不滿6歲的為幼兒,6歲以上不滿14歲的為兒童。同時對于《刑法》中的幼女,是指凡年齡不滿14周歲的女孩均為幼女,這些對象的不同劃分可能涉及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問題。
第二百五十九條 明知是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
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現(xiàn)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相關法條」 《刑法》第250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是破壞軍婚罪。本罪只限于破壞現(xiàn)役軍人的婚姻家庭關系,“現(xiàn)役軍人”原則應當根據(jù)《刑法》第450條來確定其范圍,即具有軍籍的人員。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是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
2本罪行為方式與重婚罪有所不同,不僅僅包括結婚行為,還包括同居行為。
3對于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現(xiàn)役軍人的妻子,應當依第236條的強*罪定 罪處罰。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jié)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相關法條」 《刑法》第248、443、448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是虐待罪。虐待罪是指經(jīng)常以打罵、凍餓等方法,對家庭成員進行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摧殘、折磨,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是特定的,即僅限于行為人家庭中的成員。對非家庭成員的虐待行為,不構成本罪,但可能構成其他虐待型的犯罪。如第248條的虐待被監(jiān)管人罪、第443條的虐待部屬罪、第448條的虐待俘虜罪,這些虐待型犯罪區(qū)別的根本點在于行為人與被虐待者之間的關系不同。
2虐待型犯罪中,虐待行為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殘酷性,包括肉體上的痛苦與精神上 的折磨;二是經(jīng)常性。因此,這種虐待性的行為往往造成一定的傷害后果,甚至導致死亡,對此,應該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刑法》第260條第2款規(guī)定,虐待行為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仍定虐待罪,屬于虐待罪的結果加重犯。這里所說的“致人重傷”指因經(jīng)常受虐待或有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逐漸形成的重傷。如果行為出于傷害的故意,對被害人實施嚴重的暴力傷害行為,造成重傷的,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論處。這里所說的“致人死亡”是指因被害人經(jīng)常受虐待逐漸導致不正常死亡或引起被害人自殺死亡。如果行為人產(chǎn)生了殺人故意,對被害人實施了直接的殺害行為,致其當場死亡或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的,則應構成故意殺人罪。
3虐待罪是告訴才處理的犯罪,除《刑法》第98條的限制外,本條第3款還有一個限制, 虐待而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情形時,不受告訴才處理的限制。即虐待罪的基本構成是告訴才處理,而虐待罪的加重構成則不是告訴才處理。
「重點法條」
第二百六十二條 拐騙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jiān)護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
「相關法條」 《刑法》第239~240條;人民法院1989年7月7日《關于 拐賣人口案件中嬰兒、幼兒、兒童年齡界限如何劃分問題的批復》。
「意思分解」
1本條規(guī)定的是拐騙兒童罪。行為人主觀上一般具有為了收養(yǎng)(包括為自己也包括為他人) 的目的。犯罪對象為未成年人即不滿14周歲的兒童。
2注意本罪與《刑法》第239條、240條中“偷盜嬰幼兒”行為的性質界限問題。同樣為“ 偷盜嬰幼兒”的行為,如果是出于出賣的目的,則構成第240條的拐賣兒童罪,如果是出于勒索財物或將嬰幼兒作為人質以滿足其某種不法目的,則構成第239條的綁架罪,如果不是出于上述目的,而是為了收養(yǎng)等目的,則構成本條的拐騙兒童罪。
3關于嬰幼兒、兒童的年齡界限問題,根據(jù)《關于拐賣人口案件中嬰兒、幼兒、兒童年齡 界限如何劃分問題的批復》,應以不滿1歲的為嬰兒,1歲以上不滿6歲的為幼兒,6歲以上不滿14歲的為兒童。同時對于《刑法》中的幼女,是指凡年齡不滿14周歲的女孩均為幼女,這些對象的不同劃分可能涉及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