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據此,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如何科學地、全面地評價學生“說”的實際水平尤為重要。而當前我們英語教學中口語評測可以說是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一般的學校充其量是終結性或選拔性的口語測試。如高考中英語專業(yè)考生的加考項目(英語口試),有些甚至是在高考結束后系統(tǒng)突訓幾天后倉促應試,而在英語教學過程當中似乎沒有什么“說”(口語)的評測項目。那么,如何在小學階段進行英語口語教學的形成性評測呢?
一、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目的
用現代外語教學評測的理論來說,形成性的外語教學評測(Formative Assessment),是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條件、過程、結果),為采取適當的教學措施提供支持。顯然英語口語教學的形成性評測就是指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評估,檢查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看他們是否能夠就某些交流性主題或交往場面、情景進行合適的表述,并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診斷,以利于他們的后續(xù)學習。至于終結性的教學評測是指在教學結束后,為相關部門提供證明而已。顯然英語口語教學的終結性評測就是指在學期末或畢業(yè)時對學生口語能力的綜合評估。這并非本文理念,此處不必贅言,本文僅談及形成性口語評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二、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原則
(一)同步性原則
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性教學,學生所學的詞匯、句型、功能項目都很有限,其語言輸出的范圍當然也只局限于其學習內容,因此口語評測應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力爭在“學中評測,評測中學”。而且口語評測的“Topics”與學生所學教材要同步,內容相關。這樣才能客觀地評價、測試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實際能力,也為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交流性原則
在設計口試評測“Topics”時要著實圍繞教材所體現的語言交流功能,切忌讓學生像背誦課文似的口頭表達。而是要確立正確的評測思想,明確評測的目的意義,進行科學地評測。老師要根據所學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交流場合、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學生宜于萌生獨特見解的氛圍,來讓學生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英語知識和英語表達能力迅速地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三)趣味性原則
小學英語的口語評測要避免枯燥、單調、機械性,尤其是在低年級更應該富有趣味性。其一是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類型的“Topics”,口語評測的“Topics”內容要多樣化,有難有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甚至有話還想說。其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出趣味性較強的口語評測“Topics”,如“闖迷宮”,按迷宮中的規(guī)定、要求進行口語交流,才能通過,直到出口等等。其三是教師平時口語的組織形式也應多樣化,如英語購物、對話表演、小記者采訪等等,力爭把口語評測與平時英語教學之間的距離拉近,使學生既熟悉,又樂于參與,消除口語評測過程中的緊張心理。
(四)激勵性原則
根據小學生好勝的特點,教師在口語評測過程中,對學生付出的每努力,所獲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讓學生在接受評測中感受到成功與快樂。而且要把競爭機制引進口語評測的過程當中去,鼓勵他們勇于挑戰(zhàn),敢于標新立異,敢于超越常規(guī),敢冒風險,敢于猜測。讓他們在刺激、鼓舞中盡情地表達,超水平地發(fā)揮。這樣才能使小學生從根本上擺脫對口語評測望而生畏的窘態(tài)??陀^上也對一些羞于開口的靦腆學生以激勵和鞭策。
三、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類型
(一)練習型
練習型的口語評測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根據所授教材內容,按照語言交流的規(guī)律提供各種活動思路,交流場面,如展示一些圖片、話題、角色,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的交流思想。
(二)交流型
學習語言的終目的是為了交流,口語評測,教師就更應力爭獨具匠心地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適合小學生交流的情景、場面、引誘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地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而不是讓學生背課文,背對話。也就是說教師的根本任務不是教會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
四、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形式
“教學有法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筆者認為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形式,可以是分散式也可以是集中式;可以是團隊進行,也可以個別評測。教師可以通過課前五分鐘的值日生匯報或一至兩組對話表演,課本劇的不同角色替換進行;也可以利用第二課堂的游戲活動;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如小記者采訪,英語購物等形式進行。讓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實踐中展現自己的才華。把接受評測的外在壓力的影響降低到低限度,甚至還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使學生參與評測的全過程,變被測為自測,從根本上、客觀上把學生從目前的被動地位轉向主動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這種經常有準備的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中,學生接受口語評測的心理負擔減輕了,膽量也增強了??谡Z評測其本身也變成了一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和再學習的過程。而且,這種口語評測形式還可以使語言學習的復習效率大大提高,再說,這種形成性的口語評測的實施也切實為終結性口語評測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更是學生自身的次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也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傊?,隨著語言教學的不斷改革和進步發(fā)展,口語評測作為一個完整的語言評測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將得到社會的認可,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這對將來英語口語教學,甚至對下一代人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與價值。當然,教育教改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目的
用現代外語教學評測的理論來說,形成性的外語教學評測(Formative Assessment),是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條件、過程、結果),為采取適當的教學措施提供支持。顯然英語口語教學的形成性評測就是指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評估,檢查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看他們是否能夠就某些交流性主題或交往場面、情景進行合適的表述,并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診斷,以利于他們的后續(xù)學習。至于終結性的教學評測是指在教學結束后,為相關部門提供證明而已。顯然英語口語教學的終結性評測就是指在學期末或畢業(yè)時對學生口語能力的綜合評估。這并非本文理念,此處不必贅言,本文僅談及形成性口語評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二、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原則
(一)同步性原則
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性教學,學生所學的詞匯、句型、功能項目都很有限,其語言輸出的范圍當然也只局限于其學習內容,因此口語評測應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力爭在“學中評測,評測中學”。而且口語評測的“Topics”與學生所學教材要同步,內容相關。這樣才能客觀地評價、測試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實際能力,也為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交流性原則
在設計口試評測“Topics”時要著實圍繞教材所體現的語言交流功能,切忌讓學生像背誦課文似的口頭表達。而是要確立正確的評測思想,明確評測的目的意義,進行科學地評測。老師要根據所學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交流場合、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學生宜于萌生獨特見解的氛圍,來讓學生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英語知識和英語表達能力迅速地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三)趣味性原則
小學英語的口語評測要避免枯燥、單調、機械性,尤其是在低年級更應該富有趣味性。其一是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類型的“Topics”,口語評測的“Topics”內容要多樣化,有難有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甚至有話還想說。其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出趣味性較強的口語評測“Topics”,如“闖迷宮”,按迷宮中的規(guī)定、要求進行口語交流,才能通過,直到出口等等。其三是教師平時口語的組織形式也應多樣化,如英語購物、對話表演、小記者采訪等等,力爭把口語評測與平時英語教學之間的距離拉近,使學生既熟悉,又樂于參與,消除口語評測過程中的緊張心理。
(四)激勵性原則
根據小學生好勝的特點,教師在口語評測過程中,對學生付出的每努力,所獲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讓學生在接受評測中感受到成功與快樂。而且要把競爭機制引進口語評測的過程當中去,鼓勵他們勇于挑戰(zhàn),敢于標新立異,敢于超越常規(guī),敢冒風險,敢于猜測。讓他們在刺激、鼓舞中盡情地表達,超水平地發(fā)揮。這樣才能使小學生從根本上擺脫對口語評測望而生畏的窘態(tài)??陀^上也對一些羞于開口的靦腆學生以激勵和鞭策。
三、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類型
(一)練習型
練習型的口語評測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根據所授教材內容,按照語言交流的規(guī)律提供各種活動思路,交流場面,如展示一些圖片、話題、角色,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的交流思想。
(二)交流型
學習語言的終目的是為了交流,口語評測,教師就更應力爭獨具匠心地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適合小學生交流的情景、場面、引誘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地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而不是讓學生背課文,背對話。也就是說教師的根本任務不是教會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
四、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形式
“教學有法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筆者認為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形式,可以是分散式也可以是集中式;可以是團隊進行,也可以個別評測。教師可以通過課前五分鐘的值日生匯報或一至兩組對話表演,課本劇的不同角色替換進行;也可以利用第二課堂的游戲活動;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如小記者采訪,英語購物等形式進行。讓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的實踐中展現自己的才華。把接受評測的外在壓力的影響降低到低限度,甚至還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使學生參與評測的全過程,變被測為自測,從根本上、客觀上把學生從目前的被動地位轉向主動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這種經常有準備的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中,學生接受口語評測的心理負擔減輕了,膽量也增強了??谡Z評測其本身也變成了一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和再學習的過程。而且,這種口語評測形式還可以使語言學習的復習效率大大提高,再說,這種形成性的口語評測的實施也切實為終結性口語評測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形成性評測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更是學生自身的次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也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傊?,隨著語言教學的不斷改革和進步發(fā)展,口語評測作為一個完整的語言評測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將得到社會的認可,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這對將來英語口語教學,甚至對下一代人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與價值。當然,教育教改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