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唐、五代
1.文化背景:
• 先秦儒的理性 + 魏晉南北朝道的內(nèi)在精神
• 文士風度 + 佛教釋的影響
• 互存互補——“和”的意境 生機勃勃的人文鼎盛
2.建筑群的發(fā)展:
• 夯土臺——以山為陵
• 加強總體規(guī)劃——縱軸收放:“三朝五門”
• 唐長安——嚴整、有序“萬國和 ”
建筑風格——開朗、朝氣蓬勃
材料充分發(fā)揮
形式、結(jié)構(gòu)完美結(jié)合
3.文化的交流:
• 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朝鮮
• 引進胡床——高足家具、建筑體量加高、空間抬高
• 寺廟——佛光寺大殿、南禪寺大殿、小雁塔
4.建筑技術(shù):
<1> 北趙縣安濟橋——趙州橋,李春建造
世界最早的—敞肩券—大跨度—石拱橋
長37米,高7.23米, 高跨比1/5
• ①四個敞肩券,減少1/5自重
• ②橋洞增加水流量——排洪、減少水壓
• ③鐵件加固——連接28道拱
• ④加契子
• ⑤28道并列券——券上加伏石、平面上兩邊大中間小
• ⑥ 造型:平緩舒展,輕盈流暢
<2>木構(gòu)建筑——大面積、大體量
<3>都料匠——唐代出現(xiàn)一個階層,使用神墨畫圖施工。此名延續(xù)到元代。
隋代宇文愷發(fā)明比例尺、制作模型
五代:完美——停滯——定性化。
<4>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靈隱寺雙石塔(磚)
蘇州虎丘塔(磚木)
南京棲霞山舍利塔(石)
廣東光孝寺鐵塔
1.文化背景:
• 先秦儒的理性 + 魏晉南北朝道的內(nèi)在精神
• 文士風度 + 佛教釋的影響
• 互存互補——“和”的意境 生機勃勃的人文鼎盛
2.建筑群的發(fā)展:
• 夯土臺——以山為陵
• 加強總體規(guī)劃——縱軸收放:“三朝五門”
• 唐長安——嚴整、有序“萬國和 ”
建筑風格——開朗、朝氣蓬勃
材料充分發(fā)揮
形式、結(jié)構(gòu)完美結(jié)合
3.文化的交流:
• 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朝鮮
• 引進胡床——高足家具、建筑體量加高、空間抬高
• 寺廟——佛光寺大殿、南禪寺大殿、小雁塔
4.建筑技術(shù):
<1> 北趙縣安濟橋——趙州橋,李春建造
世界最早的—敞肩券—大跨度—石拱橋
長37米,高7.23米, 高跨比1/5
• ①四個敞肩券,減少1/5自重
• ②橋洞增加水流量——排洪、減少水壓
• ③鐵件加固——連接28道拱
• ④加契子
• ⑤28道并列券——券上加伏石、平面上兩邊大中間小
• ⑥ 造型:平緩舒展,輕盈流暢
<2>木構(gòu)建筑——大面積、大體量
<3>都料匠——唐代出現(xiàn)一個階層,使用神墨畫圖施工。此名延續(xù)到元代。
隋代宇文愷發(fā)明比例尺、制作模型
五代:完美——停滯——定性化。
<4>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靈隱寺雙石塔(磚)
蘇州虎丘塔(磚木)
南京棲霞山舍利塔(石)
廣東光孝寺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