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無論是考前、估分還是出分報志愿,填報志愿這件事都明顯被提到了議事日程。近很多家長都在咨詢這方面的問題,比如小芮的媽媽說,小芮平時成績還不錯,只是不太穩(wěn)定,好在孩子對名次不是特別在意,也沒有影響到學習的信心。但是自從學校要求開始考慮填報志愿,矛盾就彰顯出來了。小芮想報考重點大學,而父母認為她的成績不穩(wěn)定,報考其他學校更有把握。小芮因此好像被潑了一盆冷水,不但打消了積極性,也喪失了自信心。
在面對志愿的選擇時,大家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家長應該給與孩子怎樣的幫助,又需要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此,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wǎng)校心理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
家長要參與,但不能強迫
無論對于考生還是家長,高考志愿的填報都是一件大事。面對如此重大的選擇,父母總是希望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孩子來幫助孩子。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作為家長,可以提供意見和建議,可以幫助他們分析利弊,卻不能包辦代替,更不能強迫執(zhí)行,否則只會事與愿違。
反過來,有些家長怕被埋怨,走了另一個極端,完全讓孩子自己來決定,這種態(tài)度是更不可取的。雖然高三的學生在年齡上已接近成人,但畢竟閱歷有限,分析問題難免偏頗。因此,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分析和指導。
由此可見,在填報志愿時,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多溝通,雙方各抒己見,互通有無,才能作出令大家都滿意且不后悔的決定。比如上面的案例,小芮在說出自己的想法前已經(jīng)進行了充分的思考,她翻閱了很多資料,也分析了自己的成績,并為自己制定了后的沖刺計劃。而小芮的父母在得知小芮周全的考量之后,也放下心來,決定全力支持她。
專業(yè)和學校哪個更重要
談到填報志愿,還有一個問題比較突出,那就是專業(yè)和學校哪個更重要。一些家長比較看重學校的名氣,認為只要學校好,畢業(yè)不愁找工作。但實際上,很多只擇“校”的考生都遭遇了困境,上大學后他們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無心學習,導致成績不理想,甚至一再考慮轉系或退學。耽誤了青春,也浪費了時間。相信這一定不是家長希望看到的。
高考志愿,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職業(yè)生涯的起點。按照職業(yè)規(guī)劃的基本原則,興趣是大的動力,才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單純考慮,而忽略了孩子的能力傾向和個人愛好,未免會得不償失。因此,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應以孩子的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和職業(yè)意愿為優(yōu)先考慮。
新政策須關注
考生和家長一定要重視各地區(qū)當年度高招政策調整,及各高校的特殊要求說明,如文理科要求、專業(yè)對性別要求、外語語種、視力、是否面試及是否加試口試等。
今年部分地區(qū)對于填報志愿出臺了新的政策——平行志愿。這一政策的出臺,為考生提供了更多機會,降低了志愿填報的風險,大程度的保護了高分考生。但同時,平行志愿填報使成績與學校層次的對應更為明顯,因此,在填報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按照一定標準排列志愿學校和專業(yè)。
值得注意的是,平行志愿仍然存在風險。它要求考生和家長準確了解招生政策,吃透招生規(guī)則;結合多次權威性考試情況,準確評估考生實力,確定大致報考范圍;在此基礎上,詳細了解報考學校的辦學情況、錄取細則(包括專業(yè)錄取規(guī)定、加分政策等)。
在面對志愿的選擇時,大家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家長應該給與孩子怎樣的幫助,又需要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此,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網(wǎng)校心理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
家長要參與,但不能強迫
無論對于考生還是家長,高考志愿的填報都是一件大事。面對如此重大的選擇,父母總是希望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孩子來幫助孩子。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作為家長,可以提供意見和建議,可以幫助他們分析利弊,卻不能包辦代替,更不能強迫執(zhí)行,否則只會事與愿違。
反過來,有些家長怕被埋怨,走了另一個極端,完全讓孩子自己來決定,這種態(tài)度是更不可取的。雖然高三的學生在年齡上已接近成人,但畢竟閱歷有限,分析問題難免偏頗。因此,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分析和指導。
由此可見,在填報志愿時,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多溝通,雙方各抒己見,互通有無,才能作出令大家都滿意且不后悔的決定。比如上面的案例,小芮在說出自己的想法前已經(jīng)進行了充分的思考,她翻閱了很多資料,也分析了自己的成績,并為自己制定了后的沖刺計劃。而小芮的父母在得知小芮周全的考量之后,也放下心來,決定全力支持她。
專業(yè)和學校哪個更重要
談到填報志愿,還有一個問題比較突出,那就是專業(yè)和學校哪個更重要。一些家長比較看重學校的名氣,認為只要學校好,畢業(yè)不愁找工作。但實際上,很多只擇“校”的考生都遭遇了困境,上大學后他們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無心學習,導致成績不理想,甚至一再考慮轉系或退學。耽誤了青春,也浪費了時間。相信這一定不是家長希望看到的。
高考志愿,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職業(yè)生涯的起點。按照職業(yè)規(guī)劃的基本原則,興趣是大的動力,才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單純考慮,而忽略了孩子的能力傾向和個人愛好,未免會得不償失。因此,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應以孩子的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和職業(yè)意愿為優(yōu)先考慮。
新政策須關注
考生和家長一定要重視各地區(qū)當年度高招政策調整,及各高校的特殊要求說明,如文理科要求、專業(yè)對性別要求、外語語種、視力、是否面試及是否加試口試等。
今年部分地區(qū)對于填報志愿出臺了新的政策——平行志愿。這一政策的出臺,為考生提供了更多機會,降低了志愿填報的風險,大程度的保護了高分考生。但同時,平行志愿填報使成績與學校層次的對應更為明顯,因此,在填報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按照一定標準排列志愿學校和專業(yè)。
值得注意的是,平行志愿仍然存在風險。它要求考生和家長準確了解招生政策,吃透招生規(guī)則;結合多次權威性考試情況,準確評估考生實力,確定大致報考范圍;在此基礎上,詳細了解報考學校的辦學情況、錄取細則(包括專業(yè)錄取規(guī)定、加分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