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成就依賴完善的性格

字號:

決定人生命運的不是智力而是性格,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性格決定命運”。魏春菊說,她一直注重培養(yǎng)女兒們的性格,比如競爭力(不是嫉妒)、自尊心(不是虛榮心)、用功(不是死用功)等等。孩子小時候經常開展比賽,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讓孩子在日常小事中實現(xiàn)自我超越。她還有意識地安排女兒和大孩子一起玩,和大孩子一起玩跳橡皮筋、跳繩等各種游戲,這不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體力、運動能力,而且能激勵孩子奮發(fā)上進,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毅力。
    魏春菊說,有些孩子們的作業(yè)、試卷拿回來,經常聽到家長們說自己的孩子"上面的題都會做,只是馬虎了""沒發(fā)揮好",孩子們也常常這樣為自己開脫。魏春菊說,其實這都是借口,題做錯了,要正視自己的錯誤,尤其是家長更不能為孩子找這樣的借口。她的兩個女兒很小時候就知道沒做對題不是"馬虎",也不是"沒發(fā)揮好",是對知識掌握得不牢,不熟練。
    -靈活規(guī)定孩子的入學年齡
    魏春菊說,目前我國規(guī)定兒童開始上學接受系統(tǒng)教育的年齡是6周歲,對大多數(shù)孩子比較合適。她認為,不應死規(guī)定孩子上學的年齡,如果一個孩子6歲入學時已經會三四年級的課程了,再從一年級開始學習就不合適了。不應限制孩子的入學年齡,因材施教,對孩子才是合適的。(記者:李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