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考研政治試題考點大預測之當代四

字號:

★4.建立國際新秩序(重點分析題)
    (1)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的基本特征與實質
    國際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為基礎所形成的國際行為和相應的保障機制,通常包括國際規(guī)則、國際協(xié)議、國際慣例和國際組織等。判斷國際秩序的性質,主要看該秩序賴以形成的利益基礎以及該秩序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國際舊秩序是指以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剝削掠奪為特征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其基本特征在政治上主要表現為“強權即公理”;經濟上表現為資本主義在國際生產和流通領域里的壟斷。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實質是維護壟斷資本的國際剝削;政治舊秩序的實質是維護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當前,國際舊秩序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它給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事業(yè)造成嚴重影響。國際舊秩序的實質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2)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
    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包括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xié)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xié)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3)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不同構想
    發(fā)展中國家提出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基本內容為:改變以不合理的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際生產體系,打破發(fā)達國家對世界貿易、貨幣金融領域的壟斷,擺脫國際壟斷的控制與剝削,實現經濟獨立,發(fā)展民族經濟,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關系。在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方面,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強調主權獨立,一律平等,反對外來干涉,反對國際霸權。
    中國提出的建立和平、穩(wěn)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其核心是所有國家獨立自主,一律平等。
    西方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提出的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一直熱情不高,但在1990年海灣戰(zhàn)爭后,突然積極起來,美國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號。美國主張的要點是:第一,美國有條件和必須充當未來國際新秩序的“領袖”和“燈塔”;第二,以美國為榜樣,用美國的價值觀改造世界,按美國的模式建立一個“和平和安全、自由與法治”的國際新秩序,即美國式的單極世界;第三,以軍事實力為后盾,建立以美國軍事力量為保障的國際安全結構;第四,維護美國的領導地位,奉行參與與擴張戰(zhàn)略,千方百計擴大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必要時不惜使用武力維護美國的海外利益;第五,利用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為美國利益服務。美國的國際新秩序主張的實質是要實現美國獨霸世界的目的。日本和歐洲也提出了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發(fā)達國家的這些構想(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表述,但要把握其實質),在具體內容上雖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質是相同的,即都是舊秩序的變種,是要建立一個以西方大國利益為基礎的,由西方大國領導的,以確立西方模式、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為目標的“國際新秩序”。因此遭到了世界人民特別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反對。
    (4)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建立國際新秩序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但最核心的問題是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政府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這一主張體現了對各國獨立和主權、領土完整的尊重,對各國所選擇的社會制度、發(fā)展道路及模式的尊重,符合《 聯(lián)合國憲章》 的宗旨和原則,因而在國際關系領域中具有針對性強、適用性強、影響力強、生命力強的顯著特點。建立國際新秩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當充分發(fā)揮聯(lián)合國在建立國際新秩序方面的作用。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作為的發(fā)展中國家,應當而且有可能在建立國際新秩序方面作出較大的貢獻。